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查出腸化別害怕,它與胃癌沒有直接關聯,越擔心越嚴重!

2020-12-22 騰訊網

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我一個高中同學的嫂子,今年56歲,去年的3月份,胃鏡查出來輕度胃竇萎縮伴輕度腸化。

這位嫂子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還處在更年期吧,平時有一點事就哭哭啼啼、絮絮叨叨的。

這次病理結果出來之後,我告訴她,這沒事,你也沒有什麼症狀,幽門螺桿菌又是陰性,不需要治療。

一年做一次胃鏡加病理複查就可以了。

她開始也相信了我的話,可是有一天她在手機上看到一篇假「科普」,題目叫《腸化離胃癌只有一步》。

說得了腸化就是癌前病變,就要吃某某保健品,否則真的會死。

假科普聳人聽聞的宣傳

就連一些正規的醫生的文章,也說腸化非常危險,不能逆轉、不治療、不控制的話,會按照:腸化——異型增生——胃癌的套路最終癌變。

這話也許沒什麼毛病,其實在不懂醫的人看來,確實有很大的「殺傷力」!

於是,這位大嫂整天擔心自己隨時會癌變,好像世界末日明天就會來臨,人也變得神神叨叨的。

她在做胃鏡之前,本來沒有任何症狀,卻漸漸出現了腹脹、吃不下,時不時還疼;甚至疼起來要命。

好端端一個人,就這樣成了一個真正的「胃病病人」。

今天之所以說這個病例,是因為在臨床工作中,很多的朋友缺乏對這個名詞的正確理解,被「癌前」兩個字生生給嚇出病來了。

今天,我就給有腸化的朋友打開這個心結。

首先,咱們說說什麼是腸化?

腸化,是腸上皮化生的簡稱,顧名思義,就是胃黏膜的一部分細胞被腸細胞替代了。

它其實是一個病理學名詞,並不是一個病名。

簡單打個比喻:你家的屋頂壞了,原來是瓦做的屋頂,在修復的時候,卻在壞掉的地方,補上了一片麥草。

或者說,你的胃黏膜就是一片草坪,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地方草枯萎了(萎縮),於是在這些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來了蒿子,這些蒿子就是腸化。

這實際上是人體適應環境變化的一種反應,上了歲數發現有腸化,也可以認為是退行性的病變,也就是人老了,都會出現。

這在平時的胃鏡檢查中非常常見,根據胃鏡檢查活檢病理檢查結果統計,檢出率10%~23.6%,中老年人更高,60歲以上人群幾乎一多半都有不同程度的腸化。

儘管它的發生率很高,但是發生癌變的概率卻非常低,低於3%~5%。

所以,沒必要當成洪水猛獸嚇個半死!

再說一下腸化與胃癌的關係

首先,胃癌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長時間演化的結果,腸化不可能就能一夜之間一躍而成胃癌。

胃癌除了少數未分化癌與遺傳因素相關外,大多數是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基礎上發生的腸型腺癌。約1%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最終發生胃癌。

胃癌演化的Correa 模式

根據傳統的Correa模式, 腸上皮化生是在慢性萎縮性胃炎基礎上發生的, 腸上皮化生的下一步便是朝惡性方向發展的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階段,然後會是胃癌。

這個理論,給胃黏膜腸化的患者帶來不小的心理負擔。

其實,胃黏膜的腸上皮化生臨床很常見,原因多種、類型多樣、本身也不會引起任何不適感。它與萎縮仍然同屬一個生物學階段,多數停滯不前,僅極個別最終發展成胃癌。

上圖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且,腸化也分為好幾種,有的會進展到下一步,有的則根本不會;

而異型增生也分為輕、中、重幾個階段,無論在哪個階段阻斷它,它就不可能癌變。

胃黏膜腸化病理圖片

事實上,與胃癌有密切關係的不是萎縮、腸化,而是一種被稱為「異型增生」(又稱「不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

所以,當你做完胃鏡病理檢查後,如果是萎縮性胃炎或/和腸化,大可不必再「憂心忡忡」,只有當發現有異常增生時,才需要高度重視,並積極進行治療(內科、內鏡、外科等)。

還有,以前認為腸化、萎縮不能逆轉,現在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一部分是可以逆轉的。即使不能逆轉,只要維持現狀不進展,也是最好的治療。

一旦進展到了不典型增生的階段,經過醫生評估,可以內鏡下予以治療,阻斷胃癌的發生。

所以,臨床只需根除幽門螺桿菌,對全胃有明顯萎縮的腸上皮化生患者進行定期胃鏡隨訪,即可防患於未然,大可不必整天提心弔膽。

小結一下:

1.腸化並不是癌!只是一個病理學名詞,不是一種病名;它和胃癌沒有直接關聯,還要經過不典型增生階段。

2.大多數不會演變成癌!僅僅是其中少部分可能演變成癌症;

3.可以通過改善生活習慣、根除幽門螺桿菌、對症治療、中醫藥治療等,至少可以維持現狀、甚至能夠逆轉,即使出現了進展,到了不典型增生的階段,通過及時的胃鏡複查,也能在癌變前進行手術根治。

4.幽門螺桿菌陰性的、沒有症狀的,不需要治療,只需要定期複查。

參考文獻:

1.Correa P. Huma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A multistep and multifactorial process. First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ward Lecture on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Cancer Res,1992;52: 6735-6740 [PMID: 1458460]

2.Correa P. The biological model of gastric carcinogenesis. IARC Sci Publ 2004; :301.

3.Rugge M, Fassan M, Pizzi M, et al. 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 vs. operative link on intestinal metaplasia assessment.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17:4596-661.

4.Feldman M, Lee EL. Gastritis. In: Feldman M, Friedman L, Brant L, editors. 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management. 10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Elsevier, 2016. p 868-872.

作者:胃腸病作品 來源:老杜說健康

相關焦點

  • 胃鏡查出「腸化生」,離癌不遠了嗎?
    很多患者拿到胃鏡檢查報告,看到上面寫著「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一下子就緊張擔心起來,「我的病是不是很嚴重,離胃癌不遠了?」「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究竟是一種什麼「病」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早易安|體檢時發現胃黏膜腸化會發展成胃癌嗎?專家答疑!
    「別了,腫瘤君」抗癌科普融媒體專欄由消化道腫瘤早篩專家「早易安」冠名胃癌是我國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僅次於肺癌的發病率,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2位,病死率居第3位。除了改變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外,重視胃癌發病前的狀態,及時治療與預防胃的癌前變化能夠降低胃癌發病率,並早期發現胃癌,達到早診早治的目的。那麼,胃的癌前變化有哪些?胃黏膜腸化是什麼意思?胃上皮異型增生是什麼意思?本期《別了,腫瘤君》早易安小編採訪了汪胡根主治醫師,讓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吧!
  • 胃不舒服十來天,以為是「老胃病」犯了,胃鏡查出胃癌!
    由於胃癌的進展期發展迅速,假如晚一年做胃鏡,很可能到了進展期甚至晚期,後果不可預料; 反過來說,如果早一年發現,那麼不用開刀,就能在胃鏡下治癒。
  • 腸化、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如何阻斷?
    腸上皮化生指的是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腸黏膜上皮所取代,原本正常的胃黏膜組織中出現了小腸或者大腸的黏膜上皮細胞。 胃黏膜細胞受到比較嚴重的損傷後,在修復過程中胃黏膜上皮結構出現了一定改變,越長越像鄰居家腸黏膜的樣子了。
  • 胃糜爛胃潰瘍多久複查一次胃鏡?胃食管反流呢?
    因為我國跟日本韓國一樣都是胃癌大國,所以胃鏡檢查在我們國家非常的普及,普及到做一個胃鏡只要歐美國家十分之一的價錢都不要,因為胃鏡檢查是目前臨床上發現早期胃癌唯一的輔助檢查方法,所以對於有胃癌家族史或者早期發現胃潰瘍的人做定期複查胃鏡就顯得比較重要。
  • 醫生提醒:從胃炎到胃癌只有4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別當耳旁
    但是持續吃了一段時間胃藥後沒有效果。最終,在家人的勸說下,小李來到海口市人民醫院進行了無痛胃鏡檢查,哪知結果令小李和家人都大吃一驚!中國醫師協會 外科醫師分會 彭勃主任稱,消化道腫瘤是常見的腫瘤疾病,由於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消化道腫瘤發病率年輕化正逐年增長。胃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有了它的存在,攝入的食物才能轉化成人體所需要的營養。
  • 沒有症狀的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要不要治療?
    症狀嚴重不一定胃病嚴重,有可能是功能性疾病,有症狀當然要治療;沒有症狀不代表胃病輕,是否治療要看胃鏡檢查和病理結果。 萎縮腸化是胃黏膜長期炎症的結果,胃黏膜炎症不控制萎縮腸化必定逐步加重,因此,萎縮腸化患者不論有無症狀無論輕重,都必須控制胃黏膜炎症,使之成為輕度慢炎非活動性炎症,以最大程度穩定病情。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但不管啥情況胃酸都在不斷分泌,導致胃黏膜水腫,嚴重時導致胃炎、胃潰瘍,從而產生胃癌隱患。 和胃炎傻傻分不清楚 早期胃癌症狀隱匿,容易跟普通胃炎混淆。 有些患者甚至沒有很明顯的不適症狀,所以,很多患者在被診斷為胃癌時,一上來就是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的中晚期胃癌。 2.
  • 年輕媽媽查出胃癌晚期:3個習慣讓她痛悔不已,年輕女性多發
    直到2個月前一次上廁所,高靜發現自己大便發黑,這才有些害怕,到家附近一家醫院做了胃鏡。「拿到結果時,簡直是晴天霹靂,醫生說我得了胃癌。」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大手術,高靜的胃被全部切除,病理結果顯示,她患上的是高度惡性的胃印戒細胞癌,且已是晚期,切除的54顆淋巴結中,已有42顆轉移。
  • 杭州年輕媽媽查出胃癌晚期!平時3個習慣讓她痛悔不已...年輕女性...
    直到2個月前一次上廁所,高靜發現自己大便發黑,這才有些害怕 ,到家附近一家醫院做了胃鏡。「拿到結果時,簡直是晴天霹靂,醫生說我得了胃癌。」 根據高靜的口述,市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一病區吳貞主治醫師有些扼腕,如果高靜早一點去檢查,做個胃鏡,甚至就做個大便隱血試驗,說不定就能早些發現胃癌。 在所有胃癌中,胃印戒細胞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 ,約佔胃癌的9.9%,具有侵襲力強,病程進展快的特點。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李兆申院士曾說過:「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許多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甚至有的中重度的異型增生、胃癌,都沒有任何明顯症狀,或者即使有一些症狀,也多多沒有特異性,不容易鑑別。臨床上胃癌的癌前病變,比如腸化、異型增生,嚴重萎縮,大多是沒有症狀在胃鏡檢查時發現的。
  • 查出來胃黏膜「腸化、不典型增生」,就只能「等它癌變」嗎?
    胃癌的發展路徑 在上圖中,在腸化生此前的階段,都是可以治癒的,可以逆轉的; 而一旦到了不典型增生階段,就是不可逆的階段,我們做的只有維持現狀
  • 查出了胃病還能買哪些保險?
    有些人擔心自己有胃病,卻從來沒有去醫院檢查過。1、常見的胃病都有哪些?其實,胃病大多是通過胃鏡檢查來確診的。常見的胃病有 胃炎 和 胃潰瘍 ,情況嚴重的最終有可能發展成胃癌。對於不同的人,身體的反應也可能不一樣。有些人只是輕微的胃炎,就會有明顯的症狀。也有少部分人,直到發展成胃潰瘍甚至胃癌了,才會感覺到不舒服。
  • 飯後總是腹痛腹脹,究竟是不是胃癌的表現?醫生建議你檢查胃鏡
    醫生告訴他,要想明確究竟是哪一種類型的胃病,最佳的方式就是胃鏡檢查。 劉先生有長期酗酒史,平時飲食上喜歡醃製,煙燻,辛辣刺激性食物,而且幽門螺桿菌檢查陽性,這些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所以,更應該檢查胃鏡了。
  • 胃鏡檢查怎麼做?多久做一次好?這是一篇乾貨滿滿的科普!
    如果害怕做胃鏡的患者可以選擇無痛胃鏡,無痛胃鏡就是在普通胃鏡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麻醉,這樣患者便可以在睡眠中完成檢查。胃鏡是發現早癌最好的手段!而我國是胃癌大國,胃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群,早期胃癌沒有特異症狀,胃癌的早期表現非常隱秘,最先可能僅有胃黏膜的顏色發生了一點變化,目前的CT、彩超等技術無法捕捉到如此細小的變化,而胃鏡結合肉眼觀察與病理學分析可以對早期胃癌、癌前病變做出準確診斷。這就是為什麼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建議尤其上了年齡又沒做過胃鏡的患者進行胃鏡檢查,胃鏡能及早的排除或發現早期胃癌。
  • 認識胃癌前病變及癌前疾病
    胃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居高不下,2015年中國癌症發病情況統計,胃癌的發病率在男女癌症發病中均列第三位。認識胃癌前病變及癌前疾病,對胃癌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何謂腸化生腸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或簡稱腸化,係指胃黏膜內出現了腸腺或腸型上皮。腸化生是胃炎中比較常見的病變,在萎縮性胃炎中經常出現,腸化生的出現與胃黏膜的損傷和不能完全再生修復有關。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特別是多見於活動性慢性胃炎。
  • 擔心增加患胃癌風險,全家出動查幽門螺桿菌?醫生建議這樣預防
    Hp感染者中,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Hp相關性消化不良,而人們懼怕的胃惡性腫瘤(胃癌、MALT淋巴瘤)發生率約為1%。腸型胃癌(佔胃癌絕大多數)發生模式為:正常胃黏膜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Hp感染者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Hp在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根除Hp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有效預防胃癌。但Hp不等於胃癌,無須談之色變,寢食難安。
  • 腸化生、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什麼?與胃癌有什麼關係?
    上次了解到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如何發展成胃癌?,那腸化生、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又是什麼?與胃癌之間又有什麼關係?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複查?可以看看下面的科普文,了解更多關於腸化生、異型增生、以及上皮內瘤變與胃癌的關係。
  • 萎縮性胃炎、腸化、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指南共識
    癌前疾病是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但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胃潰瘍、胃息肉 、手術後胃肥厚性的胃炎、惡性貧血等。 癌前病變是指已經證實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病理變化,即異型增生,又稱上皮內瘤變; 1、萎縮與腸化(CAG) 胃黏膜萎縮是指胃腔固有腺體減少,胃黏膜變薄,胃小凹變淺。
  • 年僅29歲,拖成胃癌晚期!醫生嘆息:胃鏡不取病理等於「白做」
    胃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檢查,但很多人聞之色變。對其一味躲避甚至延誤了疾病的診斷。黃大夫接下來要講的一個病例,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啟發。年僅29歲,拖成胃癌晚期!發現胃癌的機會,白白錯過。當地醫院的醫生建議小張做胃鏡加活檢檢查,但小張聽說取活檢對身體不好,就拒絕了。檢查結果提示是胃潰瘍,但不能排除其他病變可能。醫生告訴他胃鏡加上活檢才是診斷胃病的金標準。固執的小張終究沒有聽醫生的話,要求醫生開了治療胃潰瘍的藥物,他服用了抑酸劑奧美拉唑和胃黏膜保護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