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泡茶,少不了從細節學起,只需7個步驟,快速泡好一杯白茶!

2020-12-1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老曹,是村姑陳的偶像。

一代梟雄曹孟德,他的兒子們,故事也不少。

因「稱象」故事廣為人知的曹衝,天性機敏,作為老么,備受老曹寵愛。

只可惜,天資聰穎的曹衝,因病早逝,實為可惜。

剩下的兒子裡,文採絕殊的曹植,和曹魏開國皇帝曹丕,知名度同樣不小。

關於曹植和曹丕的軼事,屬「七步成詩」最為出名。

不過據後代學者的考證,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宮殿上做殘害兄弟的惡作劇。

這故事,不過是後人根據曹植的詩意,加以附會罷了。

然而,那首留名千古的《七步詩》,實在是樂府詩裡的一絕: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有曹植,七步能成詩。

套一句老曹的名言,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學一門泡茶手藝,少不了從細節學起。

本篇提到的七步泡茶步驟,正是衝泡白茶的必備技巧!

《2》

泡茶第一步,賞幹茶。

兵家常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泡好一杯鮮醇甘爽的白茶,少不了先識茶。

不同的白茶,幹茶外觀擁有不同的特點。

散白茶體積蓬鬆,白茶餅乾茶緊結。

於是,在衝泡散白茶,特別是壽眉的散茶時。

枝葉衡闊,梗葉粗大的壽眉,能將整個蓋碗的空間,佔據得滿滿當當。

泡茶注水時,該如何妥當的注水,才不至於讓水花濺出,這是門學問。

而白茶餅,撬開來小小一片,直接投進蓋碗裡。

注水一泡,從茶餅裡舒展開來的茶葉,像是海藻般漫開。

於是,一不當心,投茶數量就會多了。

另外,如果是不小心撬成碎末的白茶餅,倒出茶湯時,會有不少惱人的碎茶,一齊落到茶湯裡。

針對這類情形,預備上一個茶濾,是泡茶過程的必備品。

除了餅茶和散茶的不同外,白毫銀針,白牡丹,芽頭多白毫,而壽眉則茶梗明顯。

不同品類的白茶,擁有不相同的芽葉構造。

完美泡好一杯白茶,少不了預先了解不同白茶的習性和需要。

因時制宜,因茶制宜,是泡茶的第一步!

《3》

泡茶第二步,水是茶之母。

茶葉的魅力,需要通過水來體現。

泡茶時,當乾燥的茶葉,遇上急遽而下的沸水。

霎時間,像是睡美人的甦醒那般,舒展腰肢,在水中盈盈而舞。

好茶,源自高山雲霧的滋養。

制茶時,更是經過了多道匠心般的工序,精工細作。

到頭來,經過衝泡,才能呈現一杯香清甘活的好茶。

一杯茶的組成,在於茶+水。

水質的好壞,直接著茶湯的風味。

從泡茶基本要求上看,現代泡茶,以山泉水為佳。

藏在深山,遠離人煙的泉水,水質潔淨,沒有汙染。

在有條件的時候,掬起一捧山泉,直接喝下,清甜清冽無比。

這樣的「好水」,更能為好茶的風味助力。

不過,從取水難度上,用山泉水泡茶,難度大,門檻高。

當下喝茶,更建議用純淨水衝泡。

水體不含雜質的純淨水,至清至淨至純,剛正不阿,能夠將好茶的風味,加以原汁原味的呈現。

最後,提到了泡茶用水的水質要求,從原則上,泡茶不建議用自來水泡。

現代化的社會裡,自來水是生活中最直接,最方便能獲得的水源。

不過,自來水的水質,容易受到當地水源環境的影響。

另外,出廠時統一經過氯氣消毒的自來水,水體容易殘留雜味。

再加上,流經重重管道,送達千門萬戶的自來水,容易受到管道老化,生鏽的影響,沾染怪味。

從泡茶的水質要求上看,好茶一律不建議用自來水泡。

要不然,實在有點兒暴殄天物!

《4》

泡茶第三步:器為茶之父。

泡白茶,需要選器。

基本上,泡好茶,首選是用蓋碗衝泡。

蓋碗泡茶,特別是用白瓷蓋碗泡,優勢頗多。

一來,從材質上,經過高溫燒結成瓷,並上了釉面的白瓷,質地緊密。

對比下,紫砂類的材質表現,不大如人意。

具備「雙氣孔」結構的紫砂,容易在泡茶環節吸附茶香和茶味,不利好茶的本色發揮。

二來,從器型上,蓋碗,上有蓋,中有碗,下有託,三則均可自由活動。

用於泡茶時,蓋碗的杯蓋開口大小可以自由調整,方便快速、徹底的瀝盡茶湯。

如果是「壺」類的茶具,壺肚大,壺嘴小。

茶壺泡茶出湯時,茶湯是「細柱式」出湯,茶湯倒出速度慢,並且湯水不好瀝盡。

這部分留在壺底的茶,一時半會間倒不盡,長時間悶著,容易將白茶內部的茶味物質過量浸出。

對一泡茶的整體茶味而言,是壞事。

三來,從清洗實用的角度看,白瓷蓋碗的優勢明顯。

洗茶具時,只需要清水衝洗,再加上海綿擦輕輕擦拭,蓋碗上留下的茶漬,能輕易洗盡,光潔如新。

而茶壺的內部,容易遺留不少衛生死角,罅隙處難以徹底清洗。

由此可見,蓋碗泡白茶,絕對好處多多。

至於玻璃杯泡,馬克杯泡,保溫杯泡,由於茶與水不能分離,實為泡茶的下選。

而至於盛行於辦公室場合喝茶的飄逸杯,摁下出水的開關後,是「滴濾式」出湯。

出湯的倒出速度慢,難以做到快出水。

從泡茶的實際需求而言,標準器型的白瓷蓋碗衝泡,更適合白茶!

《5》

泡茶第四步:燙壺溫杯

燙壺溫杯,是指將所有的茶具(蓋碗,公道杯,品茗杯),一應的徹底燙洗。

將壺內的水燒沸後,一手提壺往下注水,另一手用茶夾持著杯蓋,往杯蓋、蓋碗內均勻衝淋。

繼而,將蓋碗稍加搖晃,再倒出沸水入公道杯,品茗杯等,搖杯燙洗。

沸水燙洗,可以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

對當下的特殊時期而言,沸水燙洗茶具,能讓喝茶過程的衛生,更有保障。

另外,從實際的品茶角度看,燙壺溫杯的實用性,同樣不容忽略。

對於預先用清水洗淨的茶具而言,再次利用沸水燙洗,能夠起到發散生水味的作用。

接下來的品嘗茶味過程中,更能保障白茶的茶香和茶味不受幹擾。

最後,從品茶的角度看,燙壺溫杯後,能夠讓蓋碗的內部保留一定餘溫。

趁著蓋碗內氤氳著一定的溫度,這時候投入幹茶,藉助餘溫,能夠更好的發揚茶香。

聞白茶的幹茶香前,合上杯蓋,輕輕搖香,再打開一側口,嗅聞茶香。

這會兒,從白茶的幹茶上,能夠嗅聞到的毫香,花香,草藥香、藥香、陳香等,屬於一款好茶風採展示的前奏曲!

《6》

泡茶第五步:茶水比例

泡白茶,不同的茶葉之間,形態差異甚大。

芽頭緊實,構造緊密的白毫銀針,如果泡茶時,簡單的隨手抓一小把,投入蓋碗裡衝泡。

那麼,極有可能會因為投茶數量過多,導致茶味失衡。

而換作了梗葉蓬鬆的秋壽眉散茶,那麼隨意的抓一大捧,放入蓋碗內。

將整個蓋碗的空間,絕大部分佔滿。

而實際上,因幹茶太過蓬鬆的緣故,投茶的數量遠遠不足。

故而,在實際泡茶的過程中,簡單的憑手感,憑幹茶體積投茶,誤差概率太大。

最最穩妥的方式,是用上克秤,預先稱茶。

對喜歡做烘焙的朋友而言,小巧的家庭克秤, 是做各式精美糕點的必備工具。

其實,泡好一杯濃淡適宜,茶水比例達到最佳狀態的白茶,同樣少不了它。

使用白瓷蓋碗衝泡白茶時,一般標準器型的110ml蓋碗,搭配5克幹茶即可。

如果是其它容量的蓋碗,那麼建議在此基礎上,適當的增減。

喝白茶時,如果換了其它的茶具,或者是煮茶等,可以參考下文的投茶量建議:

玻璃杯泡白茶,由於茶水不分離,原則上投茶要求宜少不宜多。

常見的直筒型200ml玻璃杯,建議投茶1-1.5克。

而煮茶,在直接煮白茶幹茶的情況下,建議壺內的注水量在300-400ml時,投入幹茶2-2.5克。

《7》

泡茶第六步:泡茶水溫

泡茶,建議用沸水衝泡。

因為從科學上講,好茶不存在被沸水燙壞的說法。

並且,利用足夠高溫的沸水泡茶,能讓泡出來的茶湯,更香更好喝。

不論是泡綠茶、泡紅茶、泡黃茶、泡黑茶、泡烏龍茶、泡白茶,都建議用沸水衝泡。

在不少茶葉的制茶環節裡,經受了多重的考驗。

比如,市面上常見的綠茶裡,大多採用蒸青、烘青、炒青等殺青工藝,在品質到位的前提下,根本不懼區區沸水的衝泡考驗。

至於全發酵的紅茶,不論芽葉細嫩與否,都同樣建議用沸水衝泡。

之前上桐木關的時候,當地正山村的茶農,親自打包票的肯定,他們那正宗的紅茶金駿眉,泡茶時就得用沸水。

再來說到白茶,同樣不例外。

白茶的制茶工藝相對簡樸,芽葉上的白毫保留完整。

衝泡白毫銀針、白牡丹這類芽葉較細嫩的白茶時,外層的白毫能夠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如果泡茶的水溫不夠高,那麼根本難以充分釋放內部的茶味。

好茶,需要用沸水衝泡,更能展示出好風採。

背後的原因在於,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快。

沸水泡茶,更能激發好茶內部的高沸點茶香和茶味。

注入滾燙的沸水衝泡後,伴隨著水溫的一路自然下降,茶葉內部低沸點的芳香物質,繼而展現。

可見,沸水衝泡,能夠讓好茶的風採,得到多層次,多方面的展現!

《8》

泡茶第七步:泡茶時間

泡茶喝茶,從舒心健康的品茶角度看,不建議喝濃茶。

於是,這就要求在泡茶環節上,一方面投茶數量不宜多,另一方面泡茶時間不宜長。

對於所有的好茶而言,直接採用悶泡式的方法泡茶,很不可取。

特別是在幹茶狀態下,直接長時間的將茶悶著。

時間一長,悶上了半分鐘,一分鐘,甚至於是三分鐘後,茶葉內部的茶味物質,容易提前過多的釋放。

以至於,泡出來的濃釅茶湯裡,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過多,整體滋味過分的苦和澀。

品嘗茶湯時,滋味感覺並不美妙。

使用蓋碗衝泡白茶時,最妥當的建議,是用快出水的方式。

所謂的快出水,是指在泡茶注水結束後,迅速的倒出茶湯。

從時間要求上,從注水開始計時,等到大部分茶湯的倒出,整個的泡茶時間,以控制在7-8秒為宜。

對於內質豐富的高山白茶,精心日光萎凋出來的優質白茶而言,前期泡茶時,快出水特別關鍵。

一般在實力足夠,不出意外的情況下,泡高山白茶,前7、8衝左右時,都可以按這樣的快衝快衝方式。

等到後幾衝,等到茶湯的滋味落下來後,或者茶友們可以自行根據茶湯的顏色和個人的喝茶口味判斷。

適當的延長茶湯倒出時間,坐杯5秒,坐杯10秒,坐杯30秒等,依次逐漸增加泡茶時間。

完整的泡一款茶,泡茶的時間要求,前期要快出水,後期才是適當坐杯。

快與慢節奏掌握得宜,更能完美的釋放好茶的風味。

《9》

得出一款好茶,不易。

製成一批高山日光萎凋白茶,難。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一片葉,歷經考驗,才能製成茶。

來之不易的好茶,自然需要好好珍惜。

泡茶,喝茶,不能辜負半點茶味。

畢竟,茶桌上最奢侈的事情,不是喝好茶,喝貴茶。

而是將好茶隨意衝泡,浪費茶味。

七步泡茶法,不難練。

有規有矩,有章法可依之下,平常泡茶時多留心細節,自然能泡好茶!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7個泡茶步驟,快速進階泡茶高手.
    我們不是專業茶藝師,不需要太過專業的知識和嚴格的手法,但可以常做一些科學有效的泡茶訓練。    記住7個泡茶步驟,讓你隨時泡茶不丟面,快速進階泡茶高手。    水為茶之母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適合它的水。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則:要用軟水,純淨水、礦泉水、過濾水,都比較適合用來泡茶。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哪怕是需要85℃衝泡,也需要先燒至100℃再放涼。
  • 記住7個泡茶步驟,快速進階泡茶高手.
    愛喝茶的人難免總會被請出來給大家泡茶喝,平時自己喝,隨便泡泡也沒什麼。一登上檯面泡茶,總會有些緊張,擔心出錯會掉了面子。無論什麼品類、無論什麼價位,想要喝到茶真正的好滋味,還要靠泡茶人的好技術。平時自己泡茶,如果有一套簡易的泡茶方法就不會讓好茶的味道「可惜」了。
  • 記住7個泡茶步驟,讓你泡茶不丟面
    愛喝茶的人難免總會被請出來給大家泡茶喝,平時自己喝,隨便泡泡也沒什麼。一登上檯面泡茶,總會有些緊張,擔心出錯會掉了面子。無論什麼品類、無論什麼價位,想要喝到茶真正的好滋味,還要靠泡茶人的好技術。       平時自己泡茶,如果有一套簡易的泡茶方法就不會讓好茶的味道「可惜」了。
  • 記住7個泡茶步驟,泡茶不丟面
    無論什麼品類、無論什麼價位,想要喝到茶真正的好滋味,還要靠泡茶人的好技術。平時自己泡茶,如果有一套簡易的泡茶方法就不會讓好茶的味道「可惜」了。遇到親友聚會、商務談判需要泡茶的時候,有幾個簡單有效的步驟,能保證茶香的質量,確實是愛喝茶的人日常所需。
  • 想成為「泡茶高手」?7個步驟學起來!
    無論什麼品類、無論什麼價位,想要喝到茶真正的好滋味,還要靠泡茶人的好技術。 平時自己泡茶,如果有一套簡易的泡茶方法就不會讓好茶的味道「可惜」了。 遇到親友聚會、商務談判需要泡茶的時候,有幾個簡單有效的步驟,能保證茶香的質量,確實是愛喝茶的人日常所需。
  • 記住7個泡茶步驟,讓你的茶湯更好喝!
    很多人喜歡喝茶,卻經常泡不好茶。其實記住下面7個泡茶步驟,你泡的茶湯將會更好喝,更可以快速進階成泡茶高手。
  • 為什麼飄逸杯泡白茶,沒有用蓋碗衝泡好喝?
    《1》在外面喝茶時,有朋友問了個問題。「為什麼上班時,用飄逸杯泡白茶,沒有在家裡用蓋碗泡白茶好喝?」關於這點,可討論的空間很大。比如,泡茶用水的水質、水溫,喝茶的氛圍與心境……而本身茶具不同,是最明顯一點。對上班一族來說,飄逸杯泡茶,是個快捷方便的選擇。
  • 記住7個泡茶技巧,泡茶不丟面!
    一登上檯面泡茶,總會有些緊張,擔心出錯會掉了面子。無論什麼品類、無論什麼價位,想要喝到茶真正的好滋味,還要靠泡茶人的好技術。平時自己泡茶,如果有一套簡易的泡茶方法就不會讓好茶的味道「可惜」了。遇到親友聚會、商務談判需要泡茶的時候,有幾個簡單有效的步驟,能保證茶香的質量,確實是愛喝茶的人日常所需。
  • 7個泡茶步驟
    一登上檯面泡茶,總會有些緊張,擔心出錯會掉了面子。無論什麼品類、無論什麼價位,想要喝到茶真正的好滋味,還要靠泡茶人的好技術。平時自己泡茶,如果有一套簡易的泡茶方法就不會讓好茶的味道「可惜」了。遇到親友聚會、商務談判需要泡茶的時候,有幾個簡單有效的步驟,能保證茶香的質量,確實是愛喝茶的人日常所需。我們不是專業茶藝師,不需要太過專業的知識和嚴格的手法,但可以常做一些科學有效的泡茶訓練。
  • 秋天過半,喝杯紅茶暖暖胃,六個步驟,手把手教你泡出一壺好紅茶
    基於此,閩南人在泡功夫茶時,會將燙壺溫杯形象的稱之為「白鷺沐浴」。泡茶前先進行燙壺溫杯,最主要的是為了健康飲茶,以及發散茶香。將一壺燒得滾沸的開水,衝入蓋碗、公道杯、茶杯等相應的茶具內。《5》第四步,好茶不需洗茶將壺內的水燒沸後,環壁均勻注入蓋碗內,隨後合蓋快速出湯。從泡茶的經驗看,不論是正山小種,還是坦洋工夫,或是其它紅茶等。
  • 衝泡白茶時,完整的泡茶流程有哪些要點呢?9大細節給你答案
    泡好一款茶,也需要這樣的儀式感。洗茶具,茶席布置,燒水,稱茶,注水,衝泡,出湯。一招一式,都有細緻的要求。那衝泡白茶裡的壽眉,完整的泡茶流程有哪些要點呢?泡茶時間,快出水,從注水到大部分出湯是7-8秒內。但展開來看,這每一步的內容,都有不少細節點。1、衝泡白茶壽眉,為什麼白瓷蓋碗最好?蓋碗泡茶,能客觀展現每一衝不同的茶味變化。
  • 掌握好泡茶出湯訣竅,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黑茶都好喝,實用
    快出水與悶泡的滋味,有什麼不同?《2》什麼是快出水?什麼是悶泡?快出水指的是在泡茶時,從注入沸水那刻起便開始計算,至倒出茶湯一整個步驟,時間控制在7-8秒左右為宜。悶泡,會讓茶葉中的物質過量釋放到茶湯之中,先不說香氣滋味如何,還會大大降低好茶的耐泡度。快出水和悶泡,實際上是一對反義詞,描述的是泡茶時出湯時間的快慢。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泡茶小細節,究竟會對茶湯的滋味產生什麼影響呢?
  • 蓋碗衝泡白茶,出湯慢擔心把茶泡苦,那可以減少投茶量嗎?
    《2》回到泡茶的正題。關於茶,村姑陳是一個較真的人。不論是稿件的寫作,抑或是平常簡單的泡一杯茶。對待好茶歷來奉行的態度,是要求盡善盡美。讓一款好茶,泡出最完美的狀態,才不會平白的辜負了茶味。此前不久有茶友問:(蓋碗泡白茶),如果出湯手法沒那麼快,可不可以減少茶量。
  • 手把手教你,23個泡茶步驟
    泡茶亦如是,器具、手法各不相同,但主線差異不大,這篇泡茶心得寫的簡單明了,很適合初學者參考。一、對茶要有恭敬心不論你多麼熟悉這道茶,多麼熟悉你手中的茶具,每次泡茶時都要有一份恭敬心,恭敬你手中的每一道茶。用心擺好茶具,用心掌握投茶量,用心去感受茶,用心去體驗每一道茶湯的滋味變化,及時調整每一次注水的動作與茶葉浸泡的時間。
  • 泡白茶總是不如別人好喝?原來是這3大原因在作祟,早改正就好了
    雖然與印象中的泡茶有點違和,可也是一個好現象,至少代表著,茶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了。褪下了「老氣」的包袱,喝茶也成為了一種時尚。但是,想要把一杯好茶泡的好喝,全方位的體驗到香氣和滋味,當然不僅僅是用一個普通的杯子。
  • 茶百科:白茶的六種衝泡方式方法
    4、出湯:出湯要把握兩點,就是時間和手法,注完水後停留5秒即可出湯,手法要平、穩、快,碗要端平,到了出湯的時間千萬別猶豫,一定要快,儘快瀝乾;瀝乾後,蓋碗歸位,蓋子可稍微打開,讓茶葉通通氧氣,這樣茶湯會更好喝。
  • 飄逸杯泡白茶,為什麼沒有用蓋碗好喝?
    泡了一泡今年的荒野牡丹王招待他。就看著他撐著腦袋,目光有些無神的看著我衝泡的動作,滿面的倦容。倒了杯茶給他,說:「喏,喝茶,怎麼了這是,項目很忙?」「嗯,最近有點忙。」說完,就端起茶湯細啜了一口,點點頭說:「還是你這好啊,天天都有好茶喝?」「前段日子不是送了些茶給你嗎?還沒喝?」
  • 想要泡好一壺好茶,掌握這幾個小技巧,讓你的泡茶技術快速提升
    ,我們去一些茶葉店鋪喝茶會感覺到非常的好喝,但是我們把茶葉拿回去衝泡就會很明顯的感覺到口感沒有在店鋪泡的好喝,這就是因為衝泡茶是有技巧的,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泡茶的技巧,那麼我們衝泡出來的茶就會和茶葉店人士泡的茶,相差無幾,那麼都有哪些技巧呢?
  • 泡白茶的茶具,該選哪個比較好?蓋碗、紫砂壺、還是玻璃杯呢?
    繩索糾纏在一處,相當於繫上了死結。任憑誰去解,也扯不開,解不了。泡茶時也會面臨糾結的選擇,令不少茶友覺得無可奈何,無從入手。比如,泡白茶的茶具,該選哪個比較好?用瓷壺泡白茶,出湯速度會偏慢,茶湯像細注般倒出。哪怕在注水完成後,迅速合蓋、提壺、出湯,等到壺內的大部分茶湯倒出,出湯時間肯定是超出10秒了。這與內質豐富的高山白茶,衝泡出湯要求的「快出水」,泡茶時間從注水到出湯7-8秒間的時間要求不符。
  • 白茶新手入門,該如何才能把茶泡的好喝?別心急,手把手教會你
    一杯茶,它的確有許多種好。茶湯過喉,能帶來諸多美好體驗。但在此之前,需要從把一杯茶泡好喝開始。泡好茶,是一切是前提與開始。茶的種類非常多,繽彩紛呈,講究不一。前人們燒水泡茶,大多是用炭火煮水,燒水加熱過程充滿閒趣。但日常喝茶,以方便和實用為主。選一把好用的有牌子的不鏽鋼壺,快速加熱,水沸時自動提醒,實用方便。當一壺水燒到滾沸,便可以提壺,準備衝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