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胃鏡時,如果胃、食管、十二指腸都沒有大問題,一般會看到這樣一個診斷結果:淺表性胃炎。
那什麼是淺表性胃炎呢?
淺表性胃炎一般指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類型,臨床檢出率達80%-90%。其胃黏膜的損傷僅限於又淺、又表面的狀態,是一種很輕微的胃炎。
一、淺表性胃炎不用太在意?
淺表性胃炎很輕微,就能忽略它嗎?當然不是!當炎症持續時間越久,DNA受到的損傷越嚴重,變異的機率就越高,增加患癌風險。
根據慢性胃炎演變成胃癌的規律模式(Correa級聯反應),從「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這一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會逐漸加重的。
慢性淺表性胃炎把胃部置於不斷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的漫長過程中,自然也就成了胃癌誕生的溫床。
二、病因
淺表性胃炎是怎麼形成的?誘發因素都有哪些呢?
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70%~90%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十二指腸胃反流。十二指腸液中的溶血卵磷脂、膽鹽、膽汁酸等成分會損害胃黏膜。
自身免疫。由於患者機體內產生了針對自身胃組織不同組份的抗體,從而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
理化損傷因子。長期食用咖啡、濃茶、燙食、粗纖維食品、菸酒及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等,都會對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產生直接破壞作用,損傷胃黏膜。
疾病因素。右心功能衰竭、肝硬化等疾病會導致胃黏膜淤血、缺氧,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
三、病症
上腹痛。瀰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極少數患者表現為絞痛並向背部放射,易被誤診為心絞痛。
噯氣。胃酸缺乏,胃內發酵產氣等因素使胃內氣體積存,導致噯氣發生。
腹脹。因食物滯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發生腹脹症狀。
食欲不振。慢性淺表性胃炎多有食慾減退或時好時壞的症狀發生。
噁心與嘔吐。因炎性胃黏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動力不足障礙、胃逆蠕動影響,淺表性胃炎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
便秘與腹瀉。大多數患者有便秘症狀,腹瀉相對較少。
其他症狀。大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胃黏膜有明顯腐爛者會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貧血表現。
四、藥食同源
1、人參煨豬肚
配方:豬肚1個,人參15克,乾薑6克,蔥白7根,糯米150克。
製法:蔥切段,糯米洗淨,一起放入豬肚內,再放進鍋中。先用大火燒沸,撇去湯麵上的浮泡,改用文火煮至爛熟,空腹溫食。
功效:治療胃虛寒症、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瀉洩。
2、蓮子粥
配方:蓮子50克,糯米50克,紅糖1匙。
製法:蓮子用開水泡脹,削皮去心,入鍋加水,小火先煮半小時備用。糯米洗淨入鍋,旺火煮10分鐘後倒入蓮肉和湯,加糖,改用小火燉半小時。
功效:補中燥溼、健脾暖胃、止瀉斂汗、安神固精。
3、瑞香湯
配方:山藥120克,烏梅、甘草各30克,陳皮、木香各3克。
製法:將以上一起做湯服食,每日2次。
功效:主治肝脾不和、胃脘脹痛、大便溏薄等。
五、預 防 保 健
1、注意飲食和生活調理
飲食均衡,保證多種營養物質的攝入,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注意食物酸鹼平衡,少吃辛辣油膩等刺激的食物;注意生活作息規律,保證睡眠充足。
2、避免刺激
少用甚至不用對胃刺激性強的藥物,不要輕易服用解熱止痛藥、抗風溼藥、激素類藥物,同時避免過量飲酒、吸菸。
3、精神與心理調理
長期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很容易造成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從而導致胃腸道黏膜缺血、分泌失常,發生胃腸道疾病。平時注意調節心情,保證情志舒暢,減少生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出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