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靜脈血栓,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這是個很麻煩的疾病,而且得病的多為老年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患上這種病的卻是一個13歲的男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近日,據報導,西安一名13歲男孩,疫情期間一直宅在家,由於最近和家人鬧彆扭,除了吃飯、上廁所,就是躺著玩手機,結果有一天他下床發現右腿疼,導致站不穩摔倒。
經送醫後經診斷,男孩的雙腿居然都有嚴重的靜脈血栓。
西安大興醫院介入血管科主任郭衛平介紹說,下肢靜脈血栓,順著血流往上走,走到了肺動脈,如果堵在主幹,它就會引起肺栓塞。如果出現肺栓塞,很容易出現猝死現象,而男孩的雙下肢靜脈血栓就是因為他連續幾天躺著玩手機,嚴重缺少運動、喝水少導致的。
因為下肢靜脈血栓的病人一般多見於手術後長期臥床不動的,還有些年紀大的,像這麼小年齡的男孩患病,確實非常少見。更讓人擔心的是,靜脈血栓一旦出現,有隨時致命的危險。
看完這則新聞,不知您有什麼感想?對於小編來說,看完之後,小編感覺非常震驚,連我們認為的老年人才有可能得的靜脈血栓,現在小孩也得了。與此同時,也給自己提了個醒,以後要儘量少看手機,多運動。
目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它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威脅。因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常久沉迷電子產品,足不出戶,疾病率就會攀升。
長期看手機的害處很多,舉例如下:
1.引起視疲勞,視力下降;
2.損害皮膚,皮膚變差:因為屏幕眩光、閱讀字體太小以及光照條件,都會近距離使用手機,此時,手機散發出的輻射會對皮膚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引起黑色素沉積,導致皮膚質量變差,膚色晦暗,面色發黃。
3.導致頸椎病和血栓:坐著看手機的時候視神經會自然而然地向下,會引起頸椎第二節椎體變形,長時間不注意的話,會導致頸椎病!躺著玩手機,大腿不動,容易造成血栓。
除了不能長期看電子產品以外,我們還要避免久坐,畢竟久坐成疾。
所以,為了健康,為了少得病,小編建議大家一定要少看手機,適當運動,減少久坐或者久躺的時間。另外,要適量喝水,也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延伸閱讀:靜脈血栓
靜脈血栓症有兩種:一是血栓性靜脈炎,它是指炎症為首發而血栓形成是繼發的。另一個是靜脈血栓形成,它是指血栓形成為首發現象,靜脈壁的炎症過程是繼發的。但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常見。老年人不僅發病率高,而且易產生致命性肺栓塞,值得重視。
臨床表現
1.淺靜脈血栓症
多為血栓性靜脈炎,多見於四肢,常累及大隱靜脈、小隱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及其分支。症狀為局部疼痛發紅、發熱、腫脹、體溫升高。皮下組織較薄的部位可觸到索條狀血栓。因血栓部位炎症顯著,所以常與管壁緊密附著,很少發生肺栓塞。如果靜脈炎進一步發展,波及深靜脈則可因栓子脫落造成肺栓塞症。
2.深靜脈血栓症
發病初期靜脈內形成血栓,隨後在血栓部位繼發炎症,所以炎症較輕。
3.小腿靜脈血栓形成
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少數感到小腿發脹、緊迫感。於立位、坐位及步行後症狀加重,有的小腿和足部水腫,腓腸肌有壓痛。侵襲靜脈交通支時可發生血栓後症候群。如果懷疑本病,可做靜脈造影明確診斷。
4.髂靜脈股靜脈血栓形成
症狀明顯,髂窩鼠蹊部及股三角處有觸痛,屈足背時大腿後側及腓腸肌肌腹有牽拉性疼痛,急性發作的炎症十分嚴重,下肢急劇腫脹,數小時腫脹達高峰自覺有壓迫感。炎症明顯時可發生動脈痙攣,皮膚蒼白,皮下靜脈呈網狀擴張,患肢壓痛明顯,觸不到動脈搏動,稱疼痛性股白腫。如果病變範圍大,侵襲盆腔靜脈髂靜脈及其分支,則下肢高度水腫和發紺,稱疼痛性股青腫。重症者可導致下肢靜脈性壞疽甚至發生休克。
5.下腔靜脈血栓形成
可原發於此或從髂股靜脈血栓性靜脈炎發展而來,髂股靜脈血栓往往發生於左側隨後波及下腔靜脈。最後侵及右側髂靜脈,所以其體徵為雙側性,其餘與髂股靜脈血栓形成相同。
6.上肢血栓性靜脈炎
較少見,常由淺靜脈擴展到深靜脈系統,常見於胸腔腫瘤及主動脈腫瘤壓迫鎖骨下靜脈或繼發於創傷後,其臨床表現與下肢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相同。
7.血栓後症候群
下肢較大的靜脈形成血栓以後,難以自然溶解和再疏通造成血栓肌化和靜脈管腔閉塞,靜脈瓣處即使再疏通也常發生功能不全,深靜脈血栓症常常侵襲靜脈交通支,上述三種情況造成下肢毛細血管及小靜脈擴張、管壁通透性改變,紅細胞逸出,淋巴循環受阻,皮下組織水腫、肥厚、纖維化,皮膚含鐵血黃素沉著、皮革樣變,發生溼疹及潰瘍。這種狀態叫血栓後症候群,其症狀是整個患肢水腫性腫脹,沉重感,甚至疼痛,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可使症狀加重。
我是培育好孩子,請大家珍惜生命,遠離疾病。少看電子產品,多運動。如果感覺這個信息有用,請在評論區留言或點讚!
聲明:本文所用的圖片來自網絡和視覺中國,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