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終於看完了坎寧安的那本《時時刻刻》,被故事裡的維吉尼亞·伍爾芙深深吸引到了。這個被人寫進故事裡的著名作家,絕對是個性十足、才華橫溢的女神級的存在。
她曾說過一句話: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裡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義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也要盡情感受這種沒有答案的人生。
怎麼樣?這句話對受夠了庸常生活的靈魂來說,算不算是一劑醒神湯?
事實上,維吉尼亞·伍爾芙的一生,都在用實力踐行著這句話的內核。儘管最終她以自殺結束,儘管她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但她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自由而向上的。
作為倫敦文學界核心,有人評價她為「高雅的文學勢利眼」。這個有著明淨的額頭,尖刀背似的大鼻子,富有知性氣質的鵝蛋臉,沒有進過學校卻在 11 歲時便顯露出文學才華的英格蘭女郎,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文藝圈的公主。
在她的客廳裡只能容忍才華橫溢與妙語連珠,倫敦的才子才女們被她大浪淘沙般地過了一遍,留下來的成為她的常客,而那些不知深淺貿然登門的平庸者,迎接他們的只有伍爾芙的毒舌與冷眼。
安妮·科爾就遭到了伍爾芙的粗暴待遇,那天,伍爾芙坐在她身邊,先是「仁慈地」讚嘆了一番安妮的美貌:「呵,你出現在我們中間,就像新鮮貝殼落入了鄉巴佬的泥靴和老煙槍,你實在是迷人啊!」然後,登徒子克萊夫就勢如破竹地大獻殷勤,倆人一搭一檔,把英國首相張伯倫的未來妻子弄得手足無措。當然,她以後再也不會受到伍爾芙的邀請了。
可是,風光無限的伍爾芙並不快樂,仿佛母狼一樣充滿攻擊性的不羈氣質只是遮掩脆弱本質的盔甲,猶如窗紙一般,一捅就破。
「我覺得自己就像一條不幸的小魚與一隻巨大而騷動的鯊魚關在同一個水槽裡。」幼年時遭到兩位同母異父哥哥性侵犯的經歷嚴重損毀了她的身心,姐姐斯妲拉懷著身孕死去更令她將性與死亡聯繫在一起,伍爾芙終其一生都沒有徹底消除對性和婚姻的恐懼。1895 年母親去世,13 歲的伍爾芙第一次精神崩潰,從此瘋癲困擾了她的一生。
對於自己的婚姻,伍爾芙曾大犯躊躇。她曾與利頓·斯特雷奇這個著名同性戀者訂了婚,但最終兩人都沒有勇氣面對婚姻。
利頓認為自己的朋友倫納德會更適合伍爾芙,當遠在斯裡蘭卡的倫納德回倫敦探親時,利頓找上了他。伍爾芙的嫻雅風度與超凡智慧深深吸引了倫納德,在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倫納德寫出了上面那封飽含深情的信。萬般猶豫的伍爾芙最後終於答應了求婚,
伍爾芙絕非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這個女人活在文學史上是個傲然的奇蹟,但將她移植進門,只能是場不折不扣的災難:她會在做飯時把婚戒丟在豬油裡,還在參加舞會時把襯裙穿反。
但這個被伍爾芙的絕世才華傾倒的男人絲毫不計較塵世的算計,他坦然接受了妻子性冷淡的現實,心甘情願地度過了 29 年的無性婚姻生活,放棄了自己的生育權,忍受著伍爾芙與一系列男女戀人的曖昧緋聞,細心地照料著時刻處於瘋癲陰影下的妻子。
在倫納德的精心照料下,伍爾芙迎來了文學生命的全面綻放,她所有的小說都是在婚後寫成的,為了出版方便,倫納德還幫助她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1930 年,伍爾芙告訴一位朋友,沒有倫納德,她可能早就開槍自殺了。她明確地宣布倫納德是自己生命中隱藏的核心,是她創造力的源泉。
瘋癲在伍爾芙每完成一部小說時就會糾纏上她,越來越難以忍受的病痛折磨著已經漸趨衰老的肉體,自殺的念頭對伍爾芙越來越充滿吸引力。
直到有一天,她終於按奈不住心中對死亡的嚮往,在給丈夫和姐姐各留下一封書信後,悄悄地走出了家門。
伍爾夫生命的最後一天,以及她的自殺經歷被一位叫做麥可·坎寧安的作家寫進了《時時刻刻》這本書中。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從20分鐘左右的音頻中,了解一代文學天才的最後一天是如何度過的,也可以順便聽一聽她自殺的真相。
文章來源於《文藝生活周刊》,內容有刪減。
插圖 | 網絡
編輯 | 阿路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聽《時時刻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