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症狀的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要不要治療?

2020-12-26 騰訊網

*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真相是?

首先,慢性胃炎的症狀與胃病的嚴重性不成正比。症狀嚴重不一定胃病嚴重,有可能是功能性疾病,有症狀當然要治療;沒有症狀不代表胃病輕,是否治療要看胃鏡檢查和病理結果。

萎縮腸化是胃黏膜長期炎症的結果,胃黏膜炎症不控制萎縮腸化必定逐步加重,因此,萎縮腸化患者不論有無症狀無論輕重,都必須控制胃黏膜炎症,使之成為輕度慢炎非活動性炎症,以最大程度穩定病情。

要控制胃黏膜炎症,必須儘量去除使胃炎症加重的原因,不論患者有無症狀,也不管萎縮腸化的嚴重程度,萎縮腸化患者都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根除幽門螺桿菌

大量研究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後100%會引起胃黏膜活動性炎症。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

因此,萎縮腸化者首先必須根除幽門螺桿菌。

2

控制膽汁反流

膽汁反流性胃炎就是十二指腸液中的膽汁、胰酶反流到胃內。

膽汁中的膽汁酸,胰液中的磷脂和胰消化酶,能溶解胃壁的黏液層;在胃內酸性環境下膽汁酸對胃黏膜的侵襲力增強,其與消化酶等共同作用可導致胃黏膜細胞和組織結構的改變,同時削弱胃黏膜的多種保護機制,並促進其他損傷因子如胃酸和幽門螺桿菌的作用。

膽汁反流是另一個重要的慢性胃炎的致病因子,必須控制。

3

儘量避免損傷胃黏膜藥物

4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如濃茶、咖啡、飲酒、吸菸,過冷、過熱、過於粗糙、刺激性、過鹹的食物都會損傷胃黏膜,必須戒除。其次,飲食要規律、清淡。

5

保持心情愉快

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抑鬱、焦慮、恐懼狀態,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導致胃黏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胃黏膜血流量減少,破壞胃黏膜屏障作用;還容易造成胃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入胃。這會使胃炎加重,因此保持心情愉快也很重要!

以上幾條每個萎縮腸化患者都要做到,其實每個慢性胃炎患者都應做到。

無症狀沒有症狀的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要不要治療?

萎縮腸化患者是否需要其它治療,要結合患者胃鏡檢查、活檢病理、年齡來決定。

1

胃鏡檢查示萎縮伴糜爛,必須治療。

糜爛,顯示胃黏膜有損傷,表面黏膜層破壞缺失,損害因素超過胃黏膜自我保護因素,必須予以抑酸護胃,使之修復。

2

病理顯示活動性炎症或中重度慢性炎症,必須治療。

萎縮是胃黏膜長期慢性炎症所致,要控制萎縮必須控制住胃黏膜炎症。

活動性炎症,顯示胃黏膜炎症正在急性發作,必須控制;胃黏膜中重度慢性炎症,必須經過治療使之。

變為輕度慢性炎症,沒有活動性,否則炎症不控制萎縮只會逐步加重。

3

萎縮腸化的範圍和嚴重程度

萎縮性胃炎的癌變機率一般不超過3%,但萎縮越嚴重、範圍越廣更易癌變。一項日本研究發現,胃黏膜廣泛萎縮的患者,胃癌5年累積發病率達到1.9%~10%。

萎縮範圍在胃鏡下用O、C分型,O型是從胃底向胃竇萎縮,C型是從胃竇向胃體胃底萎縮,O型較C型容易癌變;萎縮範圍分為O1~O3,C1~C3,13萎縮範圍越來越廣泛,萎縮範圍越廣越容易癌變。

輕度腸化是往往慢性炎症反應,而中重度腸化往往是在萎縮基礎機體自我代償的結果,大多是不完全型腸化、大腸型化生,容易癌變。

因此,萎縮腸化重、範圍廣的需要治療。

4

年齡

萎縮腸化其實質是胃黏膜老化,與機體衰老有關,因此老年人出現輕中度萎縮腸化很可能是老化關係,無妨!而輕中年人出中重度萎縮腸化,意味著胃黏膜過早衰老,就容易癌變了,需要高度重視,適當治療了。

總之,不管你有沒有症狀,出現中重度萎縮腸化者,有糜爛、膽汁反流者,病理示活動性炎症、中重度慢性炎症者,在以上一般治療的基礎上我認為需要適當藥物治療。

目前研究認為萎縮腸化經過治療是能夠逆轉的,當然有一個難以逆轉點,如重度萎縮重度腸化就比較難逆轉了,但經過治療還是能夠穩定病情的。腸化生的逆轉比較慢,需要3~5年以上的時間。

治療上,除了上述講的萎縮腸化人人必須做到的幾條以外,目前最新指南推薦的藥物,胃黏膜保護劑、葉酸對改善萎縮、腸化有一定效果。

本文來源: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本文作者:王伯軍

責任編輯:Mary

版權申明

相關焦點

  •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是癌前病變,該怎麼辦?謹記這5點
    前幾天,一位40歲的男士,來查胃鏡,報告出來後,他看著上面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化生」,頓時嚇壞了,竟然失聲痛哭。 原來,他聽說,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以為馬上就是胃癌了。
  • 胃鏡檢查,「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內瘤變」……
    胃鏡報告常常出現「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有的病人在做胃鏡的過程中還取了活檢,也可能有「萎縮」、「異型增生」、「內瘤變」等病理診斷,大多數人或許知道「萎縮性胃炎」,但其它的診斷就不一定很清楚了。腺體萎縮、功能減退就是萎縮性胃炎的病理基礎。萎縮性胃炎進一步發展或許就出現了腸上皮化生,也可能合併有異型增生,這些病理性改變不一定是先後順序,可能同時存在。腸上皮化生是本該在小腸、大腸出現的黏膜而發生在胃內,胃的黏膜一般「厚絨絨的」,而腸的黏膜「薄禿禿的」,腸化生的胃黏膜就像腸的一樣了。
  • 容易半夜餓醒,檢查示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會癌變嗎?
    請問:現在服殺菌藥14天後要繼續吃其他藥嗎?接下去又該如何治療?這種情況是不是比較嚴重了?會不會癌變?回 復已詳細閱讀了你發來的病史資料和胃鏡圖片。患者的情況診斷比較明確:慢性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幽門螺桿菌感染。
  • 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是不是胃癌信號?需要警惕是這個
    通常,我們聽到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就會覺得是癌前病變的代名詞,事實真的如此嗎?1萎縮性胃炎胃黏膜上其實分布有大量細微絨毛,可以分泌粘液、胃酸、消化酶等,但長期的飲食刺激容易導致絨毛減少,以致於腺體發生萎縮,整個胃黏膜隨之變薄。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嗎?會癌變嗎?如何有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據臨床數據統計,在諸多胃腸疾病中,萎縮性胃炎是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約佔慢性胃炎的60%-70%,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二十多歲的青年,很多人被其所困擾。 由於萎縮性胃炎病程久、危害大、易復發的特點,其在臨床上的治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幫助廣大萎縮性胃炎患者儘早重獲健康,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關於萎縮性胃炎的一些問題。
  • 萎縮性胃炎、腸化、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指南共識
    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與胃癌關係密切的一種病理狀態,很多朋友查出來後憂心忡忡,不知道何去何從;臨床上醫生對於如何處理,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萎縮性胃炎會癌變嗎?醫生告訴你;正確認識萎縮性胃炎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養胃專欄科普第5篇,本專欄針對胃炎、腸上皮化生以及養胃科普文章大概有40篇左右,主要教大家如何科學保養胃腸道?如何科學飲食?養胃食物有哪些等?常見的保胃藥奧美拉唑、達喜、瑞巴派特該如何吃,如何科學服用胃藥減少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分別是什麼疾病?該如何保養和預防?如需了解更多胃腸道疾病科學保養和預防小常識,歡迎關注「消化內科葉醫生」。今天主要再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是否如何治療及如何保養。
  • 萎縮性胃炎如何治療?5種治療方法,對症治療是關鍵!
    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的胃部疾病,主要的發病原因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腹部脹滿不適、噁心、噯氣反酸,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消瘦、乏力以及抑鬱等精神症狀。當患者出現症狀時,需要及時到消化科就診治療,才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那麼萎縮性胃炎應該如何治療呢?
  • 胃鏡查出「腸化生」,離癌不遠了嗎?
    很多患者拿到胃鏡檢查報告,看到上面寫著「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一下子就緊張擔心起來,「我的病是不是很嚴重,離胃癌不遠了?」「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究竟是一種什麼「病」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慢性萎縮性胃炎久治不愈?94歲老中醫:這樣治可逆轉
    既往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這一病理改變是不可逆的。但張繼澤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在經過治療較長一段時間後,複查胃鏡會有相當部分的病例由胃黏膜萎縮轉為淺表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亦可消除,因此他早在1981年即撰文指出慢性萎縮性胃炎經積極正確的治療是可以逆轉的。
  • 萎縮性胃炎有這5種症狀,掌握髮病原因,萎縮性胃炎並不高深!
    >其實貧血問題是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如果要用它來判斷是否有萎縮性胃炎,還需要結合其他症狀進行判斷。3、黴菌感染食物一定要注意其保質期,對於一些糧食和蔬菜水果,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不要認為只要把發黴部位去除就可以食用了,其實整個食物已經被黴菌侵佔,吃下去之後對胃部的損傷非常大,萎縮性胃炎也是因此而引起的
  • 腸上皮化生是癌變嗎?如何理解腸上皮化生?
    枯萎的草地跟萎縮性胃炎是什麼關係?如果有看過我所有科普的粉絲應該知道,草地枯萎就是胃表面萎縮的意思(如果不知道這個知識可能要翻回去看看我以前關於萎縮性胃炎的科普,專欄視頻也有科普過這個問題),所以萎縮性胃炎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腸上皮化生。也就是在枯萎的草地上容易長出雜草。那麼哪些人容易出現腸上皮化生?在臨床上腸上皮化生最容易出現哪一類人?
  • 慢性萎縮性胃炎,大針深刺治癒
    小編今天也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手有奇針的大俠張立志大夫(人稱「張博」),他把失傳已久的針刺絕活-大針深刺運用到神乎其神。咦?相信很多人對大針深刺不是很了解,會問這是什麼東西呢?小編就不賣官子啦!往下看哦~ 顧名思義,深刺就是比一般針刺要刺的深些。譬如,刺腹部正中的腧穴,每刺一針都要穿透腹膜達入腹腔,才會生效,要問具體能刺多深,小夥伴們可以向張大夫請教請教。據《後漢書·華佗傳》雲: 「阿,善針術,凡醫鹹言,背及胸髒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一二寸,巨闕胸髒,乃五六寸,而病皆廖」。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很多朋友問我,網上說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元兇,我體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陽性(以下簡稱HP),能吃能喝、不疼不脹,沒有任何症狀,要不要治療呢?不治療會不會得胃癌呢?其實,他們的潛臺詞大多是:最好不治療;但又擔心會得胃癌,很糾結。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怎麼預防?
    剛患上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聽說萎縮性胃炎會發展成胃癌,這是真的嗎?我還有多久?其實很多患者患了萎縮性胃炎,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也沒什麼症狀,更不太在意,但是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之後,再聽著其他病友的說道,翻看著網絡上的各種說辭和猜測,自己把自己嚇得不輕。
  • 腸化生和異型增生不能稱為早期胃癌,可以稱之為癌前病變
    腸上皮化生常常合併於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科學在發展,傳統醫學也在推陳出新,腸化生異性增生可以有效逆轉,也絕對不是什麼不治之症,一個胃癌形成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的過程; 我們在這個時間段內有充分的時間早期發現,早期幹預治療,使其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性增生有效逆轉,就可以大大降低胃癌發病率。
  • 胃炎不重視會癌變!不要慌,國醫教你調理脾胃
    在中醫界,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王醫生,在之前做胃鏡檢查時,發現自己患上了重度萎縮性胃炎,報告上顯示王醫生有中度腸上皮化生,輕度異型增生,這種情況屬於胃癌癌前病變。重度萎縮性胃炎已經是十分嚴重的病症了,大多數患者沒有能明顯的症狀,表現為有燒灼感、上腹不適、食欲不振、發酸、噁心等症狀。
  • 腸化生、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什麼?與胃癌有什麼關係?
    上次了解到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如何發展成胃癌?,那腸化生、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又是什麼?與胃癌之間又有什麼關係?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複查?可以看看下面的科普文,了解更多關於腸化生、異型增生、以及上皮內瘤變與胃癌的關係。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變小了嗎?
    「前幾天胃脹不消化,醫院檢查說是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是你的胃萎縮變小了嗎?」「不曉得,正準備去醫院複診呢」可能大多的小夥伴都會跟老張一樣,根據字面理解認為萎縮性胃炎就是胃變小了。今天桑醫生來告訴你這都是誤解!那萎縮性胃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 淺表性胃炎,會不會癌變?需要治療嗎?
    淺表性胃炎就是僅僅損傷了最上層的黏膜層;一般醫生都會告訴你,沒什麼大問題,不建議治療,只需要改善生活習慣就行了。也會有醫生還會問你有什麼症狀?家裡有沒有人是萎縮性胃炎?如果沒有腫瘤家族史,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症狀又不明顯,基本不需要治療;如果上面的都有,比如說症狀明顯:反酸、燒心、胃脹、打嗝、堵得慌等;那就必須治療。什麼樣的淺表性胃炎需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