「澎海」是一道羹湯,一般是用新鮮海產品製作而成。凡是婚宴、壽宴、喬遷酒等各類宴席上都要上「澎海」,而且往往是第一道,賓客們也能據此猜出其整場筵席的檔次和大概的價位。
據資料介紹,「羹」是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說文》曰:「五味和羹」。古時候的「羹」一般指帶汁的肉而不是湯; 「羹」表示湯的意思,是近代以後的事情。作為一種古老的烹調方法的「羹」,是指切製成丁的食物用沸湯煮後,再加入溼澱粉,使湯水溜成糊狀的烹調方法。而福鼎羹湯的烹製大多選用海鮮水產品作為主要原料,其口感更是上乘,屬湯中精品。
而福鼎的羹為什麼會稱為 「澎海」呢?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傳說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福鼎避難講學期間,十分勤奮,經常穿梭於太姥山、秦嶼瀲城、桐山及海邊黃岐等地,不是著書就是講學。夏日的一天他從太姥山來到了黃岐,由於道路崎嶇不平,而且進入黃岐後山的那一段路程,全是粗沙小路,走起路來一不小心就會滑倒,特別費勁。朱熹經過一天奔波,已經筋疲力盡,雖然飢餓難忍,但是什麼都吃不進去。主人也無計可施。此時朱熹的門人高松(桐山人)建議說:「何不煮一碗魚湯給先生充飢?」主人恍然大悟。但由於夏季屬颱風季節,剛好數日來海上風大浪高,未能出海作業,家中沒有活鮮,僅剩下一小塊黃魚肉。於是女主人就用這一小塊魚肉,切成丁加上雞蛋清煮了一碗湯。說來也怪,朱熹食用了這碗熱氣騰騰、看似海浪翻滾的魚羹湯後心曠神怡。迎面一陣風來,面對大海聽到大浪的濤聲,他心潮像海浪一樣澎湃,連續寫下兩個「澎湃」,第三個卻寫成「澎海」(只可惜所題的字已經失傳了),此後這道羹湯就演變成了「澎海」了。為什麼「湃」變成「海」呢?一是他當時就是面向大海,二是文人的靈感:將碗中的蛋清煮熟後比喻成大浪,而碗中的湯就自然成了海了。朱熹寫成「澎海」二字後意猶未盡,又來了更大的靈感,由於主人家沒有更多的紙張,他就提筆在一塊門板上寫下了著名的《(中庸)序》,後收藏於福寧府。根據清嘉慶版《福鼎縣誌》記載:「黃崎山:朱子避偽學禁到此焉。作《(中庸)序》於鄉,地僻無紙,寫序於屏,後舁州庫。」
在福鼎,澎海這道羹湯製作時用料很講究,除了可使用各種普通魚類外,還有檔次較高的魚翅、海參、螃蟹肉、土丁、魚唇等。澎海的製作方法雖然不盡相同,但基本方法都離不開幾個步驟:一是將主料切成丁或絲;二是在鍋中倒入高湯,主料下鍋燒開後,放入輔調料;三是煮沸後,用溼澱粉勾芡;四是在沸鍋中均勻淋上預先準備好並調拌成白色的蛋清,上鍋前放一點蔥花即可。
翡翠雞蛋羹材料:
雞蛋清180克,菠菜100克,雞胸脯肉50克, 調料:鹽3克,料酒15克,味精1克,白砂糖5克,玉米澱粉10克,豬油50克,姜3克
做法:
1、菠菜葉擇洗乾淨,剁成菜蓉、雞脯肉剁碎成蓉;
2、炒鍋放入油燒熱,投入菠菜末炒勻,放精鹽、料酒、白糖、味精拌勻,加雞湯適量,不停地攪動;
4、以溼澱粉勾芡即成稠菜羹倒入湯盤一邊;
5、蛋清在碗中打散,加入雞蓉、薑末、精鹽、料酒、白糖調好口味,雞湯適量加入溼澱粉攪打至起泡沫;
6、炒鍋置旺火上,加油燒熱,倒入雞蓉糊,用手勺調成稠羹倒入湯盤另一邊,將湯盤放入屜裡,用旺火蒸10分鐘取出。
豆腐雞蛋羹材料:
豆腐100克、雞蛋1個、小蔥2棵、水澱粉、鹽、白糖、味精。
做法:
1、豆腐切成丁;雞蛋打散,小蔥切為蔥花待用。
2、起鍋,將水燒開,放入豆腐,再次燒開,將雞蛋邊倒邊攪拌;調味:加入白糖、鹽、味精,倒入水澱粉勾芡。
3、起鍋。
竹笙蟹肉羹材料:
玉米醬1罐,蟹腳肉1盒,竹笙30公克,金針菇30公克,洋蔥碎10公克,蒜末10公克,水300㏄,青豆仁25公克,太白粉水適量,牛頭牌原味高湯1罐,牛頭牌鮮味雞晶1小匙,冰糖1小匙,烏醋1小匙,鹽少許,香油少許,米酒1小匙,太白粉少許。
做法:
1、蟹腳肉洗淨加入所有醃料醃約5分鐘備用。
2、竹笙泡水至軟後,洗淨切小段;金針菇去蒂頭切小段。
3、將作法1的蟹腳肉與作法2的竹笙、金針菇分別放入沸水中燙熟,撈起瀝乾備用。
4、熱鍋,倒入1大匙油,放入洋蔥碎、蒜末爆香,加入牛頭牌原味高湯、水煮至沸騰,再加入金色蔬菜玉米醬、青豆仁及其餘調味料煮至沸騰,最後以太白粉水勾芡即可。
PS:雞蛋清不可與糖精、豆漿、兔肉同食
作者:王代進 鄭成勇
小編微信號81151811
小編私人微信開放專注疑難雜症
小編熱線:0593-6126128
歡迎爆料、提供美食線索、玩樂攻略
福鼎論壇〕〔談論福鼎
微信號: fuding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