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小故事——模稜兩可

2020-12-16 騰訊網

成語

mó léng liǎng kě

模稜兩可

解釋

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

近義詞

拖泥帶水、似是而非、無可不可

反義詞

一望而知、斬釘截鐵、大是大非

造句

凡是模稜兩可的問題都要向同學或老師問清楚。

成語典故

唐朝時,出生在趙州欒城的蘇味道和同鄉李嶠都以才學聞名於世,當時人們將他兩人並稱為「蘇李」。後來蘇味道在二十歲時考取了進士,當上了吏部侍郎。等到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他已官至宰相的高位。

在武則天的嚴厲統治下,為了保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人身安全,蘇味道做起事來瞻前顧後,為了不承擔宰相應該擔負的責任,他在處理公務時,總是模稜兩可,從不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意見。

如此一來,整個官場也在他的影響下變得消極懈怠了。蘇味道對自己這種明哲保身的做法很滿意,還經常教導身邊的人也跟自己學,看不慣他這種做法的人就給他起了「蘇模稜」和「模稜手」的外號。

相關焦點

  • 中華成語小故事——道聽途說
    成語「道聽途說」就是從這個故事而來的。這一成語比喻在路上聽到沒有根據的言論或傳聞,再去傳給別人。成語解釋成語dào tīng tú shuō道聽途說解釋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簞食壺漿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中華成語小故事——畫龍點睛
    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說中來的。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闢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成語解釋成語huà lóng diǎn jīng畫龍點睛解釋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
  • 中華成語小故事——膾炙人口
    kuài zhì rén kǒu膾 炙 人 口(註:視頻與下面內容不完全對應)《孟子·盡心下》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後來人們從孟子所說的「膾炙,所同也」裡引伸出「膾炙人口」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讚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 中華成語小故事——杞人憂天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成語解釋成語qǐ rén yōu tiān杞人憂天解釋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 中華成語小故事——杯弓蛇影
    成語解釋成語bēi gōng shé yǐng杯弓蛇影解釋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近義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反義詞處之泰然、談笑自若造句聽完這個故事,小東總是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的。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包藏禍心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中華成語小故事——門可羅雀
    成語解釋成語mén kě luó què門可羅雀解釋大門之前可以張起網來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賓客稀少。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
  • 寫給兒童的《中華成語故事書》彩圖注音版提升兒童閱讀樂趣
    小孩子對故事、神話自己生活中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著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父母在教孩子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教授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其中成語故事就是非常好的東西。成語是由典故引申而來,有些深厚的文化內涵,而且每一個成語都有其小故事,孩子可通過學習成語故事拓寬知識面、積累詞彙,從小積澱下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推薦共有4冊的《中華成語故事》,到手13.8元!寓教於樂,又可讓孩子儘量避免過度沉迷於手機之中。
  • 四字成語創新演繹 《成語魔方》傳遞中華傳統美德
    四字成語創新演繹 作為「201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年」的延續,中國兒藝自2014年始,將陸續推出「中國故事」系列劇,內容涵蓋中國觀眾家喻戶曉的各類成語、諺語、典故等,希望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更多地搬到兒童劇舞臺,用充滿藝術想像和童趣的表達方式展現給當代觀眾,將「中國故事」作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
  • 中華智慧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
    成語「入木三分」講的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生活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他是我國歷史上大名鼎鼎、家喻戶曉的大書法家,被後人譽為「書聖」。他的書法到底有多棒呢?四個字——冠絕古今。王羲之之後,在書法上能夠超越他的可謂鳳毛麟角。
  • 中華成語小故事——沐猴而冠
    成語 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而冠 解釋 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 60名學生演繹成語故事
    1月2日,由我縣學生參演的微電影《中華成語故事》首映禮成功舉行。《中華成語故事》是一部兒童益智系列微電影,通過演繹成語故事,讓少年兒童更好地理解成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培養青少年的國學素質。影片共分為《一鳴驚人》《車水馬龍》《沉魚》《落雁》四個小劇本,60名孩子們身著古裝「穿越」到古代,通過短小精悍的成語故事,詮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身臨其境感知成語故事的時代背景,深刻了解中華歷史的燦爛文化。(潘偉、文雅婷)【來源:衡山手機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中華成語故事之《車水馬龍》——回望潁川國學堂
    同學們大家好,這裡是《回望潁川國學堂》,我是龍丹,歡迎收聽今天的《中華成語故事》,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的名字叫《車水馬龍》,我們一起來聽。漢明帝的皇后馬氏是名將馬援的小女兒,她德、才、貌俱全,尤其喜歡讀書並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媽媽講故事—歷史經典成語故事「買櫝還珠」
    文/燕兒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我們稱之為成語。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幾乎每個成語都有自己的故事,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 成語從未如此有趣,《婷婷講成語故事》新書發布
    《婷婷講成語故事》,現場分享有趣的成語故事和學習成語的方法。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學習,《婷婷講成語故事》嚴格參照小學語文教材,從3萬個成語中精選常用成語,並特邀清華大學心理學專家、語文教材組專家等,為每個成語單獨策劃故事教案並設計了幫助孩子培養邏輯認知能力的小遊戲。此外,還邀請國內專業的配音團隊,用新穎有趣的情景劇形式進行演繹。書中每個成語都配有即掃即聽的二維碼,可以把成語「演給孩子聽」。
  • 中華成語「一竅不通」的故事
    「一竅不通」的故事就發生在商朝末期,距今也有3000多年歷史了。話說商朝的最後一個國王叫紂王,這是個荒淫無度的國王,商朝就是在他手裡滅亡的。紂王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妃子叫妲己。傳說這個妲己人長得很美,可心腸如蛇蠍般狠毒。
  • 中華成語故事——高山流水
    成語故事:春秋時代,有個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很高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
  • 成語故事《瞞天過海》:薛白袍「瞞天過海」智取高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追本溯源,品讀經典,體味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全面遍搜中國浩如煙海的歷史文化典籍及相關成語故事集,條目海量,一冊在手,中華成語故事全掌握。更有趣刪繁就簡,故事娓娓道來,能於興致盎然中輕鬆獲得收益,可讀性強。
  • 成語不用背,讀完自然會!《笑讀成語》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二年級以上必讀!
    這些「清奇」的成語解說,分分鐘就能讓你get到成語的意境。這套書一共4冊,選取了與新課標推薦高度匹配、傳誦度和知名度都很高的成語160則,每個成語包括:一篇有趣的成語故事+4幅解說的漫畫+成語接龍+追本溯源+知識大爆炸,五個部分,讓孩子全方面掌握成語!比起背誦、默寫,這種以成語故事和大幅插圖讓孩子來學成語的方式,不僅更簡便快捷,也更容易幫孩子建立起學習興趣。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成語大全及解釋,家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成語大全及解釋,家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二年級下學期即將結束,部分地區學生已經結束了本學期的學習,並開始進行三年級的預習了。對於三年級語文的預習,其實也沒必要完全把課文內容提前學了,但是可以把基礎知識學會。
  • 「喝西北風」是成語嗎?中華成語研究會會長:見仁見智
    江蘇省中華成語研究會會長、常州工學院教授莫彭齡表示,目前學界一般認為,成語是相沿習用的、具有書面色彩的固定短語,它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成語具有習用性、書面性、固定性三個特徵,成語的來源一般都有出處,多有文縐縐的典雅色彩。」記者注意到,在撒貝寧「翻車」的那期節目中,對「喝西北風」一詞的出處也做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