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新手入門,該如何才能把茶泡的好喝?別心急,手把手教會你

2020-12-14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北方的朋友說,她很喜歡看泡茶的視頻。

坐在布置得很有雅致風範的茶空間裡,看著對方從容的燒水,溫杯,泡茶……

不知不覺間,就沉浸了進入。

有時自己工作比較忙,但隔著屏幕也仿佛能口舌生津,放鬆下來。

泡茶,本來是件簡單輕鬆的事。

喝茶的過程,注重趣味,更看重審美。

在我們的生活裡,「茶」本就是熟悉平常的事情。

明代有茶人總結過,茶有真香、貴甘潤、不苦澀,這是句實在話。

歸結到底是在說,茶是好喝的。

一杯茶,它的確有許多種好。

茶湯過喉,能帶來諸多美好體驗。

但在此之前,需要從把一杯茶泡好喝開始。

泡好茶,是一切是前提與開始。

茶的種類非常多,繽彩紛呈,講究不一。

下面以白茶為例,從每一步開始,將泡茶的過程細數。

怎麼才能把白茶泡得好喝?這份詳細的泡茶教程,不要錯過了。

《2》

泡茶教程——上篇

第一,選茶。

白茶是近年來茶圈的熱門,工藝簡樸,風味天然。

從整體的風味特點看,白茶滋味鮮爽而不失醇厚,毫香花香清新靈動,保留著原汁原味的風採。

不同分類的白茶,擁有不同的香氣滋味特定。

新白茶鮮爽,老白茶醇厚。

白毫銀針有毫香蜜韻,白牡丹的花香盈然。

而今天要登場的壽眉,它是2020年的秋茶新品,產自仲秋白露前後。

秋茶獨有的沉穩甘醇風味,花香柔美,茶湯清甜,風味溫和,與此時的季節正好相配。

不過,看到2020白露壽眉的實拍圖是後,很多朋友的直觀感受就是——如此梗葉蓬鬆的白茶該如何衝泡?

別著急,看起來其貌不揚的秋壽眉,將它泡好後,茶味表現可是很驚喜呢。

第二,選器。

泡茶動作的施展,首先要有一張茶桌。

茶桌,可以專門置辦,在家中布置出一方茶空間。

也可以選擇將書桌等臺面收拾清爽,擺放上茶具,頓時間就能出現喝茶的氛圍感。

茶桌的高度適宜比寫字桌略矮,坐下後不高於肘部。

當你在泡茶時,身體不必彎伏,泡茶動作更舒展通暢。

另外,衝泡白茶壽眉,泡茶喝茶時的大致用具,羅列如下。

1.蓋碗,做主泡茶器。

2.公道杯,盛放茶湯及分湯。

3.茶杯若干。

4.克秤,方便精準稱茶。

5.燒水壺。

6.茶盤。

7.茶巾、茶夾、蓋置、茶則、茶匙等周邊小工具。

第三,擇水。

自古來,泡茶作為一件有講究的雅事,尤為注重對水質的選擇。

茶聖陸羽分享過,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講究的古人對水有研究,最愛清冽山泉,好水能襯託出好茶的風味。

按現代生活來看,適合泡茶的水,要乾淨清潔,沒有雜質沉澱。

考慮到泡茶的風味效果,選弱酸性到中性的水比較適宜泡茶。

山泉水,純淨水,低礦化度的礦泉水等,適合泡茶。

第四,水溫。

歷來都說「燒水泡茶」,泡好茶,水要沸。

古人在燒水泡茶時,會細心觀察煮水時水的反應。

用蟹沫、魚眼等有趣的比喻,來形容水沸時的氣泡形態。

正所謂,「波驚魚眼聽濤細」,真是很當下的體察,留心生活,樂趣哪兒都有。

燒水煮茶時,壺中添水七八成滿就好,留一團空氣在壺中,水燒沸後不易溢出。

前人們燒水泡茶,大多是用炭火煮水,燒水加熱過程充滿閒趣。

但日常喝茶,以方便和實用為主。

選一把好用的有牌子的不鏽鋼壺,快速加熱,水沸時自動提醒,實用方便。

當一壺水燒到滾沸,便可以提壺,準備衝泡。

從理論與實際的泡茶過程看,水溫高,茶香茶味激發效果更好。

所以衝泡白茶時,對於水溫的選擇不必糾結,沸水最好。

第五,茶水比例。

蓋碗泡白茶,通常的茶水比例是1:20。

取市面上常見的標準容量白瓷蓋碗泡白茶,100-110ml水,5g幹茶,比例剛剛好。

開始泡茶前,可以預先用克秤稱茶,稱出5克蓬鬆的壽眉幹茶,放進茶則內。

但考慮到每個人的口味不同,當你在多次衝泡後,可以按個人的喜好適量增減投茶量。

不過從新手入門的角度看,按標準的茶水比例搭配,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濃淡適中,更能符合大眾審美。

《3》

泡茶教程——下篇

做好所有的準備,選茶,備器,擇水,沸水,稱茶備茶……

從這一刻開始,泡茶的過程便將正式展開。

第一, 燙壺溫杯

按喝功夫茶的做法,泡茶前要將所有的茶具燙一遍。

燙壺溫杯,按閩南人的說法,稱作為白鷺沐浴。

將燒沸的水,注入空蓋碗內。

拿起蓋碗,將熱水倒入公道杯內,然後勻湯入杯。

總之,將蓋碗、公道杯、茶杯等基礎相關的茶具,都細細燙一遍。

西方人流行說,咖啡倒進熱的杯子裡更香。

而泡茶前先燙壺溫杯,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投茶

燙壺溫杯後,趁著蓋碗內保留有熱氣,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壽眉散茶,用茶則輕輕撥入其中。

剎那間,茶葉們好像進入了桑拿房,藉助著熱氣帶來的影響,葉片毛孔舒張,茶香吐露。

將略帶溫熱的蓋碗端起,像打開貝殼般揭開一絲縫,能夠清楚地聞到完整的幹茶香。

聞香畢,可以根據茶葉的情況適時調整。

像枝葉衡闊,梗葉粗大的秋壽眉散茶,它的體積尤為蓬鬆,稱茶5克投入標準蓋碗後,能明顯看到蓬出一大截。

這時可以適當抖動蓋碗,減少茶葉彼此間的縫隙,或是適當拗斷幾根略長的茶梗。

讓蓋碗內的幹茶,安放得更加服帖,適宜衝泡。

第三,注水

注水之前,要大致判斷壺內的水溫變化。

沸水泡茶,效果更好。

如果是沒有保溫功能的燒水壺,經燙壺溫杯,聞幹茶香等步驟後,水溫自然下降。

屆時需要重新摁下加熱,再開始注水泡茶。

蓋碗泡茶往下注水時,一手持壺,一手持蓋碗的蓋子。

拎水壺的手,不宜擺放過高。

需要往低處注水,壺嘴靠近蓋碗,能避免沸水濺出、灑出的風險。

注水時,用環壁注水的方式,快速往蓋碗內畫一個の字。

務必讓蓋碗內的幹茶,及時浸潤,全部浸到沸水裡,均勻完整的浸出滋味。

第四,出湯。

快速注水,注水線將近蓋碗的碗沿時,立即合蓋出湯。

因為好茶的內質豐富,茶味充足,滋味釋放快。

所以出湯時間也要跟上速度,要快快出湯,避免悶泡。

基本上,一手提壺往下注水,注水完畢後。

另一持蓋的手,就可以迅速合蓋(留出適當的出湯開口),快速出湯。

蓋碗的出湯開口,對準公道杯後,迅疾傾瀉而下。

從注水開始,到大部分茶湯,時間線以控制在7-8秒為宜。

短短幾秒時間,便足夠浸出鮮爽清甜的風味。

茶味豐沛,品質優越的好茶,不宜悶泡,更不需洗茶。

第一衝泡出來的茶湯,可以放心飲用。

第五,分茶品嘗。

用公道杯將茶湯分入茶杯內,熱茶斟七八分滿。

這時候進入到細品,慢品,陶醉,享受的時刻。

第一衝泡出來的茶湯,口感比較輕盈。

壽眉幹茶初初遇水,漸漸甦醒,茶湯口感細膩柔順。

同時,因為頭道茶湯內含有豐富茶氨酸等物質的影響,風味清甜鮮爽無比,尤為美妙。

第六,繼續衝泡。

沸水衝泡,環壁注水,快速出湯。

等到第二、三泡後,秋壽眉散茶經過熱身後,茶味浸出速度加快。

茶湯滋味逐漸飽滿,醇厚,豐沛。

喝入一口茶,茶湯過喉,唇齒留香,回甘韻味舒適。

品質優秀的高山白茶,加之「快出水」的蓋碗衝泡方式,輕鬆泡上十來衝,不成問題。

不過在7、8衝左右,因茶味物質的慢慢消耗影響,後幾衝泡出來的茶湯滋味略淡。

可以視具體的茶味變化,稍為延長出湯時間,從幾秒,十幾秒,到幾十秒依次延長。

泡茶方法得宜,後幾道的尾水,茶湯仍會有圓滑有力的口感。

細細衝泡,慢慢感受每一衝不同的茶香茶味層次變化。

喝茶除了品味,還能靜下心來,沉浸在當下的美好時光中。

認真泡茶,泡好喝,喝好茶,著實是很好的體驗。

《4》

喝茶,追求將一款茶泡好喝。

為此,泡茶上自然不能隨意馬虎對待。

泡茶時如果可能,自然要認真了解它,用最恰當的方式對待好茶。

一款好茶,它像一面鏡子。

朝裡看,它能夠讓人專注在一個小世界中,與外界無涉。

個中門道,妙不可言。

當然,如果是給客人或同伴在一起喝茶,泡茶時亦需要關注他人。

比如你在茶席上,精心地擺了一瓶花。

那麼,自然要將好看的一面,朝給對方,顯示心意。

分茶時,先客後主,最後給自己留一口茶湯。

看看每一泡茶的滋味,適合與否,以便在下一泡時調整。

泡好茶,是件能取悅心情的事。

每一步驟的精心準備,讓人更能樂享生活,輕鬆自在,樂且晏如!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新手泡白茶必選,蓋碗為什麼是最好用的泡茶用具?
    話雖如此說,但是對於新手來講,要是在初期便用劣質的筆來書寫,練字過程中總是難以獲得成就感,大多數人難以堅持下去。於是又可搬出老祖宗的那一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是手的延伸,沒有好的筆,如何能夠將字寫好?
  • 白茶新手入門,該選白牡丹還是壽眉呢?4點教你擺脫疑惑
    最近打算嘗試白茶,然後就遇到了一連串N多個問題。白牡丹適合當入門茶嗎?怎麼選比較好?喝過牡丹王感覺太淡了。那今天,不妨就來聊聊新手入門喝白牡丹的那些事!《2》入門話題一,白牡丹適合當入門茶嗎?故而,新手入門喝白茶,從白牡丹喝起,不怕會喝不懂。再加上,芽葉細嫩的白牡丹,芽頭飽滿,葉片窄小。芽頭和葉背上都覆蓋著不少的白毫,能為茶湯貢獻獨特的毫香,以及增加清甜、鮮爽的口感。遇上一泡優質的白牡丹,香清甘活,鮮醇甘爽等優點面面俱到。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泡茶事先不稱重,隨手抓茶泡茶,壓根就是很不專業的做法。準確的泡好茶,完整的感受一泡好茶的最佳風採。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泡出一杯適合自己口味的茶湯,才能取悅個人味蕾。投茶量的多與少,直接影響茶湯滋味的濃淡。有人的喝茶,喜歡喝淡一點的,口味輕。或者是剛入門學茶喝茶的朋友,味蕾對茶味的感知比較敏感。
  • 致茶友:你還在用這樣的蓋碗泡白茶巖茶黑茶綠茶嗎?該換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對於泡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分為兩類。茶友張三認為:泡茶,隨便點,別太講究,能喝就行。茶友王五覺得:茶,是精神享受之物,雖不能果腹,但它帶來的愉悅感,是不可替代的。泡茶,必須嚴謹。
  • 為什麼飄逸杯泡白茶,沒有用蓋碗衝泡好喝?
    「為什麼上班時,用飄逸杯泡白茶,沒有在家裡用蓋碗泡白茶好喝?」關於這點,可討論的空間很大。比如,泡茶用水的水質、水溫,喝茶的氛圍與心境……而本身茶具不同,是最明顯一點。對上班一族來說,飄逸杯泡茶,是個快捷方便的選擇。但是,對待內質豐富的好茶,不適合用飄逸杯泡。
  • 同一款白茶,為何茶館泡得更好喝?是衝泡不當,還是內心在作怪?
    有時會碰到茶友訴苦:「在茶館或是其它茶友處,能喝到非常好喝的白茶,可一旦自己著手開始衝泡後,卻完全不是當初的味道。」大家對此感到費解,同樣一款白茶,卻喝出了不同的滋味,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不管環境如何,在茶館中喝茶別有一番風味,因為氛圍不同,周圍的人不同。一邊聽他人的百態人生,一邊品味著手裡的茶湯,那麼味蕾和感官也存在著差異。並且,去茶館喝茶,或是去朋友家裡,總是與三兩朋友一起品茶。
  • 林三泡金絲陳皮老白茶,全新創業風口已來臨
    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其具有超強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消除體內的氧自由基,亦可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滲出,對保護呼吸道、動脈暢通起到良好的作用。陳皮以廣東新會陳皮為上品,有著「千年靈芝,百年陳皮」的美名,是「廣東三寶」之一。
  • 蓋碗衝泡白茶,出湯慢擔心把茶泡苦,那可以減少投茶量嗎?
    標準越高,達成的目標才能更高。《2》回到泡茶的正題。關於茶,村姑陳是一個較真的人。不論是稿件的寫作,抑或是平常簡單的泡一杯茶。對待好茶歷來奉行的態度,是要求盡善盡美。讓一款好茶,泡出最完美的狀態,才不會平白的辜負了茶味。
  • 泡白茶總是不如別人好喝?原來是這3大原因在作祟,早改正就好了
    雖然與印象中的泡茶有點違和,可也是一個好現象,至少代表著,茶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了。褪下了「老氣」的包袱,喝茶也成為了一種時尚。但是,想要把一杯好茶泡的好喝,全方位的體驗到香氣和滋味,當然不僅僅是用一個普通的杯子。
  • 白茶該怎么喝?直接煮,還是開水泡?
    白茶究竟該怎么喝?直接煮,還是開水泡?《2》白茶既可以煮茶飲用,也可以直接衝泡就六大茶類來說,直接衝泡是最最常見的飲茶方式,白茶也不例外。無論何時何地,使用何種茶具,有茶有水便可進行衝泡。想要喝到一杯白茶的衝泡門檻並不高,只是想要衝泡得好喝還得費些功夫。不過,要是在辦公室或者是出差途中能夠喝到心儀的茶葉,便已經是極大的安慰,哪裡還有時間在那裡挑三揀四?
  • 衝泡白茶的幾種錯誤,你的泡茶方法對了嗎
    適合白茶樹的生長,素有「白茶之鄉」稱號。 說到白茶近幾年的白茶火熱程度幾乎是眾所周知,也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白茶,就因為白茶特殊,工藝簡單。製作過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兩道工序,其中主要是萎疝和晾乾,使茶芽自然緩慢的變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質風格。具體製法是:採回的茶芽,薄薄地攤在竹製有孔的篩上,置微弱的陽光下萎凋、攤曬至七、八成幹,再移到烈日下曬至足幹。
  • 飄逸杯泡白茶,為什麼沒有用蓋碗好喝?
    泡了一泡今年的荒野牡丹王招待他。就看著他撐著腦袋,目光有些無神的看著我衝泡的動作,滿面的倦容。倒了杯茶給他,說:「喏,喝茶,怎麼了這是,項目很忙?」「嗯,最近有點忙。」說完,就端起茶湯細啜了一口,點點頭說:「還是你這好啊,天天都有好茶喝?」「前段日子不是送了些茶給你嗎?還沒喝?」
  • 福鼎白茶小青柑好喝嗎?白茶小青柑怎么喝才正確
    喝過小青柑普洱茶的茶友們,可曾聽過福鼎白茶小青柑呢?那麼,什麼是小青柑白茶?這種福鼎白茶小青柑好喝嗎?白茶小青柑怎么喝才是正確的呢?福鼎白茶小青柑好喝嗎首先,福鼎白茶小青柑,顧名思義就是小青柑+白茶的組合茶品,算得上是不錯的融合。
  • 冬季煮白茶詳細步驟解讀,掌握這4個步驟,新手小白也能煮出好茶
    為了應時應景,自是要煮一壺茶喝,方才滿足。 古時候,大文豪們很喜歡在梅花樹下,溫一壺小酒,看雪看花喝酒。 如今,就煮一壺茶,聽風看花喝茶吧。 關於煮茶這件事,看似簡單,但其實其中暗藏玄機。 如何煮好一壺茶,有不少學問。
  • 綠茶玻璃杯泡,白茶蓋碗泡,普洱紫砂壺泡,這是衝泡固定公式嗎?
    再者說,每種茶的個性不一樣,在衝泡時應該選擇對應的茶具,才能發揮出一款好茶最閃亮的一面。最近收集了一些茶友們的問題,有在問「綠茶是不是只能玻璃杯泡?」,也有問「紅茶是不是只能用壺泡?」,更有問「白茶是不是只能用蓋碗泡?」
  • 哪怕是白毫銀針,老白茶就是要煮茶才好喝?這句話騙了你多少年!
    300毫升水純淨水,2.5克幹茶,煮個茶香水軟,在燈下捧一本書,看個目眩神馳。《2》時常聽到有人說,老白茶就是要煮才好喝。這句話跟緊箍咒似的,每隔幾天總會響起一次。其實,老白茶就是要煮才好喝,這句話,並不是老白茶的真正屬性。這句話是為「做舊老白茶」所度身訂製的「官宣」—— 內質不豐富的老白茶,才需要煮。有些品質不高的「老白茶」,像是做舊的或者渥堆的那種,單用蓋碗泡,是泡不出味道來的了。
  • 買白茶有哪些講究?這6類白茶就算心動也不要碰,新手容易掉坑
    說真的,買茶這件事大有講究,有些可以買,而有些就不要買,就算你看著順眼,心動了也不要碰,特別是剛開始沒有定力的新手,就容易被表象迷到,結果踩坑。總的來說,買茶有6大不選原則,新手經常會做錯幾樣。茶樹雖相同,但原料品質卻有雲泥之別,南橘北枳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此外,有些用平地茶當高山茶賣的,或者茶園茶當荒野茶來賣的,皆是在原料上投機取巧,從而獲得利益。因此我們在購買白茶時要問清楚或者最好能分辨出白茶的原料等級,不能買了原料不行的假茶。
  • 歲暮天寒,宜煮茶,簡單幾招,教你煮出一壺好喝的白茶!
    如果是剛開始喝茶,煮茶沒有足夠經驗的新手,更建議入手玻璃壺煮茶。 煮茶加熱時,由外往裡看過去,能夠通過觀察湯色的變化,從而很好的調整煮茶時間。 避免一不留神,因為煮茶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茶湯煮出來又濃又重又苦,並不好喝。
  • 如何泡出清涼、好喝、時尚、有格調的冷泡茶
    除了常規的冷泡茶,茶百科建議茶友們可以在茶中加入糖漿、蜂蜜或牛奶等進行調味,亦可加果汁或酒類等調製成花式飲品。此外,加入青梅、青橄欖、或者檸檬等配料試調果味冷泡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由於冷泡茶,茶葉的滋味會較難滲出,常需將茶葉提前泡上一兩個小時方可飲用。根據不同的茶葉種類所需的衝泡時間也會產生變化,列出這樣的表格,其中冷藏一欄代表冷泡時長。新茶:用冷水泡茶最好選用新茶,這樣才能喝出香醇滋味。
  • 為什麼你泡白茶,從來不用茶濾?背後有何內情?
    《2》白茶怎麼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比如,有人喜歡用玻璃杯泡。放入少量的白牡丹,注入沸水,欣賞茶葉在水中舒展飛舞的模樣,也是一大樂趣。而有人喜歡用蓋碗衝泡。你會發現,有些芽頭或是葉片出現了脫落,由原本的張牙舞爪,變得乖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而這些碎茶,棄之可惜。畢竟是優質白茶出身,即便破碎,但內質依然充足,怎麼捨得隨意丟棄?那麼,為了能喝到一杯清澈的湯水,便要藉助茶濾的力量。利用濾網,將大量的碎葉阻擋在外,避免滿嘴茶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