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假如你嫌內容多,一句話:痰塗片查到菌絲,在抗細菌治療無效,特別是合併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有參考價值;查到孢子,幾乎都是可以拿去當肉包子打狗的!
在臨床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痰塗片找到真菌孢子和菌絲。
那麼,問題來了,這代表哪種真菌?需要抗真菌嗎?
簡單的說,痰裡面有念珠菌,也會檢出真菌孢子和菌絲。因為念珠菌屬是人體內最大的真菌正常菌群,呼吸道等與外界相通的器官中廣泛存在,所以痰塗片發現真菌孢子和菌絲,則可能是念珠菌。假如沒有其他真菌感染的證據,這個報告就幾乎沒有參考價值。就算是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出真菌孢子和菌絲,也需要結合臨床,不能以此診斷肺部真菌病。
常見的真菌:念珠菌、麴黴、毛黴、鐮刀菌、隱球菌、肺孢子菌、馬爾尼菲青黴菌、組織胞漿菌等。
■ 痰塗片發現菌絲
除了隱球菌、肺孢子菌,其他都有可能。
■ 痰塗片發現真菌孢子和菌絲
可能是念珠菌、麴黴、毛黴、鐮刀菌、馬爾尼菲青黴菌、組織胞漿菌等。
■ 隱球菌呢?
大隱於市,既無孢子,亦無菌絲,窮光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終極大殺器是病理,略過。
三大法寶:免疫力 + 臨床特徵 + 微生物學!
根據《2007肺真菌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痰塗片發現孢子是幾乎沒有任何意義的!
為什麼?
因為微生物學依據是:
(1)氣管內吸引物或合格痰標本直接鏡檢發現菌絲,且培養連續≥2次分離到同
種真菌;
(2)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經直接鏡檢發現菌絲,真菌培養陽性;
(3) 合格痰液或BALF直接鏡檢或培養發現新生隱球菌;
(4) 乳膠凝集法檢測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呈陽性結果;
(5)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檢測(G試驗)連續2次陽性;
(6)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檢測(GM試驗)連續2次陽性。
裡面提到菌絲,但是孢子被拿去打狗了,沒有參考價值。
患者免疫力低下嗎?臨床上像真菌感染嗎?抗細菌感染是否有效?無效是否抗生素用法不對、劑量不夠、級別不高?
假如沒有免疫力低下,影像學不像真菌,抗生素治療有好轉趨勢,那麼,可以貼化驗單了,然後封存!
假如發現菌絲,繼續送檢。假如患者免疫力低下,特別是充分抗細菌感染治療的前提下,病情無好轉,那麼,需要花時間好好分析,是不是真菌感染了。必要時經驗性抗真菌治療。
■ 常見定植真菌
白假絲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口腔、上呼吸道、陰道、腸道。
隱球菌:口腔、大便。
麴黴:常定植上呼吸道。
■ 真菌分類
1、單細胞真菌
酵母型真菌:不產生菌絲。
類酵母型真菌:假菌絲。
2、多細胞真菌
基本結構:菌絲+孢子。
■ 真菌菌落
酵母型菌落(單細胞真菌):芽生孢子,無菌絲。例如,新型隱球菌的菌落。
類酵母型菌落(單細胞真菌):孢子+假菌絲。例如,白假絲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絲狀型菌落(多細胞真菌):孢子+菌絲體。
■ 常見真菌的孢子和菌絲形態
念珠菌屬:除了光滑念珠菌,大多可以形成假菌絲。
白假絲酵母菌(白色念珠菌):芽生孢子 + 假菌絲。特徵:假菌絲中間或頂端的厚膜孢子。玉米粉瓊脂培養,也可有真菌絲+厚膜孢子。
麴黴:分支狀多細胞性有分隔菌絲 + 分生孢子。典型的為45°分支的有隔菌絲。
上圖是麴黴的病理圖片。
毛黴:無分隔的菌絲(分支呈直角)+ 孢子囊孢子。
上圖是毛黴的病理圖片。
肺孢子菌:孢子,無菌絲。
醫學微生物學,第八版,344頁:肺孢子菌常見的有2種,卡氏肺孢子菌、伊氏肺孢子菌。
內科學,第八版,56頁:肺孢子菌以往稱為卡氏肺囊蟲,2002年重新命名為伊氏肺孢子菌。
真有意思,搞不懂。
有人說:真相是,肺孢子菌常見的有2種,卡氏肺孢子菌、伊氏肺孢子菌,其實感染人類的是伊氏肺孢子菌,只是以前不知道,都誤以為是卡氏肺孢子菌。
那麼,內科學寫的有歧義。
新型隱球菌:無孢子,無菌絲。體外無厚莢膜,進入人體後形成形成厚莢膜,單芽孢酵母樣菌。
鐮刀菌:有隔菌絲 + 大、小分生孢子。
孢子絲菌:有分隔的菌絲 + 梨形小分生孢子。
著色真菌:棕色有分隔的菌絲 + 棕色類圓形分生孢子。
莢膜組織胞漿菌:細長有分隔的菌絲 + 圓形大分生孢子。
厭酷球孢子菌:厚壁球孢子。
馬爾尼菲青黴菌:25°培養,有分隔的菌絲+分生孢子。37°培養,關節孢子。牆頭草,變化多端,所以,稱為雙相真菌。
參考文獻:
微生物學,第八版。
內科學,第八版。
2007肺真菌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
喜歡本文就給作者打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