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口念「阿彌陀佛」,有這5種不可思議力!

2020-12-18 重樓逾陀

不論在電視劇,還是現實的某些情境裡,總會聽到幾聲「阿彌陀佛」。太虛法師的〈中國人口頭上心頭上的「阿彌勒佛」〉所描述的情境更加生動、有趣。然而,他那年代所描繪多個的情境,在今日,我們仍歷歷可「聞」。只要有人遭遇不幸的事情,就會從某處傳來幾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是何方神聖?口念「阿彌陀佛」到底有何用?文本將會參考淨土宗經典及太虛法師的部分文章,與大家分享口念「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

《佛說阿彌陀經》裡,佛陀告訴弟子舍利弗: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位阿彌陀是佛,即是佛陀所成就的福德智慧,阿彌陀佛皆具足。釋迦佛於娑婆世界度化眾生,而阿彌陀佛則在西方極樂佛土接引眾生。按太虛法師的講解,極樂佛土乃是阿彌陀佛的依土,其極樂之意乃出於「其國眾生,無有眾苦」,這與娑婆世界的受苦眾生是相對。

這個極樂淨土在佛陀的描述下,是一個非常華麗、莊嚴的修行國土。娑婆眾生均歷欲界三苦,《西方要決》亦提及「由此染界,遇五退緣」,可謂修行之路障礙重重,容易生起退轉之心。然而,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正是為了讓發心眾生能夠於安樂的環境,喜樂之、精進之、多聞之地修習佛法。故此,「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些都是釋迦佛親見,故告訴娑婆眾生淨土諸利,讓他們都能發願往生西方。

我們聞西方淨土之優,發願往生,那麼經典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 是否每位發願眾生都能成就?根據《佛說阿彌陀經》,佛陀指出: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如果眾生能夠持阿彌陀佛的名號,連續七天,專注地身心口持念,臨終時即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現在面前。見諸聖,心多持善,便得阿彌陀佛慈悲引領生往西方淨土。筆者認為這是佛陀所說的真實言,亦是眾生發願生西,繼而終生實踐,最後生去所嚮往的境界。

根據太虛法師所講的〈念佛往生的原理〉,諸佛救濟眾生有5種不可思議力。太虛法師的解說清晰易見,如果我們按經典所說,勤力修習,持續地反覆實踐「七日一心不亂地念佛」。在娑婆世間做到「七天一心不亂」,是非常可貴,需要極佳之因緣才能做到。能達之者,命終生去阿彌陀佛所設之淨土,繼續精進,也不違因果法則。然而,生於娑婆的眾生,一生中總會遭遇不少的惡劣情形:如不利的環境、人生波折等逆緣,以致無法持續實踐經典所指出的方法。

故此,就得依據超越平常的外力協助。太虛法師介紹5種不可思議力:

分別為定力、通力、借識力、善法力及願力。前三種非一般六道眾生所能成就的,不過,太虛法師指出善法力及願力,乃是「人人可得到」。由於淨土是阿彌陀佛的發願莊嚴而成,其目的也是為了攝受十方信願的眾生,這是善法力,也是所謂的外力。我們要做的是發願往生,一直勤持五戒十善,善心念佛,終身用功,便成不可思議的誓願力。故此,念佛往生,也是人人可成,不單依仗外力,也是自身努力的成就。

然而,我們按《阿彌陀經》的做法,往生西方的理論是否按照我們所信奉的因果法則而運行?經中有云: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拔致。」

根據《佛學大辭典》:

「不退轉成佛進路之義。是菩薩階位之名。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則至此位」

以簡單的解釋,佛光大辭典所釋:

「菩薩則於入初地時諦認諸法無生無滅之理,以住不退轉地。」

眾生要修習至不退轉地,先證入初地,似乎非眾生人人可得。那麼,為何太虛法師說我們只要念佛、持善,便「人人可得(生西)」?甚至,「念佛一聲」也可以往生淨土?這些是否有違因果法則呢?

太虛法師所言非虛,而且「念佛一聲」也的確能生淨土!根據〈彌陀法門的修行與特色——往生極樂淨土的品位有「三輩九品」之分?〉,文中介紹《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佛經》的「三輩」及「九品」之說,指出淨土品位結合了三輩九品,得出三個階段:上輩、中輩、下輩,每輩再細分上、中、下三品。

如此有「三輩九品」之分,往生豈非只有得無生忍之眾。《無量壽經》指出「下輩」是「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乃至十念。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願生其國。其人臨終夢見阿彌陀佛,亦得往生。」

再《觀無量壽經》指出:「下生者」或「中生者」乃要經十二或六劫於「蓮花」內,經過諸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為己說法,才得蓮花滿開。至於「念佛一聲」便即生淨土或蓮花胎,我們發願生西,此大誓願與終生實踐乃應一致,而非如「雷聲大雨點小」般實踐,待命終前才一句「阿彌陀佛」 。

幸而,「念佛一聲」依據經典所說及因果法則,眾生生淨土之機會仍有的,乃是與阿彌陀佛結下善緣。命終前的根身狀態是否能夠注專、無貪之善念「阿彌陀佛」?這也是一個大問題,因此未必能夠即往淨土,而需要持續地持念、修習善法,方為上策。所以,「往生淨土」乃是發願與實踐結合的「外自力」並重的成就。

從太虛法師的有趣、清晰解釋彌陀淨土法門以及各經典的依據,淨土法門實非強調單向地藉助外力的迷信理論,而是符合佛教的因果法則。

淨土法門既是一門強調外力及自力的修行方法,那麼信願行是密不可分。若然我們能夠了解佛教每一種修持法門背後的原理,而非純粹盲目地人云亦云、人做我做,相信把佛教作為人生指導,將使我們得益匪淺,對於學佛者更是智慧與信願並行的修習。

相關焦點

  • 誰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Amiti)是梵文音譯,又做阿彌多、阿彌鞟。「阿」字意為「無」;「彌陀」則是「量」,「阿彌陀」即是「無量」。阿彌陀又作阿彌多瘦,為無量壽之意,意指佛的壽命無限;亦有梵文名阿彌多婆,意譯為無量光,象徵無限光明。
  • 【住真實慧】【9】您明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的真實含義嗎?
    古大德慈悲地給我們說出了其中的原因,「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也就是說很多人修學念佛法門,只知道用嘴巴空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但是念阿彌陀佛的什麼,自己不清楚,也不知道,根本不懂、不明白念字的真實含義。
  • 「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然而,很多人念了一輩子佛號,卻不知道這句佛號的真實含義,甚至有很多人連它的讀音都搞錯了。如果修行沒有智慧,只是盲目跟風,那就難以修到功德。「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看完此篇文章,大家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 釋淨空:這樣念「嗡、嘛、呢、叭、咪、吽」才會靈
    念佛、持咒能消除疾病,是有此一說,靈不靈就要看你自己。這個話怎麼說?念佛,你會念嗎?你會念就靈,你不會念不靈。不會念的人有口無心,這個不靈,會念的人是心口一如,口裡有阿彌陀佛,心裡有阿彌陀佛,這個靈,這個行念咒也一樣。
  • 您明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的真實含義嗎?(住真實慧有聲書第九篇)
    古大德慈悲地給我們說出了其中的原因,「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也就是說很多人修學念佛法門,只知道用嘴巴空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但是念阿彌陀佛的什麼,自己不清楚,也不知道,根本不懂、不明白念字的真實含義。
  • 學佛問答:口念阿彌陀佛,如何做到心也在念阿彌陀佛?
    弟子問:最近念佛,或許是念佛方法不對,越是專注佛號,耳根聽清,口念清晰,意根放在佛號上(意根有時跑掉),越是這樣念,頭疼,最近肩頸也疼。自我感覺,我這個念佛方法不對,但是錯在哪裡?只會慈悲你、憐憫你,並且希望你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不僅現世平安吉祥,臨終還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問:在修淨土念佛法門時,請問口念阿彌陀佛,如何做到心也在念阿彌陀佛?答:口念佛,心自然也在念佛,只不過可能會有妄想雜念,這很正常。
  • 龍樹菩薩:什麼是「阿惟越致」?如何斷「變易生死」念佛往生
    行菩薩道,達至「阿惟越致」,有難亦有易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云: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什麼是「阿惟越致」?意即「不退轉」。
  • 宣化上人:所有的佛法都在《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裡邊包括著
    投稿郵箱:277237474@qq.com「阿彌陀佛」雖然只是四個字,可是所有的佛法都在「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裡邊包括著。釋迦牟尼佛說每一部經典都有人請法,譬如《金剛經》是須菩提尊者請法,《法華經》是舍利弗尊者請法。唯獨這部《彌陀經》是無問而自說,沒有人請法。
  • 阿彌陀佛的意思
    中國本來沒有「佛」這個字,是佛法傳到中國之後才造的新字,翻成中文就是「覺」的意思。人的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就是「佛」,也稱為兩足尊。兩足不是指兩隻腳,而是福慧兩足,兩種圓滿的意思。      有「覺」就有「不覺」,「不覺」是凡夫,是指沒有聽過佛法或剛剛開始修行佛法的人;「覺」是聽了佛法,如法修行而且已經實證理體的人,例如菩薩。
  • 這 21 種「蘿蔔」,竟然有 6 種是冒充的?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氣溫一降下來,我媽就老在微信裡嘮叨讓我多吃點蘿蔔。不過,蘿蔔有那麼多種,不用醫生開藥方的是哪一種,賽過人參的又是哪一種呢?帶著疑問,我走進了菜市場,把見到的蘿蔔全都買了一遍。回來數了數,嚯,有 16 種呢!粗粗分了下,裡面有 7 種胡蘿蔔和 9 種蘿蔔。
  • 淨空法師:你要不把這個事實搞清楚,怎麼會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
    就是教給你「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用這個方法。所以,古大德曾經說過,四十八願裡面最重要的一願就是第十八願。十八願講的是什麼?十八願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十念必生」。這個十念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臨終的時候十念,另外一個說法是早晚十念。如果我們的工作非常繁忙,早晚課沒辦法做,可用十念。早晨起來念十念。
  •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牢記這2個字,功德更圓滿!
    提起「阿彌陀佛」四個大字,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阿彌陀佛似乎是佛教的象徵,我們在寺院的各個角落都能尋找到這句佛號的蹤影,僧眾也常常嘴裡不停地念它,然而「阿彌陀佛」究竟是誰?念「阿彌陀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如何念誦才能功不唐捐?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
  • 念阿彌陀佛消災免難,種福修善 | 【結緣不限量】阿彌陀佛福貼、橫聯
    普勸種福修善,念佛發願,往生淨剎。  這三句話很重要。「普勸」,看到能夠接受的人就勸他;不能接受的人,念阿彌陀佛他聽見了,一入耳根永為道種,阿彌陀佛的緣就種上了。在國內這些地區,「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印「阿彌陀佛名號」貼在外面牆壁上,哪個人看到了他就種福了,不可思議!
  • 佛教:念「阿彌陀佛」,做不到這2點,再念也無用!
    提起「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阿彌陀佛」似乎是佛教的代名詞,寺院裡出家僧人或善信居士也常常是一句句「阿彌陀佛」不離口。那麼,「阿彌陀佛」到底是誰呢?如何念誦該佛號才能功德更圓滿呢?本篇文章,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阿彌陀佛」的世界。
  • 【十善業道經】(116)不要念「我」,念「佛」,所以叫「念佛法門」
    前面兩句跟諸位介紹過了,現在我們從『常無迷忘』這一句看起,這是「念根」的成就。由此可知,我們現在是常常迷惑、常常忘記,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念沒有根,它就有這現象。「念」,中國的文字是屬於會意,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當下一念」,這是這個字的本義,念念當中都不失掉。 佛說六道凡夫真正常無迷忘的一念是什麼?是「我」,六道凡夫念念不忘,「我」不忘。
  • 女兒和兒子,在家裡常常看到一位「老奶奶」
    有一位林先生(新加坡人),目前工作為售賣飯食。三個月前的某天下午,林先生對佛藝(末學的丈夫)訴說他苦惱的事,他說他的女兒和兒子,在家裡常常看到一位「老奶奶」,尤其他的女兒,看到後都感到非常害怕恐懼。這件事情大概可以從十多年前說起。當時林先生剛剛搬進新屋。
  • 善知識是「往生助念」的關鍵性,乘佛願力,除罪消業,得生淨土
    若然助念者對彌陀救度有疑有慮,患得患失,恐難令臨終者當下提念起信,稱念佛名而得生。善知識自信「念佛往生」,才能教人相信「念佛往生」,所謂「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誠報佛恩」。又如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地觀釋」,云:「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惡道苦等,聞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為說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報佛恩。」
  • 淨空法師:念阿彌陀佛善中之善,沒有比這更善的
    1.淨空法師:念阿彌陀佛善中之善,沒有比這更善的「如《法華經壽量品》云: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這個等,等於還有願、還有行。所以這個要記住,這句很重要。佛眼看我們看得很清楚,我們看不到他,他看到我們。為什麼?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
    提起「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大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六個字是佛教專用語,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誠心恭敬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可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接引,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對於學佛修行之人,對這六個字的含義應該都比較清楚,但對於許多未皈依佛門的普通大眾,對這六個字的認識乃至讀音都是比較含糊的。如果不知其然而只是一味誦讀,功德也就散了。「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首先,我們要正確發音,它不是按照漢語發音來讀的,這六個字是梵文音譯而來的,許多經文也是梵文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