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行瘀補虛
五加皮,味辛、苦,性溫。長於祛風溼、強筋骨,對於肝腎不足而有風溼者最為適宜本品兼能利水,用於腳氣浮腫等。諸書多雲五加皮祛風溼之功,而對本品行瘀補虛言之不及,特補敘數言。血得溫則行寒勝則血脈為之凝,然臀為之疼痛,五加皮辛能行氣、散血,溫能除寒、活血,苦溫燥溼健脾統血,故凡經絡肌膚之瘀血,筋骨之風寒凝滯,靡不因此而治。以其辛行溫通,血行風自滅,故《藥性論》:「能破逐惡風血」。虛有因邪而致者,寒溼久留,必阻滯生機,甚則虛羸氣乏。五加皮辛苦而溫,善於化溼行鬱,陰淫之溼即去,則正氣日補,虛羸日祛。本品苦能入心,去陰淫寒溼則陽光得照,心陽普照,君主以明,則十二官安。本品苦辛,走血行瘀以主血脈,故有強心補虛的作用。五加皮味苦,堅腎而益精,故陰痿、腳弱、五緩虛羸常用之。複方「北五加皮湯」治療充血性力套竭。由北五加皮、黨參、太子參、茯苓、澤瀉、車前子、豬苓等組成。水煎2次分服,一日一劑。北五加皮用量每目1-3錢,維持用量1錢左右。隨它證加減2。共治21例,顯效10例,有效11例。心衰多在3-9天內控制或好轉。(《新醫藥學雜誌》1974,8)
2.治虛勞不足,五加酒方
五加皮 枸杞子各一鬥
上二味㕮咀,以水一石五鬥,煮取汁七鬥,分取四鬥浸麴一鬥餘三鬥,用拌飯下米多少如常釀法熟壓取服之,多少任性,夢如藥法,倍日將息。(《備急千金要方》
3.五補丸,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腰腳酸疼,肢節苦痛,目暗䀮䀮,心中喜怒恍惚不定,夜臥多夢,覺則口乾,食不得味,心常不樂,多有恚怒,房室不舉,心腹脹滿,口吐酸水,小腹冷氣,尿有餘瀝,大便不利,方悉主之……
人參 五加皮 五味子 天雄 牛膝 防風 遠志 石斛 薯蕷 狗脊各四分 蓯蓉 復盆子 石龍芮各八分 萆蘚 石南 蛇床子 白朮各二分 天門冬七分 杜仲六分 鹿茸十五分
上二十四味末之,蜜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備急千金要方》)
驗案舉例:
黃××,男,51歲。初診:素體豐盛,初有肝陽偏亢恙,繼得胸痺病已多年。時覺胸中痞悶,心悸短氣,邇來遍身水腫,下肢尤甚,腹脹溲少,臥難著枕,舌邊紫暗,苔薄,脈小緊而數。頸靜脈充盈,全身浮腫,兩下肢凹陷性水腫,肝肋下3公分,劍突下7公分…診為冠心病合併心力衰竭。肥人多溼多痰,炭濁內乘,胸陽痺阻、以致心血瘀滯,水氣內停,橫溢肌膚。法當豁痰利水,活血通陽。處方:
北五加皮15克、桂枝6克、丹參12克、赤芍9克、川芎45克、薤白頭9克、瓜蔞皮9克、茯苓9克、車前子12克(包)、川牛膝9克,3劑
二診:胸悶腹脹較前減輕,小溲稍多,周身浮腫略退,藥後雖有機轉,但見效不顯,良由病重藥輕,故於原方加重北五加劑量至18克,煎服4劑。藥後水腫驟退,氣逆亦平,胸河轟脹均除,安臥無恙,頸靜脈怒張消失。肝肋下未及……(摘要自《上海中醫藥雜誌》1982,3.)
按:此病痰濁瘀阻,胸陽不振,陽不化氣,小便不利,而致冠心病合併心力衰竭。是屬虛實挾雜之證。採用五加皮合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而奏效。方中五加皮重用甚妙,溫陽補虛,俾得陽光普照,陰翳自消,行瘀利水,使得心主血脈,菀陳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