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專論 | 川芎、紫蘇梗效用奇觀(第308期)

2021-02-12 杏林論壇

紫蘇梗,味辛、甘,性微溫。功能理氣舒鬱、止痛、安胎。適用於中焦氣滯所致的胸膈氣悶,腹脹不舒,嘔吐噯氣,胎動不安等症。此外,尚能通血脈治療吐血、下血,此多未細言,今用治斯症者亦少,特詳述於後。

蘇梗,色紫入血,味辛善於行散,能理氣活血,溫通血脈。氣順脈通,血自歸經,故吐血下血自止。《侶山堂類辨》載:紫蘇枝莖能通血脈,故易思藍先生常用蘇莖通十二經之關竅,治咽膈飽悶,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蘇細莖,不切斷,治反胃隔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蓋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濁氣歸心,肝主血而心主脈,血脈疏通,則食飲自化。《經》云:陽絡傷則吐血,陰絡傷則下血,通其絡脈,使血有所歸,則吐下自止。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以補之。蘇梗味甘益脾,脾受益則統血,吐血下血則止。

臨證用方舉隅:

1.治吐血

以紫蘇不限多少,放大鍋內水煎令幹後,去滓熬膏,以赤豆炒熟,杵為末,調煎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常服瘥。(《普濟方》)

2.雞蘇散(《出聖濟總錄》)治鼻衄不止。

雞蘇二兩  防風(去叉)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溫水調下,更以雞蘇葉,於新水內揉軟,納鼻竅即止。(《普濟方》)

3.茅蘇湯  治吐血、衄血。

茅花三錢  紫蘇莖葉二錢

上散,新汲水一碗,煎七分,乘熱調生蒲黃二錢,旋復。仍以大蒜兩顆,煨熟捶扁傅兩腳心,小頃,自覺胸中有蒜氣,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傅兩掌心。(《直指方》)

4.治吐血並衄血不止,紫蘇散方。

紫蘇二兩 桂心一兩 生幹地黃二兩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一兩  牛膝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聖惠方》)

5.豆蘇湯  治上焦有熱,咯血、瘀血,煩悶燥渴。

黑豆三合  紫蘇莖葉二條  烏梅四個

上,水大碗同煎,臨熟,入薑汁三大匙,食後旋服。(《直指方》)

6.寄生湯 治婦人經血暴傷及帶下,經久不止。

桑寄生 雞蘇 淡竹茹各一兩  芍藥  地榆各一兩半 白龍骨二兩

上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普濟方》)

此外,《聖濟總錄》檳榔湯方治積聚結實,腹滿刺痛,洩利不止,《普濟方》桑甘飲治產後下血不止,均使用了紫蘇。可見其有通血脈治吐衄、下血等出血症的功用。

驗案舉例:

易思蘭治一婦患崩,晝夜十餘次,每次去血升許,用止血藥愈甚,臥床月餘贏瘦食少,面青爪黑,氣促痰喘。診之,心脈平和,肝脈弦大時一結,肺脈沉而大且有力,脾胃脈沉澀,兩尺沉而無力,曰:此氣鬱也。詢之果因午餐小婢杵意,發怒構疾,隨以四神散與之。蘇梗五分,甘草三分,撫芎三分,白芷五分,加當歸二分,白朮三分,神曲三分,香附一錢,烏藥一錢,服藥半盂,未及一時頓覺神爽。易曰:未也。明日子時分,指甲變桃紅色,方可救,至期甲色過紅,複診之左三部如前,肺脈微起,脾胃雖沉緩而不澀,二尺仍舊,謂其家曰,午時血當大崩,毋得驚惶,以駭病者,至期果然下紫黑血塊數枚,自此遂止……或問曰:崩,血症也。諸醫用血藥不效,公用氣藥而愈何也?易曰:崩雖在血,其源在氣。氣有一息不運則血有一息不行,欲治其血,先調其氣。或曰:固然矣,然常見有調氣而血不愈者,有不調氣而治血亦愈者,何也?易曰:此所因不同也。有因血而病氣者,有因氣而病血者,能以脈症辨之而氣血之先後定矣。……此病原因怒氣傷肝,肝火鬱結血不歸經而妄行,乃因氣而病血也。惟其因氣,而所以治氣為先也……以行氣為主活血輔之,此活血先調氣之法也。(《續名醫類案》摘錄)

按:紫蘇梗非但氣藥,而且亦入血分,理氣活血,溫通血脈,疏肝以藏血,益脾以統血,善治吐血、衄血、下血等出血症。

相關焦點

  • 岐黃專論 | 細辛、羌活效用奇觀(第327期)
    此外,「主血閉」(《藥性論》)、「利水道」(《別錄》)之效用,諸本草均無細言,後學者用之亦鮮,特此闡發,以揚此用。肝乃藏血之髒,雖藏而惡瘀。肝主疏洩,臥則血歸於肝,動則血達於四肢,隨需要而調節之。肝病則藏血、疏洩失司,血易閉而不行,或因於寒凝,或因於氣結,細辛氣溫,稟春天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血分,溫則解散寒凝,辛則散結行瘀。
  • 岐黃專論 | 天麻、玄參效用奇觀(第317期)
    主方:阿膠  生地  玄參  別甲  血竭(江西中醫學院《中醫藥文摘彙編》)2.東坡四神丹  醫未有專此四味者,久服可愈大風疾。羌活  玄參  當歸  熟地(《玉機微義》)此外,如《聖濟總錄》治久癖塊聚,心腹脹滿之人參丸方;治產後中風,手足偏枯,言語遲澀,恍惚多忘之當歸飲方。
  • 岐黃專論 | 枳殼、黃芩效用奇觀(第239期)
    (《主治秘訣》)此外,《本經》所云「逐水,下血閉」之效用,今疑其言者多,餘對此闡發。黃芩,色黃,「秉天秋涼之氣,入手太陰肺經。」(《本草經解》)肺主通調水道,肺熱則失清肅之令,水道不通。本品苦能瀉肺,寒能清肺,肺清實去則通調水道,氣化下及膀胱而水下逐。《本草經疏》:「苦寒能除溼熱,所以小腸利而自逐,源清則流潔也。」脾喜燥惡溼,主運化。脾溼不運則水泛溢。「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
  • 岐黃專論 | 龜板、何首烏效用奇觀(第340期)
    原載:《百藥效用奇觀》(中醫古籍出版社)
  • 岐黃專論丨五加皮、側柏葉效用奇觀(第408期)
    以其辛行溫通,血行風自滅,故《藥性論》:「能破逐惡風血」。虛有因邪而致者,寒溼久留,必阻滯生機,甚則虛羸氣乏。五加皮辛苦而溫,善於化溼行鬱,陰淫之溼即去,則正氣日補,虛羸日祛。本品苦能入心,去陰淫寒溼則陽光得照,心陽普照,君主以明,則十二官安。本品苦辛,走血行瘀以主血脈,故有強心補虛的作用。五加皮味苦,堅腎而益精,故陰痿、腳弱、五緩虛羸常用之。複方「北五加皮湯」治療充血性力套竭。
  • 紫蘇渾身是寶,但很多人忽略了紫蘇梗的妙用,這三點你知道嗎?
    人們時常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比如一些自然奇觀,以及一些特殊現象,往往令人嘆為觀止。然而,紫蘇梗其實也一樣擁有不俗的養生實力,但是卻並沒有紫蘇子和紫蘇葉那麼大的知名度,後世中醫常常把紫蘇葉和紫蘇梗放在一起使用,名之為紫蘇,但其實,紫蘇葉和紫蘇梗的作用並沒有太多共同之處,應該分開使用才能發揮紫蘇梗的妙用。紫蘇梗一般是等到紫蘇子成熟之後才會採割,除去雜質,曬乾切片,也可切片再曬乾後入藥使用。那麼,紫蘇梗究竟有一些什麼作用呢?
  • 神奇的紫蘇梗
    門前屋後的紫蘇,仿佛成了心靈最牢靠貼切的依靠。有著那些個看似黑色的卻是紫色深沉的顏色,成了健康的佑護,就連紫蘇的香味都形影不離。這種植物,參悟人生,給予的是生命相連的支撐! 今天與大家共同分享下紫蘇梗的神奇微妙之處吧!  紫蘇梗紫蘇梗,別名:紫蘇莖、蘇梗、紫蘇杆,是一種中藥名稱。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乾燥莖。秋季果實成熟後採割,除去雜質,曬乾,或趁鮮切片,曬乾。
  • 紫蘇梗
    品       名:紫蘇梗 別       名:紫蘇葉,白絲草,紫菜,黑蘇,白紫蘇,尖紫蘇,回回蘇,紅蘇,紅香師草,赤蘇,蘇,蘇葉,蘇麻,青葉紫蘇,香蘇,桂荏,蚊草,臭蘇,臭草,皺紫蘇,野香,野豬疏
  • 紫蘇是什麼,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主要用於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葉(蘇葉)、梗(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作湯,莖葉可淹漬。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1、紫蘇葉味辛、性溫,可理氣。人們常將紫蘇葉用於治療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等病症。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搭配生薑一種,對感冒治療有很不多的輔助作用。
  • 紫蘇梗又名蘇梗、紫蘇莖、紫蘇杆、紫蘇枝莖、蘇莖、紫蘇草、老蘇梗、嫩蘇梗(方劑:蘇橘湯)《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紫蘇莖(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大腹皮(銼)、旋覆花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半兩。上六味,細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蘇橘湯)紫蘇梗八錢,大蒜根三錢,老薑皮五錢,冬瓜皮五錢。水煎服。紫蘇梗莖:呈方柱形,四稜鈍圓,長短不一,直徑0.5-1.5cm。
  • 綠色的紫蘇?
    紫蘇含有兩種主要的化學表型,即外觀上呈現紅色和綠色莖葉的品種。也就是我們皮昂常見到的紫蘇和標題中所提到的綠色的紫蘇。        紫蘇在外形上變異極大,葉片有全綠的,也有葉片是兩面紫色的或是面青背紫的。紫蘇有三種常化的變種,依據外形可加以區分,分別為野生紫蘇變種、耳齒變種以及雞冠變種。
  • 方劑選萃: 紫蘇飲 延胡索湯 檳榔湯
    白芍藥 川芎 大腹皮 陳皮去白,各一兩 人參 甘草炙,各半兩      上fu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      【方論選萃】      近代程門雪:子懸一證,胸膈脹滿,甚則喘促,由胎元上逼所致。惟其何以上逼,前人多雲氣火有餘,惟山雷獨謂是腹內逼窄之故。其說甚佳。觀其證多發在孕六、七月間,服紫蘇飲子、湯,效可見也(《書種室歌訣二種》)。      【按語】        此方亦名紫蘇飲子,出《濟生方》,許叔微《普濟本事方》方無川芎,名七室散,以避升提也。
  •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推薦3種食用方法
    川芎,栽培植物,主產於四川(灌縣),在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生長於溫和的氣候環境。那麼,川芎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來看看吧。 川芎的作用川芎常用於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川芎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症;祛風止痛,效用甚佳,可治頭風頭痛、風溼痺痛等症。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殆言其寓辛散、解鬱、通達、止痛等功能。
  • 魅力紫蘇,不僅是允賢的侍女,更是良藥一味!
    紫蘇葉辛溫能散,氣薄能通,味薄發洩,專解肌發表,療傷風傷寒,及瘧疾初起,外感霍亂,溼熱腳氣,凡屬表證,放邪氣出路之要藥。朱丹溪治春分後溼熱病,頭痛身熱,脊強目痛,鼻幹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發汗解肌,其病如掃。取其辛香,以治抑鬱之氣,停滯胸膈,入分心氣飲,開心胸鬱熱。如寒滯腹痛,火滯痢疾,溼滯洩瀉,少佐二三分,從內略為疏表解肌最為妥當。
  • 蘇葉、蘇子、蘇梗,一藥三用話紫蘇
    (語音與文字不完全相同,可以互參) 紫蘇,是一種傳統中藥植物,也是一種家庭的園林植物。紫蘇最早記載在《本草經集注》中,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本草經集注》是梁陶弘景所著,是《神農本草經》之後又一重要的中藥著作。
  • 廣東省高州市紫蘇梗銷勢遲緩
    【天地網訊】 廣東省高州市紫蘇梗產地貨源充足,近期走動遲緩,行情一直沒有起色,現統貨價格在2.5-3元之間。
  • 紫蘇(唇形科 紫蘇屬)
    紫蘇: 唇形科, 紫蘇屬別名:頭為蘇頭、梗為蘇梗、葉為蘇葉、藥材名:子為蘇子、興帕夏噶、孜珠、香荽、薄荷、聾耳麻、野藿麻
  • 紫蘇是煮魚時最好的調料,但紫蘇也有好幾種?哪一種紫蘇最美味?
    本文是麥子的第250篇原創問答,希望能為你帶來一些烹飪方面的幫助!在我們煮魚的時候,加點紫蘇進去,確實非常的香!但紫蘇的用途並不僅僅只是煮魚哈!它還是一種藥材!泡菜罈裡加些紫蘇,可以讓泡菜味道更鮮!並且有一股非常特殊的香味!紫蘇還是一種非常好的原生香料來源!比如我們做的紫蘇雞、紫蘇燜鴨、紫蘇黃瓜等等。
  •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葉解表散寒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紫蘇是一種草本植物,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藥。尋醫問藥中醫介紹,紫蘇可以說是全身是寶,紫蘇葉,紫蘇梗,紫蘇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價值。那麼紫蘇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下面尋醫問藥專家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 【偏方】海鮮過敏服紫蘇茶
    複方①治傷風發熱:蘇葉、防風、川芎各一錢五分,陳皮一錢,甘草六分。加生薑二片煎服。(《不知醫必要》蘇葉湯)②治卒得寒冷上氣:幹蘇葉三兩,陳橘皮四兩,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再服。(《補缺肘後方》)③治咳逆短氣:紫蘇莖葉(銼)一兩,人參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