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腸化、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指南共識

2020-12-12 騰訊網

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與胃癌關係密切的一種病理狀態,很多朋友查出來後憂心忡忡,不知道何去何從;臨床上醫生對於如何處理,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2020年11月,由國家消化系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牽頭,聯合發布了《中國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的處理策略專家共識,2020年》。

今天,我就這個最新的共識,用最通俗的語言給大家解讀一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

癌前疾病是臨床概念,癌前病變是病理概念,都代表著一種癌前期的狀態,都有可能發展為癌。

癌前疾病是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但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胃潰瘍、胃息肉 、手術後胃肥厚性的胃炎、惡性貧血等。

癌前病變是指已經證實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病理變化,即異型增生,又稱上皮內瘤變;

1、萎縮與腸化(CAG)

胃黏膜萎縮是指胃腔固有腺體減少,胃黏膜變薄,胃小凹變淺。

胃黏膜萎縮包括生理性萎縮和病理性萎縮,其中病理性萎縮又包括非化生性萎縮和化生性萎縮兩種類型。

腸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它是胃黏膜損傷的一種指標。

進展為胃腺癌最常見的胃黏膜狀態是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統稱為CAG。

2、異型增生和上皮內瘤變(GIN)

又稱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是指胃黏膜的結構和上皮偏離了正常狀態,形態學上表現為細胞的異型性和腺體結構的紊亂。是正常胃黏膜轉化為胃癌之前的最後一個步驟,是重要的癌前病變。

分為輕、中、重3類;其中輕中度的異型增生稱為低級別上皮內瘤變(LGIN);重度異型增生稱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HGIN)。

3、CAG和GIN都有癌變的可能

根據腸型胃癌的Correa模式,發展路徑為:

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縮性胃炎腸化生IN胃癌

圖1 胃黏膜癌前狀態進展為胃癌的Correa模式模擬圖

胃黏膜萎縮、腸化生和GIN均有發生胃癌的風險。

但癌變機率不同,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的風險依次增高。

胃黏膜萎縮範圍與胃癌的發生風險存在相關性,但一般經過異型增生階段。

所以萎縮和腸化要避免其進展為HGIN。

因為HGIN有較高風險發展為癌,於4~48個月中位期內進展為胃癌的比例為60%~85%,相較於LGIN進展風險顯著增加。

二、如何診斷和分級?

胃黏膜的癌前病變主要依靠高清染色內鏡+病理活檢進行診斷;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與胃蛋白酶原Ⅱ比值( PGR)和胃泌素17(G-17)有助於判斷胃黏膜萎縮的範圍和程度。

1、萎縮根據萎縮的範圍和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級,四期。

慢性萎縮性胃炎嚴重程度的胃炎評價系統分期

慢性萎縮性胃炎嚴重程度基於腸化生的 胃炎評價系統分期

2、高清染色內鏡在診斷胃黏膜癌前病變和早期胃癌方面均優於普通白光內鏡;高清染色內鏡(無論有無放大功能)可用來診斷胃黏膜癌前狀態,指導精確活檢並進行臨床分期。

高清染色放大內鏡下的「亮藍嵴」有助於判斷腸化生的存在和範圍。

3、對於CAG、腸化生和IN,建議常規檢測幽門螺桿菌i感染,可採用尿素呼氣試驗、組織學或血清學檢測方法。

三、治療

1、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部分逆轉胃黏膜萎縮,阻滯胃癌進程

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胃癌發生風險降低約50%,如果在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發生之前根除,則可獲得更好效果。

早期胃癌內鏡下治療後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異時胃癌發生風險降低50%。

有胃癌家族史者發生胃癌的風險更高,根除幽門螺桿菌後胃癌發生風險可降低70%。

2、高級別上皮內瘤變(HGIN)和早期胃癌

ESD即「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是一種內鏡下操作的微創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和併發症少等優勢,是治療消化道早期腫瘤安全、有效的方式;相比於傳統的外科手術,不會改變胃的原有生理結構,提高生活質量,降低殘胃癌的風險。

3、胃黏膜保護劑、葉酸、中藥製劑

葉酸通過增強癌前病變上皮細胞的凋亡而預防胃癌發生。

某些維生素(如維生素c、b12等)和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發生的危險性,對於部分體內低葉酸水平者,適量補充葉酸可改善CAG的組織學改變;

胃黏膜保護劑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進胃黏膜糜爛癒合,但對萎縮的改善作用尚有爭議。

中醫診療共識意見中,將CAG分為肝胃氣滯證、肝胃鬱熱證、脾胃虛弱證、脾胃溼熱證、胃陰不足證、胃絡瘀血證六型,分別採用柴胡疏肝散、化肝煎合左金丸、黃芪建中湯、連樸飲、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治療。

中成藥如胃復春、摩羅丹等也可主治萎縮性胃炎。

四、監測和隨訪

1、伴有腸化生的輕中度萎縮性胃炎可每2~3年複查胃鏡;

2、累及全胃的重度CAG(OLGA系統和OLGIM系統分期為 Ⅲ和Ⅳ期)建議每1~2年複查高清內鏡,輕中度、局限於胃竇的CAG建議每3年複查胃鏡;

3、高清染色內鏡顯示邊界不清的LGIN建議每年複查高清染色內鏡,邊界清晰、未行內鏡治療的LGIN建議每6個月複查高清染色內鏡;

4、行內鏡下治療的IN或早期胃癌,建議治療後3~6個月複查高清染色內鏡,並按照胃黏膜的基礎狀態確定隨訪間隔;

5、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的處理和監測流程:

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的處理和監測流程

註:CE為化學染色內鏡;NBI為窄帶成像技術;FICE為內鏡電子分光圖像處理;H.pylori為幽門螺桿菌;UBT為尿素呼氣試驗;LGIN為低級別上皮內瘤變;HGIN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OLGIM為基於腸化生的胃炎評價;PG為胃蛋白酶原;ESD為內鏡黏膜下剝離術;CAG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虛線框內為胃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

參考文獻:中國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的處理策略專家共識(2020年)

相關焦點

  • 腸化、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如何阻斷?
    常常是通過胃鏡觀察並取活組織做病理學切片而診斷的。由於與各種慢性胃病關係密切,所以患者常可見到報告單上寫有輕度、中度或重度異型增生的診斷。輕、中、重度為其分級,多發生於一部分中、重度的萎縮性胃炎的患者。
  • 胃鏡檢查,「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內瘤變」……
    胃鏡報告常常出現「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有的病人在做胃鏡的過程中還取了活檢,也可能有「萎縮」、「異型增生」、「內瘤變」等病理診斷,大多數人或許知道「萎縮性胃炎」,但其它的診斷就不一定很清楚了。腺體萎縮、功能減退就是萎縮性胃炎的病理基礎。萎縮性胃炎進一步發展或許就出現了腸上皮化生,也可能合併有異型增生,這些病理性改變不一定是先後順序,可能同時存在。腸上皮化生是本該在小腸、大腸出現的黏膜而發生在胃內,胃的黏膜一般「厚絨絨的」,而腸的黏膜「薄禿禿的」,腸化生的胃黏膜就像腸的一樣了。
  • 腸化生、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什麼?與胃癌有什麼關係?
    上次了解到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如何發展成胃癌?,那腸化生、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又是什麼?與胃癌之間又有什麼關係?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複查?可以看看下面的科普文,了解更多關於腸化生、異型增生、以及上皮內瘤變與胃癌的關係。
  • 沒有症狀的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要不要治療?
    症狀嚴重不一定胃病嚴重,有可能是功能性疾病,有症狀當然要治療;沒有症狀不代表胃病輕,是否治療要看胃鏡檢查和病理結果。 萎縮腸化是胃黏膜長期炎症的結果,胃黏膜炎症不控制萎縮腸化必定逐步加重,因此,萎縮腸化患者不論有無症狀無論輕重,都必須控制胃黏膜炎症,使之成為輕度慢炎非活動性炎症,以最大程度穩定病情。
  •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是癌前病變,該怎麼辦?謹記這5點
    前幾天,一位40歲的男士,來查胃鏡,報告出來後,他看著上面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化生」,頓時嚇壞了,竟然失聲痛哭。 原來,他聽說,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以為馬上就是胃癌了。
  • 容易半夜餓醒,檢查示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會癌變嗎?
    接下去又該如何治療?這種情況是不是比較嚴重了?會不會癌變?回 復已詳細閱讀了你發來的病史資料和胃鏡圖片。患者的情況診斷比較明確:慢性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演變過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黏膜內癌——浸潤性癌。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嗎?會癌變嗎?如何有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據臨床數據統計,在諸多胃腸疾病中,萎縮性胃炎是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約佔慢性胃炎的60%-70%,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二十多歲的青年,很多人被其所困擾。 由於萎縮性胃炎病程久、危害大、易復發的特點,其在臨床上的治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幫助廣大萎縮性胃炎患者儘早重獲健康,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關於萎縮性胃炎的一些問題。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變小了嗎?
    「前幾天胃脹不消化,醫院檢查說是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是你的胃萎縮變小了嗎?」「不曉得,正準備去醫院複診呢」可能大多的小夥伴都會跟老張一樣,根據字面理解認為萎縮性胃炎就是胃變小了。今天桑醫生來告訴你這都是誤解!那萎縮性胃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 萎縮性胃炎如何治療?5種治療方法,對症治療是關鍵!
    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的胃部疾病,主要的發病原因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腹部脹滿不適、噁心、噯氣反酸,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消瘦、乏力以及抑鬱等精神症狀。當患者出現症狀時,需要及時到消化科就診治療,才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那麼萎縮性胃炎應該如何治療呢?
  • 去年只是糜爛性胃炎,今年怎麼就變成癌了?狡猾的「惡魔」——印戒...
    2018年胃鏡檢查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 詢問完病情,我說還是做一個胃鏡吧,老人這麼大歲數了,還有萎縮性胃炎,做做放心! 病人和他孝順的女婿都接受了我的建議。 一切準備妥當,檢查開始。
  • 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
    早在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萎縮性胃炎確定為胃癌的癌前期病變。由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且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展為胃癌(約為1%)。中重度萎縮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腸化生或異型增生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 萎縮性胃炎有這5種症狀,掌握髮病原因,萎縮性胃炎並不高深!
    2、糞便異常萎縮性胃炎胃部受到了損傷,所以在消化功能上自然大不如前,而其最直觀的反映就在於糞便,一般來說會有便秘的問題出現。,尤其是萎縮性胃炎。所以很容易造成萎縮性胃炎的問題。而過量的飲酒對於胃部也是會有損害的,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很大,高濃度乙醇在胃內停留,和十二指腸黏膜有直接的接觸,溶解了粘液和生物膜,所以黏液會因此變薄,黏膜上皮細胞也會出現壞死和脫落的問題,微血管內皮有損傷和栓塞的情況發生,組織缺血與缺氧,所以胃黏膜有
  • 胃鏡查出腸化別害怕,它與胃癌沒有直接關聯,越擔心越嚴重!
    或者說,你的胃黏膜就是一片草坪,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地方草枯萎了(萎縮),於是在這些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來了蒿子,這些蒿子就是腸化。 這實際上是人體適應環境變化的一種反應,上了歲數發現有腸化,也可以認為是退行性的病變,也就是人老了,都會出現。
  • 淺表性胃炎,會不會癌變?需要治療嗎?
    啥是淺表性胃炎呢?顧名可以思義,淺表,一是「淺」、二是「表」,意思就是,胃黏膜的損傷僅限於又淺、又表面的狀態;是一種很輕微的胃炎。吃火鍋吃過豬肚嗎?我們的胃和它差不多,也很厚實,也很有舒張性;大體上分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
  • 腸化生和異型增生不能稱為早期胃癌,可以稱之為癌前病變
    我國異型增生患者按發病率計算大概有400多萬,是典型的癌前病變,一旦發現都必須治療,低級別上皮瘤樣變; 大部分經過積極治療都可以逆轉恢復正常
  • 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
    從胃炎到胃癌,一般分5步一般來說,大多數胃癌的發展遵循如下規律: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早在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萎縮性胃炎確定為胃癌的癌前期病變。由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且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展為胃癌(約為1%)。中重度萎縮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腸化生或異型增生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 早易安|體檢時發現胃黏膜腸化會發展成胃癌嗎?專家答疑!
    除了改變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外,重視胃癌發病前的狀態,及時治療與預防胃的癌前變化能夠降低胃癌發病率,並早期發現胃癌,達到早診早治的目的。那麼,胃的癌前變化有哪些?胃黏膜腸化是什麼意思?胃上皮異型增生是什麼意思?本期《別了,腫瘤君》早易安小編採訪了汪胡根主治醫師,讓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吧!
  • 癌前病變不是癌,積極治療可逆轉
    下面是幾種典型的癌前病變,如果確診為以下疾病一定要及時治療。 腺瘤性腸息肉 大腸息肉從性質上劃分,大致可分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腸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幾乎不惡變;而腺瘤性息肉屬癌前病變已被公認。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怎麼預防?
    剛患上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聽說萎縮性胃炎會發展成胃癌,這是真的嗎?我還有多久?其實很多患者患了萎縮性胃炎,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也沒什麼症狀,更不太在意,但是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之後,再聽著其他病友的說道,翻看著網絡上的各種說辭和猜測,自己把自己嚇得不輕。
  • 如何理解腸上皮化生?
    如果有看過我所有科普的粉絲應該知道,草地枯萎就是胃表面萎縮的意思(如果不知道這個知識可能要翻回去看看我以前關於萎縮性胃炎的科普,專欄視頻也有科普過這個問題),所以萎縮性胃炎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腸上皮化生。也就是在枯萎的草地上容易長出雜草。那麼哪些人容易出現腸上皮化生?在臨床上腸上皮化生最容易出現哪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