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出身,不能文不能武卻當上皇帝,劉邦究竟有什麼能力?
提起來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數是文武雙全的能人,他們「武」可以親自上戰場打仗,精通各種帶兵策略。「文」上自己的文化素養很高,有文採會做文章在政事上也非常有自己的頭腦。但是有這樣一位皇帝,他文武都不行,卻當上了皇帝,他就是漢高祖劉邦。
劉邦出身平民,不會寫字,自己不會武術。要說劉邦有什麼優點,那應該就是慧眼識英雄,善用人才。他能夠搜羅天下精英,了解他們的才能並將為自己所用,最終在他們的輔佐之下實現平民到皇帝的身份逆襲。
除了張良、韓信、蕭何等文人志士的鼎力相助之外,劉邦自身識人管理人才的技術也很重要,正是因為有這個長處,他才能夠被那些厲害的將領們信服,最終登上皇位。劉邦簡直是一個人才管理大師,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他是怎麼識人用人的吧。
知人善任
首先認識這個人的本領,其次在根據他的本領給他安排任務。劉邦非常清楚領導者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他對自己的部下的才能非常了解,根據他們能力安排不同職位,大家各司其職,功效會增加。
他用韓信帶兵,張良出謀,蕭何保後他不僅會用人還會調動人的積極性,他將管理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自然而然的他就成為了領導的核心,大家都願意跟著他幹,因為省力省心。
不拘一格
劉邦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他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他不會因為這些人才的身份低微就嫌棄他,可以說他根本不在意人才的過去,只在乎他們的未來。因此在他的隊伍裡,有貴族人張良,有縣吏,有車夫有屠狗的還有各種職業的人。
他一視同仁,人才在這裡感受到了尊重,因此更願意各司其職,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作用。
不計前嫌
劉邦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他的肚量非常的大。他的隊伍中有很多之前為項羽服務的人,他們投奔劉邦之後並沒有受到歧視。對於他們他一視同仁。
韓信之前就是項羽麾下的將領,項羽是個小肚雞腸的人,計較很多經常猜疑他。這種情況下韓信根本不可能好好幫他。最後不得不離開這樣一個心胸狹窄的上司。韓信來到劉邦這面後,受到重用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就是因為這一點。
坦誠相待
彼此坦誠是一個人品質的反映,也是與人相處的原則。對於人才來說,他們需要酬勞,更需要尊重和信任。劉邦為什麼能拿下韓信和張亮?很大原因是因為劉邦信任尊重他們。
他們感受到了劉邦的坦誠,這才拼盡全力去輔佐他,助他成就大業。這非常值得借鑑。
用人不疑
作為領導人最忌諱的就是猜忌自己的下屬,和自己的下屬離心。如果劉邦今天猜疑這個明天猜疑那個,最後肯定也會失去大家的心,最後誰還願意給他效力。
論功行賞
關於人才管理中的一大難點應該就是待遇問題。如果待遇不好,制度不公平,即使這個領袖再優秀,底下的人還是會離開他。劉邦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她會根據手下臣子不同的功勞給予他們賞賜。
即使是他不喜歡的雍齒,他也根據他的功勞對他賞賜。由此可見劉邦能夠登上皇位可不僅僅是靠別人,他自己的識人用人的管理本領才是更厲害的。一個文武不行的人,能夠在人才脫穎而出,徵服這些人才,這才是最厲害的。
識人看人的本領不僅僅是對領導層有幫助,對於職場的員工也有很大助力。了解如何識人之後你會通過現象看到一個人的本質,你能知道工作中的這個人靠不靠譜。自己的老闆說的話是否可靠。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點擊下面小卡片把它帶回家。方法比努力重要,思維的靈活比拼命硬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