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胃炎很輕微不用在意?錯!反覆發作易癌變!

2020-12-17 德生堂健康管家

我們做胃鏡時,如果胃、食管、十二指腸都沒有大問題,一般會看到這樣一個診斷結果:淺表性胃炎。

那什麼是淺表性胃炎呢?

淺表性胃炎一般指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類型,臨床檢出率達80%-90%。其胃黏膜的損傷僅限於又淺、又表面的狀態,是一種很輕微的胃炎。

一、淺表性胃炎不用太在意?

淺表性胃炎很輕微,就能忽略它嗎?當然不是!當炎症持續時間越久,DNA受到的損傷越嚴重,變異的機率就越高,增加患癌風險。

根據慢性胃炎演變成胃癌的規律模式(Correa級聯反應),從「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這一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會逐漸加重的。

慢性淺表性胃炎把胃部置於不斷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的漫長過程中,自然也就成了胃癌誕生的溫床。

二、病因

淺表性胃炎是怎麼形成的?誘發因素都有哪些呢?

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70%~90%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十二指腸胃反流。十二指腸液中的溶血卵磷脂、膽鹽、膽汁酸等成分會損害胃黏膜。

自身免疫。由於患者機體內產生了針對自身胃組織不同組份的抗體,從而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

理化損傷因子。長期食用咖啡、濃茶、燙食、粗纖維食品、菸酒及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等,都會對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產生直接破壞作用,損傷胃黏膜。

疾病因素。右心功能衰竭、肝硬化等疾病會導致胃黏膜淤血、缺氧,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

三、病症

上腹痛。瀰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極少數患者表現為絞痛並向背部放射,易被誤診為心絞痛。

噯氣。胃酸缺乏,胃內發酵產氣等因素使胃內氣體積存,導致噯氣發生。

腹脹。因食物滯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發生腹脹症狀。

食欲不振。慢性淺表性胃炎多有食慾減退或時好時壞的症狀發生。

噁心與嘔吐。因炎性胃黏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動力不足障礙、胃逆蠕動影響,淺表性胃炎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

便秘與腹瀉。大多數患者有便秘症狀,腹瀉相對較少。

其他症狀。大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胃黏膜有明顯腐爛者會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貧血表現。

四、藥食同源

1、人參煨豬肚

配方:豬肚1個,人參15克,乾薑6克,蔥白7根,糯米150克。

製法:蔥切段,糯米洗淨,一起放入豬肚內,再放進鍋中。先用大火燒沸,撇去湯麵上的浮泡,改用文火煮至爛熟,空腹溫食。

功效:治療胃虛寒症、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瀉洩。

2、蓮子粥

配方:蓮子50克,糯米50克,紅糖1匙。

製法:蓮子用開水泡脹,削皮去心,入鍋加水,小火先煮半小時備用。糯米洗淨入鍋,旺火煮10分鐘後倒入蓮肉和湯,加糖,改用小火燉半小時。

功效:補中燥溼、健脾暖胃、止瀉斂汗、安神固精。

3、瑞香湯

配方:山藥120克,烏梅、甘草各30克,陳皮、木香各3克。

製法:將以上一起做湯服食,每日2次。

功效:主治肝脾不和、胃脘脹痛、大便溏薄等。

五、預 防 保 健

1、注意飲食和生活調理

飲食均衡,保證多種營養物質的攝入,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注意食物酸鹼平衡,少吃辛辣油膩等刺激的食物;注意生活作息規律,保證睡眠充足。

2、避免刺激

少用甚至不用對胃刺激性強的藥物,不要輕易服用解熱止痛藥、抗風溼藥、激素類藥物,同時避免過量飲酒、吸菸。

3、精神與心理調理

長期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很容易造成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從而導致胃腸道黏膜缺血、分泌失常,發生胃腸道疾病。平時注意調節心情,保證情志舒暢,減少生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出現。

END

相關焦點

  • 淺表性胃炎,會不會癌變?需要治療嗎?
    如果胃、食管、十二指腸都沒有大問題,也沒長東西,也沒有潰瘍;一般都會診斷為:」淺表性胃炎「。很少見到有完全正常的胃鏡報告(反正我從醫以來,一個也沒見過)。啥是淺表性胃炎呢?顧名可以思義,淺表,一是「淺」、二是「表」,意思就是,胃黏膜的損傷僅限於又淺、又表面的狀態;是一種很輕微的胃炎。吃火鍋吃過豬肚嗎?我們的胃和它差不多,也很厚實,也很有舒張性;大體上分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
  • 淺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淺表性胃炎長久不治成胃癌!
    大多數淺表性胃炎患者缺乏臨床症狀,部分淺表性胃炎會引起噯氣、腹脹、腹痛、腹瀉等諸多不適症,對患者的生活構成不良影響,所以很多患者想知道淺性胃炎的病因,以便及時治療。那麼淺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 慢性淺表性胃炎怎麼回事?有哪些症狀?
    淺表性胃炎是一種胃黏膜淺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在胃鏡檢查中約佔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 而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的疾病,為消化系統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
  • 引起淺表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
    由於人們的生活飲食不規律,導致很多人都患有一些胃病,淺表性胃炎也是其中一種,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黏膜淺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在胃鏡檢查中約佔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那麼引起淺表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呢?武漢國醫堂醫師告訴你
  • 胃發炎了,醫生卻說正常,慢性淺表性胃炎不用治?
    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醫院做胃鏡出的報告,幾乎全都有問題,其中最最多見的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很多人拿著報告去找醫生,得到的答覆都是:沒事,正常的。我作為專業的醫生,都沒有見到過「胃鏡未見異常」的報告。問題是:正常的為什麼不寫正常,卻寫著「慢性淺表性胃炎」?
  • 淺表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應該這樣治療
    此方對胃炎和胃潰瘍、十二指腸不舒服潰瘍都有效。留心,不能喝酒,忌食辛辣食品。  結語:胃炎非常常見,有許多人都得過胃炎,胃炎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並且還會影響大家的生活,上文詳細的講訴了淺表性胃炎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淺表性胃炎吃什麼好以及淺表性胃炎的治療偏方,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 非萎縮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不同之處是什麼?
    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胃部疾病,有些患者總是認為這個疾病和非萎縮性胃炎是一樣的,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非萎縮性胃炎真的就是淺表性胃炎嗎,下面我就帶大家了解非萎縮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不同之處。
  • 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該怎麼治療?內科醫生給你詳細講解
    同時也是最容易出現病變的,身邊很多人容易出現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這些疾病,通常會被人們忽視,由於長時間拖延,引起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該怎麼治療?內科醫生給你詳細講解首先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伴有黏膜和腺體萎縮的慢性胃炎,炎症發作的過程當中,為腺細胞可能會丟失,甚至被腸上皮細胞所代替,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比較的複雜,驗證的出現,可能是由於幽門螺桿菌持續感染或者是自身免疫力下降所引起的。
  • 淺表性胃炎最後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如何判斷有沒有得胃炎?
    淺表性胃炎,也是慢性胃炎的一種,且是其中最常見的胃炎。雖然是淺表性的,但危害一點也不小,是不可忽視的一種胃炎。作為慢性胃炎的一種,至今沒有找到明確的致病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胃炎和幽門螺桿菌走得很近。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怎麼預防?
    剛患上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聽說萎縮性胃炎會發展成胃癌,這是真的嗎?我還有多久?其實很多患者患了萎縮性胃炎,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也沒什麼症狀,更不太在意,但是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之後,再聽著其他病友的說道,翻看著網絡上的各種說辭和猜測,自己把自己嚇得不輕。
  • 淺表性胃炎可不簡單,這些症狀可以進行初步判斷,兩個方法可治療
    那麼淺表性胃炎患者有哪些症狀呢?又該如何治療呢?一起來了解一下。一、淺表性胃炎的症狀。1、上腹部疼痛。淺表性胃炎致使患者胃部功能減退,導致患者出現消化不良問題,使食物在患者胃部瀦留,從而出現腹脹現象,同時瀦留的食物在胃部發酵,產生氣體,經食管排出體外,引發噯氣,該症狀可暫時緩解腹脹問題。3、反覆出血和貧血症狀。
  • 從胃炎到胃癌,僅僅只有4步!醫生:牢記這5點,能讓胃病好一半
    臨床認為,從慢性胃炎發展成胃癌,僅僅需要四步:1、慢性淺表性胃炎:這是最為輕微的胃炎表現,幾乎每個人在進行胃鏡檢查時,都能發現淺表性胃炎,其主要指胃黏膜表面出現了炎症細胞浸潤和水腫。之所以淺表性胃炎診斷率如此之高,是因為胃鏡報告上指的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或非潰瘍消化不良,並不是黏膜真的出現了炎症。這階段距離胃癌還有很長的距離,不需要過度擔心。
  • 「慢性淺表性胃炎」嚴不嚴重,該怎麼治療?內科醫生終說出大實話
    也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同時也是身體內最容易發生病變的器官,在我國很多人都容易得到各種胃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由於很多人得了這種病,都覺得事實不會引起重視,時間長了就會引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到底是什麼?可以治癒嗎?內科醫生終說出大實話!
  • 古今醫案研讀:何善明治慢性淺表性胃炎(健脾清熱,調氣活血)
    【醫案】何善明治慢性淺表性胃炎吳某,女,31歲。因胃脘部位反覆疼痛13年,加重1個月,於1991年2月2日人院。胃鏡診斷:①慢性淺表性胃炎,炎症分泌強;②十二指腸球部潰病。西醫診斷同胃鏡診斷。中醫診斷:胃痛(脾胃虛弱,兼挾瘀熱)。治以健脾清熱,調氣活血。藥用:黃芪,茯苓,白朮,蒲公英,川黃連,莪朮,丹參,枳殼,海蛸,甘草。每日1劑,水煎服。隨症加減治療6周後,臨床症狀消失。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嗎?會癌變嗎?如何有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據臨床數據統計,在諸多胃腸疾病中,萎縮性胃炎是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約佔慢性胃炎的60%-70%,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二十多歲的青年,很多人被其所困擾。 由於萎縮性胃炎病程久、危害大、易復發的特點,其在臨床上的治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幫助廣大萎縮性胃炎患者儘早重獲健康,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關於萎縮性胃炎的一些問題。
  • 身體出現這些信號,是潰瘍癌變了
    當人體胃部的保護防線——胃黏膜長期被某些不良因素影響刺激,可能會發展成胃炎,隨著炎症時間的推移和程度加深,發展成萎縮性胃炎,更深一步,病變成不典型增生。 因此,對於反覆發生且久治不愈的潰瘍要高度警惕。
  • 萎縮性胃炎會癌變嗎?醫生告訴你;正確認識萎縮性胃炎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養胃專欄科普第5篇,本專欄針對胃炎、腸上皮化生以及養胃科普文章大概有40篇左右,主要教大家如何科學保養胃腸道?如何科學飲食?養胃食物有哪些等?常見的保胃藥奧美拉唑、達喜、瑞巴派特該如何吃,如何科學服用胃藥減少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分別是什麼疾病?該如何保養和預防?如需了解更多胃腸道疾病科學保養和預防小常識,歡迎關注「消化內科葉醫生」。今天主要再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是否如何治療及如何保養。
  • 容易半夜餓醒,檢查示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會癌變嗎?
    會不會癌變?回 復已詳細閱讀了你發來的病史資料和胃鏡圖片。患者的情況診斷比較明確:慢性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演變過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黏膜內癌——浸潤性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