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手藝快要消失了,70 80後一代的記憶~

2021-02-08 樂山音樂交通廣播FM1005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那些正在漸漸消失的老手藝。你還記得它們嗎?

鋸碗

鋦碗,是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鋦合在一起,這門手藝已有上千年歷史。鋸碗可是一個非常精細的活兒,稍不注意就會將破碗變成碎碗。過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捨不得扔掉,往往會找個補鍋鋦碗的(補鍋匠往往兼鋦碗),修起來繼續使用。


彈棉花

彈棉花,又稱「彈棉」、「彈棉絮」、「彈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歷史悠久,我國至遲在元代即有此業,時至今日仍有操此行業者;舊時,農村有不少貧苦農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為人彈棉絮,俗稱「彈棉郎」;另有同名電影歌曲。


↑↑↑小時候,小編經常聽到外面吆喝:「彈棉花咯,彈棉花咯...」


磨剪子

在老街深巷,隨著一聲「磨剪刀,磨菜刀」的吆喝,女人們紛紛找出鈍刀,鏽剪子,循聲而去……

↑↑↑小編以前經常聽到這聲吆喝,還常常跟著學:「收舊家電,磨剪刀磨菜刀了啊~」有木有躺槍的!


爆米花

還記得那時候的爆米花嗎?一個老頭挑著擔子,一頭放著一顆葫蘆狀的「炮彈」,另一邊放著火爐和風箱,走街串巷。這時候周圍一定圍滿了小孩子們,「砰」的一聲後,大米就變成了白白的爆米花,簡直像變魔術一樣神奇。

↑↑↑你們敢上去圍觀嗎?俺總是擔心那玩意兒會爆炸……


修鋼筆

曾幾何時,擁有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和身份的象徵。使用和修理往往相伴而生,在商品豐富程度遠不如今天的從前,修鋼筆者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裝備保障」。那時候鋼筆貴,一不小心掉在地上,鋼筆的書寫流暢度可就得大打折扣。交給修鋼筆的師傅,修修擦擦,鋼筆便又會出落得如同新買的一般。

↑↑↑現在各種中性筆、水性筆早就佔領市場了(其實,除了學生之外,用筆的人都很少了),小編反正是很久沒看到過修鋼筆的師傅了。還記得以前班裡有同學會修鋼筆,大家對他那叫一個崇拜!


精修鐘錶

他們是對時間最有感觸的人。精修鐘錶的人心細如髮,心靜如水。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是他們的兵器,他們讓凝固的時間行走,自己卻仿佛停留在時光之外,小作坊裡凝固了他們的人生畫卷,見證了時間的遊走。


剃頭匠

藉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簡單工具,老師傅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運動,左右配合,工具輪番上陣,上下兼顧、協作,半小時後,由長變短,面目一新,耳鼻舒暢,精湛的手藝向人們訴說著,其實並不是萬事開「頭」都難。


蒲扇工藝

一把把散發著清香而又有彈性的蒲草,在匠人的手中來回穿梭……就在這樣簡單又有節奏的動作之後,一個個小巧玲瓏、精美絕倫而又實用的蒲包、蒲草籃子等展現在面前。


剪花樣

這門手藝通常都是女性的 「專利」,一張普通的紙,經過摺疊,剪刀蛇行後完全變了樣。時剪頭小試,時剪尾打開,一朵朵精美的花朵就這樣產生了。不同於剪紙,剪花樣一般題材僅限於花,是為繡花提供參考。


捏麵人

麵粉、刮子、竹簍、梳子和剪刀是捏麵人的基本配備。這些看似日常的東西卻能在捏麵人手中變化萬千如同悟空一般。他們靈巧的手指捏出一個又一個我們摯愛的卡通人物。


來,看看視頻,看別人這捏得叫一出神入化!


圖文整理自網絡

這些老手藝,你都見過嗎?或者,有勾起你的回憶嗎?

路況路線諮詢、違章查詢、自駕遊、車友交流的小天地——1005汽車精英會QQ群,QQ群號碼:286449930

微信新功能長按以下圖片,選擇識別二維碼試試


相關焦點

  • 福建霍童麥芽糖記憶:甜蜜的老手藝
    福建霍童麥芽糖記憶:甜蜜的老手藝 2019年04月10日 10:41   來源:福建日報
  • 80後記憶中的時尚品牌ESPRIT陸續關店!
    【環球網時尚綜合報導】ESPRIT創立於1968年,但在70年代初就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已有整37年。思捷遠東有限公司創始人邢李原在1972年獲得ESPRIT的亞洲代理商。在80後一代的記憶中ESPRIT、ONLY、VERY MODA、真維斯、佐丹奴等時尚服飾品牌是90年代很時尚的服裝品牌,隨著時間的推移,80後的一代們慢慢長大這些品牌好像也慢慢的隨之消失了……到底是因為ZARA、HM的進入競爭這部分市場還是因為這些品牌太滿足於鼎盛時期的銷售額,而沒有在研發和設計上再次投入人力物力呢?
  • 曾在70、80年代很火的3個行業,在農村已經消失,00後恐怕沒見過
    今天分享的主題:曾在70、80年代很火的3個行業,在農村已經消失,00後恐怕沒見過。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農村的方方面面也發生在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前的農村貧窮落後,農民的生活水平落後。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農民勤勞的雙手,如今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生活水平有了很好的提高。
  • 電視,80後成長的記憶
    電視,80後成長的記憶 2020-11-21 11: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民間老手藝:生絲熟夏布,做煞老師傅
    以前,大同百姓以竹為生 用竹為器,家家戶戶 坐的是竹凳竹椅,擺放的是竹桌竹櫥 睡的是竹床竹榻,燒的是竹樁竹梢 吃的是竹筍竹鯗,賣的是毛竹和竹製品 毛竹,曾經讓大山裡的人們 一代一代的繁衍傳承
  • 借鑑臺灣文創品牌,讓老手藝活在人間煙火裡
    美麗浪漫的貴州花草紙昨天看了紀錄片《講究》,感覺中國有太多驚豔時光的老手藝,可惜這些老手藝很多都因為時代需求的變化,在慢慢地消失,實在讓人心痛。目前很多已經不適應市場的老手藝,都靠國家直接補貼各種技藝傳人,這個固然有必要,它可以最原汁原味地將手藝保留下來。但我認為,除此以外,保護老手藝最重要的是——將老手藝盤活,活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70、80、90後的集體童年記憶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絕對是70、80、90後一代人的集體童年記憶。經過一年半的苦戰,拍出毛片1.8萬餘尺,最後成片長達7600餘尺,可放映80分鐘。《鐵扇公主》是緊隨美國的《白雪公主》、《小人國》和《木偶奇遇記》之後的第四部大型動畫藝術片,標誌著當時中國的動畫藝術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這部動畫與迪士尼水平上下,幀數簡直天地良心!是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黑白動畫片。
  • 王際昌:堅守紅對蠟的老手藝
    「上世紀80年代初,本村村民大部分都做蠟燭,每年出了正月就開始幹活,一直忙到收麥,接著再從8月份幹到年底。」王際昌說有一年他們家光是納稅就有3萬多元,在那個年代,這筆錢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可謂是一筆「天文數字」,由此也見證了「蠟燭村」曾經的輝煌歷史。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1988年之後,村裡大部分制蠟人都放棄了這項老手藝。
  • 80後記憶中的那些動畫片
    1986年改編為動畫後曾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並在中國掀起了聖鬥士熱潮,成為80後童年記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作《聖鬥士星矢Ω》講述的則是天馬座聖鬥士光牙和同伴們一起對抗企圖挾持女神統治世界的戰神瑪爾斯的故事。主人公光牙由雅典娜城戶紗織撫養長大,同星矢一樣在13歲時取得天馬座聖衣,必殺技也同為天馬流星拳。
  • 用老手藝「剃頭刮臉」 邢臺女手藝人25年的堅守(圖)
    後來,這個職業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淡出。但是在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納涼園街47號,有一間掛著「剃頭刮臉」牌子的理髮店,38歲的手藝人郭燕堅持用老手藝理髮,傳承技藝。郭燕從13歲開始當理髮學徒,至今入行25年。因為她接待的都是周圍的老顧客,因此她的店也沒有起名字,就簡單掛了一個「剃頭刮臉」的牌子。入行25年,郭燕堅持用老手藝剃頭、刮臉、理髮。
  • 爆米花機、磨菜刀、彈棉花…桐城街頭的老手藝,你還記得多少?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街頭老手藝,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懷念。機器生產越來越盛行的今天,老手藝已逐漸成為一種遠去的情懷。這些帶著感情溫度的純手工技術,在愈發凸顯時代質感,勾起人們無限追思的同時,實則也已漸行漸遠。「磨剪刀,戧菜刀……」小時候,誰沒聽過這樣的叫賣聲呢?「咚! 」村口響起爆米花機的聲音,你是不是早已迫不及待?久別而又熟悉的叫賣聲,總能勾起我們兒時的記憶。如今的街頭,還有哪些老手藝逐漸離我們遠去了呢?
  • 70、80後童年零食,一不小心暴露年齡,你吃過幾種呢?
    70、80後童年零食,一不小心暴露年齡,你吃過幾種呢?童年是很多人心底的美好,童年記憶也是最不容忘卻的,即使幾十年過去,當年記憶深刻的每一幀依舊鐫刻在內心,孩童時期最喜歡的就是小零食,隨著時代的變遷,當年很多的零食小吃已經慢慢消失,只存在人們心中了。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屬於70、80後記憶中的零食吧。
  • 記憶中老式手搖爆米花機「蹦」出多少人腦海中的記憶現在很少見了
    時光流轉,好多老物件都已消失,那天逛完街回家,路上不其然間發現記憶中的老式手搖爆米花機,那是八九十年代街頭常見的爆米花機,只是精簡改良了許多。已經有很多的00後甚至是90後都沒有見這種手搖爆米花機。卻是承載滿了我們兒時滿滿的回憶。作為80後農村孩子中的一員,在物質尚且夠自給自足的年代,還沒有零食這個概念在我的老家傳播。
  • 60、70年代秀,獨家記憶!
    60、70後的同志們,正處於中年最好的時期,是最特殊的一代,經歷了比老一輩不輕的苦難,卻也感受並享受了最輝煌的現在。
  • 這些美食00後無感,80後看了想哭,都是童年的記憶,很懷念
    童年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是美好和無憂無慮的 ,每每憶及童年我們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卷……。我是個80後。說起80後這代人,目前最小的已經30出頭,最大40出頭,現在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個個都是壓力山大,都在負重爬坡階段。80後是與我國改革開放共同成長的一代人,見證了每一個變革的過程。80後的童年同樣也具有時代的特色,零食、玩具、穿戴等等都充滿著時代的烙印。今天就一起來盤點一下80後最喜歡的幾樣零食,快來看看您都吃過哪一個?
  • 70後、80後看過來,致青春——回憶我們童年看過的電視劇
    小編為大家列出這些經典電視劇,70後,80後們,這些你都看過嗎?最經典的當屬《西遊記》了,經久不衰,至今還在不斷播放。經典的電視劇自然有經典的歌曲,蔣大為的《敢問路在何方》也成為一代經典。02、上海灘《上海灘》是香港無線電視臺於1980年出品的一部電視劇,1985年被引進中國內地播出。
  • 草編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草編製作體驗成熱門 地方產業集聚引領行業草編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本報記者 盧 嶽「挑出去、拉過來、往下壓,而如今,在品質消費及「慢生活」概念的驅動下,這些蘊含傳統文化和民間工藝精髓的手作市場開始回溫,更成為越來越多行業重要的營銷點和發力方向。
  • 70/80後的回憶殺,如果那個年代有抖音,背景音樂一定是這些歌曲
    曾經的年少輕狂,早已蕩然無存;曾經的花樣年華,早已悄然而逝…曾經的70後和80後,已經開始站在了40歲的尾巴上。  總有那麼幾首歌是70/80後年輕時候愛聽愛跳的神曲。小編相信,每當這些歌曲一響起,他們的記憶會迅速回到20年前,仿佛看到自己和小夥伴們正穿著鮮豔撞色的時髦服裝和高腰牛仔褲在歌舞廳裡釋放自我。
  • 70後記憶:克洛澤老槍仍是大殺器 皮爾洛酸梅粉?
    留在世界盃記憶裡的蘭帕德,或許還是南非世界盃上的門線慘案。這位70後從小到大的小夥伴,到了徹底說再見的時候。  世界盃之前,蘭帕德已經宣布將在夏天告別效力13年的切爾西,足球生涯尾聲將至。13年裡,蘭帕德幫切爾西奪得13個冠軍,包括3次英超冠軍、4次足總杯冠軍、兩次聯賽杯冠軍、兩次社區盾冠軍、一次歐冠冠軍和一次歐聯杯冠軍。
  • 別了,隨州80、90後的老地方,又消失一個...
    這就對了,這才是記憶裡書店應該有的模樣,只覺得安心和親切。對於愛書人而言,這一刻心就已經到家了。書店小小的,牆上的書架把它撐得鼓鼓的,是錢包裡鼓囊囊般的踏實啊。| 圖源網絡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很清楚老書店消失是時代發展必然,但仍無法抑制地備覺悽涼和難過,悵然若失。就拿這次尋覓來說,其實老書店的選題早已定好,遲遲未落筆的原因在於,找不到這種老書店了,不知不覺它們都消失了...撲空好幾個以前記憶裡的老書店,它們現在都變成了理髮店,服裝店,以至於找到了這個老書店反而有種不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