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與香加皮

2021-02-07 國藥探真

一朋友讓寫一下五加皮和香加皮的鑑別,由於這一段的瑣事,也沒有顧得著寫。其實,我在前面說過「地骨皮與香加皮」,但在這裡還是再囉嗦一下吧!

五加皮與香加皮在北方確實容易弄混淆,因為在北方常常將香加皮稱「五加皮」或「香五加」,也有叫「北五加」的,所以,北方人對這兩個品種常弄錯,或者混用。它們在性能上雖有交叉,但區別是很大的,應當認真對待。如果是飲片生產企業,如果搞錯了,就會被判定為假藥的,所以,更應該仔細鑑別區分。

至於二者的性狀鑑別,是很好區分的,不似香加皮和地骨皮那麼近似。下面簡單說說它們的區別。

來源上:

五加皮:【來源】於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乾燥根皮。夏、秋二季採挖根部,洗淨,剝取根皮,曬乾。多分布於長江流域,主產於中南方及河南、安徽、山西、陝西等。

香加皮:【來源】為蘿摩科植物槓柳的乾燥根皮。春、秋二季採挖,剝取根皮,曬乾。多分布於北方,主產於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寧夏、四川、山東、江蘇等地。湖南、江蘇等地偶有。

性狀上:

五加皮: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卷簡狀,長5~15cm,直徑0.4~1.4cm,厚約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瘢痕;內表面淡黃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灰白色氣微香味微辣而苦

香加皮:

【性狀】 本品呈捲筒狀或槽狀,少數呈不規則的塊片狀,長3~10cm,直徑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鬆軟常呈鱗片狀,易剝落。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較平滑,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黃白色。有濃厚的特異香氣,味苦。

性味與功能方面:

五加皮:

性味與歸經】 辛、苦,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溼,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用於風溼痺病,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乏力,水腫,腳氣

香加皮:

【性味與歸經】 辛、苦,溫;有毒。歸肝、腎、心經。

【功能與主治】 利水消腫,祛風溼,強筋骨。用於下肢浮腫,心悸氣短,風寒溼痺,腰膝酸軟。

鑑別要點:

五加皮皮部相對光滑,具橫長皮孔;斷面相對平整,內外色澤基本一致,內表面縱紋明顯;氣味不明顯或微香。味微辣而苦。

香加皮皮部十分粗糙,朽狀栓皮密布,極易脫落,永遠也篩不乾淨:斷面相對參差,外皮部色澤深於內皮部,內表相對平滑;氣味特異而濃烈。味苦。

另外,五加皮和香加皮按《中國藥典》規定,應均為根皮,但在實際商品中往往會帶入一部分莖皮。一般來講,莖皮都相對較薄,捲曲校很。香加皮的莖皮栓皮也不明顯,但其特異的香氣不可避免。


相關焦點

  • 地骨皮與香加皮
    地骨皮與香加皮也是極其相似的藥材,從外觀上看,稍不仔細就可能搞錯。
  • 五加皮和香加皮的鑑別
    五加皮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文獻中均記載無毒,具有補益強壯的功用,藥性緩和,多宜長期服用。五加皮辛苦性溫,辛則氣順而行散,苦則堅骨而益精,溫則祛風而勝溼,功善祛風溼,通經絡,健筋骨,起痿軟,故對風溼痺痛、關節不利等症適用。
  • 五加皮飲片不合格率高達80%?這是為什麼?
    五加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乾燥根皮,又名白刺、目骨、追風使、南五加皮等。「寧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滿車」,這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五加皮的盛讚,說明五加皮的功效之良,千金難換。
  • 【五加皮酒】美麗傳說
    五加樹皮有奇香,滋補肝腎筋骨壯,調和諸藥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湊足地支十二數,增增減減皆妙方。」原來這歌中含有十二種中藥,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為了避嫌,將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此酒問世後,黎民百姓、達官貴人紛至沓來,捧碗品嘗,酒香飄逸撲鼻,生意越做越好。
  • 中草藥之48 五加皮
    酒制:將五加皮片與黃酒拌勻,悶潤至酒盡時,取出,晾乾,每五加皮500g,用黃酒60g,亦可用酒洗。《本草述鉤元》:五加皮,剝去骨,陰乾酒洗,或用薑汁制。性味:味辛,苦,微甘,性溫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活血脈。
  • 每天學一味中藥,五加皮!
    五加皮入藥已有2000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記載:「五葉交加者良,入藥系用其根皮,故五加皮。」《巴蜀異物志》稱為「文章草」,且詩云:「文章做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又云:「五加者,五車星之精也。」即言:「青精入莖則有東方之精,白氣入節則有西方之津,赤氣入花則有南方之光,黑精入根則有北方之粘,黃煙入皮則有戊己之靈。」所謂「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
  • 中華老字號-致中和五加皮酒
    那接下來就告訴大家一個已經有幾百年歷史的方子,這個方子名叫:致中和五加皮保健酒。堅持喝上一段時間身體內溼氣就沒了,身體就會變好。      那麼致中和五加皮酒的配方主要是以白酒、蜜酒、梔子、玉竹、紅曲米、五加皮、木香、枸杞子、肉桂、當歸、砂仁、丁香、白砂糖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保健食品,經功能試驗證明,具有免疫調節的保健功能。
  • 五加皮的功效——祛風溼,壯筋骨,活血去瘀
    五加:五葉交加。(掌狀複葉由五片小葉組成)用其根皮。基原:五加科落葉小灌木細柱五加、短梗五加、五加皮等的乾燥的根皮。產地:主產於遼寧、吉林等地。以遼東五加皮品質最優。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肝、腎經,少陰,厥陰經。功能主治:祛風溼,強筋骨,活血祛瘀。治療:風寒溼痺,筋骨攣急,腰痛,五遲,水腫,腳弱,瘡疽腫毒,跌打損傷。
  • 每天學一味中藥,五加皮!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乾燥根皮。五加、木骨、五佳、五花、加皮、追風使、南五加。
  • 五加皮有何用?除了祛風溼,這3個功效也讓人讚不絕口
    市場上流通著各式各樣的五加皮酒,超市的酒柜上也隨處可見,應該大部分朋友都見過,甚至品嘗過。五加皮作為一味中藥材,在生活中的應用算是比較常見,例如用它泡酒,深得不少人的認可。酒也喝過了,那你知道五加皮是一種什麼藥材,具有哪些功效嗎?祛風溼強筋骨藥——五加皮五加皮,又名南五加,具有較強的利水消腫效果,《和劑局方》五皮散中便是將五加皮列為第一位。
  • 岐黃專論丨五加皮、側柏葉效用奇觀(第408期)
    五加皮行瘀補虛五加皮,味辛、苦,性溫。長於祛風溼、強筋骨,對於肝腎不足而有風溼者最為適宜本品兼能利水,用於腳氣浮腫等。諸書多雲五加皮祛風溼之功,而對本品行瘀補虛言之不及,特補敘數言。血得溫則行寒勝則血脈為之凝,然臀為之疼痛,五加皮辛能行氣、散血,溫能除寒、活血,苦溫燥溼健脾統血,故凡經絡肌膚之瘀血,筋骨之風寒凝滯,靡不因此而治。
  • 中華道地藥材之【香加皮】圖文
    香加皮 【歷史沿革】 香加皮多年來一直被當作五加皮入藥,稱北加皮。五加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參見五加皮項下)。
  • 五加皮,既祛風溼、強筋骨,又利尿消腫,用於小便不利等男科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一個,五加皮。五加皮這名字應該很多人聽過,因為它也是一個很常見的香料,很多滷煮中都能見到加入;還有很多人也喜歡用它來泡酒。它出自《神農本草經》,是五加科灌木植物細柱五加的根皮。主產於湖北、河南等地。秋季採挖。取根皮入藥。生用。
  • 有了這五加皮,從此祛溼有了洪荒之力.....趕跑全身溼毒【神農百草】
    有了這五加皮,從此祛溼有了洪荒之力趕跑全身溼毒又名南五加皮、五穀皮,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Acanthopanar gracilistμlusW.W.Smith的乾燥根皮。夏、秋二季採挖根部,洗淨,剝取根皮,曬乾。用於風溼痺病,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乏力,水腫,腳氣。
  • 五加之憂,與三加何異?
    五加皮,本品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乾燥根皮。夏、秋二季採挖根部,洗淨,剝取根皮,曬乾。
  • 中藥刺五加!
    刺五加入藥最早是作為中藥「五加皮」使用。其最早記載於《名醫別錄》,稱為豺節五加。由於在古代藥用五加的品種較為混亂,如今考證認為,歷代本草所載的五加皮的原植物,其實包括了五加科五加屬的多種植物。細柱五加原植物我們知道現在《中國藥典》已把刺五加單列入藥稱為刺五加。而五加皮藥材的法定植物來源規定為細柱五加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兩者在功效雖有類似之處,但現在已經是完全兩味藥物了。
  • 香加皮的功效與作用
    香加皮呈捲筒狀或槽狀,少數呈不規則的塊片狀,長3~10cm,直徑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鬆軟常呈鱗片狀,易剝落。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較平滑,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黃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苦。香加皮飲片呈不規則的厚片。外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常呈鱗片狀。
  • 五皮飲(《中醫治法與方劑》)
    五皮飲(《華氏中藏經》)【組成】桑白皮、陳橘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用法】水煎,分3次,溫服。1日量。【主治】脾鬱水腫,四肢面目悉腫,脘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舌白脈緩。亦治妊娠胎水。【證析】此方所治,屬於脾運障礙,氣滯水停機理。
  • 藥材:刺五加
    【來源】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的根及根皮。【植物形態】落葉灌木,高達2米。莖通常密生細長倒刺。治跌打損傷:鮮刺五加根120克,土鱉蟲3克,酒煎內服;治腸風下血:刺五加、漏蘆根,燉豬大腸服。【藥理研究】毒性:皮下注射總苷LD50為14.5克/千克,總黃酮腹腔給藥LD50為89.8毫克/千克。刺五加有明顯鎮靜作用,能改善大腦的興奮、抑制過程,增強學習記憶力,提高工作效率;對心血管系統有作用;能抗腫瘤;具適應原樣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
  • 五皮散在皮膚科中的運用
    【歌      訣】五皮散用五般皮,陳茯姜桑大腹齊,或以五加易桑白【五皮散和五皮飲的區別】五皮飲有解表通陽的桂枝,健脾祛溼的白朮及利水滲溼的五皮散有行氣利水的陳皮,大腹皮,生薑皮,桑白皮,茯苓皮組成,無解表作用,五者皆用皮,取其以皮治皮之意,主治脾虛溼盛的皮水,證見肢腫,頭面浮腫,腹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