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告別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的最好辦法

2021-01-13 騰訊網

醫學界的這樣一種說法:19世紀是傳染病時代,20世紀是軀體疾病時代,而21世紀則是心理疾病時代。當今的人們,表面上是友好和溫情,表面下卻是距離和冷漠,以及大量難以捉摸的懷疑與敵意,多數人都感到孤立、無助和恐懼,超負荷工作及名存實亡婚姻的壓力,導致了人們心理危機重重,所經受的失敗挫折空前加重,無論是貧者還是富者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的一些心理保健知識,有利於化解心中潛在的巨大隱患,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就常見的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做一些剖析,期望對朋友們有幫助。

一、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特徵

抑鬱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症狀。抑鬱症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約15%的抑鬱症患者死於自殺。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病病。引起抑鬱症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體質因素、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精神因素等。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恐懼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患者對某些特定的對象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伴有迴避行為。恐懼的對象可能是單一的或多種的,如動物、廣場、閉室、登高或社交活動等。恐懼發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植物神經症狀。當事人極力迴避所害怕的處境,恐懼反應與引起恐懼的對象極不相稱,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過分的、不應該的或不合理的,卻難以控制而反覆出現。

強迫症即強迫性神經症,是一種神經官能症,焦慮症的一種。患有此病的患者總是被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患者在生活中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這樣是沒有用的,甚至很痛苦,卻無法擺脫。典型的如出門明明門已鎖好,在走出一段距離後非要再回去檢查一下是否安全,甚至反覆幾次。

二、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產生的根源

當生活出現不安全因素時,人們最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當出現不安全感卻找不到恐懼對象的時候,表現為焦慮症;當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緊張恐懼和逃避的時候,輕則是社交焦慮,重則是社交恐怖症;當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極度沒有把握的時候,就表現為疑病症;在感到極端不安全並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控制而失敗後仍未放棄時,就表現為強迫症。一般來說,心理疾病主要由以下幾方面造成:

1、感情與家庭的變故。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另外,對於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佔70%,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幫助。

2、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3、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這一群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築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4、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於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失敗,並誘發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障礙。

三、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自我康復療法

當我們出現心理困擾時,並不需要立即向心理諮詢師求助,因為都會有自我調整的一個過程,但是當我們出現長時期的心理困擾時,應該及時的求醫,長時期的陷入心理困擾,會讓心理困擾變成心理疾病,也有很多朋友認為心理疾病忍忍就過去了,能拖就拖,這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心理疾病會影響我們的社會功能與生活功能,心理的不適還會導致生理不適,這種生理不適並不表示身體發生了器質性疾病,而是由於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會出現神經性頭痛、女性月經不調、男性性功能障礙等症狀,但正是由於不立即發生器質性疾病,一般很難被發覺和引起重視。如果你確認自己患有焦慮症、抑鬱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情況嚴重,建議你去正規心理門診看心理醫生,情況較輕,可以考慮自療。我提出一些有效的自我康復療法供參考,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方法帶有普遍意義,但是具體到每個人還要進行個案分析:

1、順其自然。有了心理疾病,一定不要害怕。心理疾病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持續的不良情緒狀態。任何不良情緒如果順其自然,不對它強行抑制並設法消除維持它的新刺激,總會自然消解。有朋友這樣總結說:「我們希望健康,希望超越別人,有許多美好的願望,但是恰恰是對症狀的關注轉移了我們的實際矛盾,就我來說,我是因為頭不舒服而怕影響學習,我擔心學不好,所以我就去關注頭不舒服,如果我腿不好而不是頭不舒服,我才不去管他呢,所以我對學習的擔心轉移到了對症狀的關注,認為是症狀影響了學習,這實際上是一種很微妙的轉移。恐怕我們所有人,很少有人僅僅是關心症狀,而是害怕症狀對他的某個目標產生阻礙,於是轉而去關心症狀。認為只要症狀好了,障礙沒了,才能把事情作好,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其實這裡就存在了一個很隱秘的內心衝突,只有把這個衝突拿出來,解決掉,症狀才能消失。」

2、自我分析。心理疾病是現實造成的,它往往是現實生活中不堪承受的壓力所致。對此可以做些自我分析,看清自己陷在哪些現實的衝突之中。一旦真正認識到自己問題產生的根源,情緒困擾背後的驅動力量得以發現,我們就能夠對它進行有效的糾正,情緒和行為困擾也會因此而逐漸消退;否則,這些驅動力量將獨自駐留於無意識之中,對我們造成種種困擾。

3、面對現實。設法自我減壓,風物長宜放眼量。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不制定無法實現的目標,不為力所不及的事情苦惱,也不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作比較,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不要把個人目標設置得太高,如果我們以60分為目標,我們永遠是成功的;如果以100分為目標,也許我們永遠是失敗的。

4、學會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堵牆,希望把它撞開,無濟於事,徒勞無功。我們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實,學不會接受。接受了,就慢慢不會生氣了。對於已經發生的傷害,不要再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還要記住,也不要在最親近的人傷口上撒鹽。盲目的後悔和抱怨是最愚蠢的行為。只能使傷害越來越大,事情變得越來越糟。

5、走出家門。心情煩躁時,可以多出去走走,一定不要宅在家裡,那樣只會越來越胡思亂想。走出去,儘可能參加一些使自己感到輕鬆開朗的社會活動,做一做自己一直很喜歡但已經很久不做的事情,增加生活中有意義的活動,多和朋友聚會,傾訴心聲,隨著活動的增加,你會發現,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這樣就會漸漸的讓你恢復對生活的興趣,就會慢慢減少抑鬱焦慮症的症狀。

6、加強鍛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經常鍛鍊,鍛鍊後可以給人一種輕鬆和自己做主的感覺,有益於克服心理疾病患者的孤獨感。但是鍛鍊必須有一定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像散步、健美、舞蹈、太極拳等都可以達到減輕抑鬱焦慮症的症狀的效果。

7、閱讀書籍。可以多看一些書籍,通過對書中人物的感悟,提高自身認知水平,培養積極向上的思維模式,改掉不良的行為和生活習慣,更好地適應社會。在體驗書籍中人物感情世界的同時,其內心的焦慮、恐懼被導向外部,使焦慮、恐懼情緒得到釋放,恢復和諧心態,情感得到淨化。

8、培養自信。不論在什麼時候,自信永遠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不自信是很重要的原因。培養自信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自己內在素質的提高,自信心就會自然而來。有了自信,你就不會再焦慮和恐懼,敢於坦然面對一切。

周末的清晨,窗外陽光明媚,秋高氣爽,希望這篇文章使朋友多一些心理保健知識,更健康、更智慧、更光明地生活,克服一切不良情緒,開心、快樂永遠和我們同在。

相關焦點

  • 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心理學家:三種方法教你走向康復
    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心理學家:三種方法教你走向康復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呢?所有的抑鬱症、強迫症患者都期盼一種能夠讓自己如夢方醒的最佳治療方法,然而,患者的這種心理期望,卻不利於他們的康復治療,也會給他們的信心帶來很大影響。他們缺乏對抑鬱症、強迫症等神經症的正確認識和了解。
  • 抑鬱症與焦慮症如何區別
    如符合上述症狀標準至少已6個月,並可以排除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冠心病等軀體疾病的繼發性焦慮;排除興奮藥物過量、催眠鎮靜藥物,或抗焦慮藥的戒斷反應,強迫症、恐懼症、疑病症、神經衰弱、躁狂症、抑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發的焦慮,方可診斷為焦慮症。 2.驚恐發作 驚恐發作是一種以反覆的驚恐發作為主要原發症狀的神經症。
  • 心理學家:當自己的家人患上抑鬱症、強迫症,這樣做才是幫助他
    那麼,如果你身邊有朋友是抑鬱症、強迫症患者,你身邊的親人是患者,我們應該怎麼做,該怎麼樣跟他們相處,應該怎麼樣去幫助他呢?可是沒有人願意自己是錯的,即便你說的是對的。所以,如果你想走近別人,特別是面對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患者,那你一定不要去證明自己。最好的方式是,把對錯放在一邊,先從感情上入手,跟患者同情同理,理解對方的感受。這樣就能很好地拉近跟患者之間的關係!
  • 手淫和強迫症焦慮症等神經症的關係(來訪者反饋)
    我於2014年10月曾經住院治療,之前三個月的情況不太好,焦慮、強迫的現象逐漸嚴重。現在回想起來,這跟我2014年手淫較多有很密切的關係。2014年我一個人生活的時間較多,工作較為枯燥時,下班後有時會看些AV作為刺激,然後有手淫。我能認識到這並不是個好習慣,也並不光彩,然而卻沒有阻斷住。
  • 恐艾焦慮症強迫症如何自愈 別把植物神經紊亂當作愛滋病初期症狀
    愛滋病恐懼症是一種較為複雜的神經症,受交感神經控制,在腎上腺素的作用下,容易產生應激性反應,引起焦慮障礙,強迫障礙,軀體化障礙等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主要是由刺激應激程度大小,人格傾向,愛滋病知識穩定程度有關,和愛滋病檢測沒有直接的關係。
  • 一篇文章帶你解析焦慮症和抑鬱症的不同!
    很多人都在問焦慮症和抑鬱症一樣嗎?抑鬱症到底有什麼不同,甚至有些人會認為焦慮症就是屬於抑鬱症的其中一種表現,經常感覺焦慮的人會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抑鬱症了。其實,焦慮症與抑鬱症是不一樣的,存在一定的區別,接下來,就跟大家說一下焦慮症和抑鬱症的區別!
  • 抑鬱症、強迫症我終於戰勝了你,願我的經驗讓你少犯錯誤
    抑鬱症、強迫症我終於戰勝了你,願我的經驗讓你少犯錯誤註:以下案例摘選《戰勝強迫症》一書說來話長。我是2017年4月(當時就讀專科大二)第一次去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檢查,心身疾病科醫生診斷為抑鬱症伴強迫症,開了三種藥。母親知曉後,6月又帶我去了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身醫學科,當時因為周末,無法進行檢測,醫生她通過我口頭敘述後,跟母親和他的一位朋友說,我絕對不可能有這種問題。
  • 焦慮的情緒無法抑制,嚴重的可能會變成焦慮症
    現代人在高壓的生活壓力下很容易變得焦慮,我們都應該學會「慢一點」的藝術,那麼你的人生將會有很大的躍進和翻轉。學會放下焦慮,放下怒氣,去接受生活,去舒適地過好每一天。 常見的焦慮症有5種,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系列症狀。它們都源於人類最基本的求生本能。
  • 心理學家:很多焦慮症、強迫症患者練習這個方法都好了,你也可以
    心理學家:很多焦慮症、強迫症患者練習這個方法都好了,你也可以因為自己從小性格比較內向,對一些自己在意的事情比較敏感,喜歡多想,長年累月下來,養成了不好的思維習慣。去了兩家醫院,一家醫院建議多運動,一家醫院說有焦慮症、強迫症,就是自己和自己對話,建議吃藥,我配了藥,最後還是沒吃,我從心裡排斥吃藥,因為我覺得心病還需心藥醫。然後就是自己網上找資料,和自己的症狀作對比,發現自己得了思維強迫症、焦慮症。
  • 自測:你真的是個強迫症患者嗎?強迫症自救指南,睡前必讀
    今天我們將要帶領大家探討的話題是強迫症,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如今經常出現在年輕人的自我介紹中,成為一個人的「特色」標籤,它和抑鬱症一樣,幾乎成為當代社會的「潮流病」。,心裡莫名不舒服以上七條,如果你出現三條以上,那麼恭喜你,你可以接著閱讀下面的內容了,因為可能和你有關,出現三條以上的症狀,極有可能患了強迫症。
  • 我終於戰勝了抑鬱症、強迫症,願我的分享讓你少走彎路
    我終於戰勝了抑鬱症、強迫症,願我的分享讓你少走彎路2010年春節前後的我忽然間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特別不愛與人接觸,回家早早關掉手機,大學同學聚會我也藉口推掉了,睡覺睡不好,睡一覺到2、3點鐘醒了再也睡不著了,去醫院檢查是焦慮症,後來又發展為抑鬱症。
  • 焦慮症抑鬱症的主要原因
    焦慮症抑鬱症的主要原因有:1.長期、前置的原因(1)遺傳。這裡說的遺傳,不是說焦慮症抑鬱症能夠通過基因遺傳。而是說,父母親患有焦慮症抑鬱症,在日常的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焦慮症抑鬱症特有的表現、情緒、動作、習慣,小孩會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學習到這些表現,從而影響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導致了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情緒。這種情緒的長期的薰染,就讓小孩習得了焦慮症抑鬱症。(2)童年經歷。這是所有的焦慮症抑鬱症患者,之所以導致了焦慮症抑鬱症的習慣的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
  • 為什麼人會患焦慮症、強迫症?心理學家:其根源是這種心理造成的
    為什麼人會患焦慮症、強迫症?心理學家:其根源是這種心理造成的強迫症的根源:人為什麼會患焦慮症、強迫症?焦慮症、強迫症頑固的原因:多數的焦慮、強迫念頭或行為,患者是能意識到不合理的,但為何焦慮症、強迫症患者卻又無法控制地「想」或「重複行為」呢?這正是問題的關鍵。
  • 強迫症有什麼症狀?怎麼治療?
    醫生診斷他患有強迫症。Bowma的案例雖然很極端,但也引來了一些社會的關注,更讓人們意識到:強迫症是病,得治!      這些症狀出現在學生身上,影響非常大,比如考試的時候,別人都在做題,強迫症患者卻在過度整理,調整考卷、筆等物品的擺放位置,根本沒辦法完成考試。而且這樣的患者在青少年時期就發病了,如果沒有辦法控制症狀,對以後幾十年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 心理學家:抑鬱症、強迫症不能依靠吃藥,這兩種方法才是徹底的
    引起抑鬱症、強迫症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從心理上來說,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等神經症與患者的性格特質是密切關聯的。 不可否認藥物治療在症狀嚴重階段是需要的,但是,藥物無法改變人的性格特點,換句話說,藥物無法改變人的思維觀念。
  • 抑鬱症讓人活在過去,焦慮症讓人活在未來,通過意識回歸活在當下
    心理問題從來都不是孤軍作戰,而是牽一髮動全身的,稍有不慎就會呼朋喚友,攻城掠戰,佔據你的心身,所以在焦慮症中,你會發現抑鬱症的影子,在強迫症當中,你會發現焦慮症的痕跡。在社交恐懼症當中,你又能發現強迫的證據,所以讓我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疲於奔命地解決不斷湧現的新問題。
  • 手淫過度縱慾過度是男性抑鬱症焦慮症的最大殺手
    佛家說萬惡淫為首,之前我經常說手淫會導致焦慮症抑鬱症的發生或者加重!父母給我們的東西是有限的,什麼意思呢?
  • 心理學家:「慢慢」用這個方法治療焦慮症、強迫症,反而快
    心理學家:「慢慢」用這個方法治療焦慮症、強迫症,反而快 心理學家李宏夫在《戰勝強迫症》書中講到,焦慮症、強迫症是一種嚴重的負面情緒狀態,患者基本的內心體驗是難以控制的害怕,如;提心弔膽,極端驚恐或恐懼不安等。
  • 我說如何走出強迫症的第一次自述
    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相會,我是宋宋,曾經的一個嚴重強迫症焦慮症患者,同時還是中度抑鬱症患者。我曾花了六七年時間,靠著別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走了出來!所以,從今天開始,想把自己如何走出來的心理歷程和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社會上更多的人能關愛強迫症抑鬱症這個弱勢群體!
  • 要走出抑鬱強迫症,我建議你可以好好學習一下森田療法
    當下神經症患者越來越多,根據前段時間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數據來看,全世界抑鬱症患者數字已達3.5億人。十年以來增速達到18%,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超過9000萬人。在我國,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為6.9%,12個月患病率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