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懷石料理」,絕對是美食界相當有分量的四個字。即使在日本,許多人平均每年也只吃一次,因為價格昂貴。
一頓正規的懷石料理,往往要吃二三個小時才結束,程序之繁複,不亞於法國大餐。但前者的清淡主義,卻能令食者更覺意猶未盡,而不至於像後者那樣積滯。
蔡瀾曾說,懷石料理的目的是不讓人吃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錯。花漫長的時間吃一頓飯,卻沒有感覺特別飽,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達到一種源自於初始目的的禪意。對現代人來說,在飛速運轉的社會中,如何以不急不慍的心態去細品清淡可口的料理,這是值得思考的事。
【初品懷石】
女侍挽著髮髻,淡妝,淨素的和服,雪白的「丫頭襪」,一派東方女性特有的溫順,優雅地斟茶酌酒,上菜撤盤;每次服務都跪坐,深深鞠躬。懷石料理的宴會以敬茶始,以敬茶終。
【源於禪、茶】
作為日本飲食文化中最高等級的盛宴,懷石料理在滿足所有的口腹之慾之外,更像一場關乎禮儀與傳統的美食演出。禪意和美食在這場「演出」中達到了極為和諧的共鳴。
「懷石」之說最初來自寺廟,為了在長久的聽禪中抵制飢餓,長期少食的僧人便抱溫暖的石頭在懷中,以抵制飢餓。
可見,料理的本意是節慾,因而每一道食物都不會多;但因為道數極多,待到全部吃完,便也將肚子填飽。
到了16世紀下半葉,立花實山將品茶時獻上的料理命名為「茶懷石」。
此後,由於幕府將軍、大名、上層武士等上流社會推崇茶道。茶會規模漸趨宏大,而且以料理為中心,並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程式和禮儀。就發展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懷石料理」。
【「懷石」真諦】
懷石菜單只取應季的食材。其中既要有山貨,也要有海味,還有平原的物產,平衡動植物搭配。既有嚴格的程式,又崇尚自然。
懷石料理的精髓之一是食材的新鮮。每道菜都在客人點餐後方開始現製作,充分保留了食材的新鮮度和口感。
這種特殊的料理方式,也促使客人在等餐時保持平靜心態,展現了懷石料理「不以香氣誘人,更以神思為境」的禪道精神。
【先品後吃】
享用「懷石料理」時,要欣賞盤中呈現的廚師的刀法、排列、裝飾,更應該懂得欣賞料理與器皿的關係。
比如,冬天要用厚質的陶器,夏天就用清爽的青瓷、玻璃器。
【懷石名店——日本京都菊乃井】
日本京都菊乃井本店就是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他家的懷石料理,飯菜做得非常精緻,口味也很好。
餐廳的入口,在綠樹環繞之間,古風古韻。
就餐的房間很大,外邊是一個附屬這個房間的小花園。私密性很好。
美食被盛放在花朵裡。
菜單裡有東坡肉,上面覆蓋了土豆泥,入口即化。這個豬肉在水裡浸泡了整整一天以除油腥。
米飯小小一份,很軟很香。
極具日本特色的綠茶蛋糕,及抹茶。
吃完飯後,房間完全屬於客人的,需要結帳,只要用牆角的老式電話叫服務員就可以了。
【懷石名店——龍吟總店】
龍吟在S. Pellegrino世界前五十頂級餐廳中排名第28位。
龍吟每天只供應一款懷石套餐。
雖然客人不能按自己喜好選擇菜式,但山本主廚每天都會設計一套季節性菜單。
蘿蔔湯清澈透明卻滋味豐富,而加入了蘿蔔的魚丸相當細緻,用勺子一舀便分開了。
北海道安康魚肝的滋味濃鬱撩人,蘋果醋配蔬菜更是絕佳的組合。
【懷石名店——東京銀座】
相較前面兩家店,東京銀座的價格更為親民,人氣很高。
每一組生魚片都附著芥末,特別新鮮沒有腥味。
牛肉刺身,上面覆蓋著一種特別的芥末。
【其他日本美食】
圖1:握壽司
日本人最引以為自豪的壽司,是那種米飯上鋪生魚片的握壽司,看起來最簡單,其實卻是最複雜的料理。
圖2:天婦羅
天婦羅與別的炸物不同,儘管外裹「面衣」,不過卻依然朦朧地可以透過外層看見裡面的食材。
圖3:爐端燒
爐端燒是日本燒烤的一種,其不同於其他燒烤的最重要的一點,應該就是特別注重食材的新鮮程度。
Mr.U,你的旅行管家,查攻略,查景點,查天氣,查周邊,查匯率,在線翻譯...帶你探索精彩世界,發現真實自我。關注【遊心旅行管家】,體驗強大旅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