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是不是胃癌信號?需要警惕是這個

2020-12-23 齊魯壹點

胃癌是我國居民高發的癌症,而且對生活質量的打擊很大,由於飲食習慣和營養結構的不合理,還有發病年齡年輕化的趨勢。好在,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關注自己的胃部健康,選擇定期到醫院體檢。

體檢多了,胃病的檢出率也隨之升高。通常,我們聽到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就會覺得是癌前病變的代名詞,事實真的如此嗎?

1

萎縮性胃炎

胃黏膜上其實分布有大量細微絨毛,可以分泌粘液、胃酸、消化酶等,但長期的飲食刺激容易導致絨毛減少,以致於腺體發生萎縮,整個胃黏膜隨之變薄。

此時不僅會增加黏膜破裂出血、引發感染的風險,還會伴隨有胃酸減少、消化不良、腹脹、食慾減退、打嗝等症狀,人變得消瘦,吃一點就飽。

不過,萎縮性胃炎不是癌,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還是非常低的。一旦我們系統性地進行治療,管理好生活飲食習慣,就有望逆轉過來。

2

腸上皮化生

是指胃黏膜上皮受到反覆炎症和不良因素的刺激,導致部分細胞逐漸轉化成腸黏膜細胞,喪失了正常的胃功能。

腸上皮化生要分類型、化生的程度,雖然離胃癌更近一步,但如果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也有望逆轉,因此不是癌前病變。

3

異型增生

真正的胃癌癌前病變,是異型增生,整個組織結構都發生了改變,輕度異型增生有20%癌變率,重度異型增生有70%癌變率。一旦發現必須儘早治療,甚至需要手術切除。

還有一種情況是胃內息肉,它和腸道息肉不同,多是炎症性息肉,隨著年齡的增長,50歲、60歲以上發現的機率會越來越高,做個胃鏡檢查,切除掉就可以了,大家不需要過多擔心。

今日小結

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雖然都是比較嚴重的胃病,但其實並非是胃癌的癌前病變,真正的癌前病變是異型增生。這就提示我們,發現胃病要儘早治療,不要任其發展,增加癌變風險。

相關焦點

  • 胃鏡檢查,「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內瘤變」……
    胃鏡報告常常出現「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有的病人在做胃鏡的過程中還取了活檢,也可能有「萎縮」、「異型增生」、「內瘤變」等病理診斷,大多數人或許知道「萎縮性胃炎」,但其它的診斷就不一定很清楚了。腺體萎縮、功能減退就是萎縮性胃炎的病理基礎。萎縮性胃炎進一步發展或許就出現了腸上皮化生,也可能合併有異型增生,這些病理性改變不一定是先後順序,可能同時存在。腸上皮化生是本該在小腸、大腸出現的黏膜而發生在胃內,胃的黏膜一般「厚絨絨的」,而腸的黏膜「薄禿禿的」,腸化生的胃黏膜就像腸的一樣了。
  •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是癌前病變,該怎麼辦?謹記這5點
    前幾天,一位40歲的男士,來查胃鏡,報告出來後,他看著上面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化生」,頓時嚇壞了,竟然失聲痛哭。 原來,他聽說,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以為馬上就是胃癌了。
  • 腸上皮化生是癌變嗎?如何理解腸上皮化生?
    枯萎的草地跟萎縮性胃炎是什麼關係?如果有看過我所有科普的粉絲應該知道,草地枯萎就是胃表面萎縮的意思(如果不知道這個知識可能要翻回去看看我以前關於萎縮性胃炎的科普,專欄視頻也有科普過這個問題),所以萎縮性胃炎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腸上皮化生。也就是在枯萎的草地上容易長出雜草。那麼哪些人容易出現腸上皮化生?在臨床上腸上皮化生最容易出現哪一類人?
  •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一定會得胃癌嗎?哪種情況屬於癌前病變?
    很多人在做胃鏡檢查時,醫師常會取幾塊胃黏膜組織做病理檢查,結果常常報告有「腸上皮化生」。 此時病人通常比較驚慌:「嚴重嗎?是不是馬上得胃癌了?」
  • 萎縮性胃炎會癌變嗎?醫生告訴你;正確認識萎縮性胃炎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養胃專欄科普第5篇,本專欄針對胃炎、腸上皮化生以及養胃科普文章大概有40篇左右,主要教大家如何科學保養胃腸道?如何科學飲食?養胃食物有哪些等?常見的保胃藥奧美拉唑、達喜、瑞巴派特該如何吃,如何科學服用胃藥減少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分別是什麼疾病?該如何保養和預防?如需了解更多胃腸道疾病科學保養和預防小常識,歡迎關注「消化內科葉醫生」。今天主要再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是否如何治療及如何保養。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嗎?會癌變嗎?如何有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據臨床數據統計,在諸多胃腸疾病中,萎縮性胃炎是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約佔慢性胃炎的60%-70%,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二十多歲的青年,很多人被其所困擾。 由於萎縮性胃炎病程久、危害大、易復發的特點,其在臨床上的治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幫助廣大萎縮性胃炎患者儘早重獲健康,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關於萎縮性胃炎的一些問題。
  • 「腸上皮化生」是癌前病變?老胃病纏身的人,多留意3個異變
    腸上皮化生是什麼?之前我們有講過胃炎與胃癌的關係,在胃炎發展成為胃癌的過程中,存在腸上皮花生,所以很多人稱腸上皮花生為癌前病變。腸上皮花生主要是指胃黏膜上皮細胞受到損傷轉變成跟腸黏膜細胞非常相似的細胞,而且有些患者還可能會出現腸上細胞的存在,所以稱為腸上皮化生。
  • 腸化生和異型增生不能稱為早期胃癌,可以稱之為癌前病變
    腸上皮化生常常合併於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由於胃病檢查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胃鏡的應用,早期胃癌的大量發現與研究,認為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與胃癌有密切關係。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腸化生患者有1000多萬,應該積極治療逆轉病變; 大部分患者經過有效治療都可以逆轉恢復正常,只有少部分可以進入異型增生階段。
  • 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
    從胃炎到胃癌,一般分5步一般來說,大多數胃癌的發展遵循如下規律: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非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算是最平常的胃病了;· 時間一長,它會慢慢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當胃炎反覆發生,胃黏膜反覆受損又修復,胃裡會長出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經過前幾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胃癌就來了。
  • 萎縮性胃炎、腸化、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指南共識
    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與胃癌關係密切的一種病理狀態,很多朋友查出來後憂心忡忡,不知道何去何從;臨床上醫生對於如何處理,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怎麼預防?
    剛患上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聽說萎縮性胃炎會發展成胃癌,這是真的嗎?我還有多久?其實很多患者患了萎縮性胃炎,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也沒什麼症狀,更不太在意,但是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之後,再聽著其他病友的說道,翻看著網絡上的各種說辭和猜測,自己把自己嚇得不輕。
  • 容易半夜餓醒,檢查示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會癌變嗎?
    患者的情況診斷比較明確:慢性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演變過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黏膜內癌——浸潤性癌。長時間胃黏膜慢性炎症可發展為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就是胃黏膜的腺體萎縮、減少,通俗地講就是胃黏膜變薄。
  • 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
    從胃炎到胃癌,一般分5步一般來說,大多數胃癌的發展遵循如下規律: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非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算是最平常的胃病了;· 時間一長,它會慢慢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當胃炎反覆發生,胃黏膜反覆受損又修復,胃裡會長出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經過前幾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胃癌就來了。
  • 胃炎、息肉、胃潰瘍……千萬要當心了!胃癌前的狀態主要包括這7點...
    1、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前狀態中最常見的疾病,約佔胃癌前狀態的 2/3 以上。因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故主要見於中老年人群。 研究認為,胃癌發生發展的自然病程為正常胃黏膜 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腸型胃癌。
  • 腸上皮化生,屬於「癌前病變」?什麼是癌前病變,醫生來告訴您
    首先大家先來了解一下腸上皮化生,它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以及高鹽飲食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主要症狀是皮黏膜在胃內發生了不正常的增殖狀況。從臨床的角度來講,會把這個症狀當作是癌前病變,所以很多得了腸上皮化生的病人心情都很差,覺得自己以後肯定要得胃癌了。
  • 胃鏡查出「腸化生」,離癌不遠了嗎?
    很多患者拿到胃鏡檢查報告,看到上面寫著「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一下子就緊張擔心起來,「我的病是不是很嚴重,離胃癌不遠了?」「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究竟是一種什麼「病」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沒有症狀的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要不要治療?
    因此,萎縮腸化者首先必須根除幽門螺桿菌。 2 控制膽汁反流 膽汁反流性胃炎就是十二指腸液中的膽汁、胰酶反流到胃內。
  • 醫生提醒:從胃炎到胃癌只有4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別當耳旁
    胃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有了它的存在,攝入的食物才能轉化成人體所需要的營養。胃不好,會讓整個人都精神不振,渾身難受。很多人感覺胃部不舒服,都是吃點胃藥緩解,或者咬咬牙挺過去。當你感到胃部不適時,危險才剛剛開始……從胃炎到胃癌只需5步胃炎發展成胃癌,看似很遙遠,但每走一步,風險就翻了一番。1.
  • 慢性萎縮性胃炎久治不愈?94歲老中醫:這樣治可逆轉
    既往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這一病理改變是不可逆的。但張繼澤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在經過治療較長一段時間後,複查胃鏡會有相當部分的病例由胃黏膜萎縮轉為淺表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亦可消除,因此他早在1981年即撰文指出慢性萎縮性胃炎經積極正確的治療是可以逆轉的。
  • 會變成胃癌嗎?醫生提醒:有一種很有可能
    說起慢性胃炎,可能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上了點年紀、吃個火鍋、飢餓過度等,時不時的都會給你來個「肚子疼」,一到醫院檢查,大多都說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嚴重一點的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但是如果不管不顧,發展到慢性萎縮性胃炎就要高度重視了,因為它很可能變成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