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四十七年,周恩來的那幾個夜晚

2021-01-20 北晚新視覺網

1971年9月13日,震驚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發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作為周恩來總理晚年最後一任秘書,從1968年直至總理逝世,紀東陪伴了總理8年時間,親歷了「文革」中後期的一些重大事件,見證了周總理在非常年代殫精竭慮、苦撐危局的樁樁往事。

1971年的周恩來

我是9月13日上午8時左右到人民大會堂的,林彪乘坐的三又戟飛機是13日凌晨1時50分從中蒙邊界44號界樁上空消失的,已經六個多小時了。誰能想到,在北戴河發生這樣一件讓人不敢想而竟然會發生的事情!我才知道,12日午後,毛澤東南巡北返,專列一路不停回到北京,林彪一夥的陰謀計劃被打亂了。接著,周總理查問「256」號三叉戟飛機,林彪等人感覺陰謀已經敗露,於是放棄南去廣州另立中央的計劃,決心向北外逃。

周總理曾通過空軍調度指揮員直接向「256」號飛機呼叫:「希望他們飛回來,不論在北京東郊機場或西郊機場降落,我周恩來都到機場去接。」飛機上的機器開著,卻拒不回答,繼續北飛。

當「256」號三叉戟飛機飛出國界之前,吳法憲請示總理是否攔截林彪的座機。總理請示毛主席。毛主席表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李德生向總理請示處置辦法時,總理轉達了毛主席的意見。

仁至義盡的毛澤東、周恩來呼喚不回鐵心外逃的林彪。「256」號三叉戟飛機飛出國界後,周總理用力地按下手中的話筒,氣憤地說出兩個字:「叛徒!」

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員緊急會議,宣布了林彪叛逃的事件,研究部署了各種應變措施。

從13日清晨到當天下午,周總理親自打電話給11個大軍區和29個省、市、自治區的主要負責人,通報林彪外逃情況。他使用的是經過斟酌的語言:「廬山會議第一次全會上第一個講話的那個人,帶著老婆、兒子,坐飛機逃往蒙古人民共和國方面去了!你們要聽從黨中央、毛主席的指揮。從現在起,立即進入緊急戰備!」我聽到有的領導一下子沒有領悟過來,還讓總理重複一遍,總理只好耐心地一字一句地又重複了一遍。

總理指示外交部,要密切注意外電報導,抓緊確定和提出因林彪事件可能引起的對外交涉和所需的應對方案。毛主席不會在一線具體指揮,總理當然工作很緊張,嗓子都沙啞了,但誰能代替他呢?無論軍隊、地方,這時都會聽從周總理的。

得知林彪的專機從山海關機場強行起飛後,周總理立即命令李德生坐鎮空軍司令部負責指揮空軍;派楊德中隨吳法憲去西郊機場,「協助」吳法憲工作;並派紀登奎去北京空軍司令部,以便從多方面掌握情況。同時,他向全國發布禁空令:關閉所有機場,停飛所有飛機,開動全部雷達監視天空。

總理還分別派李先念、華國鋒等人到京西賓館、海軍司令部和總後勤部主持工作,以便隨時掌握和報告情況。

9月13日下午,總理讓我通知總參的五位副總長張才千、閻仲川、王新亭、彭紹輝、陳健德到大會堂新疆廳參加政治局召開的作戰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總理除通報林彪叛逃的情況外,並擬定了向全軍發出的緊急戰備指示和對北京地區的軍隊部署、京郊機場的軍管,對機動兵力的安排也作了布置。會上,周總理對五位副總長提出要求,要他們堅守崗位,加強值班,他嚴肅鄭重地說:「我現在考慮的第一是打仗,第二是打仗,第三還是打仗!」

當時的北京市負責人吳德後來回憶說:「當時,周總理是內防政變,外防侵略。」

林彪乘坐的256號飛機出境後,總參、空軍等有關部門報來的信息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中蒙邊界44號界樁兩邊的地域內,蒙軍的雷達聯絡頻繁,情況異常。總理讓我通知空軍、通信兵和總參有關部門帶相關資料和地圖到大會堂東大廳匯報。總理對我方和蒙方的兵力部署、雷達分布看得非常仔細。經分析,初步認定:這裡蒙軍雷達活動異常,與林彪座機出境有關。當時總理好像有一種預感:雖然沒有飛機的消息,但蒙軍這個地域的雷達聯絡頻繁,說明這一地域有重大情況發生。他提出,加強這個地域的資料搜集工作,認真進行分析,有什麼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我參加這個匯報會時心裡有些緊張。與會人員都不認識,而且只有總理一人聽取匯報,我一個人在裡面招呼。我沒有忘記張樹迎的提醒,打破常規,坐在了總理身後離他最近的位子上。他看地圖時,我也站在他的身邊。一是怕他太累,身體支撐不住,一旦有事,我可以快速反應;二是怕有心懷叵測的人有什麼動作。後來,隨著林彪叛逃專案審查的逐步深入,從有關材料中看到,那天參加匯報的人員裡,還真有空軍的一個與「小艦隊」有關係的人。

9月14日中午,多項必要工作都部署完畢,73歲高齡的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裡已連續工作達50多小時了。而且在那種形勢下,總理也不可能安靜下來吃一頓飯。我們幾個工作人員的神經也始終處於高度緊張之中。說實在話,當時只知道大會堂的燈一直是亮著的,不看手錶的話,連白天、黑夜都分不清楚。我們多次勸總理稍微休息一會兒,有什麼消息我們及時報告就是了。總理終於同意了,醫生給他服了安眠藥,他就在西大廳西側北端小廳的床上睡下了。張樹迎、高振普、張佐良和我四個人和衣而臥,躺在小廳門外的地毯上,但誰也沒睡覺,誰也不說話,或瞪著眼睛,或閉目養神,估計幾個人心裡想的都差不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9月14日下午2時左右,我接到外交部王海容的電話,她說:「外交部收到一份我駐蒙使館的特急報告,要送總理。」我說:「總理已經50多個小時沒休息了,剛吃完安眠藥睡下,請你請示一下鵬飛同志,要不要叫起來。」姬鵬飛同志是外交部代部長,黨的核心領導小組組長。不一會兒,王海容又來電話說:「姬部長說,馬上叫醒總理。」我即回答:「那好,我去叫總理起來。你現在就到大會堂北門來。」我對張樹迎、高振普、張佐良說:「外交部有緊急報告,要叫總理起床。」

不一會兒,王海容到了大會堂北門,我接了報告,請她進來休息一會兒。她說:「不用了,要馬上回部裡。」

我拿著這份裝在牛皮紙大信封裡的報告急奔北小廳。總理已經起床了,穿著睡衣正在衛生間洗臉,看我進來,馬上甩了甩雙手上的水珠,用毛巾擦了擦手。這時,我已把信封內的報告掏了出來,遞到總理手上。開始,只見總理眉頭緊皺,隨著目光在文字間移動,臉上的緊張神情逐漸舒展開來。我看到他拿著報告的雙手在微微顫抖。突然,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著我,興奮地說:「好!好!你看,摔死了!摔死了!」我見總理這麼興奮,馬上從他手裡接過報告粗略地看了一遍,記住了如下內容:一架中國噴氣式軍用飛機,於13日凌晨2時30分左右墜在肯特省貝爾赫裡縣境內,機上共有9人,全部死亡……在我看報告的時候,總理對我說:「我要到118號房間主席那裡去報告,你也跟著我。」說完,總理換了衣服,帶著高振普和我向大會堂118號毛主席住處走去。當穿越一道走廊,到了一個小門時,總理對我說:「小紀,你留在這裡等我,我回來一起回去。」

總理想得多周到啊,這個時候,在大會堂只有總理和我知道林彪的下場,他擔心我興奮起來,或是熟人問起來,在沒向毛主席報告之前,把這振奮人心的消息散布出去,於是,讓我在這裡等他。我看了看,這個走廊很長、很高,一個人也沒有,真有點人。

約20來分鐘後,總理回來了。我看他步履輕鬆多了,緊蹙的眉頭也舒展開來。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周總理召開政治局會議宣布了林彪叛逃、折戟沉沙、機毀人亡的消息,並宣布在大會堂的政治局委員可以回家了。

林彪集團的重要成員、政治局委員、軍委辦事組組長、總參謀長黃永勝聽到這個消息,離開大會堂比誰都快,急忙往家趕。總理立即叫我把他叫回來。我在大會堂北門下臺階的地方追上了黃永勝。總理和他又談了20多分鐘他才出來。後來得知,他回家後就燒罪證材料,把一個銅盆都燒裂了。

對於黃永勝,我在九一三事件後曾聽總理說過:「從北戴河事情發生,我就讓他始終跟著我在大會堂,我給各大軍區的領導通電話,也讓他聽著。黃永勝當時沒敢輕舉妄動,也沒有主動交代自己的問題,直到9月24日,中央決定,把他和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一起離職審查。」

14日晚7時左右,總理回到西花廳。

在還沒有接到我駐蒙使館的緊急報告之前,總理除不斷了解天安門廣場的情況外,還帶上衛士和我坐車到廣場四周轉了一圈。看到慶祝「十一」的遊行隊伍正在照常訓練,他心裡坦然了一些。他也許在想,只要國內安定,外患豈能亂我中華。

摘自《難忘的八年——周恩來秘書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周恩來應對突發事件的危機領導力
    西安事變後,周恩來等人在紅軍駐西安聯絡處。周恩來長期擔任我國黨政軍高級領導職務,在其領導工作實踐中負責處置了許多重要突發性事件。事件發生時,周恩來正陪同毛澤東參加張治中為毛澤東回延安而舉行的歡送活動。周恩來在聽到副官報告後大為震驚,但並沒有表露出來,只輕輕對毛澤東說了一聲「有點事,我出去一趟」,然後出去處理這個意外事件。在場的《新華日報》採訪部主任石西民回憶說,他做了安排後,「又輕輕地走進劇場,仍然回到原來的座位上,一直默默地坐到京戲演完散場,毛主席向主人道別上車為止。
  • 周恩來與書
    據有關資料記載,1918年,周恩來留學日本一年多,每逢寒暑假回國探親時,他的行李中總捎帶著河上肇的著作。當時,周恩來住在同學吳瀚濤在東京的租住房裡。在那一段時間裡,他大量地學習並接受了河上肇的思想。周恩來還曾託友人把他介紹給河上肇教授,但由於友人的不理解,他的要求未能實現。
  • 感受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嫁給周恩來的父親後,又開始掌管周家這個敗落大家庭的全部事務。 周恩來的曾祖父周攀龍早先給縣官當師爺,到了晚年才得任山陽知事。周攀龍去世後,周恩來的大伯周貽賡在奉天一個衙門裡當「主稿」,「主稿」屬於中下級職員,收入有限,對於家庭支持不多。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在外做點文書之類的工作,也無錢養家。周恩來的兩個叔父:貽奎殘疾,貽淦夭亡。在這個破敗的大家庭裡,周恩來的母親萬氏便成了頂梁柱。
  • 周恩來那張著名的標準像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周恩來的標準像至今仍不斷出現在國內外的報刊、雜誌和電視屏幕上。照片中的周恩來,目光炯炯,神採奕奕,令人難以忘懷。而他的標準像是怎麼照出來的,就鮮為人知了。
  • 《狼少年》:宋仲基變身狼人,為心上人一句承諾,苦等四十七年
    四十七年前,順頤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女,她的父親早亡,家中只有一個母親和妹妹。父親名下的公司,也被合伙人侵佔。合伙人還有一個不務正業的兒子智泰,他表面和善,但卻一直對順頤心存不軌。也許是出於對順頤父親的愧疚,也許是出於對順頤的愛慕,合伙人的兒子為他們在偏遠的郊區買了一棟房子。
  • 周恩來:外交部不同其他 一言一行都要慎之又慎
    那好,我來給你們上課」20世紀50年代的一天,周恩來前去機場歡送柬埔寨領導人西哈努克親王離京,前往送行的還有羅瑞卿、劉亞樓等高級將領。這一天,先農壇體育場有場足球比賽,是中國隊對印尼隊。前往機場送行的高級將領都是超級球迷,因擔心送客耽誤了自己看球,所以都有些心神不寧。
  • 鄧穎超追述與周恩來相識相愛經過
    她向日本友人追述與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經過;追述上海地下鬥爭、廖仲愷遇刺事件及沙基慘案經過;建議搞清皖南事變後周恩來是否到街頭叫賣過《新華日報》;向身邊人員談向忠發叛變投敵的歷史真相。追述上海地下鬥爭、廖仲愷遇刺事件及沙基慘案經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在對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總結經驗教訓的同時,也著手對中共重要歷史人物舉辦一系列的紀念活動。1982年初,中央文獻研究室根據中央的指示,決定在1988年周恩來誕辰90周年的時候隆重推出《周恩來傳》。
  • 大江歌罷掉頭東:倒計時那587天,就是周恩來的「第二次」長徵
    可是,一對老戰友,就要在這樣的夜晚,以握手的方式告別,彼此心情怎能不傷感、憂鬱。這是毛澤東與周恩來最後一次共同會見外賓。這也是我們目前看到的,兩位偉人之間最後一次握手。9月13日,林彪及其妻子葉群、兒子林立果等人叛黨叛國,從山海關機場強行起飛外逃毛澤東、周恩來領導全黨儘可能穩妥地處理事件遺留的一些緊迫的重大問題,根本沒有精力謀劃大會的事情。
  • 周恩來訪問十四國隨員軼聞
    在地拉那周恩來的住房中,陳毅抓把椅子,一會兒舉一下,像在鍛鍊,又像在思索。周恩來不避艱險,決意要去,但還想聽聽各方面的意見。他一個拳頭支在腰間,默默思索,手裡拿著駐加納大使黃華打來的電報,黃華的意見是可以去。「我先去看一看?」黃鎮眨巴著發澀的眼睛問道。周恩來的拳頭鬆開了:「好。
  • 周恩來為毛澤東到武漢打前站
    武漢地區的這兩大派組織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規模不斷擴大並時時伴有武鬥,衝突白熱化導致流血事件頻頻發生。7月14日中午,謝富治等從成都趕到武漢,同行的還有北航「紅旗」的4個造反派頭頭。原來,周恩來動身來武漢之前,給在成都的公安部長謝富治打電話,叫他第二天到武漢,負責毛澤東的安全保衛工作,但沒讓也在成都的王力一同前來。
  • 林默涵對周恩來的往事珍藏|江青|林默涵|周恩來|文藝十條|中宣部
    他說,「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民主作風不夠」,對別人的話動不動就套框子、抓辮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搞「五子登科」,把一句話的錯誤、一種想法的錯誤,甚至把那種本來是允許的、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各種說法想法,全都看成毒草、邪道,那就不對了,這種不好的風氣必須加以改變。周恩來強調要在文藝界樹立民主作風,首先要從領導幹部做起。
  • 革命伴侶 模範夫妻——周恩來與鄧穎超
    其中許多是周恩來寄來的。他曾在盧森堡、李卜克內西被害四周年之際,給社友寄來了他們兩人的相片,並在信裡聯想到被軍閥慘殺的社友黃正品(即黃愛)的「血祭」日子;他也曾在1922年底趁友人回國之便,給已轉到天津教書的鄧穎超帶去了一張附有題詩的賀年片。雖然許多社友都曾收到過周恩來寄來的信與畫片,但唯獨鄧穎超收到得最多、最頻繁。據廖似光大姐說:「那是些漂亮的畫片。鄧大姐有一個相本哩!」
  • 揭秘:周恩來留法時如何向馬克思主義轉變
    周恩來同其他人一樣,熱心留法勤工儉學。而且,要是他沒有被關進監獄的話,他也許會成為較早的那批赴法留學中的一員。法國離蘇俄很近,又是歐洲革命的中心,身居法國,周恩來不僅可以了解和研究歐洲革命,而且還可以了解和研究蘇俄革命。
  • 周恩來是怎麼樣考慮中日關係的?
    而中日貿易關係的設計者和推動者是周恩來。周恩來是怎麼樣考慮中日關係的?新中國成立之初,作為中國國際政治決策人之一的周恩來,是從兩個基本點考慮中日關係的。「長崎國旗事件」(即,在日本長崎市,有幾個人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扯下,史稱「長崎國旗事件」)後,曾一度中斷。但是,中日貿易很快恢復,並一直保持。其原因在於:(1)中日兩國人民均有友好交往的願望,這是人為障礙打斷不了的;(2)日本企業界有自身的利益。通過中日貿易,日本企業能為自己的產品找到廣闊的市場,因此許多日本企業成為中日友好的推動者;(3)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在國際上並不孤立。
  • 林默涵對周恩來的往事珍藏
    他說,「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民主作風不夠」,對別人的話動不動就套框子、抓辮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搞「五子登科」,把一句話的錯誤、一種想法的錯誤,甚至把那種本來是允許的、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各種說法想法,全都看成毒草、邪道,那就不對了,這種不好的風氣必須加以改變。 周恩來強調要在文藝界樹立民主作風,首先要從領導幹部做起。
  • 舒雲:九一三事件中林彪只是一個「提線木偶」(1)
    那一陣,葉群逢人就表揚林豆豆,救了老虎一命。東北解放後,葉群帶著兩個孩子,隨林彪到了北平,又輾轉到了武漢。後來林彪因病到北京,再後來林彪由葉群陪著到蘇聯看病。等粟裕到蘇聯看病時,把林豆豆和林立果也帶了去。林彪回國後,一直休養,上海、廣州,林豆豆、林立果也一直跟著,到了哪裡,就在哪裡的小學上學,上中學才穩定在北京。1958年,林立果就讀北京市第四中學。
  • 1975年周恩來斥責鄧小平:你就不能忍一忍?
    個紅細胞;三天後,再一次為周恩來復檢時,紅細胞的數量變為8個!高振普幫助他做好一切,並幫他坐穩後,也轉身要退出去,但被周恩來阻止了。事實上,周恩來當時長坐已很困難,必須有人扶著他。這時,周恩來用左手託著放好紙的木板,用右手顫抖著寫字。鄧穎超見狀,便對他說:「你口述,我代你寫。」周恩來頭也不抬地回答說:「不用了,還是我親自寫。」
  • 前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眼中的周恩來總理!
    1974年8月,在第二任上,尼克森因為「水門事件」被迫辭職,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主動辭職的總統。在此後20年的時間裡,尼克森不斷反思自己,積極參與國際間事務,為美國的在任總統出謀劃策,在國內外講演數百次,寫了包括《尼克森回憶錄》、《六次危機》和《領導人》在內的8部書。1994年,尼克森因中風去世,終年81歲。
  • 《周恩來傳》作者反駁文革期間周恩來軟骨頭說
    為周恩來做傳:直面文革時的周恩來2013年是周恩來誕辰115周年,《周恩來傳》再次受到關注。本刊通過採訪該傳記作者,再次直面書裡書外的這位開國總理1990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周恩來傳》主編金衝及受邀去北京大學作講座。在提問時,一個研究生遞上一張小條子:「『文化大革命』期間,周恩來是不是『軟骨頭』?」「不能拿小市民的市儈心理去理解一個政治家所考慮和權衡的事情。周恩來當時能選擇的餘地有限。如果他公開反對『文化大革命』,那他就是跟毛澤東決裂。
  • 周恩來讀《說嶽全傳》入迷 受到平生第一次委屈
    周恩來外婆能把周恩來外公書房向周恩來開禁既是對女兒厚禮的答謝,也是對幼年周恩來好學上進的獎勵。然而,由於周恩來痴迷的讀書,也使他經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委屈。那是1907年秋季的一天,周恩來經萬家塾師同意到外公書房去看書。他看的是清人錢採寫的《說嶽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