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易安|體檢時發現胃黏膜腸化會發展成胃癌嗎?專家答疑!

2021-01-07 瀟湘名醫

「別了,腫瘤君」抗癌科普融媒體專欄由

消化道腫瘤早篩專家「早易安」冠名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僅次於肺癌的發病率,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2位,病死率居第3位。除了改變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外,重視胃癌發病前的狀態,及時治療與預防胃的癌前變化能夠降低胃癌發病率,並早期發現胃癌,達到早診早治的目的。

那麼,胃的癌前變化有哪些?胃黏膜腸化是什麼意思?胃上皮異型增生是什麼意思?

本期《別了,腫瘤君》早易安小編採訪了汪胡根主治醫師,讓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吧!

CONFERENCE GUESTS

汪胡根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碩士

胃的癌前變化有哪些?

胃黏膜從正常上皮發展到胃癌,中間所經歷的變化稱為胃癌前變化,包括癌前疾病(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

癌前疾病是臨床概念,指與胃癌相關的良性胃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殘胃等,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

而癌前病變是病理概念,指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病理變化,即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

癌前疾病指的是宏觀角度,通俗的說就是容易發展為胃癌的良性疾病。癌前病變是則從微觀病理的角度,胃的上皮細胞轉變成癌細胞前的狀態。

胃黏膜腸化是什麼意思?

胃黏膜腸化是指胃黏膜出現了腸腺上皮,是胃黏膜常見病理改變,根據腸化的形態及分泌黏液種類不同,把腸化分為完全性腸化和不完全性腸化生,或者分為小腸型化生和結腸型化生。一般認為不完全腸化或結腸型腸化與胃癌的關係更為密切。

胃上皮異型增生是什麼意思?

胃上皮異型增生表現為胃黏膜細胞分化不良、腺體結構紊亂,與正常胃黏膜上皮細胞有了明顯變化,根據其變化的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異型增生,輕度及中度異型增生,在病理上又被稱為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異型增生和原位癌又被稱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而病理顯微鏡下細胞異型越明顯,與胃癌的發生關係越密切。

看了醫生專業的解答,相信您了解了胃癌發病前的狀態,及時治療與預防胃的癌前變化能夠降低胃癌發病率,並早期發現胃癌,達到早診早治的目的。

那胃黏膜發生腸化的危險因素又有哪些?

當胃鏡檢查發現有胃黏膜腸化時,該怎麼治療?

【來源:安徽公共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查出來胃黏膜「腸化、不典型增生」,就只能「等它癌變」嗎?
    她把一大摞檢查報告甩在我桌上,沒等我開口,就滔滔不絕地說開了: 「大夫,我是去年做病理查出來輕度不典型增生;都跑了十幾家醫院了;都說不需要治療,只需要定期查胃鏡; 可是我看網上說,這是癌前病變,下一步就是胃癌啊;這不是讓我等死嗎?」
  • 胃鏡查出腸化別害怕,它與胃癌沒有直接關聯,越擔心越嚴重!
    她開始也相信了我的話,可是有一天她在手機上看到一篇假「科普」,題目叫《腸化離胃癌只有一步》。 說得了腸化就是癌前病變,就要吃某某保健品,否則真的會死。
  •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一定會得胃癌嗎?哪種情況屬於癌前病變?
    很多人在做胃鏡檢查時,醫師常會取幾塊胃黏膜組織做病理檢查,結果常常報告有「腸上皮化生」。 此時病人通常比較驚慌:「嚴重嗎?是不是馬上得胃癌了?」
  • 腸化、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如何阻斷?
    異型增生是一動態過程,可以由輕度向重度發展,但也可以保持不變或逆轉,而重度異型增生則不易逆轉,可以發展成胃癌。因此,對重度異型增生應予及早處理。 三、什麼是上皮內瘤變? 上皮內瘤變和異型增生是同義詞;是指基底膜以上上皮的一種非浸潤性腫瘤性改變,屬於癌前病變,形態上表現為結構和細胞學的異常。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很多朋友問我,網上說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元兇,我體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陽性(以下簡稱HP),能吃能喝、不疼不脹,沒有任何症狀,要不要治療呢?不治療會不會得胃癌呢?其實,他們的潛臺詞大多是:最好不治療;但又擔心會得胃癌,很糾結。
  • 「胃潰瘍」到胃癌的過程,4種胃病易發展成癌,醫生:發現儘早治療
    導語:大家都知道胃癌是胃部最大的疾病,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時間長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胃癌,其中,胃癌是比較兇險的一種癌症,往往一發現,就已經到了中後期胃癌,這時選擇治療胃癌,往往所能達到的效果比較差,時間長了嚴重影響生活的質量和工作,所以對於早發現胃癌是很有必要預防的,早發現早治療效果會更好
  • 萎縮性胃炎、腸化、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指南共識
    癌前疾病是臨床概念,癌前病變是病理概念,都代表著一種癌前期的狀態,都有可能發展為癌。 癌前疾病是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但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胃潰瘍、胃息肉 、手術後胃肥厚性的胃炎、惡性貧血等。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卻在入職體檢時,查出「胃低分化腺癌」。手術後,他正經歷著第3次住院。 案例二 丹丹,35歲,深圳某三甲醫院護士,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因為工作忙,作息不規律,胃痛史竟長達3年!近1個月疼得特別厲害才去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胃癌」。
  • 腸化生、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什麼?與胃癌有什麼關係?
    上次了解到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如何發展成胃癌?,那腸化生、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又是什麼?與胃癌之間又有什麼關係?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複查?可以看看下面的科普文,了解更多關於腸化生、異型增生、以及上皮內瘤變與胃癌的關係。
  • 胃鏡查出「腸化生」,離癌不遠了嗎?
    腸化生細胞來自胃黏膜固有腺體頸部的未分化細胞,這部分細胞是增殖生發中心,正常情況下,它不斷分化成胃型上皮細胞,以補充衰老脫落的表面上皮;在慢性炎症因素的不斷刺激下,它轉分化為腸型上皮細胞,形成腸化生。腸化生是胃黏膜上皮長期慢性損傷情況下的自我保護、自我適應,也是萎縮性胃炎的重要上皮變化。
  • 【名醫大講堂】你的胃腸道體檢做對了嗎?
    您每年體檢嗎? 您的胃腸道體檢做對了嗎? HP建議篩查對象:1.胃癌高發區人群。2.胃癌高風險個體:早期胃癌內鏡下切除術後、有胃癌家族史、已證實有胃黏膜萎縮和/或腸化生或來自胃癌高發區等均屬於胃癌高風險個體。HP陽性建議到消化門診諮詢專科醫生後進一步診療,而不是到藥店自行治療。14歲以下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除非有必要,不建議檢測和治療。
  • 擔心增加患胃癌風險,全家出動查幽門螺桿菌?醫生建議這樣預防
    一時間,不少市民體檢時主動要求增加此項檢查,甚至全家出動,還有家庭要求帶娃的保姆和老人必須檢測。更有一些宣稱能短時間內就能達到預防或治療效果的牙膏和保健品應運而生,雖然價格不菲,銷量卻節節攀升。 Hp真有那麼可怕嗎? 生活中如何科學預防?
  • 醫生提醒:從胃炎到胃癌只有4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別當耳旁
    胃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有了它的存在,攝入的食物才能轉化成人體所需要的營養。胃不好,會讓整個人都精神不振,渾身難受。很多人感覺胃部不舒服,都是吃點胃藥緩解,或者咬咬牙挺過去。當你感到胃部不適時,危險才剛剛開始……從胃炎到胃癌只需5步胃炎發展成胃癌,看似很遙遠,但每走一步,風險就翻了一番。1.
  • 感染幽門螺桿菌可以自愈嗎?專家這樣說
    體檢時看報告上幽門螺桿菌(HP)陽性是不是有點驚慌失措?關於幽門螺桿菌的這些真相你都知道嗎?03幽門螺桿菌=胃癌?研究發現,10%-15%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會發展成消化性潰瘍;約5%感染者會發生胃黏膜萎縮;少於1%感染者會發展為胃癌或MALT淋巴瘤。儘管少數人才發展成胃癌,但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有效預防胃癌。
  • 會變成胃癌嗎?醫生提醒:有一種很有可能
    1、什麼是慢性胃炎?出血的原因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為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胃黏膜炎症較重,胃黏膜損傷、糜爛。 (5)其他 由於消化不良,患者會出現胃口差、食欲不振;由於胃內容物排空延遲,導致酸性物質反流入食管,患者會出現反酸、燒心。
  • 腸化生和異型增生不能稱為早期胃癌,可以稱之為癌前病變
    腸化生和異型增生不能稱為早期胃癌,可以稱之為癌前病變,這也是目前大家都認可的觀點。 慢性胃炎時,胃黏膜上皮轉變為含有帕內特細胞或杯狀細胞的小腸或大腸黏膜上皮組織,稱為腸上皮化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特別是在高齡人更為多見。
  • 去年體檢發現321例高度疑似癌症病例甲狀腺癌發現率最高,達165例...
    要求年齡40周歲以上的高危人群,報名時需提供體檢人的身份證號碼。醫生會根據報名情況,選擇最需要體檢的6名讀者(3男3女)到市腫瘤醫院作針對性體檢。    4.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提供20個胃蛋白酶原檢測。  胃蛋白酶原是通過血清了解胃部疾病,可以篩查出淺表性胃炎、胃黏膜糜爛潰瘍、萎縮性胃炎和胃癌,是篩查胃癌的生物指標物。看有沒有胃癌,可以通過這個項目初查,有需要再做胃鏡,避免痛苦。  今天9點起,大家可以撥打省人民醫院電話0571-85893067報名,報名時提供體檢人的身份證號碼。
  • 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
    胃癌· 非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算是最平常的胃病了;· 時間一長,它會慢慢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當胃炎反覆發生,胃黏膜反覆受損又修復,胃裡會長出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經過前幾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胃癌就來了。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
    而常規劑量的胸部平掃CT,由於射線量較高,每年做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因此不適用於普通體檢。現在,體檢通常讓受檢者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肺癌,其射線量低、解析度較高,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