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臺灣,沉浮四百年,陌生的版圖與多事的邊疆(三)

2021-01-15 觀文殿大學士

起初清朝佔臺主要是戰略安全上的考慮,而對於臺灣偏遠荒蠻的觀念並無改變,所以清前期對臺灣的統治極為消極,控制多於經營。為節省行政、治安成本限制人口成長,甚至下達嚴苛的渡臺禁令,這給臺灣發展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

註:早起漢人移民團體在臺灣分布,由於清中期(尤其嘉慶後)人地矛盾凸顯,沿海仍然有不少移民渡臺,為爭奪各類生存資源,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臺灣屢次發生原漢衝突、閩粵械鬥、漳泉械鬥及「頂下郊拼」等各類械鬥。

註:由於清政府公權力不彰,臺灣社會由豪強門閥把持,漢人移民多輕視官府與法令,使社會治安敗壞,械鬥頻傳。臺灣200年來大小民變不斷,圖為林爽文事件(清朝臺灣三大民變之一)。

然而,王朝後期,列強陸續侵略滲透中國,臺灣突然成了緊要的邊疆,清政府再無法忽視臺灣。

兩次鴉片戰爭打破了清朝的大門,臺灣開港通商。對外貿易大為發展,各帝國主義列強勢力亦隨之滲透,東海邊疆頻繁告急。1874年,日本以牡丹社事件為由,派兵3000大舉入臺。

註:牡丹社事件,1871年,琉球貢船歸途遇颱風漂泊臺灣,54人因故被臺灣排灣族原住民馘首,當時臺灣生番為化外之民,不受清朝管轄,而琉球此時同時向清朝和日本兩地進貢,日本以此為藉口出兵臺灣。清朝與日本交涉不力,日軍雖後來撤離臺灣但隨後趁清朝的外交疏忽1879年吞併琉球。

註:臺灣原住民早期分為熟番(漢化較深,生活在西部平原地帶,平鋪族),和生番(未開化,生活在西部,統稱高山族),嚴格來說,清朝版圖並不包括臺灣全島,清朝的統治區與番地有一條界限(土牛界線),圖為法國人畫的清朝實際統治地圖。而日本也是藉此詭辯其討伐原住民與清廷無關。

清王朝終於意識到了臺灣的重要,開始大力經營臺灣。

註:1875年,欽差大臣沈葆楨抵臺。他推行開山撫番的政策,下令開北、中、南三路通往後山,鼓勵漢人入山開墾,至此臺灣東部才逐漸納入清朝版圖,之後經營臺灣的福建巡撫丁日昌也繼承其的現代化政策,修建了臺灣最早的電報線。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越南和臺灣是中法戰爭的兩個主戰場,臺灣實際統治者,臺灣道道員劉璈率軍積極抗戰。但福建巡撫劉銘傳為打擊政敵,誣告劉璈十八款,導致其被發配黑龍江。

註:劉銘傳,淮軍將領,洋務派骨幹,首任臺灣巡撫,他在臺積極經營,從事建設臺灣鐵路等一系列洋務改革,為臺灣的現代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在中法戰爭期間坐鎮臺北多次擊退法軍,然而他與劉璈(湘系)的派系矛盾終於演化成撫道之爭,雖然劉銘傳最終勝利,但過程中涉及冒功、誣告,這給其的官聲及在臺治跡蒙上了陰影。割讓臺灣後,悲憤交加病死。

註: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清朝意識到臺灣的重要,提升臺灣的行政層級,將隸屬於福建近兩百年的臺灣獨立改設行省,並任劉銘傳為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在臺灣積極建設,建成第一條官辦客運鐵路,在臺灣南北普設可通福州的電報線,同時也設立郵政與新式學堂,臺北城的街頭亮起了路燈。在劉銘傳的積極治理下,臺灣成為當時大清帝國近代化程度最高的行省。

然而,此時此刻大清王朝已經日薄西山,表面的龐大終究掩飾不了實際的虛浮,隨之而來的中日甲午戰爭終於打碎了清朝最後一塊遮羞布,而這場戰爭會給臺灣帶來什麼樣的命運?兩岸又是如何走到今天?臺獨的根源究竟是怎的,又為何終將失敗?臺灣的未來在哪裡?請看終章,歷史上的臺灣,沉浮四百年,命運的錯位與迷惘在歷史輪迴的福爾摩薩。

相關焦點

  • 人類學與「人地關係」視野裡的「邊疆」
    所謂的想像中的邊疆是指當時的政治單元對稱為邊疆的地方並沒有非常明確的領土概念,更遑論對之進行有效的統治、管理——反映了一種人地關係上的疏遠。中國歷史悠久,歷史上涉及疆域的討論和文獻很多。但是,這些討論是否可以作為今天版圖的足夠根據?如果現代國家疆域不等於古代國家的疆域,反之亦然。現代國家與其版圖上的,和周邊的古代國家關係複雜,因此無法完全用古代的資料來為現代國家疆域的合法性提供依據。
  • 臺灣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臺灣,是中國最大的島嶼,面積為3.58萬平方公裡,人口2300多萬。而臺灣除了臺灣島之外,還有澎湖列島、釣魚島等附屬島嶼。臺灣島在東亞地區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地位,被美國軍事家稱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臺灣島被納入到祖國的版圖是一段曲折而辛酸的歷史,作為中國人,更應該要對這段歷史要熟悉。
  • 臺灣「菌菇世家」大陸紮根 「臺三代」傳承百年老店
    臺灣「菌菇世家」大陸紮根 「臺三代」傳承百年老店
  • 臺灣咖啡文化僅百年歷史 , 但在世界上卻佔有特別的地位..
    臺灣位處彈丸之地,地狹人少,不過臺灣在世界咖啡史上卻佔有特別一頁。雖然臺灣人飲用咖啡僅百年歷史,但咖啡文化卻以飛速之姿高度且多元的發展。在服務上春天也參考了法人沙龍做法,僱用服務員,但法國咖啡廳服務員是穿著制服的男性,而春天咖啡館,則投日人社會文化偏好,僱用了年輕貌美的女侍。
  • 跨國之旅,在俄羅斯遠東的第二大城市,嘆惋歷史上的百年人文
    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海參崴、不知道這三個字的標準讀音,hai·shen·wai·也許她的過去不是這樣讀,就是hai.can.wei。百年人文、百年孤獨。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她的母親是誰。
  • 臺灣:臺南林百貨近百年的風華、見證府城超過一甲子的歷史
    導語:臺灣、臺南林百貨近百年的風華、見證府城超過一甲子的歷史。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林百貨,人稱五棧樓仔。林百貨於一九三一年十二月開始興建,當時由日人林方一出資,臺南州地方技師兼臺灣建築會臺南州支部長梅澤舍次郎設計督建,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五日開幕。林方一在林百貨開幕幾日後因病辭世,便由當時三十八歲的妻子林擔任社長。
  • 王炳忠: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臺灣世家——訪霧峰林家宮保第古宅
    為推動罷免民進黨側翼「基進黨」的「草包立委」,也就是那個說要招香港人來當兵、臺灣「健保」養十四億人的陳柏惟,這些天都到他在臺中當地的選區活動,並順道參觀有「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臺灣世家」之稱的臺中霧峰林家,更有幸被認了出來,請到貴賓招待室茶敘。
  • 菽莊花園抒寫百年傳奇,板橋別墅訴說「唐山過臺灣」前世今生
    菽莊花園抒寫百年傳奇,也珍藏著一段跨越海峽的沈痛思念。菽莊花園是主人林爾嘉在鼓浪嶼仿建臺北故園「板橋別墅」的私家宅院,也可以說是臺北故居的化身,彼此有因果關係。如果您有心叩訪板橋別墅,除了領略百年風華與造景之美,也可藉由親近古蹟,認識「唐山過臺灣」之歷史和文化。
  • 海底撈、東京豚極等攻佔商業體 臺灣美食版圖繼續擴張
    全臺百貨上半年主要仍以餐飲業帶旺整體業績,臺灣初登場品牌與人氣連鎖餐飲品牌動向,都影響民眾消費的意願。本月起,美食版圖更是再擴張,據點更是跨越北、中、南。   新光三越臺北信義新天地A11 B2去年9月改裝至今仍常爆滿,1年來人潮增加15%;1日迎來百年頂級Leonidas比利時巧克力全臺獨家首櫃,該牌成立於1913年,選用土耳其榛果、義大利杏仁、馬裡歐櫻桃等高級食材,標榜手工製作、不添加任何化學物,全球2000多家專賣店需每兩周新鮮進貨,包括杯子、海洋和吉安等系列,口味超過80款,臺灣登場至今以吉安系列最熱賣。
  • 臺灣青年走進百年老店樓外樓 探美食文化聽杭州歷史
    圖為臺灣青年在樓外樓品味美食 王剛 攝中新網杭州11月12日電 (江楊燁)「我的爺爺是浙江杭州人,現居住在臺灣,他最懷念的就是杭州的美食。」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專業學生陳廣和來自臺灣,他一邊品嘗著杭州百年老店樓外樓製作的美食,一邊說道。11月11日,「浙臺青年文化聯誼行——走進百年老店樓外樓」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現場,來自臺灣的青年們學習製作了杭州名菜西湖醋魚,特色糕點定勝糕,嘗試了傳統雕花技藝,還了解了美食背後的故事,加深了對杭州的了解。
  • 歷史上三次統一臺灣都是通過武力,第四次會以什麼方式呢?
    歷史上三次統一臺灣都是通過戰爭,第四次會以什麼方式呢?歷史上三次統一臺灣都是靠的武力,證明戰爭統一臺灣可能是最快的方法。自元朝開始對臺灣地區受大陸管轄以來。歷史上,臺灣總計四次與大陸分離或者淪為殖民地,前三次都是通過戰爭手段而回到大陸懷抱。
  • 唐詩中的漢代邊疆官制和官職
    唐代詩人不僅僅用漢朝時期長城、陰山來表示唐代的邊疆戰爭,也常用漢代邊疆官制和官職來代替唐代的一些邊疆官制和官職。例如,唐代詩人經常提到「護憲校尉」、「度遼將軍」等有名的漢代邊疆官職,有時候會經常提到像「匈奴中郎將」等官職。
  • 歷史上西伯利亞是無主荒地嗎?有什麼根據嗎?
    所以直到清朝無論強弱,我們的版圖才算具備了大致的輪廓和雛形。所以我們可以這麼樣理解,歷史上寒冷的西伯利亞確實是沒有主權的荒地。例如上圖所示的元朝版圖,或者其他王朝的版圖都具備這一特點。要麼是北部邊界筆直或者圓潤,要麼就是沒有明顯的北部邊界自己去想像。這充分說明了史料記載的粗糙和王朝邊界會隨著實力的變化呈現彈性控制的特點。
  • 中國歷史上九大帝王排名
    第一名:秦始皇,這個沒有任何的異議,畢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論功績,秦始皇重新統一了分裂幾百年的天下,且以影響後世幾千年的大統一制度固定了下來,使得中國無論怎麼朝代更迭,都最終處於大一統的狀態,所以秦始皇功不可沒,至於說他殘暴,這個不敢認同,殘暴的人能消滅六國
  • 在臺灣的50萬日本人都去了哪裡,倭寇投降後歷史結局到底怎樣!
    始建於1912年6月、1919年3月竣工的巴洛克式百年古建築,當時成為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的象徵,此後歷任臺灣總督就坐鎮在這棟大樓裡面辦公!
  • 玄武門——唐朝歷史上的政變之門,百年發生四次政變
    每當夜晚仰望天空,想到這輪夜空繁星千年不變,每一晚的繁星當空都見證過一段歷史的傳奇故事。而浩瀚的歷史不也就如繁星當空,每一顆星星就如歷史上發生過的每一段故事一般,如果說每顆星星代表著一段歷史故事,那麼關於玄武門的故事就需要四顆星星來代表。
  • 被批評千年至今的帝王:為中國擴充四百萬土地,奠定千年版圖
    「秦皇漢武」這兩位皇帝都是在中國歷史上,以武力建立大一統格局的帝王。自秦始皇始,中國得到了地域上的統一。漢武帝破匈奴、收西域、統閩粵、納朝鮮、服西夷,將中國的疆土擴大將近四百萬平方公裡(武帝在位54年間,使漢初兩百多萬疆土,擴充至六百多萬),使漢朝成為與西方羅馬帝國相媲美的東方最強大的國家。
  • 臺灣的美麗:阿里山中的五大「奇」,比中國歷史還早上百年?
    臺灣的美麗:阿里山中的五大「奇」,比中國歷史還早上百年?不到阿里山,不知臺灣的美麗:不到阿里由,不知臺的偉大登山鐵道、森林、雲海、日出、晚霞五者,確是阿里山的特色,可稱為「阿里山五奇」。真有「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勢。阿里山具備熱、暖、溫、寒四帶的林木,即山腳為熱帶林,山腹為暖帶林,山腰為溫帶林,山頂則為寒帶林。再詳細地說:在海拔760米以下,即自竹崎至獨立山間,屬熱帶林;樹種有龍眼樹、榕樹、相思樹及山榕等。在海拔760-2700米間,即自獨立山至平遮那附近,屬暖帶林;樹種有櫧、樟、柯仔、楠仔及烏心石等常綠闊葉樹。
  • 臺灣政治版圖大挪移,國民黨翻盤難
    2018年韓國瑜不僅一舉翻轉綠營執政二三十年的高雄,還力助國民黨在全臺斬獲十五縣市,彼時「韓流」所向披靡,一度有直搗黃龍下架「執政黨」的勢頭,然而一年多後卻慘遭「三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輸、「立委」輸、市長遭罷免,一時間攻守之勢異也。但「罷韓」的後續效應遠未停止,在國民黨持續勢衰、提振乏力的困境下,綠營已開始為收復地方版圖而磨刀霍霍。
  • 多重複合的綠洲空間:區域視野下的「內陸邊疆城市」
    另一方面,也需要關注「邊疆」的區域屬性——集中體現在人地關係。這就提出了一個被忽視的「日常生活」的經驗:地域和空間是歷史經驗的基本概念。中國從「天下」轉入「民族國家」,十九世紀的史學家的歷史書寫基本上都是倒敘的,「時間優於空間」是民族主義歷史書寫的典型特徵之一。「『民族』一詞的界定或多或少要以一個國家的地理邊界為準,已經存在或正在確立的國家邊疆目前所佔據的空間範圍也從時間上被回溯至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