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茶友:你還在用這樣的蓋碗泡白茶巖茶黑茶綠茶嗎?該換了!

2021-01-10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對於泡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分為兩類。

茶友張三認為:泡茶,隨便點,別太講究,能喝就行。

茶友王五覺得:茶,是精神享受之物,雖不能果腹,但它帶來的愉悅感,是不可替代的。泡茶,必須嚴謹。

不得不讚嘆,茶,的確是一款可俗可雅之物。

大俗即大雅。說茶「俗」,解釋為平凡更為妥帖。在白茶產區,茶農們喜歡喝一種名為「粗茶婆」(其實就是壽眉)的茶。炎熱的夏天,燒一鍋水,抓一把茶扔進大缸,可供好幾個青壯年喝半天,喝完之後再續沸水。如此簡單的泡法,伴隨幾代茶農度過酷暑。

說茶「雅」,那講究起來可多門道。茶具、茶席、茶夾、茶杯、茶杯墊甚至是茶巾,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就連衝泡,都要一絲不苟。

對比這兩種喝茶方式,我們更多的,會選擇後者。把喝茶,當做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兒。

在這件儀式感強烈的事兒上,村姑陳也發現了些許不太和諧的細節。

這些小細節太多,今兒先挑選一個比較突出的。——蓋碗的挑選。

《2》

蓋碗,這種茶具並不陌生。要是沒用過,那必然也見過,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話糙理不糙。

但你們知道嗎,這蓋碗的選擇,也是有訣竅和技巧的!

有不少茶友抱怨,自己泡的茶不好喝,容易苦澀。你們可曾想過,是自己的蓋碗出了問題?

一北方的茶友,剛開始喝白茶時,聽村姑陳說用蓋碗(哎,我反覆強調,是白瓷蓋碗)泡茶好,欣喜萬分,風風火火到茶城買蓋碗。

結果一到茶城,傻眼了!這蓋碗咋還有這麼多「型號」呢?說它琳琅滿目也不為過。

這下慌了!只好求助掌柜。

掌柜一瞧:嘿喲,有生意送上門了,這麼好的掙錢機會,不能白白錯過呀!於是推薦的蓋碗,價格賊高。

茶友一看,這些蓋碗顏色別致,十分好看,欣然接受。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們猜,這位茶友買的蓋碗,是什麼樣的?

買的是一套汝窯開片茶具!要是但從觀賞性來看,這翠綠的茶具,很養眼。加上這茶具還會開片,也算是一大賣點。

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這茶具就很雞肋,完全不適合衝泡茶葉。至於具體原因,下文揭曉。

原以為買蓋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兒,但聽了茶友的分享才知道:好事多磨。

《3》

就蓋碗的挑選而言,我們要注意三個細節。

一、材質要選對

紫砂VS白瓷

就目前而言,蓋碗比較常見的是用白瓷燒制而成,也有部分是用紫砂材質製作。

在紫砂蓋碗和白瓷蓋碗中,強烈建議茶友們使用白瓷蓋碗。

紫砂材質,容易吸收香氣和湯水,不論是做成紫砂壺還是紫砂蓋碗,這一點都不會改變。

對比之下,白瓷的蓋碗泡茶,優勢更多。

白瓷的好處主要體現在:白瓷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

蓋碗因為通體上釉,緊緻的釉面隔絕了碗體內外空氣的交互,也不會吸收茶味,香氣很明顯;用蓋碗泡的茶可以聞蓋香,如有雜味的話,一聞就能聞出來;另外蓋碗散發部分熱氣,減少了聞覺刺激,使蓋香聞起來更加香。而紫砂器、陶器都會有一定的吸附性,會吸收部分茶香,聞起來比蓋碗遜色。

白瓷蓋碗可衝泡茶類: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紫砂蓋碗可衝泡茶類:黑茶。

相比之下,紫砂蓋碗的使用,局限性太大,不列入考慮範圍。

二、蓋碗器型要選對

胎薄VS胎厚

在選擇蓋碗時,器型一定要選對,要買胎薄的蓋碗。

所謂胎薄,就是蓋碗壁薄,不會特別厚。最簡單的一點,你透過光看一看,是否會透。薄如蟬翼,輕似浮雲,就是胎薄蓋碗給人的感覺。

要是買胎厚的蓋碗,泡出來的茶不一定好喝。最典型的當屬汝窯蓋碗,出了名了胎厚。用汝窯蓋碗泡茶,不僅燙手,泡出來的茶還容易沒有香氣。

加上汝窯會開片,也會影響最後的茶葉香氣。

對比之下,同一款茶,用白瓷蓋碗泡出來香氣高揚,回甘漂亮,汝窯蓋碗泡出來,淡而無味,非常難喝。

一款會破壞茶葉品質的蓋碗,我們真的有必要買嗎?

買蓋碗,更多地是要考慮實用性。

三、容量要選對

200毫升VS120毫升

最後來說說蓋碗的容量,選蓋碗,容量最容易被忽視。

不止一位茶友,都因為沒有選對蓋碗,泡不出好喝的茶。最常見的,用180毫升、200毫升的蓋碗泡茶。這種大小的蓋碗泡出來的茶,味道淡,容易苦澀。

對此,我只想說一句:這種大容量的蓋碗,是清宮劇的道具,不適合用來泡茶!

首先,蓋碗太大,出水不方便,手腕太費力,泡個茶簡直就折磨。

其次,容量太大的蓋碗,投茶量不容易控制,出水時間會受影響,未及時出水,泡出來的茶多數不好喝。

在此,建議各位購買120毫升左右的蓋碗即可。這個大小的蓋碗出水,手腕不費力,方便出水,能有效地控制出水時間,不破壞茶葉的品質。

《4》

在物質方面,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老百姓七種基本生活必備品之一。

在精神方面,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又是文人雅士的七種精神薰陶之一。

從古代到現代,茶跨越了歷史的塵埃走到今天。從綠茶、黑茶、白茶到烏龍茶、紅茶,無不有著濃厚的歷史積澱。

如武夷茶,作為歷代貢茶,見證了團茶的興盛與衰敗,更是伴隨一代君王度過寂寥的夜晚。

至於綠茶,那更是清代君王的摯愛。

佳茗頭綱貢,澆詩月必團。

竹爐添活火,石銚沸驚湍。

魚蟹眼徐漂,旗槍影細攢。

一甌清興足,春盎避輕寒。

不論是何種茶類,都要用對茶具衝泡才是,否則如何讓茶葉釋放滋味,綻放光芒?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綠茶玻璃杯泡,白茶蓋碗泡,普洱紫砂壺泡,這是衝泡固定公式嗎?
    再者說,每種茶的個性不一樣,在衝泡時應該選擇對應的茶具,才能發揮出一款好茶最閃亮的一面。最近收集了一些茶友們的問題,有在問「綠茶是不是只能玻璃杯泡?」,也有問「紅茶是不是只能用壺泡?」,更有問「白茶是不是只能用蓋碗泡?」
  • 掌握好泡茶出湯訣竅,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黑茶都好喝,實用
    常一起喝茶的朋友,也或多或少受到了自己的影響,拋棄了原本的茶壺,紛紛改用蓋碗泡茶了。上周和朋友一起喝茶的時候,一邊泡茶,一邊閒聊,等到出湯結束了,她問,「什麼茶都要這麼快出湯嗎?」那麼在眾多茶類中,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黑茶,在衝泡時都要快出水嗎?
  • 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武夷巖茶,不同茶如何控制出湯時間?
    從茶器的選擇來看,就能分為白瓷蓋碗、玻璃杯、柴燒壺、紫砂壺等,在不同茶器下,茶葉能展示迥然不同的風味。同一款茶,在白瓷蓋碗衝泡下,能感受到色香味的細膩變化。若是改用玻璃杯衝泡,則少了這種風味的體會,多了些便捷性。而用紫砂壺衝泡,則是被修飾過後的模樣,少了真實感。衝泡水溫,也是一大影響因素。沸水衝泡,最能讓一款茶葉原形畢露,茶葉品質好壞,一泡便知。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一泡茶葉的舒展情況,不可能完全一樣。對壓制過的黑茶磚,沱茶,或者是形態捲曲如螺的綠茶(碧螺春等),在衝泡時茶味緩緩釋放。若是用快出水的泡法,那經過前幾次的泡茶後,茶葉還沒達到徹底舒展的狀態。故而,茶味的釋放還未達到頂峰。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待上太姥山,這些「戰鬥」裝備,用的著。春意濃,卻也春寒料峭。足不出戶的日子,尚未結束。茶,仍舊是每日打發閒散時光的最好選擇。昨兒喝茶,心血來潮,在朋友圈裡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人家在泡茶之前,是要稱一下的,稱8克巖茶,用常見的倒鍾型白瓷蓋碗衝泡,蓋碗容量,大概在100毫升左右。而且這個茶農稱茶,還不是用我們平時見到的這種電子克秤稱茶,而是用砝碼,也就是天平秤,是物理課上,能見到的那種砝碼,特別有趣。一下子,讓喝茶變得高大上,又富有趣味性。只是,這種砝碼秤不如咱們平時用的電子克秤方便。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泡茶事先不稱重,隨手抓茶泡茶,壓根就是很不專業的做法。準確的泡好茶,完整的感受一泡好茶的最佳風採。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泡茶,出水利落的蓋碗是最好用的茶具。以蓋碗為例,市面上的蓋碗容量,有大有小。從80ml到300ml,或大或小,琳琅滿目。同樣的茶,用不同容量的蓋碗泡,投茶量自然要換算。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關於茶喝之前要不要洗茶,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有支持洗茶者,認為喝茶必須洗,不洗喝不下。
  • 煮老白茶,煮黑茶,煮紅茶,煮茶的說法這麼多,那茶都適合煮嗎?
    但在喝好茶時,不推薦採用調飲的做法。這會破壞好茶本身的滋味。喝好茶,清飲為宜。簡單的清飲,更能品嘗到茶葉的原汁原味。如果換成調飲的做法,反而會比較浪費。優質的紅茶,香氣和滋味都很精彩,不推薦煮茶時調飲,簡單用蓋碗泡,更能品嘗到好茶本身的內容。烏龍茶裡,嘗試過煮巖茶泡開過的葉底。武夷巖茶是閩北烏龍的代表。
  • 一篇文章囊括綠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烏龍茶衝泡茶具,這下全齊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近來,與茶友們分享了不少關於白茶的衝泡方法。從泡茶用具、用水再到出水時間、投茶量等,涵蓋白茶的方方面面。其中,大家關注最多的是用什麼茶具衝泡白茶。最經常推薦大家使用的,是白瓷蓋碗。
  • 除了白茶、黑茶,綠茶、紅茶、鐵觀音、巖茶,能不能存放很多年?
    這個茶存一年兩年,還會是這個味道嗎?」 還有一茶友,對桐木傳統工藝製作的煙小種,稱讚有加。 「這是我目前喝過的,最有特色的紅茶,煙燻味很舒服,有燻柿子幹的甜味,很適合秋天喝的一款茶,但我有個問題請教:煙小種能不能像白茶一樣,存很多年呢?」 存茶,顯然成了每一位茶客喝茶旅途上,都要學習的一課。
  • 綠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巖茶,哪些適合放在冰箱保存?
    如我們在喝茶時,為了能讓茶的品質不受損或者是讓茶能夠進一步轉化,【保存】這件大事,半點疏忽也有不得。如一朋友在文章下方留言:「壞掉的冰箱可以存茶嗎?」咦~冰箱存茶怎的還換了個方式。抱歉,壞掉的冰箱,不可以存茶。「不通電,就當做柜子用,也不行嗎?」當然不行!原因麼,且聽下文分解。
  • 紅茶加牛奶、煮老白茶加陳皮、溫水泡巖茶,三種喝茶方式耽誤好茶
    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滋味風採不一。不過並非全世界的人,喝茶的風格都相同。英國人愛喝紅茶,這三百多年來形成的飲茶習慣,已逐漸滲透進他們的日常生活裡。早餐喝紅茶,下午喝紅茶,晚上還是泡紅茶。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午後,正在刷著茶友們的留言,突然收到了一條新消息,「泡茶要用什麼水溫才好喝?」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 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
  • 沸水是「照妖鏡」,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品質好不好,一泡便知
    用這樣的水溫,泡一款據說2016年的老白茶,可謂暴殄天物。這種水溫度,達不到衝泡要求。泡出來的茶,香氣很淡,滋味溫吞。像是加熱一鍋雞湯,還沒燒沸,就著急倒出一碗。嘗一口,壓根沒那股銷魂的味覺體驗。六大茶類裡,任何茶用溫水去泡,都實在浪費啊。《2》老白茶,為什麼要用沸水泡?
  • 將白茶、紅茶、巖茶洗了再喝,看來這些年錯過了不少好茶
    所以,在正式泡茶喝之前,都會用沸水,過一遍茶葉,藉助水的作用,將茶葉上的雜質祛除,再進行衝泡喝茶。這樣做其實,無可厚非,畢竟是要入口的,到我們的肚子裡的,小心謹慎一些自然更好。但是,茶真的需要洗一洗,才可以繼續喝嗎?
  • 話說,中國六大茶類裡,白茶、普洱、紅茶,哪些茶適合煮著喝呢?
    傳統的六大茶類裡,按照分類的不同,有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紅茶的區分。 其中,可以嘗試用來煮茶的並不多。 從喝茶的經驗看,煮茶可以選以下的幾類。 老白茶、熟普、黑茶、個別的紅茶,泡開過的足火肉桂葉底……
  • 一語道破,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什麼時候才適合喝?
    第一種,綠茶,鐵觀音,茉莉花茶,喝越早越好。第二種,巖茶,紅茶,褪火兩三年後喝。第三種,白茶,普洱,黑茶,久存無妨。到底這份大神喝茶秘籍是對,還是不對?下面就來細細道來,一款茶究竟該什麼時候喝?《2》第一種,趁早嘗鮮型需要及時飲用為好的茶,羅列起來有不少。1. 綠茶。
  • 夏天喝綠茶、白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喝茶說法靠譜嗎?
    指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將喝茶的選擇範圍,擴散到六大茶類。有人說夏天應該多喝綠茶、新白茶嘗鮮,冬天以喝紅茶、老白茶、烏龍茶為主。到底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蟬鳴不歇的夏天,適合把時間消磨在茶裡。尤其是在中午小憩後,泡上一杯茶喝,特別的舒坦與愜意。不過,這適合夏天喝的茶,當真只有綠茶和新白茶嗎?未必見得。這樣的喝茶建議,太過絕對!
  • 白瓷蓋碗正確使用指南,新老茶友必備!
    當然是因白瓷蓋碗的群眾基礎好。來看看茶友們都是怎麼評價它的吧。茶友A:「蓋碗便宜啊,摔壞了也不心疼。」茶友B:「我們這兒,泡茶都用蓋碗,是一種習慣了吧。」茶友C:「紅茶、黑茶、烏龍茶、白茶,一個蓋碗就搞定了。」茶友D:「蓋碗,泡茶方便哇。」村姑陳就愛白瓷蓋碗的便捷性。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春日嘗鮮,春天的味道少不了茶的參與!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然而,要想盡情體會春茶的美妙滋味,少不了搭配正確的衝泡方法。究竟,不同的茶該怎樣才能泡得更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