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發炎了,醫生卻說正常,慢性淺表性胃炎不用治?

2020-12-26 微創外科雙5槍

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醫院做胃鏡出的報告,幾乎全都有問題,其中最最多見的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很多人拿著報告去找醫生,得到的答覆都是:沒事,正常的。我作為專業的醫生,都沒有見到過「胃鏡未見異常」的報告。

問題是:正常的為什麼不寫正常,卻寫著「慢性淺表性胃炎」?大白天的被嚇到,很多患者表示不服,雙醫生今天給大夥解開謎團。

慢性淺表性胃炎,其實普通正常人是真的有。原因在於,胃一直在工作,24小時不停不歇,任勞任怨。

其實胃就好比一臺洗衣機,不管是髒衣服褲子裙子內衣,扔進去的衣物,它先用水和洗衣粉洗衣液初步處理。

不管是吃的飯喝的水,還是酒肉飲料零食冰激凌茶葉咖啡,從嘴巴咽下去之後很快地進入胃。胃分泌強酸和酶對食物進行第一步的處理。當人不吃飯的時候,比如睡覺的時候,胃還是一直在蠕動和分泌胃酸,隨時為迎接下一波食物做準備。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加上人類那貪吃的嘴巴,不發點炎才怪。人不可能一直吃對胃沒有損傷的食物,不可能只喝奶粉豆漿。酒肉的誘惑,飲料的迷戀,辛辣的刺激,零食的歡快,都難以完全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這些負擔,首先都要扔給胃來處理。

太涼也是刺激、太燙也是刺激、太飽也是刺激、太餓也是刺激、太辣也是刺激、菸酒更是刺激。誰能避得了這紅塵原罪的刺激,又有誰能經得住這原始的吃欲?

綜上,人生在世只要吃喝,胃就會默默地受傷,默默地自我修復,然後再繼續默默地工作。這是它的使命所在。

醫生憑什麼診斷是「慢性淺表性胃炎」?

1.胃鏡下見胃腔內黏液增多,並附著在胃黏膜上不易脫落,用水衝去後,附著處黏膜表面呈紅色或糜爛剝脫;黏液斑不易被水衝脫,與淺潰瘍表面的白苔相似,所以應與咽下的黏液和反流液相區別。

2.紅、白相間,以紅為主或花斑樣黏膜改變,即在黏膜面上有散在的均勻的小紅點,在紅點間有蒼白黏膜存在。

3.胃黏膜充血,可呈線狀或片狀,充血處鮮紅色,界限不清,與不充血處相間,故呈斑片樣。

4.胃黏膜水腫,反光強,蒼白,胃小窩明顯。

5.糜爛,胃黏膜紅腫、炎性剝脫、黏液斑,可呈局限性,病灶中新舊出血點均可見,或由小丘疹狀隆起。

6.出血,可小點或小片狀,由於炎症有輕重,病程有長短不同,故出血可新鮮,也可陳舊。

以上六條,只要做胃鏡的醫生看到其中任何一條,即可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正常人想擁有完美無缺的胃,沒有這六條中的任何一條,實在是難。

除了吃喝,還有哪些原因會引起胃炎?

1.情緒因素:有句話叫「氣的吐血」,這是真的可以發生的,是情緒影響胃的必殺技。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憂慮或抑悶狀態,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久而久之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應。

2.氣候因素:也是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因素之一,如季節更替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症多會復發。

3.感染因素: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可反覆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淺表性胃炎。經發現90%慢性扁桃體炎患者胃內有慢性炎症改變。

4.化學因素:某些藥物如水楊酸製劑、皮質激素、洋地黃、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損害。

5.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HP致病機理可能主要是通過破壞胃黏膜屏障,使H+反向彌散,最終引起胃黏膜的炎症。

6.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經纖維胃鏡發現或證實膽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原因。

7.胃酸過多:胃酸是胃液中的酸性分泌物,正常胃內胃酸能夠與胃蛋白酶一起消化食物,並殺滅消除胃內幽門螺旋桿菌,當胃酸分泌過多時,胃酸在中和消化食物的同時殘留較多,就會腐蝕胃黏膜,蠶食胃壁,導致潰瘍發生或者黏膜層的炎症。

慢性淺表性胃炎真的是正常的,不用治療嗎?

患者拿著「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報告結果去找醫生,醫生回復「正常的,不需要治療」。那恭喜你,從胃鏡結果看,你的胃基本沒有問題!這種情況是多見,但醫生也不是隨口說出的,醫生需要根據其他檢查結果以及症狀綜合判斷才說出來的。

也有一部分患者得到的答案是「需要進一步檢查」,或者「我給你開藥吃」。因為這一部分慢性淺表性胃炎可能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癌。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慢性淺表性胃炎都不嚴重,嚴重不嚴重主要看:

有什麼不舒服(胃部疼痛、飽脹及堵塞感,常伴有噯氣、反酸、燒心、噁心、食欲不振、消瘦等);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有沒有糜爛、膽汁反流什麼的;病理有沒有萎縮、腸化、異型增生......

需要治療的怎麼治?

網絡上有很多說法,介紹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雙醫生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最實在最簡單的方法:

符合需要治療的,查幽門螺旋桿菌(符合需要治療的很多都是陽性),若陽性,直接按照「胃四聯」治療即可(根除幽門螺桿菌還可以減輕胃黏膜慢性炎症,從而預防消化性潰瘍的發生;這在很大程度上還能預防胃黏膜萎縮,從而可能降低胃癌的發生率);

若陰性,對症治療,即以抑酸、保護胃黏膜為主的治療(具體藥物不說了,隨便都可以查到)。

個人介紹:雙劍博 醫學博士,外科醫生,普外科副主任。擅長甲狀腺結節消融,乳腺微創,高危部位肝臟腫瘤消融,腹部疾病,腹腔鏡疝修補,腹腔鏡胃腸道手術。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微創外科雙5槍,歡迎大家把關心的話題寫在評論區,我會作為後續選題,希望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如果您或身邊親友有健康疾病困擾,我會為您提供具體、專業的指導意見。

相關焦點

  • 慢性淺表性胃炎怎麼回事?有哪些症狀?
    淺表性胃炎是一種胃黏膜淺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在胃鏡檢查中約佔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 而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的疾病,為消化系統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
  • 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該怎麼治療?內科醫生給你詳細講解
    同時也是最容易出現病變的,身邊很多人容易出現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這些疾病,通常會被人們忽視,由於長時間拖延,引起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該怎麼治療?內科醫生給你詳細講解首先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伴有黏膜和腺體萎縮的慢性胃炎,炎症發作的過程當中,為腺細胞可能會丟失,甚至被腸上皮細胞所代替,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比較的複雜,驗證的出現,可能是由於幽門螺桿菌持續感染或者是自身免疫力下降所引起的。
  • 「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該怎麼治療?內科醫生終說出大實話
    也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同時也是身體內最容易發生病變的器官,在我國很多人都容易得到各種胃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由於很多人得了這種病,都覺得事實不會引起重視,時間長了就會引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到底是什麼?可以治癒嗎?內科醫生終說出大實話!
  • 淺表性胃炎很輕微不用在意?錯!反覆發作易癌變!
    我們做胃鏡時,如果胃、食管、十二指腸都沒有大問題,一般會看到這樣一個診斷結果:淺表性胃炎。那什麼是淺表性胃炎呢?淺表性胃炎一般指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類型,臨床檢出率達80%-90%。其胃黏膜的損傷僅限於又淺、又表面的狀態,是一種很輕微的胃炎。一、淺表性胃炎不用太在意?淺表性胃炎很輕微,就能忽略它嗎?當然不是!當炎症持續時間越久,DNA受到的損傷越嚴重,變異的機率就越高,增加患癌風險。
  • 淺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淺表性胃炎長久不治成胃癌!
    大多數淺表性胃炎患者缺乏臨床症狀,部分淺表性胃炎會引起噯氣、腹脹、腹痛、腹瀉等諸多不適症,對患者的生活構成不良影響,所以很多患者想知道淺性胃炎的病因,以便及時治療。那麼淺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 古今醫案研讀:何善明治慢性淺表性胃炎(健脾清熱,調氣活血)
    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消化系統疾病,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運用中醫藥治療脾胃病方面具有較深的造詣。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參與編寫全國中醫藥大學教材。
  • 淺表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應該這樣治療
    此方對胃炎和胃潰瘍、十二指腸不舒服潰瘍都有效。留心,不能喝酒,忌食辛辣食品。  結語:胃炎非常常見,有許多人都得過胃炎,胃炎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並且還會影響大家的生活,上文詳細的講訴了淺表性胃炎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淺表性胃炎吃什麼好以及淺表性胃炎的治療偏方,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 非萎縮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不同之處是什麼?
    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胃部疾病,有些患者總是認為這個疾病和非萎縮性胃炎是一樣的,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非萎縮性胃炎真的就是淺表性胃炎嗎,下面我就帶大家了解非萎縮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不同之處。
  • 引起淺表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
    由於人們的生活飲食不規律,導致很多人都患有一些胃病,淺表性胃炎也是其中一種,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黏膜淺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在胃鏡檢查中約佔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那麼引起淺表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呢?武漢國醫堂醫師告訴你
  • 淺表性胃炎,會不會癌變?需要治療嗎?
    如果胃、食管、十二指腸都沒有大問題,也沒長東西,也沒有潰瘍;一般都會診斷為:」淺表性胃炎「。很少見到有完全正常的胃鏡報告(反正我從醫以來,一個也沒見過)。啥是淺表性胃炎呢?淺表性胃炎就是僅僅損傷了最上層的黏膜層;一般醫生都會告訴你,沒什麼大問題,不建議治療,只需要改善生活習慣就行了。也會有醫生還會問你有什麼症狀?家裡有沒有人是萎縮性胃炎?
  • 慢性萎縮性胃炎久治不愈?94歲老中醫:這樣治可逆轉
    既往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這一病理改變是不可逆的。但張繼澤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在經過治療較長一段時間後,複查胃鏡會有相當部分的病例由胃黏膜萎縮轉為淺表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亦可消除,因此他早在1981年即撰文指出慢性萎縮性胃炎經積極正確的治療是可以逆轉的。
  • 淺表性胃炎可不簡單,這些症狀可以進行初步判斷,兩個方法可治療
    現如今,由於年輕人的飲食多不規律、不均衡、暴飲暴食等,也因此有了「小年輕,老胃病」之稱,其中最為常見的胃部疾病之一就是淺表性胃炎,醫學上稱之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屬於慢性胃炎的一種,多由酗酒、幽門螺桿菌感染、經常飲用濃咖啡等引起。
  • 淺表性胃炎最後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如何判斷有沒有得胃炎?
    淺表性胃炎,也是慢性胃炎的一種,且是其中最常見的胃炎。雖然是淺表性的,但危害一點也不小,是不可忽視的一種胃炎。作為慢性胃炎的一種,至今沒有找到明確的致病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胃炎和幽門螺桿菌走得很近。
  • 萎縮性胃炎會癌變嗎?醫生告訴你;正確認識萎縮性胃炎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養胃專欄科普第5篇,本專欄針對胃炎、腸上皮化生以及養胃科普文章大概有40篇左右,主要教大家如何科學保養胃腸道?如何科學飲食?養胃食物有哪些等?常見的保胃藥奧美拉唑、達喜、瑞巴派特該如何吃,如何科學服用胃藥減少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分別是什麼疾病?該如何保養和預防?如需了解更多胃腸道疾病科學保養和預防小常識,歡迎關注「消化內科葉醫生」。今天主要再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是否如何治療及如何保養。
  • 18種病,大多不用治、都是瞎花錢
    但在醫生看來,有些病聽著挺嚇人,其實大多不用治,都是瞎花錢。 「子宮肌瘤」這個詞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癌症了!其實,此「瘤」非彼「瘤」,子宮肌瘤的瘤多數是良性的。子宮肌瘤也是婦科體檢的「常客」,幾乎三分之一的媽媽級人物都會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沒有任何症狀,甚至連婦科檢查也難以覺察,偶爾做B超才發現。
  • 古今醫案研讀:王少華治淺表性胃炎案(燥溼痰,清蘊熱)
    擅長治溫病、血證、肝病、脾胃病等。發表有188篇中醫專業學術論文和臨床體會在各大雜誌。【醫案】王少華治淺表性胃炎案楊某,男,49歲,幹部。1995年9月16日初診。患者因上腹部脹痛,於1993年9月及1995年2月作過兩次胃鏡檢查,報告為賁門糜爛,中度淺表性胃炎,伴膽汁反流,胃黏膜脫垂,十二指腸球炎。治療罔效。現症見脘部痞痛,連及胸膺羶中之分,痛處覺熱,劇則嘔吐清水痰涎,脹滿,納食後益甚,噫噯頻作,口苦,不多飲,胃納不減,腸鳴轆轆,大便不實,日二行,舌現紫色,體胖,邊尖紅,苔黃膩,脈弦數。
  • 從胃炎到胃癌,僅僅只有4步!醫生:牢記這5點,能讓胃病好一半
    胃癌的出現並非是突然就從健康細胞發展為了癌細胞,這是一個長期和慢性的過程,而慢性胃炎恰恰就是推手之一。臨床認為,從慢性胃炎發展成胃癌,僅僅需要四步:1、慢性淺表性胃炎:這是最為輕微的胃炎表現,幾乎每個人在進行胃鏡檢查時,都能發現淺表性胃炎,其主要指胃黏膜表面出現了炎症細胞浸潤和水腫。
  • 權威專家發聲:這10種病不治也能好,治了也是白治,還亂花錢
    其實,並不是什麼病都需要去醫院,醫院開銷大還很麻煩;很多病聽起來很嚇人,實則並不可怕,都不用治療,就能自愈;像以下這些病,完全不用藥物,就能慢慢的好起來,還能為你節省一大筆醫藥費!鼻炎——每天用鹽水洗鼻淡鹽水洗鼻是緩解治療過敏性鼻炎最好的方法。
  •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是癌前病變,該怎麼辦?謹記這5點
    前幾天,一位40歲的男士,來查胃鏡,報告出來後,他看著上面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化生」,頓時嚇壞了,竟然失聲痛哭。 原來,他聽說,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以為馬上就是胃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