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百麗從關店6000家到淨利22億,它做了什麼?

2021-02-24 陳列共和

共和君說

期待有一天,

我們還能看到「鞋王百麗」的神話

本文轉自陳列營銷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你還記得「一代鞋王」百麗嗎?

我還記得,在最嚮往高跟鞋的年紀,偷偷穿過的那雙媽媽的高跟鞋,就是百麗家的。

我也記得,小時候,只要跟媽媽走進大型的購物商場,或者是繁華中心商業街區,就能看到一家百麗。紅色的招牌,極其引人注目。

00年代,百麗可以說是中國鞋業的巔峰,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旗下品牌BELLE、Tata、Teenmix.百麗幾乎霸佔了百貨一樓的女鞋專區。

當時,甚至還流傳著一句話: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

也就是2007年-2011年這5年,百麗的門店從3828家擴大至14950家,相當於每年開店2200家,每天開店6家!大到百貨商場,小到二三線城市的街道,只要你經過的地方,就一定能夠看到百麗的身影。

百麗用神一樣的速度在擴張,當然也收穫了神一樣的業績。營收289.45億港元,如此「巨額」,足以讓百麗坐實「江湖老大」的地位。

就在我們認為百麗要將它鞋業帝國的版圖擴得更大的時候, 百麗開始停止擴張了。「瘋狂開店」的背後,卻是一個個難以補足的窟窿。

2014年,鞋王百麗開始顯現出頹勢。

後來,百麗已經淪落到平均每2天關3家店來止損的地步了。到了2017年,「鞋王」百麗全面崩潰。

最終,中國「鞋王」百麗以退市、被收購收場。連百麗的兩位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都沒有參加那次收購,並且宣布出售全部的百麗股份.

我突然想起當時,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問了曾經在鞋櫃裡放了不止10雙百麗的我媽:你還記得百麗嗎?

得到的回答是:

「百麗?我都多久沒買它了!」

「一代鞋王」百麗,可謂倒得徹底。

不過,最近,社長卻聽說百麗有所轉機,去年的淨利潤竟然突破了22億!

甚至,近段時間,百麗旗下的運動業務板塊滔博運動,也向港提交申請招股。預計募資78億港元。



一代鞋王百麗,這是要捲土重來了麼?

前兩年,百麗平均每2天關3家店,關店都關到觸目驚心。這一年,22億是從哪賺來的?

人人都認為,鞋王百麗倒了。但是,這一年,它的腳步並沒有停息。

去年雙11,百麗打了一場不錯的戰。百麗集團線上銷售額突破了9.68億元,不到2小時就超越去年全天銷量,同比增長71%,創下單日銷售額新紀錄。

其實去年雙11,百麗就有12000家店參與到其中,打通線上線下,為可觀的營收額做了一番鋪墊。

想想當時百麗的轟然倒下的原因之一,不就是受到了電商的衝擊麼?

現在,百麗線上線下完全打通,利用釘釘加手淘,百麗國際迎來了168萬線下粉絲的增長量。

這份革新,也給百麗帶來了一份前進的推力。

去年,它開始玩跨界,聯合的對象竟然是這兩年大火的同道大叔。很難想像吧?!

記憶中的百麗,曾經是有一段時間是不少女性的心頭好,但是後來,款式越來越跟不上審美,產品魅力逐漸缺失。所以發展也越來越疲軟,直到被消費者忘記。

前年的百麗,還是老三樣,土土的。

沒想到,百麗跟同道大叔聯名的款式,時髦了不少,看上去還挺年輕的。

為了更加接近年輕群體,百麗從年輕人熱衷的星座社交命題切入,以「變·成自己」為主題,通過視頻MV、地鐵宣傳、朋友圈廣告等創意內容形式,來讓大家更全面地認識到年輕化的百麗。

承包深圳地鐵的百麗 x 同道大叔

當然,百麗嘗試的不只有跨界。對於實體店來說,「智能化」已經成為了一大趨勢。百麗正好抓住這個趨勢,在實體店中大玩智能化,正好升級一下自己的門店。

百麗STACCATO門店

在實行實體店智能化之後,百麗已經實現了貨品、會員、服務「三通」。將近8萬名百麗導購,節省了處理瑣碎工作的時間。

同時,智能化門店也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感,讓顧客的擁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去年4月份,百麗入股了時裝品牌initial,就是社長超愛的那個vintage風滿滿的品牌!年圈10億,妥妥的一匹國貨黑馬啊!

initial

又在去年8月,它控股了輕奢女鞋設計師品牌73Hours。73hours也像一頭猛虎一樣,光是名字就自帶流量,漲勢兇猛。不僅在電視劇中頻頻出現。不少女星還搶著帶貨。

小S為73hours代言

秦嵐也經常穿著它現身街拍

心水它的可不只是這兩位小姐姐,神仙姐姐劉亦菲、當紅花旦趙麗穎.都是73hours的「忠粉」!

不得不說,鞋王還是牛逼!入股的眼光真的是絕啊!

這還沒完,幾年前,百麗早就代理了Nike、Adidas、PUMA、Converse這些運動品牌。沒錯,那些你非常熟悉的品牌,幾乎都和鞋王百麗有一腿。

說不定,你新買的運動鞋,就讓百麗賺了一手呢!

如果,你以為鞋王只覬覦運動鞋市場,那就錯了。連日本女裝品牌MoussySLY的代理,都被百麗給收了!

雖然這兩個品牌的規模不算大,但是,總能聽見Moussy單店業績衝破1000萬,SLY單店突破700萬的傳聞.可見,被鞋王看上的品牌,都不是普通角色。

雖然鞋類的銷售額在下降,但是在運動和服飾品牌這個模塊,百麗還是賺的。

從開始擺脫電商陰影,到嘗試聯名,為百麗注入新活力,再到挖掘新市場.可以看出,百麗一直在不斷求變,一直在尋找崛起的機會。

這一年,不斷思變的百麗,讓我感覺,它還是那個生命力頑強的百麗。

期待有一天,我們還能再度看到,「只要女人路過的地方,就有百麗」這樣的神話。

社長叨叨

其實,不僅是百麗,像班尼路、美邦.很多老品牌都在改變,也都在尋找東山再起的最佳時機。

無論如何,只要做好一切準備,結果都不會太差。

因為,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END -    

主編:共和君

撰稿:Genki | 圖片:網絡

廣告合作:18594285776

   點個「在看」,分享你的好品味

相關焦點

  • 從關店6000家到年賺22億,百利能否重生?
    負債42億,曾4次奪下「中國真皮鞋王」的富貴鳥早於2019年破產。關店6000多家,一代「女鞋之王」達芙妮,也於2020年8月宣布徹底退出在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的中高檔品牌零售業務。到2001年,百麗分銷商開設了600多家門店,成為了全國同類產品銷量與銷售額冠軍。之後,百麗引導16家分銷商合併成立深圳百麗投資有限公司,獨家經營百麗產品。到2005年,內地政策放開,百麗引入三家投資機構,募資2366萬港元,開始終止獨家分銷權,正式自建門店。據稱,資本引入後的15個月內,百麗在內地的零售店就增加了1419家。
  • 從關店6000家到年賺22億,中國真正的鞋王重生了
    負債42億,曾4次奪下「中國真皮鞋王」的富貴鳥早於2019年破產。關店6000多家,一代「女鞋之王」達芙妮,也於2020年8月宣布徹底退出在中國大陸及臺灣的中高檔品牌零售業務。當時百麗要在內地設立零售業務,比如前三年平均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為此,盛百椒通過與內地16家個體分銷商籤訂獨家分銷協議,以批發形式銷售給分銷商,從而繞過政策限制。到2001年,百麗分銷商開設了600多家門店,成為了全國同類產品銷量與銷售額冠軍。
  • 關店6000家,半年虧1.4億,殺死達芙妮的除了時代還有什麼
    眼見它高樓起,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塌了。8月25日晚,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個月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與此同時,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大陸及臺灣)。
  • 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去年日均關店6家
    達芙妮國際從2012年巔峰時期的6881家門店,減少至如今的不到300家。其中,僅2019年,達芙妮國際門店總數就從2820家就收縮至425家,日均關店6家。延伸閱讀:中國鞋王隕落史:富貴鳥破產 達芙妮巨虧 百麗向死而生80、90後熟悉的鞋企正漸行漸遠。
  • 靠賣耐克、阿迪一年進帳325億,「中間商」滔博國際有多賺錢?
    天美意、TATA、百麗等百麗系各大品牌鞋子已經站穩了各大商場的主流鋪面。與龐大的線下渠道相比,「鞋王」百麗控股卻曾在資本市場失意,並在2017年從港股私有化退市。時過兩年,百麗控股一直獨立運營的運動鞋服代理商滔博國際也要上市。這個與耐克、阿迪深度綁定的銷售商能在港股一鳴驚人嗎?
  • 從達芙妮到百麗,昔日大眾鞋王們的挑戰與困境
    2012年,達芙妮迎來人生巔峰:全國門店數量達6881家,股價達11.45元,市值達195億港元。截至今年6月份,達芙妮在全國只剩293家門店,連高峰時期的零頭都不到。從2015年開始,達芙妮頻繁關店,到2018年,其門店數量下降到了3000家左右。也就是說,在2015-2018這三年間,達芙妮平均每年關店1000多家,每天關店近3家。
  • 日均關店6家,退出實體零售,一代「鞋王」達芙妮隕落
    報告顯示,達芙妮的門店數量已經由巔峰時期的6881家降到如今的293家,而在2019年,日均關店數量達到了6家。在2020年半年報中,達芙妮還宣布了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但是,達芙妮的轉型動作似乎一直都做的很僵硬,同有「鞋王」之稱百麗國際,在旗下的運動業務滔搏國際已經單獨上市後,達芙妮才開始發力時尚運動業務。始終慢市場一步的達芙妮已經轟然倒塌。1、佔據20%市場份額,開設6881家門店「如果百麗是女鞋行業的『奔馳』,那麼達芙妮就是女鞋行業中的『寶馬』。」
  • 關店6000家,5年虧40億,老闆娶女星,一代「鞋王」還有戲嗎?
    從2015年開始,達芙妮業績持續下滑,五年累計虧損近40億。2012年巔峰時期,達芙妮有6881家門店,如今不到300家,八年時間關店超過6000家。僅去年,就關閉了2000多家,平均每天關閉6家店。起初嘗到了甜頭 ,之後銷售放緩。2009年,達芙妮全面停止了這項業務。沒想到,隨後運動風成為潮流,銷路漸暢,這塊代理業務的「香餑餑」最終被百麗拿下,並成為百麗旗下增長最快的板塊。2019年,百麗拆分體育零售業務滔博運動,後者單獨上市。
  • 百麗,高瓴的鞋櫃
    它的目標人群是消費能力較高的年輕都市白領,線上客單價在1600左右,而百麗的客單價一直不算高,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百麗的客單價在536元,而且是在同比增長了269%的情況下。這個品牌還有著百麗做的不算成功的電商渠道。
  • 百麗蛻變·滔搏國際展未來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據後來公開資料顯示,百麗該次私有化總價為453億港元;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出售所持有的25.74%股份,兩人套現116.6億港元離場。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當時高瓴資本領銜以453億私有化百麗,絕不是單單因為「百麗」這個正在走下坡路的品牌資產,更看重的時代大趨勢——中國將迎來消費升級的大時代;更看重百麗旗下擁有的國際知名品牌特別是運動品牌的國內代理權
  • 又一鞋業巨頭6000家店鋪一夜關門!為什麼消費者不愛「達芙妮」了
    在公眾眼裡近乎消失的它以這種方式重新回到了微博熱搜榜首。從1995年港股上市的意氣風發,到全國開店6000家,每賣出五雙女鞋就有一雙達芙妮的高光時刻,再到持續虧損退出實體零售的至暗時刻,達芙妮僅用了25年,它的巔峰猶如流星一般,璀璨而短暫。這種巔峰即結束的命運也同樣上演在其他國貨品牌身上。
  • 施華洛世奇將關店3000家,還將裁員6000人
    全球最大的水晶生產商之一施華洛世奇近日決定裁員 6000 人,關閉全球3000家精品店,該公司還表示預計 2020 年核心的水晶業務全年銷售額或大跌逾33%至 20 億歐元。
  • 裁員6000人,關店3000家,施華洛世奇也扛不住了?
    關店3000家、裁員6000人,全球最大水晶製造商也扛不住了。9月7日,施華洛世奇傳來噩耗:受疫情影響,2020年,公司預計核心水晶業務全年銷售額或大跌33%至20億歐元,此前曾預計增長4%至5%。因此決定裁員6000人,同時將關閉3000家精品店,轉而接受消費者的高級定製。對於施華洛世奇這個品牌,很多人並不陌生。它是全球領先的水晶製造商之一,主打人造水晶,並以切割公工藝和設計聞名於世。旗下有施華洛世奇水晶、泰利萊固結磨具、光學儀器三大業務線。
  • 一夜蒸發350億,關店400家,星巴克迎來生死考驗?
    6月10日,星巴克突然發布一封致股東信,宣布將永久關閉400家門店,宛如一顆重磅炸彈炸裂在市場,一夜間其市值就蒸發了50億美元(約350億元)。一季度全球疫情最嚴重那會,星巴克市值已經乾沒200億美元,這次又是一頓暴擊,比碰瓷之王瑞幸咖啡實在慘太多了。
  • 一代「鞋王」落幕,達芙妮2019年日均關店6家,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2012年,攀上巔峰期的達芙妮在國內共開設了6881家門店,而截止今年6月底達芙妮僅剩293家核心店鋪,約為巔峰時期4.3%,8年來平均每2天有5家店鋪關閉,僅2019年,達芙妮國際門店總數就從2820家就收縮至425家,日均關店6家。8月25日,達芙妮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
  • 中國一代「鞋王」百麗退市,創始人和CEO套現百億離場!市值曾達1500億,店面20630家,有女人路過的地方就有它!
    巔峰時期最高市值超1500億港元,門店20630 家,百麗曾是當之無愧的「中國一代鞋王」。然而鬥轉星移時移勢易,昔日的鞋業王者日漸沒落,最終淪落到了黯然退市的境地。7月27日下午4點,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正式退市,一代傳奇就此謝幕,當年那句「有女人路過的地方,就有它」也成了令人扼腕嘆息的豪言壯語。
  • 鞋履企業2019年業績盤點:達芙妮關2395家店 星期六淨利暴增15倍
    從快速擴張到業績大幅下滑,這其中典型的案例就是達芙妮。   2019年達芙妮關店幅度達到創立以來最高峰,一年關店2395家,但是虧損依舊高達10.12億元。據統計,曾經「門店滿街」的達芙妮,最近4年關閉了近4000家門店。市值從曾經最高189億港幣,下降到如今的2億港幣,跌幅高達99%。   電商崛起、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及消費趨勢轉變等因素極大程度上衝擊了傳統鞋履行業。
  • 施華洛世奇裁員6000,關店3000家,扛不住了?
    一說到水晶,腦子裡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施華洛世奇,施華洛世奇SWAROVSKI是以水晶為元素的時尚首飾品牌,成立於1895年,經歷了125年的歷史變遷,其優越的質量,精湛的工藝和匠心的精神傳承至今,影響力經久不衰。平時搭配的飾品,不論是自己戴還是送人,都挺合適。
  • 日均關店6家,一代「鞋王」達芙妮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近日,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個月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與此同時,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
  • 8.4億收官,鞋類銷量第一,曾「失血」八成的百麗是靠什麼翻盤?
    只是,經歷過絢爛煙火後,2015年業績開始江河日下,陸續大幅度關店,不到兩年時間,陸續關閉七千多家,並最終於2017年退市落寞收場。近年來,渠道和產品創新以及品牌形象升級煥新,百麗又開始重現輝煌。今年618戰績亮眼,線上銷售額1小時破億,最終以8.4億收官,同比增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