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那些正在漸漸消失的老手藝。你還記得它們嗎?
鋸碗
鋦碗,是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鋦合在一起,這門手藝已有上千年歷史。鋸碗可是一個非常精細的活兒,稍不注意就會將破碗變成碎碗。過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捨不得扔掉,往往會找個補鍋鋦碗的(補鍋匠往往兼鋦碗),修起來繼續使用。
彈棉花
彈棉花,又稱「彈棉」、「彈棉絮」、「彈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歷史悠久,我國至遲在元代即有此業,時至今日仍有操此行業者;舊時,農村有不少貧苦農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為人彈棉絮,俗稱「彈棉郎」;另有同名電影歌曲。
↑↑↑小時候,小編經常聽到外面吆喝:「彈棉花咯,彈棉花咯...」
磨剪子
在老街深巷,隨著一聲「磨剪刀,磨菜刀」的吆喝,女人們紛紛找出鈍刀,鏽剪子,循聲而去……
↑↑↑小編以前經常聽到這聲吆喝,還常常跟著學:「收舊家電,磨剪刀磨菜刀了啊~」有木有躺槍的!
爆米花
還記得那時候的爆米花嗎?一個老頭挑著擔子,一頭放著一顆葫蘆狀的「炮彈」,另一邊放著火爐和風箱,走街串巷。這時候周圍一定圍滿了小孩子們,「砰」的一聲後,大米就變成了白白的爆米花,簡直像變魔術一樣神奇。
↑↑↑你們敢上去圍觀嗎?俺總是擔心那玩意兒會爆炸……
修鋼筆
曾幾何時,擁有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和身份的象徵。使用和修理往往相伴而生,在商品豐富程度遠不如今天的從前,修鋼筆者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裝備保障」。那時候鋼筆貴,一不小心掉在地上,鋼筆的書寫流暢度可就得大打折扣。交給修鋼筆的師傅,修修擦擦,鋼筆便又會出落得如同新買的一般。
↑↑↑現在各種中性筆、水性筆早就佔領市場了(其實,除了學生之外,用筆的人都很少了),小編反正是很久沒看到過修鋼筆的師傅了。還記得以前班裡有同學會修鋼筆,大家對他那叫一個崇拜!
精修鐘錶
他們是對時間最有感觸的人。精修鐘錶的人心細如髮,心靜如水。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是他們的兵器,他們讓凝固的時間行走,自己卻仿佛停留在時光之外,小作坊裡凝固了他們的人生畫卷,見證了時間的遊走。
剃頭匠
藉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簡單工具,老師傅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運動,左右配合,工具輪番上陣,上下兼顧、協作,半小時後,由長變短,面目一新,耳鼻舒暢,精湛的手藝向人們訴說著,其實並不是萬事開「頭」都難。
蒲扇工藝
一把把散發著清香而又有彈性的蒲草,在匠人的手中來回穿梭……就在這樣簡單又有節奏的動作之後,一個個小巧玲瓏、精美絕倫而又實用的蒲包、蒲草籃子等展現在面前。
剪花樣
這門手藝通常都是女性的 「專利」,一張普通的紙,經過摺疊,剪刀蛇行後完全變了樣。時剪頭小試,時剪尾打開,一朵朵精美的花朵就這樣產生了。不同於剪紙,剪花樣一般題材僅限於花,是為繡花提供參考。
捏麵人
麵粉、刮子、竹簍、梳子和剪刀是捏麵人的基本配備。這些看似日常的東西卻能在捏麵人手中變化萬千如同悟空一般。他們靈巧的手指捏出一個又一個我們摯愛的卡通人物。
來,看看視頻,看別人這捏得叫一出神入化!
圖文整理自網絡
這些老手藝,你都見過嗎?或者,有勾起你的回憶嗎?
路況路線諮詢、違章查詢、自駕遊、車友交流的小天地——1005汽車精英會QQ群,QQ群號碼:286449930
微信新功能長按以下圖片,選擇識別二維碼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