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茶的人難免總會被請出來給大家泡茶喝,平時自己喝,隨便泡泡也沒什麼。一登上檯面泡茶,總會有些緊張,擔心出錯會掉了面子。無論什麼品類、無論什麼價位,想要喝到茶真正的好滋味,還要靠泡茶人的好技術。
平時自己泡茶,如果有一套簡易的泡茶方法就不會讓好茶的味道「可惜」了。
遇到親友聚會、商務談判需要泡茶的時候,有幾個簡單有效的步驟,能保證茶香的質量,確實是愛喝茶的人日常所需。
我們不是專業茶藝師,不需要太過專業的知識和嚴格的手法,但可以常做一些科學有效的泡茶訓練。
記住7個泡茶步驟,讓你隨時泡茶不丟面,快速進階泡茶高手。
肉眼看外形和顏色,大致區分茶的種類,更需要用感官去判斷條索緊結程度、外形大小、揉捻程度、萎調輕重等多個方面,再根據自己對茶的認識,選擇最恰當的衝泡方法的選擇。
綠茶:大多為黃綠帶翠;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顯白色;
黃茶:條索嫩黃、肥壯挺直;
烏龍茶:綠葉鑲紅邊,條索肥厚捲曲;
紅茶:烏金色、茶芽少,帶有甜香;
黑茶:烏潤色澤,獨特陳香。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適合它的水。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則:要用軟水,純淨水、礦泉水、過濾水,都比較適合用來泡茶。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哪怕是需要85℃衝泡,也需要先燒至100℃再放涼。
茶器要結合衝泡的茶類選擇,蓋碗和茶壺適用的茶類範圍很廣,平時多練習使用,泡一般茶類即可得心應手,但注意綠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衝泡。
其他的輔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場合搭配使用。
有的茶細小、扁平,或者是緊壓茶,看起來一點點,實際上已經夠重量了;有的茶粗壯、蓬鬆,看起來很多,卻輕飄飄的,差不多放大半壺才夠。
因此,根據茶葉的形態而使用「體積投茶法」,是比較科學且便捷的方法。
也可根據個人口感和實際情況調整,體積投茶量僅供參考。
一泡茶水,不同的茶,形態不一樣,需要投放的茶量「看起來」差別真的很大!
在同一濃度的茶湯中,高溫衝泡出的茶湯較強勁,低溫衝泡出來的茶湯較溫和。嫩度較高的茶葉宜低溫衝泡,避免燙壞茶葉;粗老的茶葉可以用高溫衝泡,以激發出茶的香氣和滋味。品茶時可先嗅其香氣,待茶湯溫度略有下降,即可品飲。
不同茶類適應衝泡的水溫:
綠茶、黃茶、紅茶:80-90℃
烏龍茶、普洱茶、黑茶:100℃
白茶:嫩度高的白茶80-90℃,老白茶100℃
針對功夫泡茶法,浸泡時長的掌握需要綜合考慮茶的品類、形態以及衝泡次數等因素。隨著衝泡次數的增加,衝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比如紅茶,首泡的浸泡時間約為3-5秒,然後快速出湯。坐杯的時間可根據泡數而定,後面的每一泡可根據前一泡的坐杯時間適當地延長3-5秒。
另外茶葉如果較碎,則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需要適當減少時間,防止滋味苦澀。茶餅壓制較緊時,醒茶不容易將茶葉完全泡開,則需要適當延長衝泡時間。
品茶≠評茶,我們日常泡茶時,可以隨著當時的情境和心情選擇喝茶的口味。
不一定要追逐珍稀昂貴的茶品,也不一定苛求衝泡技術,只要能夠享受當下喝茶的心情,享受有茶生活的美好,便是一杯好茶。畢竟適口為珍才是喝茶最大的快樂。
每次泡茶,心裡一邊想著這七個「小關鍵」,手裡一邊回顧動作,多實踐多練,相信你的泡茶技術也會慢慢提高。
泡的茶多了,手法自然熟練了;喝的茶多了,對茶的認識也更豐富了。希望大家都能成為泡茶高手,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杯茶哦。
不轉發一下,怎麼知道全世界你最美麗?
還想了解更多???
▼▼
茶葉小白,不了解茶的基礎知識,不知道怎麼入門?
沒關係!萬能的小編給你整理了所有你需要的!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
了解了上面的基礎知識,卻還是連正兒八經的泡茶都不會?
沒關係,我們給你準備了最好的茶藝課
這裡大概有著全世界最美的茶藝師了!
急切的想要知道怎樣鑑別茶葉的好壞?
茶行業水太深,不知道去哪裡買茶好?
沒關係,我們有專心做好茶的茶掌柜
關於買茶的問題都可以諮詢她!
一期一聚,相約華中農大 耕讀茶道中心
中國茶友會傾力推薦
茶文化 | 茶培訓 | 茶藝術
中國茶友會100000+ 熱文及精選推薦
有一種喜歡,叫我想約你喝茶!
一款賣萌的茶竟年銷百億,拯救了半個普洱茶行業!
原創|我的女友是茶藝師:「痛」並快樂著!
懂不懂茶不重要,每天喝茶才重要
鐵觀音是否正在被市場拋棄?
實體店買茶,是貨真價實,更是社交、體驗
戴玉嬋:健康飲茶不得不知的常識
茶,是通往心靈的飲料
無法將就的,除了愛情還有茶
喝一杯舒服的茶,找一個聊得愉快的人
茶事活動 品牌推廣 茶藝培訓商務合作:戴玉嬋
微信:qianfutea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