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傳:五鬥先生王績,陶淵明的狂熱追隨者

2020-12-16 簷雨階苔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此詩是王績的代表作,他是隋末唐初時期的詩人,也是一位隱士。王績在《野望》一詩中,描繪了秋日清幽的景色以及隱居之地悠閒的生活,抒發了作者孤寂苦悶的心情。

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縣(今山西萬榮縣通化鎮)人。十五歲時,王績遊於長安,拜訪楊素,滿座的賓客都佩服王績的機敏,視為神仙童子。王績生性放蕩不羈,簡約樸素,嗜酒如命,不喜歡應酬俗事,至於鄉族婚喪嫁娶,他也不參加。

隋朝末年,王績步入仕途,擔任秘書省正字,負責校正書籍中的錯字。然後王績不喜歡在朝為官,於是託病請辭,被改任為揚州六合縣縣丞,因為飲酒誤事,被人檢舉,而且當時天下已經大亂,王績嘆道:「天網布劫,何處可安?」於是辭官還鄉。

王績在家鄉河島上有十六頃田地,又有幾名奴婢,於是隱居於此,耕種莊稼,春秋釀酒,飼養鴨雁,栽培藥草,自給自足。他又以《周易》、《老子》、《莊子》置於床頭,時時誦讀,自娛自樂。如果他想見兄弟親人,便渡河還家。

王績常常遊於北山東皋,在此著書,自號東皋子。他的代表作《野望》一詩,大概就是這個時候在東皋寫的。有時王績騎牛經過酒肆,便停留數日,開懷暢飲。

後來,李淵建立唐朝,王績因為在前朝做過官,所以在門下省等待詔命。按照慣例,官府每日會提供三升酒水,弟弟王靜問王績:「你在等待詔命時,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嗎?」王績答道:「也只有三升美酒值得我留戀罷了!」侍中(宰相)陳叔達聞言,說:「三升美酒,還不足以絆住王先生。」於是特意命人每日給王績一鬥酒,因此時人稱王績為「鬥酒學士」。

唐太宗時期,太樂署(掌管宮廷禮樂的機構)官員焦革一家善於釀酒,王績為了喝到美酒,請求擔任太樂丞,得到朝廷批准。後來焦革死去,焦革之妻為王績送酒不絕,一年多後,焦革之妻又死。王績慨嘆道:「難道是上天不讓我酣飲美酒嗎?」於是棄官而去。

王績回到家鄉隱居,撰寫《酒經》一卷、《酒譜》一卷,又在巨石上立杜康祠,虔誠祭祀,尊為祖師爺。王績著有《醉鄉記》一篇,以列劉伶的《酒德頌》之後。又能飲五鬥酒而不醉,著《五鬥先生傳》,借鑑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王績在隱居期間,有刺史召見,他都避而不往。後來王績病死,像陶淵明一樣自寫墓志銘,吩咐家人薄葬。

王績仰慕陶淵明、嵇康、阮籍、劉伶為人,淡泊名利,其詩樸實無華,一掃六朝奢靡之風,對後來的唐朝詩人影響深遠。此外,王績的兄長王通是隋朝大儒,侄孫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

參考資料:《新唐書·隱逸傳》《唐才子傳》

作者:簷雨階苔

相關焦點

  • 王績——人生小目標,踏踏實實做個「酒鬼」就夠了!
    身份認證: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初唐詩人。王績的身份認證中,職業是詩人,可看過他的過往履歷,你就會知道,做官、詩人……都不過是副業罷了,他的正經身份是個「酒鬼」!正如大標題所言,王績的一生可沒有什麼宏圖大志,他只有一個終極小目標,那就是踏踏實實做個酒鬼!人這一生誰不是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呢?為了實現這「酒鬼」人生,王績也是狠狠努力了一番!為了喝酒被罷官——王績出生在隋朝年間,舉孝廉做官之後,天天喝大酒,公務什麼的壓根就不放在心上,結果,被人告狀就丟了烏紗帽!唉!
  • 我住隔壁我姓王 穿越時光回大唐 說說唐朝詩人老王們
    唐朝詩人老王王績,初唐詩人,斜槓青年。用輸入法打wangji,翻到第五頁才能看到他的名字。他沒啥特別的,也就是「唐朝第一詩人」而已。從南朝到唐朝初年,宮體詩在文壇流行。鶯鶯燕燕,馥鬱靡麗。直到王績端著酒杯來到初唐面前。如果說陶淵明飲下的是魏晉風度的最後一杯,那麼,王績舉起的,則是大唐氣宇的第一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本來憑藉這首《野望》,王績稱霸初唐詩壇妥妥的。然而,這種美好被一位「孫子」打破了,這個人就是王勃。
  •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真實的樣子無人知曉
    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田園詩人,而且他以其獨有的人格魅力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無數人都在以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作為榜樣,雖然大部分人都不敢真的辭官歸隱,但把陶淵明作為偶像還是可以的。尤其是李白,更是發揚光大了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精神,直接說自己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了名人的加持,陶淵明的形象就更加的豐滿和清晰。
  • 唐詩四萬首,酒詩佔七千,來品品唐朝高度發達的酒文化
    「鬥酒學士」王績不喜朝政,三仕三隱,第三次做官是聽聞太樂署示焦革擅長釀酒,就去軟磨硬泡地做了太樂丞,完全就是司馬昭之心,饞焦革美酒。後來焦革辭世,其妻沒多久也離世,無人再相贈美酒,王績便徹底遠離了官場。唐朝的釀酒業長足發展,名酒繁多,燦若繁星。
  • 「我醉欲眠卿可去」: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率真,都在酒裡了
    陶淵明被稱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凡詩人們在政治上鬱郁不得志總會引起後世之人的惋惜與傷懷,但是陶淵明仕途受挫辭官歸鄉仿佛沒有那麼多的傷感之聲。他給人的感覺就是歸隱是他最好的選擇,留在官場好像才是一種痛苦。
  • 讀《五柳先生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五柳先生傳》,是東晉時代的文學家陶淵明所作的一篇散文,一般多認為是陶淵明先生的自傳文、自畫像。
  • 暗戀桃花源(讀陶淵明)
    關於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曾給自己撰寫過自傳——《五柳先生傳》,虛構了一位五柳先生,這個五柳先生其實是陶淵明他老人家自己。《五柳先生傳》刻畫了一個瀟灑、隨性的人物形象,開篇即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閒靜少言,不慕榮利」,他還是個讀書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 古詩賞析第十八首:陶淵明:飲酒(其五)
    網絡圖片,侵權即刪作者簡介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文學家。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詩歌中的田園詩派。其傳世作品共有詩120餘首,文10餘篇,代表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後人編為《陶淵明集》。後世的大詩人,如李白、杜甫、蘇軾、陸遊等無不對陶淵明推崇備至。
  • 唯有飲者留其名,賞飲酒詩人陶淵明醉態所作詩詞
    陶淵明被稱為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他寫下了許多田園詩,歸隱詩作,對中國的古詩詞作出了巨大貢獻。陶淵明從小便修習儒家經典,眾所周知儒家倡導積極入世,有所作為。況且考取功名本就是所有古代學子的志向。那陶淵明為何會選擇放棄進入官場而隱居山林之中?而他又為何要幾度出仕呢?
  • 《陶淵明傳》:有時,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淵明
    說起陶淵明,很多人第一時間出現在腦海裡的,要麼是那座翩然世外的桃花源,要麼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心情。我一直在想,東籬下的陽光一定很美吧,不然先生怎麼會採菊之後,見南山悠然,人亦悠然呢?東籬下的月光也該是美的,不然菊花怎麼會口角噙香對月吟呢?
  • 營營碌碌非我屬——陶淵明
    可是,陶淵明心裡很不開心,非常非常不開心。他好歹也是名門之後,他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大司馬陶侃。出生於世家,自然不屑於世俗的禮節。他嘆了口氣,說道:「我陶潛怎可為了五鬥小米,就天天屈顏於人呢?這官,我不幹了!」他毅然決然的把印綬封還於縣,從此,棲心田園,無意仕途了。
  • 什麼是山水詩,有哪些大詩人?
    山水詩和田園詩這種詩向內就是陶淵明,寫田園,寫附近的景色,附帶著闡述哲理;向外就是謝靈運,天下山水皆入我眼,附帶著抒發意氣。所以,山水詩和田園詩其實都是從玄言詩和遊仙詩而來,謝靈運是最早將山水景色描寫極盡雕琢並抒發自己情感的詩人,他的世襲爵位身份和政治上不被重視的地位,以及喜歡四處登山(發明了謝公屐)的性格,成功地讓他成為山水詩的開派宗師。
  •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一生淡泊名利的陶淵明
    乃是名垂千古的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並有著五柳先生的稱號。說起五柳先生陶淵明,大家都會想起他的美好田園生活的景象,那採菊、東籬、鋤、草,都是那麼令人心曠神怡。有著五鬥米而生活的陶潛,蕭統在《陶淵明傳》中對其評價: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閒時就作詩賦。可是有一天,陶潛像往常一樣辦完了衙門中的事情,一名小吏從門外慌慌張張地跑來,陶潛心想出什麼大事了,這小吏跑得這麼著急、慌張,便問道:「何事?為何如此慌張。」
  • 傳奇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我不是陶淵明
    一、不同的人生,同樣的歸宿「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句,描繪了一種人們嚮往的人生境界。他早年滿懷雄心壯志,看透了官場後,毅然決定歸隱田園,詩酒為樂度餘生。在美國歷史上,也有一位傳奇女詩人,她在25歲之後,就過起了獨居的生活,終日以詩書為伴,並為世人留下了1800多首詩,她就是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
  • 採菊東籬下,兩篇課文告訴你,陶淵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而中學課本中,有兩篇關於陶淵明自傳式的文章,記錄了他的生活情況與思想狀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五柳先生會傳》是陶湖明的自述傳,寫作年代不詳。《歸去來兮辭》是作者四十一歲辭彭澤令時所作,文中以無限喜悅的心情,想像歸家後田園躬耕生活的種種樂趣。這兩篇文章都體現了陶淵明的生活態度、生活情想。
  •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寧願歸隱成田園詩派的鼻祖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他前半生入仕為官,40歲後歸隱田園,最終成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人們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及「田園詩派之鼻祖」。田園詩人陶淵明因為陶淵明一直是半耕半作,所以田園詩就成為他的第二個創作特點。
  • 中國歷史上的詩人數不勝數,他們是我心目中的10位偉大詩人
    陶淵明----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本在朝中做官,但是,他一直喜歡田園生活;後來,他辭職歸隱,在家安心寫詩、煮茶、飲酒,他在《飲酒》一詩中寫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6.杜甫----詩聖杜甫被後人稱作「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有1500首詩傳於後世,通過描述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自己的仁愛精神和憂患意識。
  • 唐朝「十佳詩人」,你贊同嗎
    唐朝是一個文化昌盛,名士井噴的年代,詩人如星,佳作如雨。詩人們性格鮮明,才情各有千秋。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給他們排座次的話還真不容易。不過人嘛,無聊的時候總愛做一些無聊的事,這裡就來討論一下唐朝詩人的十佳名單吧。
  • 陶淵明,他的隱士形象,是千年間文人們共同設的一個「局」
    陶淵明的形象從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在官方史書中,陶淵明的傳記有4個版本,這是4個版本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開篇勾勒的基本形像,用的素材都是來自陶淵明自己寫的文章《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描繪了一個典型的隱士,他無蹤無跡,無名無姓,因為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所以就叫他五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