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我不是陶淵明

2021-01-09 好書天天伴

一、不同的人生,同樣的歸宿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句,描繪了一種人們嚮往的人生境界。他早年滿懷雄心壯志,看透了官場後,毅然決定歸隱田園,詩酒為樂度餘生。

在美國歷史上,也有一位傳奇女詩人,她在25歲之後,就過起了獨居的生活,終日以詩書為伴,並為世人留下了1800多首詩,她就是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

然而,她生前只發表了7首詩,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去世後才她的價值被人們廣泛知曉,並被視為20世紀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在美國詩史上的影響力僅次於惠特曼。

後人為什麼給了她如此高的評價?

狄金森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的律師家庭,19世紀的美國社會,女性地位不高,在經濟上要依附於男人,女性被局限在做家務、帶孩子這樣一個狹小的世界,雖然女性也可以外出做一些簡單的工作補貼家用,但是這種機會不多。

狄金森的父親是鎮上的首席律師,他是一個嚴格的清教徒,思想保守,重男輕女,認為女性不應該接受高等教育。而她的母親是一個傳統的家庭婦女,她循規蹈矩,終日忙於家務。母親對父親唯命是從,這讓狄金森十分反感。父親對她的教育,也完全是傳統式的,她從小就接受基督教的教育,除了《聖經》,父親不讓她讀其他書籍。

這樣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下,狄金森產生了叛逆思想。

在一首詩中,她描寫了一隻鴿子,它三次努力尋找陸地都沒有成功。每次都只能返回到家長為她準備 的籠子裡,但是女主人卻鼓勵她繼續搜尋陸地,尋找只有生活的機會 :「鼓起勇氣!我勇敢的哥倫布!可能還是有陸地的!」

就像陶淵明一樣,她沒有複製別人的人生,選擇了走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詩歌的世界中,探尋宇宙人生的奧秘。

她的詩歌主要以愛情、自然、死亡等為題,詩風清新,短小精緻,感情深沉,意境深邃。

二、對理想愛情的嚮往,讓她回歸了自然

狄金森雖然終身未婚,但是,她對理想的愛情有著強烈的憧憬。她的愛情詩感情真摯而熱烈,一方面體現了她對愛情的嚮往,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她覺醒的女性主義意識。

狄金森認為,缺乏愛情的婚姻就像是一場交易 ,這樣的婚姻就像是在冒險。在詩歌 《我是妻子——我已經完成使命》中,她表達了不能做丈夫的附庸 ,要獲得幸福就要過獨立的生活。

她在《靈魂選擇自己的伴侶》一詩中,寫道:

靈魂選擇自己的伴侶,然後,把門緊閉,她神聖的決定,再不容幹預。

狄金森曾認識並愛上了 《共和報》編輯塞繆爾·鮑爾斯。狄金森給鮑爾斯寫了很多書信,但鮑爾斯並不欣賞她的才華。

她追求的愛情是完美的,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她絕不願意退而求其次,寧願孤獨一生。

於是,如同上面這首詩所說,她將自己的心門緊閉。

愛情是一種生活,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她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神秘的大自然。在與自然的交流中,她活出了最精彩的人生。

狄金森的詩歌中,大量篇幅都是描寫自然的,她歌頌了自然的美與神秘,探討了自然對人的心靈的影響。受到了愛默生超驗主義哲學的影響,在詩歌中,她常常將自然擬人化,將其比作「最溫柔的母親」。

在她的眼中,大自然是有情感的,具備人的各種喜怒哀樂,給人心靈的慰藉。

在她的筆下,大自然的一舉一動,都蘊含著一種深刻的哲理,一花一草、一蟲一鳥,都是那樣生動活潑。

比如這首《蜜蜂駛著他亮程的車架》:

蜜蜂駛著他亮程的車架,大膽的奔向了玫瑰花,並將他和他的車子一起,在她的上面落了腳。

狄金森展開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大自然的魅力。看似簡單平實卻又表達了豐富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寓意 。

在詩歌中,她常將自己比作一隻小動物或者一株植物,用單純又富於童趣的話語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

在《親愛的三月,請進》一詩中,她將「三月」擬人化,用一種俏皮的口吻,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

親愛的三月,請進,我是多麼高興,一直期待你光臨。請摘下你的帽子,你一定是走來的,瞧你上氣不接下氣。

在狄金森看來,人類與大自然是平等的,萬物有靈,與人類息息相通。而且大自然的愛是最真實的,因為它不期待回報,也不需要理由,如同詩人濟慈所說「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三、你不是陶淵明,卻有陶淵明的風骨

狄金森終生都保持著少女時代的著裝、髮型,以此來抗拒作為一個傳統女性的角色。她扮演著一個孩子的角色,用一雙純潔的眼睛觀察著成年人的世界。

狄金森曾經愛過,但最終歸於平靜,因為她意識到了女性在父權社會中的卑微渺小,於是最後選擇了獨居,用詩歌譜寫自己生命最華麗的樂章,並以此作為自己的一種獨特生活方式。

她的詩風自然純淨,如同她自己的內心一樣。她始終堅持自己的詩風,對外界從不盲從,她的文學導師曾希望她可以改變寫作風格,去迎合市場,但被她拒絕了,她要讓詩歌傳達自己靈魂深處的聲音。

她聆聽風的低語、蟲的沉吟、葉的舞動,在自然的呼喚聲中,感悟蒼生,冥思萬物,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歸宿。

她要去尋找這個世界的珍寶,她放棄了俗世生活,卻未後人留下了一首首奇異的珍寶。

陶淵明厭倦了官場黑暗,歸隱田園,在廬山腳下耕種、飲酒、作詩,他只為活出自己的模樣。

狄金森拋棄了世俗婚戀,獨居小屋,以詩書為樂,她只為活出自己的精彩。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追求自己的理想,義無反顧,無怨無悔。雖然你不是陶淵明,但你有陶淵明一樣的風骨。

相關焦點

  • 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十句名言,盡顯自由奔放之內心,又極具哲理
    在19世紀美國詩壇,男有沃爾特·惠特曼,女有艾米莉·狄金森,兩人比肩,成為詩壇兩座不可逾越的山峰。艾米莉·狄金森被譽為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她一生創作1800餘首詩歌,但在生前只發表過八首而已,她去世後大部分詩歌被公之於眾,備受讀者青睞與追捧。
  • 艾米莉·狄金森——隱逸的明星詩人
    艾米莉·狄金森——隱逸的明星詩人 2020-12-11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艾米莉·狄金森——隱逸的明星詩人
    艾米莉·狄金森生平 1955年,託馬斯·詹森發行了《艾米莉·狄金森的詩》,作為更加完整和接近原作的版本。狄金森從此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詩人。在紐約市聖約翰教堂的詩人角,她的名字排在非常顯著的地位,獻給她的銘文是:「哦,無與倫比的艾米莉·狄金森!」。
  • 《寧靜的熱情》 附: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國傳奇詩人。出生於律師家庭。青少年時代生活單調而平靜受正規宗教教育。詩人的墓碑。  我無法獲取的色彩——最美 我無法獲取的色彩——最美——這種顏色微乎其微我難以在街市上展示——用它換來一個基尼—— 如此精緻——無法觸及的行列——光豔璀璨
  • 和艾米莉·狄金森享受詩意
    艾米莉·狄金森和沃爾特·惠特曼是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她的生平和她的詩作絕妙地詮釋了偉大的詩人如何超脫肉身所處的時空。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狄金森詩全集》,乃是譯者蒲隆先生傾注二十載心血的結晶。
  • 艾米莉·狄金森:在黃金時代選擇隱居,她的孤獨滋養了詩句
    在這個節氣裡,為大家介紹一位氣質清冷的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她在學院求學七年,修習英語和古典文學、拉丁語、植物學、地質學、歷史、「精神哲學」及算術。這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女詩人,今天為大家推薦她的三首詩。從這第一首詩,《我是無名小卒》裡面,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名利,她是輕視的。《我是無名小卒》艾米莉·狄金森我是無名小卒!
  • 艾米莉·狄金森誕辰190周年 | 了解她的另一種方式
    ——艾米莉·狄金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國詩歌史上最耀眼的一位女詩人,她用詩意的方式,吟詠出女性的希望、勇氣、愛情、友誼與關於人生的種種體驗。艾米莉·狄金森但在十九世紀,狄金森沒有得到與她詩歌才能匹配的重視。
  • 艾米莉·狄金森誕辰190周年|了解她的另一種方式
    ——艾米莉·狄金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國詩歌史上最耀眼的一位女詩人,她用詩意的方式,吟詠出女性的希望、勇氣、愛情、友誼與關於人生的種種體驗。「許多人都將生命託付給神,我卻將我的生命託付給詩。」如今,當人們回顧狄金森的創作生涯,詩歌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還有一條隱秘通道,就是詩人留下的信件。狄金森為後世留下了一千多封信,這些信件既透露出她的創作觀,也表現了狄金森的生活觀念、她與友人的交往,以及她在詩歌中著重表現的主題。在一封信中,狄金森寫道:「謎語不是我的目的,我的詩探討的是生命的本質。」
  • 唐代女冠詩人(1)
    女冠,就是女道士,唐代重道教,女子入道之風尤盛,看唐代某些公主的封號(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就知道,唐人對於道教是何等親近。
  • 時光中的女詩人與性別文化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的抒情詩藉助幻想故事中的主人公,歌頌堅韌、獨立、自由不羈的靈魂;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詩歌以認知的原創性和詩人的語法,向正統思想和文化規範發起挑戰;希爾達·杜利特爾(Hilda Doolittle)的詩歌以意象派為起點,在戰爭與瘟疫中勇敢地探索「萬物的背面」。
  • 「我醉欲眠卿可去」: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率真,都在酒裡了
    陶淵明被稱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凡詩人們在政治上鬱郁不得志總會引起後世之人的惋惜與傷懷,但是陶淵明仕途受挫辭官歸鄉仿佛沒有那麼多的傷感之聲。他給人的感覺就是歸隱是他最好的選擇,留在官場好像才是一種痛苦。
  • 三位國外傳奇女詩人,用詩敲開了我緊閉的心門
    詩人將欲說還休的情愫,暗藏在詩詞之中,正是這欲說還休的情愫惹人著迷,引得世人傳唱。仿佛我們能夠在詩人的詞章之中尋到自己的一絲身影,而那欲說還休的情愫正是纏繞於我們心頭鬱郁而不得發散的情感。詩人自己的「冷暖自知」共鳴出我們自己心頭同樣的事件、同樣的思念、同樣的愛恨,同樣的沉迷。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三位國外傳奇女詩人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希望的大家能夠喜歡。
  • 唯有飲者留其名,賞飲酒詩人陶淵明醉態所作詩詞
    陶淵明被稱為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他寫下了許多田園詩,歸隱詩作,對中國的古詩詞作出了巨大貢獻。陶淵明從小便修習儒家經典,眾所周知儒家倡導積極入世,有所作為。況且考取功名本就是所有古代學子的志向。那陶淵明為何會選擇放棄進入官場而隱居山林之中?而他又為何要幾度出仕呢?
  • 93歲傳奇女詩人灰娃抵滬:「命運帶我到詩的森林」
    93歲的傳奇女詩人灰娃也來到上海,同時帶來的還有她的新書《不要玫瑰——灰娃自選集》。是命運帶我到詩的森林,詩的園子裡來的。」灰娃的詩,極端真摯,勇銳,充滿著女性的執著與堅韌。她的人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灰娃,原名理昭。1927年生於陝西臨潼,幼時隨父母定居西安。全面抗戰期間小學畢業,隨母親逃難暫居鄉間。12歲那年,姐姐將其送至延安,在延安兒童藝術學園學習工作。
  • 唐朝詩人傳:五鬥先生王績,陶淵明的狂熱追隨者
    此詩是王績的代表作,他是隋末唐初時期的詩人,也是一位隱士。王績在《野望》一詩中,描繪了秋日清幽的景色以及隱居之地悠閒的生活,抒發了作者孤寂苦悶的心情。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縣(今山西萬榮縣通化鎮)人。十五歲時,王績遊於長安,拜訪楊素,滿座的賓客都佩服王績的機敏,視為神仙童子。
  • 艾米莉·狄金森誕辰190周年:擁有一隻告別荒野的筆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艾米莉·狄金森是全球詩歌史上最耀眼的女詩人之一,她用詩意的方式,吟詠出女性的希望、勇氣、愛情、友誼與關於人生的種種體驗今天是艾米莉·狄金森誕辰190周年,夜讀分享來自她的傳記中的書信部分,一位偉大的女詩人如何在書信之中袒露自己踏上文學之路的勇氣與信心。大覺醒在狄金森現存的書信中沒有一封寫於1857年的信,有人曾因此推斷詩人徹底病倒了以至於無法寫字。
  • 她是比肩惠特曼的偉大詩人,狄金森這十首睿智的詩,內容深邃
    艾米莉·狄金森,這個名字對於喜歡詩歌的朋友來說,可謂如雷貫耳。她是一位美國女性詩人,是一位可以比肩惠特曼的詩人,又是一位「奇葩」詩人。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感受她筆下的詩散發出來的睿智。
  • 狄金森·抒情詩|我是無名之輩
    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I'm nobody! Who are you?Are you nobody too?詩人認為做「無名之輩(Nobody)」最好,可以充分享受「平頭百姓」的友情和自由;同時把追名逐利的「大人物(Somebody)」比作是對著泥潭吹牛的青蛙,極盡諷刺。
  • 陶淵明和他的兒子們
    按照陶淵明總是遇事逃避的一貫個性,他既然可以為遠離塵世的喧囂躲到鄉下,當然也會為躲避這群不爭氣的孩子而進一步逃到酒裡——「天運苟如此,且盡杯中物」,煩到最後,喝醉拉倒,讓望子成龍的美夢見鬼去吧!詩人陶淵明有很多煩惱,但我相信,關於孩子的煩惱則更多源於他自己。
  • 人物解讀|INFJ艾米莉·狄金森:隱匿的愛
    也許你我終將行蹤不明,但是你該知道我曾為你動情。——波德萊爾 《惡之花》矛盾之三,情感強烈vs極端克制關於這一矛盾,可以從艾米莉·狄金森對待愛情的態度和她神秘的情感經歷來解讀。正如溫妮道出的真相,「他根本不是羅切斯特先生,而你也不是簡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