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霍童麥芽糖記憶:甜蜜的老手藝

2021-01-10 中國僑網
福建霍童麥芽糖記憶:甜蜜的老手藝

2019年04月10日 10:41   來源:福建日報   

參與互動

    林傳星雙手拿著木棍,不停地纏繞拉扯放置在特製木鉤上的麥芽糖漿,直到麥芽糖漿變為乳白色。這道重要工序叫「拔糖」。

  霍童麥芽糖:甜蜜的老手藝

  本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影報導

  味道是一種記憶,如影隨形。

  如果你是上世紀60年代或者70年代出生的人,在你的舌尖記憶中,最甜蜜的可能莫過於麥芽糖了。還記得小時候,每每聽到「當,叮叮噹」的聲音從街頭巷尾傳來,小夥伴們馬上捧起家中早就收集好的廢銅爛鐵、牙膏皮、雞鴨鵝毛等,去和賣糖師傅兌換麥芽糖,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滿嘴香甜。

林傳星的妻子孫巧瑤把麥芽糖包裹酥脆的花生等配料揉搓拉成條狀,再用剪子斜剪成塊狀。

  然而,記憶裡的那份甜蜜隨著我們長大消失在時光深處。在現代機械化製糖工藝的衝擊下,製作成本高、工藝繁雜的手工麥芽糖作坊越來越少,這項傳承了上千年的工藝面臨著生存危機。

林傳星手工製作各式品種的麥芽糖。

  然而,在寧德蕉城區霍童鎮古街,52歲的林傳星仍堅守著這門手藝。他十幾歲時就跟隨父親學習古法製作麥芽糖,繼承了家族製糖技藝。手工製作麥芽糖看似簡單,但製作過程繁雜且辛苦。要手工製作一桶10多公斤的麥芽糖漿,須先將小麥經過10天的發芽再到蒸煮、發酵、去渣取汁,然後將汁液放置到土灶上的大鐵鍋中,連續熬煮一天一夜,柴火不熄,再到最後的「拔糖」,全程總共10多道工序。

新出鍋的麥芽糖漿呈琥珀色,晶瑩剔透,香氣撲鼻。

  「熬煮過程費時費力,我們夫妻倆要配合默契、輪流上陣,一人休息,一人守在灶旁,這樣熬製出來的麥芽糖漿才原汁原味。」林傳星說。

熬製糖汁需要土灶恆溫,林傳星的妻子孫巧瑤要守在旁邊片刻不停地攪拌翻動,直至呈深褐色的膠狀。

  其中,「拔糖」最為講究,直接影響成品麥芽糖的口感,這全靠製糖藝人的經驗控制。只見林傳星雙手拿著木棍,不停地纏繞拉扯放置在特製木鉤上的麥芽糖漿,這就叫「拔糖」。通常都是根據糖漿的顏色、手感等,靠適當地加水來進行控制的。「拔糖」大約需10多分鐘,直到麥芽糖漿變為乳白色,這道工序才結束。

林傳星的麥芽糖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嘗與購買。

  「拔糖」工序後,在乳白色的麥芽糖漿上撒上炒好的花生、芝麻等配料,揉搓拉成條,並切成不同的形狀,進行售賣。

林傳星手工製作的花生餡麥芽糖是當天最好賣的一種。

  「今年春節,在霍童古鎮,大家都忙著置辦年貨,麥芽糖是年貨中不可或缺的。那時一個月還能賺個一兩萬元,平時的生意就不太景氣了,每個月只能賺3000多元,勉強維持生計而已。」林傳星說。

  如今,智能現代化機器正逐漸取代繁雜工藝。堅守和傳承民間老手藝,需要更多像林傳星這樣的手藝人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李明陽】

相關焦點

  • 聚焦寧德 ▏走在「百裡畫廊 曲水桃源」醉美在霍童溪水間行
    這裡流淌著福建最好的水,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著,像仙女身上美麗的飄帶。霍童溪九曲十八彎二十七灘,行走其間,移步換景,美不勝收。溪邊兩岸的古村落更是讓人流連忘返,擋不住的鄉愁思念!《和諧生態》林祖賢 攝夏日炎炎,遊客帶著兒童嬉戲在霍童溪水之中,俯瞰那父親背著孩子過那流淌的溪水石墩,仿佛兒時情景就在眼前,不曾離去!
  • 我的惡魔少爺:韓七錄恢復記憶,跟安初夏甜蜜撒糖,太甜了!
    後來學校的色狼又出現了,安初夏還被色狼欺負,韓七錄看見立馬出手阻止,此時韓七錄只有七歲的記憶 ,所以根本不是色狼的對手,之後韓七錄為了救安初夏,在跟蒙面色狼打鬥的過程中掉入了泳池,但這次韓七錄卻因禍得福,意外地恢復了記憶,他想起眼前的安初夏是自己最愛的人,韓七錄很想立馬告訴安初夏,因為他還要暗中查一些事情,所以他對安初夏隱瞞了已經恢復記憶的事。
  • 川渝小孩舌尖上的鄉愁記憶
    如果要問兒時哪件零食最讓你懷念,那一定是午後敲著「叮叮噹」叫賣的白麻糖,那是川渝小孩共同的舌尖記憶。在川渝之間有一座小鎮,名為屏錦鎮,多年來一直以來,當地人都有製作白麻糖的習慣。
  • 洞天尋隱·霍童紀|山川之靈:記寧德霍童的人與動物
    福建的猴神信仰由來已久。據說在唐宋時期,民間就產生了淳樸的猴神崇拜,這時候主要是因為福建地區猿猴眾多,危害百姓,人們為了平定猴禍,開始供奉猴精。《淳熙三山志》記載,福建一帶人口稀少而森林眾多,唐代村莊內猴群肆虐,毀壞莊稼,人們供奉猴神,更多是抱著平息猿猴的憤怒與暴虐,希望它們能夠遠離人類的生產生活的心情。類似的記錄在《福州府志》中也有出現。
  • 尋找老手藝 神奇的酒釀(葉立夏)
    飯是二姐夫放在大鍋上蒸的,這裡面有不少講究:米要泡透,蒸飯的時候要不時開蓋點水,還要用筷子在小山似的米飯中戳幾個小窟窿,要蒸到飯粒膨脹發亮、鬆散柔軟、嚼不沾齒才算火候。量是要備足的,因為熱氣騰騰中上鍋時,誰都抵擋不住那樣的誘惑:隨手抓上一把,團在掌心,往嘴裡一送,兒時守在灶邊等鍋巴搶飯糰的記憶,就在舌尖上的鬆軟清香中融化了。下釀也不難,但我沒想學。為什麼要學呢,有二姐呀。
  •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發布日期: 2021-01-12
  • 禮縣特色小吃【核桃糖】粘著童年甜蜜的記憶
  • 教你七步做出麥芽糖 吃出童年的「饞」味道
    他買來麥子,在家用豆芽機播種,待長成麥芽,再收割製糖,就這麼著,一步步製作成麥芽糖,並且很OK。他將這一波操作以及成品麥芽糖發上朋友圈時,勾起不少朋友「舌尖上的回憶」。製作麥芽糖勾起同齡人回憶俗話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 指尖上的古典記憶,松江姐妹花的這項老手藝,你會做嗎?
    指尖上的古典記憶,松江姐妹花的這項老手藝,你會做嗎?文字:牛立超 朱穎宏圖片:姜輝輝原標題:《指尖上的古典記憶,松江姐妹花的這項老手藝,你會做嗎?》
  • 被山寨「大白兔」勾起的甜蜜記憶懷舊糖果大盤點
    一位網友的回答也許是極好的解釋:「大白兔奶糖就是兒時的記憶啊,雖然現在吃得少了,但是出了冰棍肯定還是要去捧場的」。對絕大多數上海人來說,大白兔奶糖就意味著甜蜜的兒時記憶。在媽媽的記憶裡,那時候的大白兔真的很好吃,糖很軟,奶香味重,而且不黏牙,所以這個糖怎麼也吃不膩。這大概是50後對「大白兔奶糖」的回憶。「大白兔」,是我們這些80後上海小囡們的童年,是父母輩們對一段艱苦歲月的追憶,也是許多當時有幸吃到這種美食的所有孩子們的美好時光。
  • 麥芽,深藏功與名的消積食高手
    這時候,就得請出我們兒時的回憶殺手麥芽出場了,它是消麵食積的高手,脾胃寶寶的心頭愛,也是討好小仙女的一大甜蜜武器,萌娃們童年的好夥伴。它就像酸梅湯可以趕走暑氣,糖葫蘆可以幫忙開胃消食一樣,深藏功與名,蘊含著老祖宗的藥食同源智慧。今天,就讓我們換個視角,看看這位兒時的美味如何在本草界混得風生水起的。
  • 雜文:米糖的記憶
    攤子上用大塑膠袋灌得鼓囊囊的一包包米糖齊人高,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還有白花花蓬鬆鬆的炒米,黃澄澄的脆硬的雞蛋饊子,看到它們,希望有一口好牙,可是我滿口的牙因為幼時吃多了糖的緣故,早早地孔洞迭出,好的滋味不能貪戀。現在的孩子,更多是對薯片果凍漢堡感興趣,買回的米糖是不受待見的,如被打進了冷宮,勸了, 才勉強吃一兩塊。
  • 【悅設計】記憶中的蘇式糖果--粽子糖(包裝設計)
    歷經了一個多月,跑遍蘇州尋找製糖老師傅,從而得到最古樸的手工粽子糖;「粽子糖」,在清代問世,姑蘇特產,也許可以說是世上最美麗的糖了。琥珀色的麥芽糖汁凝成一顆小小的「四角粽」,疏落有致地鑲入幾粒松子,簡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記憶中的蘇式糖果只有這一顆味覺還在,透明的粽形,是老人說的似神藥般神奇。傳承於清代老配方,與現代人的手工力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 快樂與甜蜜,甜甜牛軋糖,顆顆暖人心
    出彩鄭州(朱顏北)牛軋糖是一種傳統美味小吃,相信很多人的記憶裡都會有牛軋糖甜蜜的味道。為了在寒冷的冬日裡增加一份快樂與甜蜜、增強鄰裡情誼,同時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0年12月19日,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未來路街道銀基花園社區聯合雨之露社工在社區活動室開展了以「甜甜牛軋糖,顆顆暖人心」為主題的牛軋糖創意DIY活動。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首先給大家介紹了牛軋糖的由來,認真仔細的告訴大家比例、配方、製作流程等知識。
  • 民間老手藝:生絲熟夏布,做煞老師傅
    >和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 「活」的顯現 具有歷史的、文化的多重意義 但它「是靠手來記憶的」 它沒有書本記載,沒有確定的產生時間 確鑿的發明創造者 只用以人傳人,以手傳手
  • 這些老手藝快要消失了,70 80後一代的記憶~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那些正在漸漸消失的老手藝圖文整理自網絡這些老手藝,你都見過嗎?或者,有勾起你的回憶嗎?
  • 羧基麥芽糖鐵治療急性心力衰竭後出院時缺鐵的患者可改善預後
    羧基麥芽糖鐵治療急性心力衰竭後出院時缺鐵的患者可改善預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16:23 波蘭瓦羅克醫科大學Piotr Ponikowski團隊研究了羧基麥芽糖鐵治療急性心力衰竭後出院時缺鐵患者的療效
  • 蘇格蘭麥芽威士忌協會35周年:我們的傳統就是挑戰傳統
    ,說蘇格蘭麥芽威士忌協會總部The Vault時常聚集著一批狂熱異教徒,似乎在策劃密謀些什麼…」 這群神秘人物聚首不為別的,恰是在為蘇格蘭麥芽威士忌協會的正式成立奔忙。如今,蘇格拉麥芽威士忌協會已成長為頗具規模的會員組織:全球超過26,000名會員,裝瓶蒸餾廠多達13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