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怎麼預防?

2020-12-22 騰訊網

剛患上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聽說萎縮性胃炎會發展成胃癌,這是真的嗎?我還有多久?

其實很多患者患了萎縮性胃炎,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也沒什麼症狀,更不太在意,但是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之後,再聽著其他病友的說道,翻看著網絡上的各種說辭和猜測,自己把自己嚇得不輕。

其實,我們需要先了解萎縮性胃炎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它是什麼原因發病的,它又和胃癌是什麼關係,我們一起往下看~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什麼?

慢性萎縮性胃炎

是一種以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為病變特徵的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佔慢性胃炎的10%~20%。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檢是最為可靠的診斷方法。

慢性萎縮性胃炎指胃黏膜已經發生萎縮性改變的慢性胃炎。可以分為多灶萎縮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兩大類。

多灶萎縮性胃炎

前者萎縮性改變在胃內呈多灶性萎縮,以胃竇為主,多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發展而來。

自身免疫性胃炎

後者萎縮性改變主要在胃體,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體胃炎發展而來。

胃鏡下正常胃黏膜表面光滑、粘液覆蓋、皺襞豐富一般呈淡粉紅色。而典型萎縮性胃炎患者內鏡下可發現胃黏膜顏色變淡、黏膜變薄、黏膜皺襞減少或消失、黏膜下血管透見、表面粗糙不平,呈顆粒狀或結節狀等表現。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原因?

萎縮性胃炎的發病與年齡、幽門螺旋桿菌、吸菸、酗酒、急性胃炎遷延等因素有關。

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使胃黏膜表面反覆受到損害,久而久之導致胃分泌腺體萎縮,胃黏膜顏色改變、變薄、血管顯露、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胃蠕動功能失調等,形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如何正確對待慢性萎縮性胃炎?

三步走

首先要注意避免可以引起胃黏膜損傷的因素,如辛辣、過鹹食物,少吃醃製及煙燻類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對明確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改變且有幽門螺桿菌(HP)的感染者,特別是有胃癌家族史或來自胃癌高發區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

根除幽門螺桿菌後,胃黏膜慢性炎症可以慢慢消退,從而阻止病變的進一步發展,但對於已經出現萎縮的黏膜,則逆轉的可能性較小。

伴有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進行定期的胃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早期胃癌,及早進行治療。

胃炎與胃癌能不能從症狀上面區分?

胃炎的種類繁多,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有膽汁反流性胃炎,糜爛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等,各種胃炎的症狀是比較類似的,大部分輕微的胃炎,沒有任何症狀,如果出現臨床表現,可以出現胃痛,腹脹,反酸,噁心,嘔吐,食慾減退,體重下降,消瘦等等。

胃癌是胃的惡性腫瘤,早期胃癌一般也是沒有任何特異性症狀的,也有可能出現類似於胃炎的症狀,單純從症狀,從患者的臨床表現,是無法區分胃炎和胃癌的。

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關係?

的確,萎縮性胃炎患者是胃癌的高危人群,但並沒有說慢性萎縮性胃炎會必然發展成為胃癌的結論。

首先對疾病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避免精神緊張,保持情緒樂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鍛鍊身體。

同時,飲食方面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進食規律,定時定量,避免堅硬、過熱、過鹹、燻烤、醃製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等。

相關焦點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嗎?會癌變嗎?如何有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據臨床數據統計,在諸多胃腸疾病中,萎縮性胃炎是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約佔慢性胃炎的60%-70%,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二十多歲的青年,很多人被其所困擾。 由於萎縮性胃炎病程久、危害大、易復發的特點,其在臨床上的治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幫助廣大萎縮性胃炎患者儘早重獲健康,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關於萎縮性胃炎的一些問題。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變小了嗎?
    怎麼愁眉苦臉的?這麼久不見咱哥幾個一起吃頓呀!」「是老張啊!唉,不了。最近胃不舒服」「怎麼了這是?」「前幾天胃脹不消化,醫院檢查說是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是你的胃萎縮變小了嗎?」「不曉得,正準備去醫院複診呢」可能大多的小夥伴都會跟老張一樣,根據字面理解認為萎縮性胃炎就是胃變小了。
  • 萎縮性胃炎會癌變嗎?醫生告訴你;正確認識萎縮性胃炎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養胃專欄科普第5篇,本專欄針對胃炎、腸上皮化生以及養胃科普文章大概有40篇左右,主要教大家如何科學保養胃腸道?如何科學飲食?養胃食物有哪些等?常見的保胃藥奧美拉唑、達喜、瑞巴派特該如何吃,如何科學服用胃藥減少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分別是什麼疾病?該如何保養和預防?如需了解更多胃腸道疾病科學保養和預防小常識,歡迎關注「消化內科葉醫生」。今天主要再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是否如何治療及如何保養。
  • 淺表性胃炎,會不會癌變?需要治療嗎?
    顧名可以思義,淺表,一是「淺」、二是「表」,意思就是,胃黏膜的損傷僅限於又淺、又表面的狀態;是一種很輕微的胃炎。吃火鍋吃過豬肚嗎?我們的胃和它差不多,也很厚實,也很有舒張性;大體上分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
  • 容易半夜餓醒,檢查示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會癌變嗎?
    請問:現在服殺菌藥14天後要繼續吃其他藥嗎?接下去又該如何治療?這種情況是不是比較嚴重了?會不會癌變?回 復已詳細閱讀了你發來的病史資料和胃鏡圖片。患者的情況診斷比較明確:慢性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幽門螺桿菌感染。
  • 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是不是胃癌信號?需要警惕是這個
    通常,我們聽到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就會覺得是癌前病變的代名詞,事實真的如此嗎?1萎縮性胃炎胃黏膜上其實分布有大量細微絨毛,可以分泌粘液、胃酸、消化酶等,但長期的飲食刺激容易導致絨毛減少,以致於腺體發生萎縮,整個胃黏膜隨之變薄。
  • 沒有症狀的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要不要治療?
    因此,萎縮腸化者首先必須根除幽門螺桿菌。 2 控制膽汁反流 膽汁反流性胃炎就是十二指腸液中的膽汁、胰酶反流到胃內。
  •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是癌前病變,該怎麼辦?謹記這5點
    萎縮性胃炎屬於胃部疾病的一種,而且還伴隨著腸化症狀,說明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了,因為這種疾病會導致癌變。 因此,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視,積極採取有效的方式控制病情,否則一旦出現癌變,意味著生命健康受到了威脅。
  • 萎縮性胃炎有這5種症狀,掌握髮病原因,萎縮性胃炎並不高深!
    >其實貧血問題是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如果要用它來判斷是否有萎縮性胃炎,還需要結合其他症狀進行判斷。>萎縮性胃炎過去更多的是發生在老年人的身上,但是近幾年有年輕化的趨勢,這正是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所造成的問題。
  • 胃鏡檢查,「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內瘤變」……
    胃鏡報告常常出現「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有的病人在做胃鏡的過程中還取了活檢,也可能有「萎縮」、「異型增生」、「內瘤變」等病理診斷,大多數人或許知道「萎縮性胃炎」,但其它的診斷就不一定很清楚了。胃黏膜層有很多腺體,具有分泌功能,胃液的來源,胃不同部位的腺體分泌功能有差別。腺體萎縮、功能減退就是萎縮性胃炎的病理基礎。萎縮性胃炎進一步發展或許就出現了腸上皮化生,也可能合併有異型增生,這些病理性改變不一定是先後順序,可能同時存在。
  • 萎縮性胃炎、腸化、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指南共識
    癌前疾病是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但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胃潰瘍、胃息肉 、手術後胃肥厚性的胃炎、惡性貧血等。 3、CAG和GIN都有癌變的可能 根據腸型胃癌的Correa模式,發展路徑為: 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縮性胃炎腸化生IN胃癌 圖1 胃黏膜癌前狀態進展為胃癌的Correa模式模擬圖 胃黏膜萎縮、腸化生和GIN均有發生胃癌的風險
  • 糜爛性胃炎真的很嚴重嗎?
    在臨床上,門診處經常不斷的有患者憂心忡忡地問醫生:大夫,我的胃鏡報告是糜爛性胃炎,是不是胃爛了?是不是很嚴重?我還能活多久?那麼,報告上說的糜爛性胃炎到底是怎麼回事?很嚴重嗎?是真的爛了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1、什麼是糜爛性胃炎?
  • 糜爛性胃炎,是胃「爛」了嗎?很嚴重嗎?醫生告訴你真相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胃炎的發病率高達85%,胃病患者的總人數近4億人!29歲的小胡是程式設計師,經常熬夜加班,飲食不規律,經常出現反胃、燒心、胃酸等症狀,令他十分困擾,這才趕緊上醫院檢查,結果報告顯示是糜爛性胃炎。一看到「糜爛」,小胡十分惶恐:這是胃爛了嗎?還有救嗎?是不是要得胃癌了?那麼,糜爛性胃炎到底是怎麼回事?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 腸上皮化生是癌變嗎?如何理解腸上皮化生?
    枯萎的草地跟萎縮性胃炎是什麼關係?如果有看過我所有科普的粉絲應該知道,草地枯萎就是胃表面萎縮的意思(如果不知道這個知識可能要翻回去看看我以前關於萎縮性胃炎的科普,專欄視頻也有科普過這個問題),所以萎縮性胃炎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腸上皮化生。也就是在枯萎的草地上容易長出雜草。那麼哪些人容易出現腸上皮化生?在臨床上腸上皮化生最容易出現哪一類人?
  • 萎縮性胃炎:胃脹痛反覆發作1年,治宜調肝和胃,清化瘀熱
    胃脘部脹痛反覆發作1年,經內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萎縮性胃炎。 診時胃脘脹痛,口苦,噯氣頻作,食慾缺乏,大便欠通暢,舌紅苔白,脈弦。 證屬肝胃不和,兼夾瘀熱,治宜調肝和胃,清化瘀熱。
  • 萎縮性胃炎如何治療?5種治療方法,對症治療是關鍵!
    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的胃部疾病,主要的發病原因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腹部脹滿不適、噁心、噯氣反酸,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消瘦、乏力以及抑鬱等精神症狀。當患者出現症狀時,需要及時到消化科就診治療,才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那麼萎縮性胃炎應該如何治療呢?
  • 查出糜爛性胃炎,說明胃真的「爛掉」了嗎?一文解答,好好了解下
    看看身邊的人,絕大部分都有胃不好的問題,但一般都是慢性胃炎之類的,對其他胃病了解不多。若是最近一段時間總感覺肚子咕嚕咕嚕叫,排出的大便好像和稀泥一樣,吃完飯後容易打嗝等,出現這樣的情況,要注意是得了糜爛性胃炎。
  • 非萎縮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不同之處是什麼?
    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胃部疾病,有些患者總是認為這個疾病和非萎縮性胃炎是一樣的,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非萎縮性胃炎真的就是淺表性胃炎嗎,下面我就帶大家了解非萎縮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不同之處。
  • 慢性萎縮性胃炎久治不愈?94歲老中醫:這樣治可逆轉
    既往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這一病理改變是不可逆的。但張繼澤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在經過治療較長一段時間後,複查胃鏡會有相當部分的病例由胃黏膜萎縮轉為淺表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亦可消除,因此他早在1981年即撰文指出慢性萎縮性胃炎經積極正確的治療是可以逆轉的。
  • 胃有點不舒服,咋成了胃癌?忽視4種小病,等於給癌細胞「開路」
    ----我不過是胃有點不舒服,怎麼就成了胃癌了?----我不過是有慢性胃病,怎麼它會變成癌呢?這是在腫瘤科工作的醫生,經常聽到來自於患者和家屬的疑問!小病成癌,這真的有科學根據嗎?癌症的病發十分複雜,截止到目前,臨床也沒有完全明確各種癌症出現的病因。不過,有大量研究和臨床數據都證實,慢性疾病反覆發作,的確是造成癌變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