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誕生了四大家族,分別是蔣宋孔陳家族,這四大家族以蔣介石家族為核心,把持了民國的政治與經濟。四大家族中,蔣氏家族、孔氏家族與宋氏家族互為姻親,只有陳氏家族比較特殊。陳氏家族的陳果夫與陳立夫是蔣介石結拜兄弟陳其美的侄子。
陳氏兄弟早年就開始追隨蔣介石,因為陳其美的原因,蔣介石對陳氏兄弟多有照顧,尤其是對弟弟陳立夫。蔣介石不僅讓陳立夫擔任自己的機要秘書,而且還把整個國民黨的黨務交給了陳立夫。
陳氏兄弟匯總,哥哥陳果夫的身體不好,患有肺結核,這在當時屬於不治之症,所以陳氏兄弟把持的國民黨黨務基本是陳立夫一人說的算,民間甚至流傳著「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今天我們來說說陳氏兄弟的代表人物陳立夫,他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呢?
客觀來說,陳立夫雖然被稱為「四大家族」的代表,但是從財產角度來說,陳家算不上什麼大家族。陳家被稱為四大家族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把持了國民黨黨務,控制著與「軍統」齊名的「中統」,並且成立了自己的派系「cc系」。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陳立夫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逃到臺灣後的蔣介石有意不再重用以前的人,陳立夫也自知無趣,主動找蔣介石辭職。陳立夫告訴蔣介石,自己與哥哥一直主管國民黨黨務,對失敗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今希望能辭職,也希望蔣介石能重新改組國民黨。
蔣介石聽完陳立夫的辭職後默然無語,陳立夫自知大勢已去,只能不停嘆息。當時臺灣的局勢對陳立夫也不利,陳誠成為了蔣介石面前的大紅人,導致陳立夫在臺灣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在國民黨派系中,陳誠的「土木系」與陳立夫的「cc系」一直不和,如今對手得勢,對陳立夫來說,只有離開臺灣一條路。
1950年8月,陳立夫接到蔣介石的命令,要求他24小時內離開臺灣,同時蔣介石還為他送來5萬美元。陳立夫知道蔣介石這是催促自己趕緊離開,跟哥哥陳果夫短暫告別後,陳立夫沒有絲毫留戀,離開了臺灣,經由瑞士奔赴美國。
到美國後的陳立夫定居在新澤西州,雖然臨行前蔣介石給了他5萬美元,但是美國畢竟是異國他鄉,陳立夫在這裡沒了收入,一家人坐吃山空,很快就支撐不住了。為了謀生,陳立夫決定開辦養雞場。
前面我們說了,陳立夫雖然被稱為四大家族之一,但是本身的財產並不多,而開辦一個養雞場卻需要大量的金錢。為了開辦養雞場,陳立夫只能到處借錢。蔣介石在臺灣也得知陳立夫的難處,曾轉他人之手借給陳立夫一筆錢支援他,最終陳立夫成功開辦了養雞場。
美國的人工很貴,不管是餵雞還是清理雞糞,陳立夫只能親力親為,幹得不亦樂乎。靠這個養雞場,陳立夫成功在美國立足,之後又陸續拓展了其他業務,比如賣皮蛋、豆腐乳等。
蔣介石在臺灣安定後非常想念陳立夫,1969年,蔣介石派人到美國把陳立夫請回了臺灣。到臺灣後的陳立夫被先後被蔣介石任命為「總統府資政」、「中央評議會主席團主席」等職務。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陳立夫繼續活躍在臺灣,不過他已不關心政事,只是掛職了幾個民間組織。
晚年的陳立夫一直致力於維護祖國和平,他積極參與兩岸交流,利用自己的身份與名氣做了很多維護兩岸和平的工作。2001年,陳立夫在臺灣去世,終年101歲。
參考資料:
《陳立夫全傳》張學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