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第十八首:陶淵明:飲酒(其五)

2020-12-13 如匪浣衣RfHy
陶淵明像

飲酒(其五)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網絡圖片,侵權即刪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文學家。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淵明的曾祖陶侃是東晉著名的開國元勳,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流人物,時人稱其「機神明鑑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陶淵明的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

陶淵明由於父親早死,所以從小家道中落,少年時代生活即處於貧困之中。從29歲至41歲,陶淵明為生活所迫,幾度出仕,擔任小官。但因為「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終於毅然辭官,歸田隱居。其後20多年,一直生活在農村,親自從事農業生產,同時進行文學創作。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詩歌中的田園詩派。其傳世作品共有詩120餘首,文10餘篇,代表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後人編為《陶淵明集》。後世的大詩人,如李白、杜甫、蘇軾、陸遊等無不對陶淵明推崇備至。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創作背景

陶淵明《飲酒》共20首,是一組五言詩。這些詩作借酒為題,抒寫作者對歷史、現實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充分表現了詩人的高尚品質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其第五首大約作於詩人歸田後第十二年,即公元417年,當時正值東晉滅亡前夕,改朝換代已經不可避免,作者因此感慨良多,以飲酒來抒寫情志。陶淵明否定權力、財富、名譽等世俗價值觀,讓人追隨自然,回歸自然,從而維護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實現人的價值,回到人的「真性情」上來。

作品賞析

《飲酒》(其五)表現的是隱居生活的情趣,詩中描寫勞動之餘,飲酒微醺之際,晚霞映射,山嵐籠罩,採菊東籬,遙望南山的優美景物,以及此情此景下的內心感受。反映出詩人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從而反襯出對黑暗現實的鄙棄,以及回歸自然的人生理想。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後的感受,結構嚴密又平實自然,正是陶詩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首句敘事,二句轉折,三句承上發問,四句以答作結。「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表明詩人雖然生活於世間,卻並無世俗的交往。為何身處人境而無車馬喧擾的煩惱?因為內心擺脫了世俗的束縛,所以就能遠離世俗的喧囂。這四句託意高妙,寄情深遠,寄託了作者認為的個體生命應該成為獨立的精神主體,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關係的追求。

中間四句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性情和高潔人格。詩人酒後微醺,在自己的庭籬下採摘菊花,偶然抬頭望見南山,心靈與南山相會,即生相通之感。物我相見悠然,人閒逸自在,山靜穆高遠。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充分理解到了陶淵明的詩意。佛教說,「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亦是此種境界。

「採菊」兩句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山氣」兩句的景物描寫則寄託了詩人與山林為伍的情意,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欲求的心境。詩中所表現的自然景物,因其沒有主觀意識,所以平靜充實。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應該具備自然的這種屬性,在自然變化中實現個體的生命,即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二句,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後世評價極高。

詩的最後兩句是議論抒情,詩人表明自己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田園生活中自有真意,指出辭官歸隱,回到自然的懷抱乃是人生真諦。「忘言」即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安閒的田園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對於會意者無需敘說。

陶淵明其他詩歌作品欣賞

歸園田居(其一)

東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人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擬輓歌辭(其三)

東晉·陶淵明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停雲

東晉·陶淵明

停雲,思親友也。罇湛新醪,園列初榮,願言不從,嘆息彌襟。

靄靄停雲,濛濛時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靜寄東軒,春醪獨撫。

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停雲靄靄,時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陸成江。

有酒有酒,閒飲東窗。

願言懷人,舟車靡從。

東園之樹,枝條載榮。

競用新好,以怡餘情。

人亦有言:日月於徵。

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翩翩飛鳥,息我庭柯。

斂翮閒止,好聲相和。

豈無他人,念子實多。

願言不獲,抱恨如何!

相關焦點

  • 古人眼中的冬去春來,《擬行路難十八首》其五賞析
    大自然的規律大抵如此,而遠在南北朝劉宋時期的詩人鮑照就寫出了這樣的篇章,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首《擬行路難十八首》其五,感受一下詩人眼中對自然,對生命的讚美與敬畏!擬行路難十八首.其五南朝.宋 鮑照君不見河邊草,冬時枯死春滿道。
  • 禪意詩景解讀—陶淵明《飲酒》
    魏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一醉解千愁,無人知曉,於是忘言真意。[微笑]。
  • 古詩賞析第二首:王之渙《登鸛雀樓》
    王之渙只有六首詩作流傳下來,但在當時,他的詩名廣為流傳。作品賞析這首詩前兩句寫景,「白日依山盡」描寫山銜落日,「黃河入海流」描寫大河東流。登上高樓遙望落日,遠處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在視線的盡頭漸漸消失;山下的黃河滾滾而來,又奔流東去,淺白的語言形象地概括出廣闊背景下的萬裡江山。
  •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注釋、譯文、賞析集錦(附55首必背古詩)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注釋、譯文、賞析集錦(附55首必背古詩)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早上下起了小雨,但是同學們還是早早地到了教室,開始了新一天的學習。今天我們就為三年級同學分享這份古詩詞詳解資料,同學們預習、複習都用得上,最後附有一套三年級必背的55首古詩,同學們每天花時間去記一記,多積累、多學習,語文學習不會差!三年級必背古詩詞: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四》閱讀答案
    閱讀下而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歸園田居其四陶淵明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寫詩人長時間在山澤間盡情遊玩,和「久在樊籠裡」的感受不同。B.次句寫作者重回「故淵」、復返「舊林」後,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悅。
  • 宋詞經典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 最唯美的100首春天古詩(附賞析)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對「春」情有獨鍾:白居易醉心於江南春色,《憶江南》傳世於今;蘇軾感懷身世際遇,借春光抒寫《蝶戀花》;杜甫的《春夜喜雨》融情於景,讀來朗朗上口……今天,我們搜羅了100首關於春天的古詩,你和孩子都讀過嗎?
  • 陶淵明將享樂與消憂的平衡寄於酒中
    到了陶淵明的時候,他同樣也無法逾越生命短暫這現實的鴻溝,但是不同於漢末《古詩十九首》的表現方式,雖然同樣還是會飲酒來享受生命的時光,可是這樣的享受之中夾雜了更多的憂愁。陶淵明飲酒的時候充滿了複雜的感情,他是不願意借酒消愁,更不願意以酒及時行樂,但在客觀上的結果也難逃避出這享樂與消憂的抉擇。同樣感慨人生的短暫,陶淵明會雖然也因為生命的消失而無奈,更多的卻是因為沒有達到心中的志向而苦惱。
  • 「守拙歸園田」:陶淵明的詩歌與孤獨感|一詩一會
    (《飲酒·其三》)世俗久相欺。(《飲酒·其十二》)舉世少復真。(《飲酒·其二十》)我們在《莊子》中經常可以看到「真」,陶淵明雖然也經常使用,但他指的是脫離了一切造作和拘束的自然淳樸的世界和心境,說得極端一些,就是指斷絕了私利的世界和心境。陶淵明雕像 圖片來源:圖蟲接下來談談這兩種類型中的後一種,也就是因感嘆人生無常而產生的孤獨感。
  •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
    01溯源:採菊東籬下「東籬」第一次出現在隱逸大師陶淵明的筆下: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是一首表達隱逸情懷的詩歌。
  • 2首描寫飲酒的古詩詞:一醉解千愁,沉醉又何妨
    而美酒則是人們的好陪伴,歡樂時飲酒增加氣氛,悲傷時飲酒排遣愁緒。也因此,古往今來有大量詩詞描寫飲酒,描寫飲酒背後的悲歡離合。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欣賞2首描寫飲酒的古詩詞:一醉解千愁,沉醉又何妨!第1首,《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根據「古詩詞網」收錄的相關作品,本百家號按照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樂府等類別進行賞析。目前五絕古詩已經全部賞析完畢,且七絕古詩也已經賞析過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
  • 陶淵明的田園詩80首
    3《飲酒 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飲酒 二十》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 陶淵明的名句「欲辨已忘言」,他想說什麼,為什麼會忘言?
    陶淵明的詩,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簡單易懂,他熱愛大自然,寫的每一句都平平無奇,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自然之景,但就是能給人以感動,讓人陷入思考,僅這一點來說,陶淵明比後世李杜等人更偉大,連杜甫本人也說「語不驚人死不休」,可陶淵明從不這樣,他只用最簡單詞彙來表達最深刻的情感。
  • 暗戀桃花源(讀陶淵明)
    陶淵明喜歡喝酒,但家裡窮,不能經常喝酒,那就去親朋好友家喝百家酒。「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喝完酒回到家,「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五柳先生就是這樣的人,飲酒賦詩,其樂無窮,不為貧賤憂慮,不為富貴奔忙。儒家的安貧樂道,道家的自然天真,陶淵明一個不缺。
  • 夏老師推薦:八年級上冊古詩詞(附譯文和賞析)
    二、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聯繫作者的生平,說說你對詩作思想感情的理解。這首詩中間兩聯主要寫景,描繪了詩人薄暮時分於東皋所見的田園風光。夕陽餘暉暈染下,每一棵樹,每一座山,都呈現著濃濃的秋意;放牧的人趕著牛返回,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獲的禽鳥歸來。
  • 古詩古韻之《靜夜思》賞析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二十六歲時所作,當時他正客居於揚州旅店,在一個月明星稀之夜,抬頭看到天上圓圓的月亮,遠方的家瞬間出現在眼前,從而引發內心的思念之情。這首小詩用字不多且簡潔大方,與李白 其他色彩鮮明、用詞大膽、幻想跳躍的詩不同,它勝在自然樸素卻 又耐人尋味。李白這種簡潔的手法是極自然的,它最能引起身處異鄉者的共鳴∶當一個人客居他地,到了獨處的夜晚,一景一物皆容易引發聯想。李白恰恰就是在這樣月明星稀的清秋之夜裡,看到天上的那輪圓月,才生發出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 古詩並不難懂,古詩十九首裡就有「努力加飯餐」的通俗句子
    他正在召集京都的文人們和他一起合編一部文學總集,過了沒多久,他將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他的詩文總集中。而這十九首古詩,後來被寫下《文心雕龍》的劉勰稱之為「五言之冠冕」。而這古詩十九首深刻得昭示了漢末文人在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他們既能寫出「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的淫詞和女性閨怨,又能寫出「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及時行樂的感想。
  • 閱讀與欣賞 | 陶淵明詩《歸園田居》
    賞析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鬥米向鄉裡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賞析陶淵明「性本愛丘山」,這不僅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田園之中,炊煙繚繞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傳來的雞鳴狗吠,都會喚起他無限親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寧靜的鄉村是與趨羶逐臭的官場相對立的一個理想天地,這裡沒有暴力、虛假,有的只是淳樸天真、和諧自然。因此,他總是借田園之景寄託胸中之「意」,挖掘田園生活內在的本質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