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生喜歡用深蹲練臀,作為下肢訓練的複合動作,深蹲的確能夠讓我們的臀部肌群感受發力。
但是想靠深蹲獲得迷人臀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健身新人來說,下邊我們就為大家簡單分析下,為什麼深蹲練臀先粗腿?
01和髖屈伸相比,身體更熟悉膝屈伸
深蹲最主要的動作模式有兩部分:
一部分是髖屈伸,也就是讓你的上背部保持挺直的同時慢慢俯身向下,對應下蹲過程中大腿以上部分的移動;
另一部分是膝屈伸,這個大家應該理解,就是我們的膝蓋逐漸變彎的過程,對應下蹲過程中大腿及大腿以下部分的位置改變。
大多數普通人對於髖屈伸是陌生的,我們日常描述俯身這個動作,用的更多的詞是「彎腰」,例如彎腰撿東西、彎腰抬重物……
彎腰伴隨的是一個人身體弓背的狀態,本來是一個構造複雜、穩定性良好的髖關節負責承重,但你彎腰卻讓負重轉移到了我們單薄無助、穩定性不夠的腰椎上,這就是我們說的腰酸腰疼的癥結所在。
正是因為我們不習慣用髖關節的屈伸實現身體狀態的改變,導致了我們在深蹲時是茫然的,這個茫然體現在:我只知道屈膝能讓身體往下走,你再說下蹲,我就只能彎腰了!
可惜的是,深蹲本來是一部由髖屈伸主導、膝屈伸配合的年度大戲。因為髖的人脈廣(連接軀幹和下肢)、能力強(能負重、穩定性好)所以它是主角,膝關節人脈較差(連接大腿股骨和小腿脛骨)、能力差(負重小易受傷)擔任配角。
因為身體不熟悉髖屈伸,導致我們的膝關節獨挑大梁,寶寶心裡苦啊!
02深蹲時,臀部肌群無法被高度募集
再說回到臀部肌群來,一般我們說的臀部主要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臀大肌位於表層,臀中肌位於臀大肌深層,臀小肌在最深處。
之前我寫文章說過,想通過臀中肌訓練解決凹陷是不大可能的,甚至說越練凹陷越嚴重。一來它只有上端的一部分沒有被臀大肌覆蓋,二來它的位置更靠近身體兩端,臀中肌練大不就讓後側的臀部顯得更扁塌了嗎?
作為髖肌後群肌,臀部肌群主要的功能是負責髖關節的伸展、外展和旋轉,如果你的深蹲當中沒有髖關節的活動,臀部自然不會參與發力,肌肉力量水平是沒辦法得到改善的。
03生活習慣導致臀部肌力水平下降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主要有三種靜態姿勢變化,站、坐和躺,大多數人坐和躺的時間要比站更久,尤其是對於上班族來說,久坐不動可以說是常態。
當我們的身體習慣長時間保持坐姿時,我們身體前側的髖屈肌就會處於緊張狀態,對應的是我們身體後側的臀部肌群長期處於拉伸狀態。
舉個例子:一根彈簧總是被拉長,當你想要讓它還原時會發現,它已經沒辦法再向形變前收縮得那麼緊了,換而言之彈簧無法發生和之前一樣的形變程度,也就是說彈力減小了——這就是臀部肌群在「久坐」之後面臨的難題,如果再伴隨臀部脂肪堆積,臀下垂會更加明顯。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決定了,我們的腿部肌肉經常被用到,而臀部往往被忽視,加之腿部的肌肉體積和力量本就強於臀部,自然每次深蹲都由大腿主動發力引導動作了,臀部訓練目的再次泡湯。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深蹲動作本身沒有問題,你也可以用它練臀,但這都是基於你的動作模式正確、臀肌被激活且肌力水平正常的前提下。
如果你深蹲感受不到臀部發力,那深蹲的重要性可以放到臀部的孤立訓練動作之後,這樣就能避開「練臀先粗腿」的困擾。
04動作推薦
下邊的幾個動作對於臀部孤立刺激的效果更好,很適合深蹲效果不好的你嘗試:
1.負重臀推
將啞鈴放在大腿根部位置,小腿垂直於地面。雙腳與肩同寬。上半身穩定不動,臀部向上頂出,在最高點停頓1~2秒。控制身體將重量緩慢下放,直至動作最低點處,重複8~12次。
2.繩索後蹬腿
身體前傾、雙手水平前伸,腳掌勾住繩索。身體保持穩定,膝蓋微曲將繩索向後上方蹬起,在最高點處停頓1~2秒。緩慢放回大腿,重複8~12次。
3.弓箭步蹲
左腳向前邁出,右腳放在凳子上。身體緩慢下降至最低點,視線始終注視前方。腳掌蹬地,讓身體恢復至動作起始位置。重複8~12次後,另一側腿完成相同的動作次數。
當你的深蹲配不上你的訓練效果時,不妨改變訓練思路,從簡單的孤立動作做起,改善臀部訓練效果。
這樣你可以獲得更好的臀部訓練感受,也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後續訓練當中。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內容了。創作不易,誠摯感謝您的每一次點讚、轉發和收藏,在評論區評論互動,我們將在後續產出更多實用的內容!
關注中國健體那些事,訓練知識、健身資訊、健美健體,總有內容適合你~#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