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而冠
解釋
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近義詞
衣冠禽獸
反義詞
造句
讓這種不學無術的人當研究所所長,沐猴而冠,不把學術搞垮才是怪事!
成語典故
話說秦朝末年,項羽與劉備共同伐秦,並事先約好先攻佔鹹陽的得天下,由於項羽手下兵強馬壯,綜合實力遠勝劉邦,但劉邦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先攻佔了鹹陽,於是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過了幾天之後,項羽帶著兵馬向西進軍,屠殺了整個鹹陽城,他殺死了秦朝已經投降的君王子嬰,還放火燒了秦國的宮殿阿房宮,大火燒了三個月都沒有熄滅。不僅如此,他的軍隊還搜羅了整個鹹陽城裡面的財物珠寶和婦女,準備向東離開。有人和項羽說:「關中這個地方被山河包圍,土地肥沃,你可以在這裡建都稱王,建立霸業。」
項羽一看現在秦朝的宮殿都被自己燒得破破爛爛了,要在這裡建都恐怕是要重建了,而他這個時候又想著自己出身的老家,就更加想要東歸了。於是他對這個建議持反對意見,還說了一句:「富貴了卻不回到故鄉,就好像是穿了錦衣華服但是在夜裡行走,有什麼人會知道呢?」
那個勸項羽的人後來說:「人家說楚人是獼猴帶了帽子,看來真的是這樣啊。」項羽聽了之後非常生氣,就烹殺了那個人。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項羽最後還是因為自己的性格缺點被劉邦擊敗,最後在烏江自刎。
沐猴,按照《現代漢語詞典》所說就是獼猴,但是在屈原的作品《漁夫》中卻有一句「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所以有學者認為,其實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應該是「猴子學人一樣把頭髮洗乾淨了然後把帽子戴上」。
不過這個差別並不影響它的真實意義,「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經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