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焦慮症是富貴病嗎?對心理健康的誤解一文看清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隨著職場焦慮、產後抑鬱、抑鬱症等話題在新聞中出現頻次增加,加上 2020 年疫情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情緒高壓,心理健康逐漸受到大眾更多重視。

1月12日,基於平臺大數據與數萬名大眾用戶、心理諮詢師的問卷調研數據,國內領先的心理服務平臺簡單心理髮布了《2020大眾心理健康洞察報告》,公布大眾心理健康認知、平臺心理服務大數據,並向大眾與從業人員普及心理諮詢及行業發展情況。

簡單心理每年發布一份大眾心理健康專業報告,至今已連續發布第5年。並作為行業觀察者、探索者,為心理行業從業者提供深度洞察與分析,持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2020大眾心理健康洞察報告》由簡單心理與果殼戰略合作,聯合騰訊企鵝輔導&騰訊家長學校、知乎、微博健康、《第一財經》雜誌、育學園、拉勾、印象筆記、果殼病人、科學松鼠會等各行業領跑者共同發布。報告不僅關注到了疫情之下的大眾心理健康,還針對近年社會熱議話題,面向職場人、青少年、新手媽媽群體發布了特章報告,倡導社會大眾更多關注不同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

一、國家政策持續發力,疫情下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有明顯提高

隨著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普及和2020年疫情的影響,大眾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度相較幾年前有明顯提升。全球性的大眾心理健康危機背後,是人們對心理健康情況的認知增長。

本次調研中,有78.34%的受訪者認為心理健康問題很重要,會主動關注這類新聞或內容,該數據相較2016年有明顯提高。僅有0.72%的受訪者從不瀏覽心理類內容。

大眾對於心理問題和心理諮詢的汙名化情況有顯著改善。2016年,19.8%的受訪者認為做心理諮詢表現出了求助者的軟弱。2020年,仍持有此觀點的人僅佔比2.79%。

而大眾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也隨著疫情發展經歷了階段性的改變。

二、月薪5千與月薪5萬的職場人,都在被同樣的問題困擾

報告指出,超過80%受訪者表示有過抑鬱、焦慮等情緒困擾。受疫情不同階段的影響,大眾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情緒、關係、工作等主題上。

在簡單心理與拉勾共同調研的職場人中,近65%的人因工作而受到焦慮情緒困擾。此外,職場人失眠、脫髮、腸胃不適等身體症狀,也有可能和心理健康有關,職場人需要更多地關照內心,通過自我調節緩解心理壓力。

三、超過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認為,學業壓力、父母的管教及溝通,是主要壓力來源

數據顯示,我國有3000多萬青少年為抑鬱症所困。青少年(12-18歲)群體一方面處於身體和心理較快發展的階段,另一方面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心理健康狀況面臨著較多挑戰。

在簡單心理與騰訊企鵝輔導本次共同調研的青少年中,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總體而言,自己有一些壓力;37.23%的受訪者表示壓力程度在中等以上。

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青少年表示,除了學業壓力外,父母的管教、期望及溝通也是壓力來源之一。如何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將會是父母在教育中更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

四、約74%的新手媽媽認為,配偶不理解自己的產後情緒

簡單心理和育學園在共同調研中,針對新手媽媽群體常見的壓力來源、心理困擾類型及感受等,呈現出了影響新手媽媽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在本次調研的新手媽媽群體中,近一半的人感到壓力較大,近70%的人有過產後抑鬱的感覺。

綜合來看,1-2歲孩子的新手媽媽處於過渡期,面臨著較大的情緒壓力,主要壓力來自對孩子健康及生長發育的焦慮和擔心。配偶對新手媽媽產後情緒的理解及照顧尤為重要,從配偶處獲得社會支持,對夫妻滿意度有積極影響。

與職場媽媽相比,全職媽媽群體中有更高比例出現情緒、親密關係、低自信心、失眠等困擾,心理健康更需被重視。

五、金融、網際網路、教育等行業心理諮詢學習需求旺盛,超過70%學習者為跨專業

簡單心理以促進心理行業持續發展為己任,歷經數年精心打磨,構建起專業系統的諮詢師終身成長學院「簡單心理Uni」,持續培養具備執業勝任力的諮詢師,向行業輸送新一輩專業人才。

本次調研中,通過簡單心理平臺內外超過1500位諮詢師及簡單心理Uni學員的調研結果,分析呈現了心理諮詢從業者的學習成長路徑、當前執業現狀以及疫情對諮詢師執業的影響。

約80%的初學者有全職工作,超過70%的為跨專業進行心理諮詢學習,超過一半的人來自金融、網際網路、教育等行業。

正式執業的諮詢師在實習期最大壓力為經濟壓力,成熟期諮詢師最大壓力為困難個案。心理諮詢師需要持續學習來保持勝任力,其中從業5-10年的心理諮詢師在專業學習上投入更高,超過40%的此階段諮詢師每年學習花費超過2萬元。

超過60%的諮詢師認為,2020年疫情對諮詢師執業的穩定性、經濟收入和壓力焦慮情緒有影響。疫情期間,65.42%的諮詢師視頻諮詢的個案量有增加。近三分之二受訪諮詢師參與了疫情下的心理援助志願工作,其中心理熱線為主要援助方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心理疾病如焦慮症和抑鬱症,它們是精神病嗎?
    焦慮症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是精神病嗎?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誤解!通常我們所說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器質性精神病等失去自制力的幾大類疾病。通常意義上的精神病不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為什麼?抑鬱症、焦慮症患者想要攻擊這個人的時候,他會有很多想法的,比如不道德、被指責、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的行為可控可自制,只是克制的時候會非常痛苦,這是核心差異。
  • 抑鬱症和焦慮症一樣嗎?為何焦慮症能自愈,抑鬱症卻不能?
    抑鬱症和焦慮症一樣嗎?抑鬱症和焦慮症,都是現代社會發病率比較高的心理疾病,很多人可能搞不清楚兩者的區別,錯誤的認為抑鬱症就是焦慮症,其實抑鬱症和焦慮症不是同一個疾病的,並且兩者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而焦慮症又被叫做是焦慮性神經症,所以屬於神經症範疇,抑鬱的特點是持續的心境低落,而焦慮的特點是持續的心情緊張。焦慮症和抑鬱症的區別:由於焦慮症和抑鬱症都是比較多發的心理疾病,很多人對於焦慮症和抑鬱症會產生混淆,其實焦慮症和抑鬱症無論是在症狀表現還是在調節方法上區別都是比較大的。
  • 運動可以緩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症狀嗎?
    抑鬱症常伴有焦慮症狀,但抑鬱症以抑鬱為主;焦慮往往只是抑鬱症患者表現出來的一種情緒反應,同時還伴有其他情緒反應,如強迫、疑病、恐懼等,嚴重的抑鬱症會出現自殺傾向。無論是抑鬱症還是焦慮症,都會影響工作、學習、生活。因此,對抑鬱症和焦慮症,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 運動是防治焦慮症與抑鬱症的一劑良藥
    工作的緊張,生活的窘迫,家庭的矛盾……讓焦慮、抑鬱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變得比任何時期都嚴重。每年有多少人遭受抑鬱症、焦慮症的痛苦?抑鬱症、焦慮症真的離我們很遠嗎?很多人有這方面的潛在症狀,卻不一定能夠意識到,或者是不能正視之。相比抑鬱症,焦慮症可能是我們比較陌生的名詞。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
  • 在中國患焦慮症抑鬱症的人多嗎?
    世衛組織2017年通報指出,全球平均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一次重度抑鬱症。據估計,世界各地現有3億2200多萬不同年齡的人罹患抑鬱症,而中國的患者人數至少在5400萬。抑鬱症給個人和社會都帶來了令人難以接受的高負擔。
  • 大多數廣泛性焦慮症患者能重新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
    據外媒報導, 多倫多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患有廣泛性焦慮症(GAD)的大多數人將從這種疾病中恢復過來,並繼續達到「卓越的」心理健康水平。 同樣,研究人員發現某些因素會增加達到這種治癒狀態的機率。
  • 頸椎病和焦慮症抑鬱症的關係,真的有關係嗎?
    咱們都知道,頸椎病作為一種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可以引起上百種相關疾病,那麼,焦慮症和抑鬱症到底和頸椎有沒有關係呢?一直沒人探討,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它們之間的關係。
  • 讓你告別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的最好辦法
    我就常見的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做一些剖析,期望對朋友們有幫助。 一、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特徵 抑鬱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症狀。抑鬱症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約15%的抑鬱症患者死於自殺。
  • 患上焦慮症或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點都不可恥!
    —— Sangu Delle Sangu Delle,一名非洲企業家,他在TED上的演講分享了自己患焦慮症的經歷,以及他從這段經歷中所學習到的重要的一課,他要為心理健康問題正名或者說」去汙名化」。 如果你有焦慮症、抑鬱症或其他心理健康狀況,那麼這篇文章是必讀的,它可以激發你坦然面對的勇氣。
  • 焦慮症抑鬱症 焦慮症或者抑鬱症一般發病到結束需要多久
    焦慮症抑鬱症孕婦得了神經衰弱怎麼辦?這是很多即將稱為新媽媽的婦女所關心的一個問題,孕婦神經衰弱不僅能夠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還有可能影響到胎兒,那麼,孕婦神經衰弱怎麼辦呢?以下為您做詳細的介紹。
  • 得了抑鬱症和焦慮症,有哪些表現,心理疾病的形成離不開它
    當代社會,隨著人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加,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患者也越來越多,當人的壓力長期無法得到排解,就會形成心理疾病,沒有及時去醫院就診,而患者本身也沒有辦法克服這種心理疾病,久而久之病情就會越來越嚴重。
  • 焦慮症的心理治療 焦慮症的心理治療方法有哪些
    焦慮症的心理治療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應該有意識地訓練他們應該壓力的能力,這樣才能避免他們長大以後出現焦慮症的問題,專家指出,如果焦慮症已經出現,就要從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進行治療,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心理性治療,下面就來了解一下。
  • 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為什麼傻傻分不清?
    那我會立即告訴他是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事實上,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恰恰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在生活中,很多關心精神健康的人對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傻傻的分不清。那麼,這三種病症到底有哪些異同呢。今天,我不是精神病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吧。
  • 自我訓練——我自己就能治好焦慮症抑鬱症?
    當今的絕大多數心理治療師,都認為治療焦慮症、抑鬱症是一個相對被動的過程,必須對病人的過去有全面的了解和剖析才行,而這個過程常常令人覺得很痛苦。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也就是,如果你對病人的潛在原因不了解的話,根本談不上治療。
  • 焦慮症、抑鬱症患者不宜自測血壓
    這是高血壓患者保障自己健康的一種手段。隨時監測血壓,一旦發現出現異常,可早早就醫。然而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自測血壓,不然的話還會把血壓越測越高,影響到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日前內蒙古武警總隊醫院的心腦血管專家、內二科副主任醫師賈志新醫生就此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是在體檢時發現自己的血壓有問題。
  • 抑鬱症與焦慮症如何區別
    (一)焦慮症的診斷 焦慮症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的神經症。主要分為驚恐障礙和廣泛性焦慮兩種。焦慮症的焦慮症狀是原發的,凡繼發於甲狀腺機能亢進等軀體疾病的焦慮應診斷為焦慮症候群。
  • 得了抑鬱症、焦慮症,就不能買保險了嗎?
    前幾天,朋友來諮詢買保險的事,她說「我想買重疾險,但我有抑鬱症病史,還能買嗎?」此後正常就醫了大半年,她覺得自己狀態好了就開始停藥和沒有再去複診,理由是由始至終斷定自己沒有得抑鬱症。直到最近她想給自己買一份重疾險,在健康告知裡看到有這一條,且沒法通過智能核保,就開始著急了。她說可以去複查,應該可以檢查出已經恢復健康,一直問我究竟還能不能投保?
  • 焦慮症和抑鬱症有什麼區別,哪些方面容易混淆?
    焦慮症和抑鬱症兩種疾病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在臨床醫學上,焦慮症是腦功能警戒性增高的心理疾病,患者經常恐懼、緊張過度、焦慮。 抑鬱症是大腦生物胺不足,導致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及抑制性的心理疾病,患者大多數會出現情緒低落、行為遲緩、精力不足等症狀。
  • 常焦慮症和抑鬱症有什麼區別?
    說起疾病,咱們常常會想到頭痛、發熱、皮膚病等等,其實心理疾病也是疾病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跟著醫學技能的前進,我們關於心理疾病的重視越來越多,研討發現很多人其實都患有心理疾病。那麼常焦慮症和抑鬱症有什麼區別?
  • 焦慮症和抑鬱症的區別是什麼 怎麼預防最好
    在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很多,其中焦慮症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那麼你知道焦慮症能徹底治好嗎?其實這種疾病是可以治好的,完全不用擔心。不過預防重於治療,學會預防焦慮更重要。  焦慮症與抑鬱症的區別  1.兩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