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2020-12-15 茶餘歷史觀

中國有句老話,叫「沒有永遠的仇敵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在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立場變換過多次的人物,比如著名的抗日將軍馮玉祥,他曾經數次變化立場,多次臨陣倒戈。又比如北伐名將張發奎,他曾數次和蔣介石分庭抗禮,也曾數次為蔣介石出生入死。

在歷史的描述中,蔣介石是一個容易猜忌和多疑的人,他雖然惜才卻把忠誠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面對這樣一個幾次三番變卦的部下,蔣介石卻數次原諒張發奎,並且也有過對他委以重任的經歷,足見張發奎的手段不一般,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發奎的結局。

張發奎年少時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有一定的軍事思想基礎,他性子活泛,習慣和人打交道,故而進入粵軍後一段時間就有了不少兄弟朋友。熟人多就好辦事,之後張發奎因為自身有才華又左右逢源迅速晉升,才參軍九年,張發奎就從一個小兵晉升到師長的位置,年少有為大概就是用來形容張發奎這樣的人的。

北伐戰中,張發奎首當其衝,接連打了好幾場勝仗,這很快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一場場的勝仗讓張發奎麾下的第四軍在國民黨中威名漸高,他本人更是成了不少年輕將領的偶像,威望與日俱增。

那麼張發奎後來為什麼會反對蔣介石呢?這就得從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一事說起了。1927年,為了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並拉來胡漢民當國民政府主席。張發奎不同意蔣介石這一計劃,公然打出了要討伐蔣介石的旗幟。

不過,在之後不久,蔣介石北伐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在南京國民政府內部,很多人開始反對蔣介石。尤其是桂系軍閥李宗仁與白崇禧,公然要求蔣介石下野。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武漢國民政府也與南京國民政府順利合併,史稱寧漢合流。寧漢合流後,國民黨各個派系完成了統一。張發奎彷徨無措,不久之後蔣介石復出,張發奎又成了蔣介石的部下,兩人又一次共事。

後來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意圖讓張發奎前去對抗,這顯然是記恨上了張發奎,想借消滅叛軍的名頭順便把他也給除了。張發奎順勢和桂系軍閥達成了合作意向,再一次反對蔣介石。只可惜最後他們還是沒能成功。1930年,中原大戰中,張發奎還是站在蔣介石的對立面,他一心想打倒蔣介石,可是結局大家都知道了,蔣介石又一次獲勝。接著中國就迎來了抗日熱潮,張發奎決定放下和蔣介石的個人恩怨,主動請求蔣介石,希望他能允許自己去打日本人。

抗日戰爭期間,張發奎全力支持蔣介石抗日。1945年,抗日戰爭取勝後,蔣介石不顧全國各族人民反對,執意發動內戰,張發奎雖然有心反對蔣介石,但是卻無能為力。而且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對張發奎也極其忌憚,他不斷削減張發奎的兵權,給張發奎安排的都是一些閒職。

1949年,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蔣介石逃到了臺灣。不過,張發奎卻沒有選擇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選擇和家人一起定居香港,過著閒雲野鶴一般的生活。蔣介石曾經數次邀請過他,可是張發奎並沒有同意。想來他是已經放下一切了吧,1980年張發奎在香港因病去世,終年84歲。

參考資料:

《張發奎口述自傳》夏蓮瑛等

相關焦點

  • 「中統局長」朱家驊,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1949年,朱家驊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晚年的結局如何呢?朱家驊出生於1893年,他是浙江吳興人。1914年是改變朱家驊人生的一年,這一年他跟隨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前往德國自費留學,也正是這段留德經歷,讓朱家驊在以後的政治生涯中成為民國的「親德派」,他的個人行為也對當時中國政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 1949年,蕭毅肅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晚年結局怎麼樣?
    1949年,隨著國民黨敗退臺灣,蕭毅肅選擇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那麼,曾經的「芷江受降官」蕭毅肅逃到臺灣後,晚年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蕭毅肅的晚年結局。蕭毅肅出生於1899年,他是四川蓬安人。少年時代的蕭毅肅就誕生了從軍報國的志向,1916年,17歲的蕭毅肅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四年後,蕭毅肅從講武堂畢業加入滇軍,擔任參謀。
  • 1949年,陳立夫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來說說陳氏兄弟的代表人物陳立夫,他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呢?客觀來說,陳立夫雖然被稱為「四大家族」的代表,但是從財產角度來說,陳家算不上什麼大家族。陳家被稱為四大家族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把持了國民黨黨務,控制著與「軍統」齊名的「中統」,並且成立了自己的派系「cc系」。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復興社主要有十三個骨幹成員,他們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崛起獻力獻策,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名字鄧文儀,此人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 「西康王」劉文輝,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西康省,在西康省還沒有被取消之前,這個地區是內地進藏的軍事要塞。後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中,此省被撤銷,其原管轄範圍被如今的四川與和西藏自治區一起瓜分,今天為什麼要向大家提起這個已經消失了多年的省份呢?
  • 「大特務」毛森,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又逃到美國,晚年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戴三毛」中「大特務」毛森的最終結局。毛森出生於1908年,他是浙江江山人,出生於一個貧寒之家。毛森的原名並不叫毛森,而是叫毛鴻猷。毛鴻猷懂事後不甘心當一輩子農民,借了同鄉毛善森的畢業文憑,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考入師範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小學老師。
  • 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引言:我們國家能夠迎來新中國的建立,真的非常的不容易,這一份和平和安定,我們期待了幾十年。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是周至柔的母親沒有放鬆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讀書打開了周至柔的視野。
  • 蔣介石的五虎將的結局怎麼樣?4個逃到了臺灣,1個留在了內地
    蔣介石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他之所以能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中立足,是因為他打敗了其他軍閥,令其心悅誠服。而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打敗其他軍閥,這離不開他手下的五員猛將。他們也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將,分別是陳誠、衛立煌、顧祝同、劉峙和蔣鼎文。
  • 雲南王龍雲的兒子,追隨父親起義後又逃到臺灣,他的結局怎麼樣?
    龍雲被軟禁的過程中收買了飛虎隊,在飛虎隊的幫助下逃到香港,之後定居香港,於1949年在香港通電起義,正式反對蔣介石。在龍雲通電起義過程中,追隨他通電起義的還有他的長子龍繩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龍雲兒子龍繩武的結局。
  • 民國首任南京市長,曾強拆蔣介石的官邸,逃到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際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將國民政府的首都遷到南京,並親自指定劉紀文為南京市市長。劉紀文由此成為民國首任南京市長,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民國南京市第一任市長劉紀文逃到臺灣後的結局怎麼樣?
  • 1949年,63代天師張恩溥逃到臺灣,他在臺灣過得怎麼樣?
    解放戰爭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自願跟隨著蔣介石的,這些人逃到臺灣後多次暗中算計大陸,阻礙新中國的發展。不過,張恩溥卻不是這樣的人,他跟蔣介石逃到臺灣後致力於兩岸關係的發展,還把道教傳播到更廣闊的世界。
  • 「陸軍總司令」餘漢謀,1950年逃到臺灣,最終的結局如何?
    1936年,「南天王」陳濟棠聯合桂系軍閥反對蔣介石,最終被蔣介石巧妙化解,「南天王」陳濟棠下野,之後逃到香港。在這之後,蔣介石特意安排了自己的心腹進入廣東,執掌廣東的軍政大權。蔣介石安排的這個心腹就是餘漢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餘漢謀的故事。
  • 1949年,逃到臺灣的4個軍閥大佬都是誰?人生結局如何?
    三大戰役勝利後,國軍大勢已去,解放軍乘風破浪,前驅直入,全國各省相繼解放,曾經的地方割據局勢已不復存在,1949年底,有四位曾經的軍閥大佬跟隨老蔣逃往臺灣,這幾人中曾有與蔣介石處於對立面,那麼他們到了海峽對岸,待遇如何?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蔣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將,4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內地,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要說的同樣跟數字有關,也是來自於民間讀史的常見說法,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這是一種常見於通俗民國歷史題材的讀物之中,雖然歷史上並沒有確鑿證據可以證明這種說法,但是就如同柯林武德所言「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而論,歷史研究者對於過去的歷史,在自我內心有新的加工感悟,由此展現出來的歷史說法各不相同。
  • 南昌起義時他在關鍵時刻叛變,不敢留在大陸,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大家都知道八一建軍節,但是大家知道建軍節是如何來的嗎?其實,建軍節是為紀念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而設立的。南昌起義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南昌起義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卻指明了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向,為革命指明了出路。
  • 王牌軍軍長熊笑三,戰場臨陣逃脫,追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作為戰場的指揮官,軍官如果臨陣脫逃,幾乎可以肯定這支部隊只有戰敗的結局。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部隊有一支王牌軍的軍長就曾經有過臨陣脫逃的經歷。不過,他雖然臨陣脫逃,但是歸隊後卻沒有受到嚴重的處罰,並且在逃到臺灣後還安度晚年。這個臨陣脫逃的王牌軍軍長是誰呢?他就是第五軍軍長熊笑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熊笑三的最終結局。
  • 孫立人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她跟隨孫立人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張晶英出生於1913年,她是湖南長沙人,在她青少年時期跟隨全家一起移居當時民國首都南京,也正是因為在南京讀書,張晶英認識了未來的丈夫孫立人。張晶英從小就出落得亭亭玉立,長大後更是女大十八變,成為當時有名的大美人。
  • 「高雄屠夫」彭孟緝犯下大錯,依然被蔣介石重用,晚年信佛贖罪
    參謀總長是軍隊中的重要職位,今天我們來講一位曾經在臺灣擔任「參謀總長」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此人名叫彭孟緝。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深得蔣介石信任,兩度擔任「參謀總長」,是臺灣軍政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提到彭孟緝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其實彭孟緝在臺灣的名聲很大,不過他的名聲卻不太好。因為彭孟緝曾經在臺灣犯下大錯,屠殺了幾千名無辜的市民,他也因此被稱為「高雄屠夫」。那麼,彭孟緝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彭孟緝出生於1908年,湖北武漢人。1926年,彭孟緝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從學校畢業後,先後擔任排長、連長等職務。
  • 蔣介石逃到臺灣就萬事大吉了嗎實際上臺灣不保他還有一條退路
    1949年1月10日,隨著淮海戰役的結束,國民黨的敗局已定。對此蔣介石看得十分清楚也做了相應的準備。1月18日,蔣介石作出了重要的人事部署,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兼警備司令,蔣經國為臺灣省黨部主委。
  • 「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因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日本振武學校,因此,何應欽在振武學校留學時認識了蔣介石,並逐漸接受革命思想,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何應欽回國,並逐漸在貴州站穩腳跟。不過1921年,何應欽卻在貴州的內鬥中失敗,險些被人暗殺,在家賦閒半年後才重新出山。1924年,蔣介石奉孫中山的命令成立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