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那張著名的標準像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2020-12-17 騰訊網

周恩來的標準像至今仍不斷出現在國內外的報刊、雜誌和電視屏幕上。照片中的周恩來,目光炯炯,神採奕奕,令人難以忘懷。而他的標準像是怎麼照出來的,就鮮為人知了。

1956年12月的一個星期天,北京王府井中國照相館攝影室內,攝影師姚經才正在給一位解放軍和兩位大學生照相。姚經才剛剛招呼那位解放軍坐下,周恩來就在警衛員和秘書的陪同下來到了攝影室。

那位解放軍見到周恩來立時站了起來,向他敬了軍禮說:「總理好!」兩位大學生也忙向周恩來問好。周恩來微微一抬右手說:「你們好。」姚經才對周恩來說:「總理您很忙,請您先照吧!」周恩來笑著回答:「按次序來吧,誰先來誰照嘛!你先給他(指那位解放軍)照。」

那時,姚經才33歲,由上海剛到北京不久,第一次給黨和國家領導人照相,不免緊張起來。等到周恩來照時,他請周總理先坐在椅子上。周恩來看到他神情有些不大自然,就鼓勵他說:「你是第一次給我們照相吧?熟悉了就好了。你們是專家,一定能照好的!」在助手的幫助下,姚經才用了約20分鐘的時間,一口氣給周恩來拍攝了16幀半身和全身像。

姚經才和助手送走了周恩來,立即把底片衝洗出來,挑選了4幀最好的送給周恩來。周恩來的秘書回話說:「總理比較滿意。準備出訪亞、非、拉國家帶100張。」姚經才得知這一消息,除加洗100張照片外,還放了四張12寸的彩照送給周恩來。周恩來接到相片說:「好是好。送我不能要,應該收錢。」事後,秘書把這四張相片的錢送到中國照相館。

姚經才他們緊張地工作了三天,很快就把加洗的100張照片送給了周恩來。周恩來還送給姚經才他們兩幀照片,留作紀念。這幀珍貴的照片就是報刊、雜誌上經常出現的流傳後世的標準像。

1976年1月8日,深受人民愛戴的周恩來不幸與世長辭,新華社急著來找周恩來的標準像。中國照相館存有周恩來標準像的底片,姚經才和全體照相館的工作人員連夜加班加點,在9日、10日、11日這三天,趕印了3000餘幀8寸大的周恩來標準像。印好一部分就跑著送到王府井新華書店,即時供給排長隊哭泣等候的人們。

相關焦點

  • 揭秘:周恩來留法時如何向馬克思主義轉變
    大約在周恩來到法國一年以後,一位老校友拜訪了他。他很欣賞周恩來那身剪裁合體的服裝以及那間收拾得整潔的居室。周還承認他既從中國朋友那兒,也從天津和上海的報刊發行人那兒得到一些資助。儘管周恩來正在堅定地向著馬克思主義轉變,但他還是表現出許多資產階級的思想觀念。一次,他穿上他(或是一位朋友的)最好的衣服,外出划船遊玩,還拍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未經他要求就被加洗成彩色照片,但他相當喜歡加彩的效果,並把這張照片印到明信片上,馬上寄給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其中一張寄給了在京都的老朋友吳,上面寫道:「巴黎是美麗的,巴黎的婦女也是美麗的!」
  • 周恩來如何撥正萬隆會議航向?
    關鍵時刻,周恩來上臺發言。這篇極為精彩的發言為會議撥正了方向,而周恩來預先準備好的講稿,則作為書面發言印發給與會代表。這篇補充發言是利用中午休會時間由周恩來口述、他的翻譯浦壽昌筆錄而成的。周恩來講話開頭就宣布:「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此話一出,會場上的氣氛頓時起了變化。
  • 周恩來與書
    所以,1958年12月31日下午,周恩來陪同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及其夫人莫尼克公主,在南京中山陵意外遇見淮安新城的青年女學生曾樹英時,還說:「我像你這麼大年齡時,就十分關心社會上的事了。」隨著閱讀書籍的增多,周恩來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寬,向老師請教的問題也越來越廣。
  • 貝建中擔任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首席設計師!
    貝建中擔任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首席設計師!今天,是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啟動四周年!經校友建議,廣泛徵求意見,南開大學正式確定由著名美籍華裔設計師、貝氏建築事務所總裁貝建中擔任首席設計師,攜手打造中國眾籌人數最多的高校建築——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
  • 《周恩來傳》作者反駁文革期間周恩來軟骨頭說
    本刊通過採訪該傳記作者,再次直面書裡書外的這位開國總理1990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周恩來傳》主編金衝及受邀去北京大學作講座。在提問時,一個研究生遞上一張小條子:「『文化大革命』期間,周恩來是不是『軟骨頭』?」「不能拿小市民的市儈心理去理解一個政治家所考慮和權衡的事情。周恩來當時能選擇的餘地有限。如果他公開反對『文化大革命』,那他就是跟毛澤東決裂。
  • 紀念周恩來,習近平這些金句有何深意?(附珍貴照片:總理一生的120個...
    通讀講話全文會發現,除了對周恩來一生經歷和作為的高度肯定和讚揚外,這篇講話帶著相當的「溫度」,崇敬之情溢於言表▼「3個縮影」評價奮鬥的人生歷程1、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歷史的一個生動縮影。2、新中國孕育、誕生、成長和取得崇高國際威望歷史的一個生動縮影。
  •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臺北獲贈周恩來珍貴手跡
    中新社臺北5月12日電(記者董會峰羅欽文)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早期)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12日低調來到此間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獲贈1925年周恩來的一份親筆信函複印件。  周秉德如獲至寶,回贈一個小冊子,裡面有2張照片,一為周恩來當年在黃埔軍校、一身戎裝的個人照,一為青年周恩來與鄧穎超相擁的生活照。
  • 周恩來與《長徵組歌》問世
    當時沒有電扇,更沒有空調,屋裡熱得像個「鍋爐房」。有時熱得受不了了,他就索性「赤膊上陣」只穿個褲衩,雙腳泡在涼水盆裡,身上只披著一塊溼毛巾。那時他全仗著年輕,體力充沛,幾乎沒白天沒黑夜地寫、改。人們對《長徵組歌》中的很多唱段至今猶聞在耳,恐怕很少有人了解這其中凝結了李遇秋的多少心血。
  • 周恩來如何稱呼鄧穎超---不是"夫人"或"愛人"
    讀了《「我的夫人」》一文(《中華讀書報》2001年6月27日《讀者看法》版),不禁想起周恩來如何稱呼鄧穎超的故事,是以為範。  大凡讀過有關周恩來回憶文章的人都知道,周恩來在熟悉的老同志面前,常稱鄧為「小超」;在比他年輕的熟人跟前,有時也遵從他們對鄧穎超親暱的稱呼,稱之為「鄧大姐」。
  • 周恩來、陳毅在昆明的日子
    周恩來知道後,便在第二天飯後,請陳毅夫婦、羅瑞卿夫婦一同散步。這時,忽有一隻風箏在頭頂飄過。望著碧藍的天空中悠悠飄蕩的風箏,周恩來微笑著走到張茜身邊,指著天空說:「張茜,我給你提個建議。你管陳老總,也要像放風箏。線頭在你手裡,你要把線繩拉得不緊不松,如果線繃得太緊,『嘣』,線繩斷了,風箏就會飛了!」
  • 「九一三事件」四十七年,周恩來的那幾個夜晚
    作為周恩來總理晚年最後一任秘書,從1968年直至總理逝世,紀東陪伴了總理8年時間,親歷了「文革」中後期的一些重大事件,見證了周總理在非常年代殫精竭慮、苦撐危局的樁樁往事。1971年的周恩來我是9月13日上午8時左右到人民大會堂的,林彪乘坐的三又戟飛機是13日凌晨1時50分從中蒙邊界44號界樁上空消失的,已經六個多小時了。
  • 周恩來與鄧穎超的世紀合影,看到最後一張你會掉眼淚
    周總理的侄女,80歲的周秉德老人,在北京衛視的《我是演說家》上,向大家說起了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女士的愛情——  那個年代,沒有鮮花,沒有鑽戒,沒有誓言,但牽了手就是一輩子,一不小心就白了頭。  他們的愛情,都在這二十張照片裡。
  • 周恩來訪問十四國隨員軼聞
    即使去了,加納方面接待的困難如何處置?在地拉那周恩來的住房中,陳毅抓把椅子,一會兒舉一下,像在鍛鍊,又像在思索。周恩來不避艱險,決意要去,但還想聽聽各方面的意見。他一個拳頭支在腰間,默默思索,手裡拿著駐加納大使黃華打來的電報,黃華的意見是可以去。「我先去看一看?」黃鎮眨巴著發澀的眼睛問道。周恩來的拳頭鬆開了:「好。
  • 1939年,周恩來為何秘行皖南?
    中共中央根據周恩來的建議,積極做葉挺回新四軍的工作。葉挺於1939年2月初到重慶,同周恩來、葉劍英長談後,於2月16日陪同周恩來飛抵桂林。周恩來和葉挺回雲嶺,主要是向東南局和新四軍軍部傳達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肅清王明右傾錯誤在新四軍中的影響,共商在大江南北全面開展敵後遊擊戰爭的戰略對策。同時,力促新四軍內部團結,也是周恩來此行的一項重要使命。
  • 周恩來:外交部不同其他 一言一行都要慎之又慎
    周恩來就用這種少看半場球的辦法,「懲罰」了失禮的將軍們,使將軍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南海懷仁堂的電力都沒有保證,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上」有一次,周恩來在中南海懷仁堂宴請來訪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周恩來嚴肅責問:「中南海懷仁堂的電力都沒有保證,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上?」與會者個個面面相覷,這才明白深夜驚夢的原因。周恩來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追查原因,一個人一個人地追究責任,根據責任大小作出了不同的批評,並研究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的措施。
  • 林默涵對周恩來的往事珍藏|江青|林默涵|周恩來|文藝十條|中宣部
    講話中特別強調:中心問題在於領導,在於教育,在於深入群眾,總起來一句話,那就是要實行調查研究。周恩來對《文藝十條》這個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反「左」傾的文件基本肯定。會後,周揚、林默涵根據會議提出的意見和周恩來講話的精神,對《文藝十條》又作了幾次修改。8月1日,中宣部把《文藝十條》印發各省市徵求意見。
  • 周恩來讀《說嶽全傳》入迷 受到平生第一次委屈
    周恩來讀的第一本書是《西遊記》1946年9月,周恩來在南京雞鳴寺裡曾三次接受美國當時著名的專欄作家沃爾特·李勃曼的採訪。周恩來對李勃曼說:「我小時候在私塾念書。從8歲到10歲我已開始讀小說。我讀的第一部小說是《西遊記》,後來又讀了《鏡花緣》、《水滸傳》和《紅樓夢》。」
  • 感受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嫁給周恩來的父親後,又開始掌管周家這個敗落大家庭的全部事務。 周恩來的曾祖父周攀龍早先給縣官當師爺,到了晚年才得任山陽知事。周攀龍去世後,周恩來的大伯周貽賡在奉天一個衙門裡當「主稿」,「主稿」屬於中下級職員,收入有限,對於家庭支持不多。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在外做點文書之類的工作,也無錢養家。周恩來的兩個叔父:貽奎殘疾,貽淦夭亡。在這個破敗的大家庭裡,周恩來的母親萬氏便成了頂梁柱。
  • 周恩來是怎樣進行執政考試的呢?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一直擔任國務院(政務院)總理,併兼任外交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政協第二、三、四屆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層領導者中,周恩來是怎樣進行執政考試的呢?(同上第73—74頁)訪問中,老區人民提出的關於貸款、修路、水利、城鄉交流和文化衛生等問題,周恩來和政務院有關部門精心研究,幫助解決困難。當他了解到陝北保安、晉西北的嬰兒死亡率很高的問題時,周恩來深情地嘆道:「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當年我們在瓦窯堡站不住腳退到了保安,保安人民為革命出了力。現在知道那個地方的嬰兒死了那麼多,於心何安?……像這樣的事,今後是不應該發生的。」
  • 撲克牌到底有多少歷史背景,那套標準的人物牌形象出自何人之手?
    熟悉塔羅牌的人一定清楚,標準的塔羅牌有78張,其中「大阿爾卡那」牌有22張,它們有屬於自己的圖案,所表現的意義比較深奧。而剩下的56張則是「小阿爾卡那」牌,普遍的作用是配合人們對大阿爾卡那牌解讀,同時因為這些牌有一定的基數,人們逐漸開始將其用於娛樂,其中的玩法就不要管了,基本上什麼樣的都有。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塔羅牌開始有了撲克牌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