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從市井無賴做到漢朝的開國皇帝靠的是什麼?

2020-12-16 假如我是狐城

在讀到司馬遷的《史記》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司馬遷說自從虞朝開國以來要做皇帝統治天下都是要數代人乃至數百年人功勞的積攢才能成功,我們會發現虞朝的建立雖然在中國信史之中不可考察,但春秋戰國時代的人還對虞朝言之鑿鑿。

夏朝開國君主是啟,但我們會發現從夏朝大禹到啟的家族天下都是數十年之功,更有甚至者可以從炎黃二帝時代開啟,大禹是黃帝的後代之一,他們的家族從興盛到衰落,從衰敗到再復興,都是一個數數代之功。

商朝的湯開創六百年之基業,也是從天命玄鳥時代開始,契這些賢明的君主為後代積累德行,所以成湯才能在夏朝末世一舉王完成代夏之功,周朝的開國君主周武王是從自己的父親周文王乃至於到周太王時代開始積累,通過會盟八百諸侯一舉滅掉商朝,成就了東西二周八百年的基業。

就算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也得從秦孝公時代商鞅變法開始,所以司馬遷在史書之中說秦朝是奮六世之功,但自從秦朝滅亡之後,劉邦以布衣的身份成為天子,也就是幾年的時間,他到底靠的是什麼?

時代何以速腐朽如此之快

從漢朝之前來看,要開創統一天下的霸業都是需要少則幾十年,多則數代人甚至長達幾百年的時間。秦朝的歷史若是只算統一天下之後的歷史,那的確只有十五年,但如果再往前面算,從戰國時代稱雄七國開始就沒有弱小過,那個時候的秦國就已經是天下霸主了,從秦孝公和商鞅的歷史記載之中我們也會發現他們的心中都不僅僅是成為霸主,霸主這種理想已經是過去式了。

到了戰國時代,大家的目標都是統一天下,所以秦朝為統一天下而努力是要從秦孝公元前356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135年的時間,這是傳統統一天下的模式,亙古沒有改變過,秦朝是按照這種模式去做的,周朝代也是這樣,商朝和夏朝更是如此從前人的手裡接過天下。

時代的腐朽越來越快了,這是司馬遷當年面對秦漢易代之間的感慨,他心中一直沒有搞懂劉邦這個平民沒有祖先積累的數世之功是靠著什麼成就帝王之位的,司馬遷有提出來這個疑問,卻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和產生的原因,在他之前也有相同的人對於世道變化提出過疑問,孔子為復興周代禮儀而奔波半生,最後卻發現世道早已經回不去了,開歷史倒車到底還是行不通了。孔子和司馬遷都沒有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那就是秦朝滅亡之後為何朝代更替如此之快。

劉邦何以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

秦朝以前的三代之治還將時代腐朽濃到一個很小的範圍,但從秦二世胡亥滅亡之後的時代,那天下先後被項羽,劉邦掌握,明明如此難得天下為何到了這秦末之世就變得如此之快。過去的時候講究的是以德服人,這並不是講傳統如何如何,傳統其實都是基於當時的物質條件所指定的死規矩。夏商周時代的中國的社會發展力量還是十分的有限,對於地方的治理就連到了周武王那種數萬甲士的強悍兵力也只是能掌握到京城數百裡的地方,其他再遠到千裡開外甚至數千裡之外就是力不能及,所以只能設置內外諸侯和分封制度進行管轄。

這裡的周朝並不是我們後人所思考的那樣不想對整個天下進行直接有效的管理。只是因為當時的物質條件真的只能做到這種了,那個時候最快的交通力量也只是騎馬,騎馬一天之內也只不過數百裡罷了,所以周朝的直接統治範圍只能到達騎射的數百裡之內,到了秦朝就不一樣了,秦朝的機動力量和秦直道的修建使得騎兵數日之內就能夠完成過去的願望,過去的人沒有辦法,對於遠方的敵人只能講道理,是因為沒有發達的軍事武器和足夠快的交通工具,而秦朝建立之後就在這方面構建了通往天下九州的秦直道,當年秦始皇巡遊天下就是走的這條線路,也也可能從那個時候,中國人就已經進入了現代化。只不過政治統治還是封建制。

劉邦其實是十分幸運的,他出生在戰國時代,但他見證了這個時代變化的一切。也有幸在秦朝滅亡之後繼承了這一切,劉邦真正的成功並不是在於他如何能夠招攬人才,如何能夠結交人心,而是他有幸的抓住和繼承了秦朝關中那堆戰爭機器,秦朝工匠的工業流水化生存早已經是時代之楷模,秦朝的法律制度和激勵制度早已經把統一天下的時間大大縮減,當年的秦始皇一旦親政,消滅完整規模的山東六國也只是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更何況劉邦面對的只不過是一群殘破被消滅過一次的山東六國罷了,劉邦能夠從布衣皇帝成長為一代天子就是得幸於此,他有幸繼承了秦始皇的基業,所以他能夠成功,所以天下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裡面三次易手,這才是深層次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劉邦死後,漢朝落在了呂雉手中,為什麼劉恆還可以繼承皇位呢?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死後,惠帝劉盈繼位,可漢朝的大權基本上就落在了呂雉手中。呂雉的手段和能力毋庸置疑,一個女子能讓漢朝那些開國功臣不敢輕舉妄動可見呂雉的政治能力,呂雉對待當年與自己爭寵的戚夫人也是讓我們後背發涼。
  • 歷史上各朝代的開國皇帝中,誰打江山的難度最大?不是劉邦
    導語:歷史上各朝代的開國皇帝中,誰打江山的難度最大?不是劉邦中國的封建帝制自秦始皇開闢之初延續了兩千年之久,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廢除,這其中出現了不少披荊斬棘的開國帝王,以一己之力開闢流傳千古的偌大王朝。天子至高無上,攬國家權力於一身,自古以來皇帝的寶座就被無數人覬覦,開闢王朝的開國帝王無不是從屍山血海中走出,奪取天下之路從來沒有捷徑可言。那麼,歷史上的開國帝王中,哪個得天下的難度最大呢?歷史上的開國帝王中,得天下難度最大的首推朱元璋。朱元璋和歷史上的諸多開國皇帝不同,他是真正的一介草民,是唯一一個以平民之身開闢一個王朝的開國帝王。
  • 開國皇帝出生時的異象,劉邦最離譜,劉秀最親民,楊堅最高調
    二、劉邦劉邦是西漢王朝的開創者,從地痞無賴出身的亭長,帶著一夥狐朋狗友,最終成為一代開國皇帝,劉邦的經歷,相當勵志。也許正是因為出生低,所以更需要神話增光。劉邦的出生神話色彩非常濃厚,甚至可以說非常離譜。
  • 漢朝初期為什麼有兩個皇帝,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
    是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天下,結束了天下的四分五裂,建立了西漢。那麼西漢初期為什麼會有兩個皇帝呢,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那麼趙佗為什麼敢於在西漢面前稱帝,西漢為什麼卻默認了趙佗的稱孤道寡?西漢與其藩屬國南越國一.南越國歸順漢朝後,趙佗卻為什麼敢於稱帝:1.漢高祖劉邦去世:本以為趙佗只會是一個「王」,然而他卻活出了「皇帝」的感覺。並且趙佗還實實在在的稱了帝,當上了真正的皇帝。
  • 劉邦之後漢朝出現了二十多個皇帝,出現的順序是怎樣的?
    兩漢共有20餘位皇帝,分別是西漢的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廢帝海昏侯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孺子嬰;東漢的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
  • 王莽為何會篡了漢朝?皆因劉邦隨口一句戲言
    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真正在華夏大地上紮根是從漢朝開始的,自漢高祖劉邦在楚漢爭霸中脫穎而出,大漢王朝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風雨雨。 很多人知道漢朝分為西漢與東漢,西漢在前,東漢在後,而東漢的建立者正是劉邦的九世孫光武帝劉秀。
  • 生性散漫,不被長輩看好的劉邦,為何反倒成了大漢的開國皇帝?
    歷史上大多數有作為的皇帝,在青年時代,就才華盡顯,廣受讚譽。比如說秦始皇嬴政,二十來歲便是能夠與老謀深算的呂不韋進行抗衡的政治家了。再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從少年時代起,便跟隨父親李淵南徵北戰,屢立戰功,可以說是一位軍事天才。可大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卻是個異類!
  • 漢朝明朝書香貴 開國皇帝農耕類 莫笑北大往年事 南園玫瑰潤之味
    劉邦與朱元璋都是農耕出身,大字不識一籮筐,然而他們開創的江山社稷卻是書香最貴!有道是:漢朝明朝書香貴,開國皇帝農耕類。莫笑北大當年事,南園玫瑰潤之味。生於農家的劉邦從管理十裡地的亭長起家推翻了秦朝、贏了楚漢之爭、建立漢朝……這個婦孺皆知。
  • 劉秀明明是開國皇帝,為何繼續以「漢」為國號?其實原因很簡單
    做一位開國皇帝那可謂功不可沒,百世流芳。自然地,這些英雄人物更願意自立,但我們今天所談到的這個英雄人物,與其他英雄人物不同,他沒有另立國家,而是繼續以「漢」為國號,成為一個繼位皇帝,這是為什麼呢?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這一制度在今天看來是相當科學的,但在那個封建社會,郡縣制卻未能發揮它的最大優勢,秦二世而亡。
  • 25位皇帝,竟10位有男寵,漢朝的皇帝為何都愛男人?
    而在歷代的皇帝搞同性戀的也大有人在,也就是所謂男寵,其中,兩漢25位皇帝中,竟有10位皇帝有男寵。其中漢哀帝更是其中之最,他與男寵董賢的故事並成為描繪同性戀的成語「斷袖之癖」。談到漢朝皇帝搞同性戀的始祖,就是第一位皇帝漢高祖—劉邦。他的男寵名為籍孺,史書上記載了這個人長得很美,沒有什麼才能,就靠著諂媚而得到劉邦的寵幸。公元前196年,英布在地方造反,劉邦對外稱自己生病了,就沒有出戰。
  • 開篇:我為什麼要重新梳理劉邦的一生?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文化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都有突出貢獻。司馬遷譽其為聖人,與堯帝相媲美,更有領袖盛讚其為「封建帝王裡最厲害的一個」!
  • 為什麼漢朝明君多?因為大勢因素比皇帝才智更重要
    漢朝皇帝為什麼明君多?這首先是一個帶了判斷的問題。「漢朝明君多」這個判斷,首先就要存疑。因為它是從結果反推出來的,而且是想當然的反推。國泰民安和開疆拓土,跟明君有關係,但關係不是那麼大。更大的關係,應該是大勢。所以,結合大勢,可以梳理一下漢朝的明君到底是個什麼作為。
  •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所以,西漢與東漢的叫法是現代人的叫法,古代的人叫「漢」與「後漢」,而後漢就是劉秀所建立的漢朝,那麼劉秀作為開國之君,為何仍以漢為國號,不能另外開創一個全新的朝代呢?新朝末年農民起義高祖就是劉邦,劉邦建立的是漢,恢復高祖的帝業,那不就是恢復漢朝嗎?
  • 劉秀明明是開國皇帝,為何使用「漢」國號,甘願只做個中興之主?
    當然,劉秀會沿用「漢」國號,而不是熱衷於建立一個新的國號,做一個讓後人敬仰的開國皇帝,反而是去做一個光復前朝的繼任之君,這之中雖有身為劉姓皇族的擔當,一種想光復祖宗基業的願望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卻是劉秀要想當皇帝,他就必須沿用「漢」的國號。
  • 平民出身,不能文不能武卻當上皇帝,劉邦究竟有什麼能力?
    平民出身,不能文不能武卻當上皇帝,劉邦究竟有什麼能力?提起來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數是文武雙全的能人,他們「武」可以親自上戰場打仗,精通各種帶兵策略。「文」上自己的文化素養很高,有文採會做文章在政事上也非常有自己的頭腦。但是有這樣一位皇帝,他文武都不行,卻當上了皇帝,他就是漢高祖劉邦。
  • 我國8大皇帝詩:劉邦曹丕李世民趙匡胤霸氣,朱元璋殺氣騰騰!
    作者簡介:劉邦,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主要作品:《大風歌》、《鴻鵠歌》。主要成就:亡秦滅楚,建立漢朝等。
  • 歷代開國皇帝出生時都有哪些異象,他們身上有哪些傳奇故事
    在讀史讀到歷代開國皇帝的時候,我發現每一個開國皇帝出生的時候會有異象,身上會有異於常人的地方。如今在我們看來讀起來頗有神話色彩,但是在當時那個年月,修史的人也是費了一番腦子,要渲染他們的開國皇帝不平凡,與眾不同,於是就給他們的開國皇帝身上加上這種神秘色彩。
  • 這個愛吃狗肉的江蘇皇帝,2215年前逝世後,留下最強盛的漢族王朝
    劉邦 漢族 漢朝開國皇帝 逝世於漢歷2503年四月廿五日(西元前195.6.1)。江蘇沛縣的狗肉揚名國內外,得益於這裡出了個愛吃狗肉的漢族皇帝。雖然劉邦經常到樊噲狗肉館吃狗肉賒帳,但也帶來了很多人的光顧狗肉館,久而久之,劉邦跟樊噲關係還密切了起來。
  • 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殺異姓王,不是殺功臣那麼簡單!
    中國歷史上大殺功臣的帝王有很多,比如朱元璋、劉邦、劉秀、趙構等。不過劉邦殺功臣與其他帝王有不同之處,實在是有非殺不可的理由。劉邦消滅項羽後立刻登基稱帝,由於稱帝過於匆忙,以至於漢初並沒有完成國家的統一,劉邦登基時的版圖大概相當於秦滅六國之前的秦國故地。
  • 中國歷史上唯一出身貧苦農民的開國皇帝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潮流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傑出的古代皇帝。比如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再比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那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但是,毫無疑問,這些人的出身,都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