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口齒不清......長大就好了?NO!得看情況!

2021-02-13 科學家庭育兒

點擊上方「科學家庭育兒」,選擇「置頂公眾號

你與秒搶禮物、自律學乾貨,只差一個「置頂」按鈕

☝你看乾貨文章,娃聽哄睡故事,戳左邊綠色按鈕

焦慮的媽媽,在線等——

娃最近說話總是重複,「媽媽,我要那個……那個……」憋了半天也沒說出個啥,看著很捉急。最後在我和孩他爹狂轟濫炸的提醒下,娃顯然變得更加驚慌了,竟說了六個「就是」!

我家孩子快兩歲了還不會說話,是不是發育出了問題啊?

面對孩子說話晚,以及時而說話不流暢的現象,寶爸媽應該如何處理呢?這究竟是孩子的心理問題,還是身體哪裡出了毛病呢?

注意!小孩口吃是大人的五倍!

專注研究「口吃」問題很多年的彭聃齡教授曾說,「差不多每100人裡就有一位口吃者。在兒童中,這個比例更大,差不多是成年人的5倍。在中國有超過1300萬的口吃者。」

要不要去醫院,看幾個關鍵信息!

● 非2-4歲的孩子暫時性的「生理性口吃」,也就是口吃狀況持續1年以上,孩子年齡超過5歲。

● 家族有口吃史,因為口吃有一定的遺傳性。

● 孩子口吃是第一個字、第一個音的重複,說話與呼吸不協調,伴有發音肌痙攣。

●家庭生活環境變化,孩子變得自卑而又敏感。

●口吃的時候,伴有其他肢體動作,如眨眼、點頭等。

是什麼讓孩子說話突然口吃?

關於孩子為什麼會口吃,很多寶爸媽比較熟悉的原因有:孩子大腦發育趕在了語言前面、孩子模仿他人口吃、遺傳、家人的矯枉過正等,其實除了這些常見的口吃現象,還有幾個關於孩子疾病喝腦部研究的發現,寶爸媽也要知曉。

● 被嚇的(也就是人家常說的,口吃嚇一嚇就好了)

孩子受過外界的驚嚇或刺激,比如父母動輒打罵或突然的鞭炮聲,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口吃。

● 疾病原因

孩子受過外界的驚嚇或刺激,比如父母動輒打罵或突然的鞭炮聲,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口吃。

● 部分腦區過度激活,部分腦區激活不夠

研究發現,與言語正常的人相比,口吃者在說話前和說話中,不少腦區會出現過度激活,如運動皮層和小腦等,而在另一些腦區出現激活不足,如聽覺皮層。

PS:因此口吃的診斷和治療,不僅只能關注孩子的發音器官,還要關注其內在的語音加工過程。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說話結巴,唱歌就不結巴,部分得了口吃的朋友說,主要是因為患有口吃的人,他的心和口有一段距離,大多不擅長控制語調語氣和語速。

而歌的旋律恰好等於設定好了語調語氣和語速,所以就流暢了。

讓孩子口齒清晰也不難!

● 不要給孩子壓力,讓孩子輕鬆自如的開口說話。先不要管孩子說的是否流利,讓孩子開口說話不緊張最重要。

●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口吃很多都與心理、精神狀態有關,讓孩子每天的吃喝玩樂睡都在正常的節奏下進行,對於口吃的矯正至關重要。

● 記錄孩子的說話情況,找到規律,慢慢的幫助孩子緩解說話壓力。

● 不要強迫孩子練習朗誦,讓說話變成快樂有趣的小遊戲。可以跟孩子做遊戲,讓孩子看著你的眼睛說話,集中注意力。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快樂說話。

● 周圍環境友好配合,不要嚇唬、嘲笑、模仿口吃的孩子。

● 在孩子說話這件事上,耐心點,不要急於求成。口吃本身就是因為著急,越想說越說不出,此時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鼓勵。

● 如果孩子的口吃程度比較嚴重,可以找相關的醫生或者言語治療師輔助糾正。

● 注意,孩子口吃只要及早發現,科學引導是可以糾正過來的,寶爸媽們不要太焦慮,讓原本敏感的孩子變得不安。

說話晚:寶寶聽得懂就是不說,「貴人語遲」不靠譜,語言與社交能力培養要靠家長來啟發!

孩子語言發育的過程!

孩子說話晚的原因及解答方案!

只要孩子能夠說出個別字,就說明孩子能說話。為何孩子不說?可能與養育環境有關。

如大人非常理解孩子的肢體語言,準確回應,造成孩子沒有必要和沒有欲望用說話表達。這是現今養育中特別常見問題!再有,就是孩子的交流能力是否得到培養。經常與同齡小朋友玩,可刺激孩子用語言表達。

不要認為寶寶不懂,多跟孩子交流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生理功能。孩子的語言發育需家長不厭其煩地示範。

從出生開始,就要有語言的刺激,比如:給寶寶洗澡或換尿布時,不停的跟寶寶說,「寶寶洗乾淨好漂亮,香香的,寶寶的皮膚好光滑」之類的話,家長要面對孩子微笑的說,多跟孩子互動,讓孩子能看到父母的眼睛,有交流,有溝通,不要覺得他不懂而保持沉默。

但吃飯的時候不要跟孩子說話,讓孩子養成吃飯不說話的好習慣。

看電視學說話不可取。

因為語言是要互相交流的,電視無法做到這些。

你和孩子交流時,他實際上接收到的並不僅是你說出的那些話,還有你的表情、你聲音的高低、你的語言,以及你說話的場合等,這些方面綜合在一起,慢慢地就能讓孩子對語言以及語言環境、說話的表情等有一個立體的理解。

社交能力從小培養。

①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從寶寶很小的時候開始。比如,別人來看他時,要告訴他:「叔叔阿姨來看你了,抱一抱叔叔阿姨。

②家裡來了客人,爸爸媽媽除了熱情接待,別忘了把孩子也介紹給客人,抱著寶寶和客人聊天。

③孩子願意與大人玩,不願意與同齡孩子玩。

孩子不願與同齡孩子玩,很多時候與大人有關。可能因為和同齡孩子玩時受過小挫折——玩具被別的孩子搶過,被推倒過等。

遇到孩子受「欺負」時,家長雖心疼,也應帶著孩子來到「欺負者」面前,教孩子們如何交朋友——如何拉手,如何擁抱等。這樣既解除了自己孩子的恐懼,也教會「欺負者」如何與別人交往。

老婆和女兒逛街回來,進門老婆就對我撒嬌的說:「熱死寶寶了!」
我趕緊從冰箱拿了塊冰西瓜遞給老婆,女兒在一邊見了,委屈地說:「我才是寶寶好不好。」

科學家庭育兒微信平臺獨家約稿,沒有平臺授權謝絕轉載。本文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戳戳贊❤,告訴小編你來過

相關焦點

  • 寶寶開口說話晚、吐字不清?三種錯誤的引導方式,希望你沒做過
    教寶寶學說話:錯誤的引導案例一:不給表達的機會豔芳有個女寶,叫金豆,9個月大了,特別好動,活潑可愛的也很討大家喜歡,不過就是有些調皮,總是喜歡這兒翻翻,那兒翻翻,搞得豔芳頭都大了。不需要用嘴巴說出來,家人就明白他的意圖,這無疑是讓寶寶失去了通過用嘴巴說出需求的機會。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是孩子開口講話晚的原因之一。案例二:疊詞用太多「寶寶,吃飯飯了!」
  • 孩子口齒不清幾歲算正常?長大了自己能好還是需要訓練?
    如果你覺得看不懂,就試著大聲讀一遍吧。讀完之後會不會覺得好羞恥,感覺自己一把年紀了還在賣萌有沒有?為什麼感覺是在賣萌,因為這些迷惑的發音,就只有小孩子才有啊!那麼,小朋友們要保持這種萌萌的發音到多久呢?可能孩子剛學會說話的時候,聽到這種發音會覺得很可愛。
  • 孩子口齒不清是舌頭的錯?醫生:這件事不要做!
    ,但是情況並沒有好轉。但說得慢與說不清是兩回事。語言落後的早期幹預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其實既說得慢又說不清,而引起家長關注的反而是後者,就像俊俊,其實俊俊語言落後的就診及幹預已明顯偏晚。而如果孩子表達能力強,沒有落後於同齡兒,只是說不清是可以等,但也不是一直等,一般到了四周歲以上,還是口齒不清建議及時就診。
  • 寶寶說話晚、走路遲,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
    萬萬沒想到,自己剛生娃沒兩年,還沒到拼才藝、背唐詩的時候呢,偶爾刷個票圈,就已經開始焦慮了——什麼,都是1歲多的娃,別人家的已經在德智體美勞方面,顯得這麼有前途了;再看一眼自家的,還只會流著口水咿咿呀呀地瞎比劃???
  • 不說話、說話晚、說不清,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寶寶不張口說話,很多家長都用「貴人語遲」來安慰寶寶和家人。 但家長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嗎? 被父母拋棄或丟失的孩子,機緣巧合下被野生動物「收養」。 語言發育的黃金期,「狼孩」整日與動物為伴,沒有接觸過任何人類語言。
  • 寶寶說話晚要不要緊?一招幫助寶寶早開口
    經常有爸爸媽媽問我關於孩子說話的問題,其中問得最多的就是「孩子說話晚,怎麼辦」。我倒是理解媽媽們的焦慮。因為我親眼見過身邊的朋友因為寶寶三歲了說話結巴,著急地以為寶寶病了,帶他去醫院檢查。其實寶寶說話晚並不一定是病了,確實存在一些「貴人語遲」的現象。
  • 口齒不清是因為舌系帶短?如何判斷寶寶舌系帶短不短?
    寶寶好怕怕,寶寶心裡苦啊,只能祈禱遇上個好醫生救我一命啦!——《舌系帶的辛酸獨白》第N次被撩,早已麻木的我在白大褂的指示下不情願地伸展著腰身,吐出了舌頭。b.口齒不清:舌活動受限,影響發音,尤其捲舌音,顎音。c.舌系帶潰瘍:舌系帶與下前牙摩擦造成。任何說話遲,口齒不清,甚至口吃都是舌系帶的問題。
  • 寶寶說話這麼「萌」,或是舌系帶出問題
    大部分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舌系帶其實都不長,而且寶寶舌頭也處於緊張狀態,所以新生兒「大舌頭」是正常的,隨著孩子長大,舌系帶是會退到舌根的,這時孩子就不會大舌頭了。但如果孩子長到了五六歲,依然吐字含糊不清,這十有八九就是真正的舌系帶過短,需要就醫檢查了。舌系帶過短也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影響。
  • 寶寶說話晚就是智商低?別慌,這些原因也可能是「罪魁禍首」!
    隨著寶寶的成長,家長都在關心孩子什麼時候能開口說話,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晚,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早。當同齡孩子都可以發音的時候,自家孩子還沒開始發音;當別家孩子都可以說一整句話的時候,自家孩子才能叫出「爸爸、媽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會擔心孩子的身體是否健康,智商是否比別家孩子低。
  • 孩子口齒不清,小心得了這種病!
    我要杯幾、次飯、喝菲……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交流說話沒問題,就是總發音不正確。這些聽起來「萌萌噠」的童言童語,實際上已經透露出孩子說話吐字不清、發音不準的問題,但是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學說話的必經過程,沒有引起重視,甚至放任孩子一直用這種「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
  • 這梗代指說話人口齒不清……
    這梗代指說話人口齒不清……時間:2020-04-14 19:1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外幣巴卜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說話人口齒不清 一般指說話人口齒不清,聽不懂對方表達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詞一般不會放在句子中用。 該詞起源於《植物大戰殭屍》中瘋狂的戴夫這一NPC部分語音的空耳。
  • 寶寶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嗎?米媽告訴你答案!
    寶寶出生後,身體的發育成長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其中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是寶爸寶媽們特別關心的事情。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很正常,甚至認為越晚越聰明,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早晚都能學會說話,不需要重視,其實這些觀點是錯誤的。如果寶寶到了三歲還不開口說話,醫學上就稱為語言發育遲緩,如果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或說話晚,家長一定要重視。
  •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用這5招讓寶寶說話變清晰
    口齒不清的小寶寶前兩天,我吃過晚飯之後在寶媽群裡和大家聊天,娟娟在群裡說,她家的寶寶現在一歲半了,雖然會說話,但是說的特別不清楚,尤其是帶有「L」的音,怎麼教都不行,寶寶就是發不準這個音。娟娟每天都要上班,婆婆在家裡照顧寶寶,看到寶寶發音不準,婆婆覺得很有趣,而且還經常學寶寶說話。結果寶寶現在說話更不清晰了,婆婆總是說寶寶年紀小,等長大之後就好了,可是娟娟還是有所擔心,別人家的寶寶說話都很清楚,自己家的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呢?
  • 「寶寶說話晚」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是正常現象還是自閉症?
    很多寶媽寶爸到寶寶學說話階段都會有這樣的困惑:1歲了怎麼還沒學會叫爸爸媽媽;寶寶不喜歡理人,怎麼喊都依舊一聲不吭。在面對小區裡其他寶寶早已經學會說話,自己的寶寶卻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急的不行而跑去求醫的例子比比皆是。
  • 寶寶出牙晚、說話晚、食物過敏……竟然都是輔食添加不當惹的禍?
    寶媽們,別再以為寶寶輔食添加僅僅只和營養相關啦!其實不光是營養,寶寶出牙早晚、說話早晚、口眼手的協調能力、源發性疾病、食物過敏、脾氣秉性等等都和輔食添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第一、寶寶說話早晚取決於口腔運動功能發育的完善程度。
  • 寶寶說話晚,或是身邊「高級翻譯」幫倒忙,父母學著「笨點」才行
    而不是從字面意義上理解的單純的指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晚,這根本是兩個概念。相反,在排除了身體疾病的原因外,如果寶寶遲遲不願開口,對於他成長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很多家長都意識不到。寶寶不愛說話啥原因,很多與父母做法有關寶寶在學說話的過程中,父母很容易犯下這4種錯誤,參照對比下,別好心幫倒忙了!1.
  • 寶寶說話晚,或是身邊有「高級翻譯」,父母學著「慢半拍」才行
    而不是從字面意義上理解的單純的指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晚,這根本是兩個概念。相反,在排除了身體疾病的原因外,如果寶寶遲遲不願開口,對於他成長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很多家長都意識不到。寶寶不愛說話啥原因,很多與父母做法有關寶寶在學說話的過程中,父母很容易犯下這4種錯誤,參照對比下,別好心幫倒忙了!1.
  • 「聰明早說話,富貴晚出牙」,寶寶出牙真的越晚越好?別太無知了
    文|啞鈴媽媽俗話說:「聰明早說話,富貴晚出牙」,老一輩認為孩子長牙晚不僅是聰明智商高的表現,還是富貴人。在很多農村地區,普遍有這樣的說法,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寶寶長牙早晚受各種因素影響,最常見的導致寶寶出牙晚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寶寶長牙受各種因素影響,除了第一種,後面兩種家長要重視1.
  • 一歲寶寶不會說話,奶奶說是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讓奶奶閉嘴
    寶寶一歲多還不說話,奶奶要剪舌根,幸好攔住了小麗最近很發愁,因為自己家的寶寶都一歲多了,還不會說話。和他差不多大的寶寶,早就已經開始說話,有的現在已經說得很流利了。一到醫生面前,婆婆就開始說,肯定是因為沒剪舌根,剪了就好了。醫生認真檢查完,又和他們了解清楚情況之後,才說道:這個孩子不需要剪舌根,真的剪了才是毀了。孩子不說話,是因為你們平時在家沒有人引導,還是回去好好教孩子說話吧。
  • 寶寶說話晚,奶奶認為是沒「剪舌根」導致的,醫生:太迷信了
    寶寶說話晚,奶奶認為是沒「剪舌根」導致的,醫生:迷信害死人!對於家長來說,最高興的莫過於聽見孩子第一次叫自己「爸爸媽媽」等,一般來說,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牙牙學語,也總會在不經意間喊出「爸爸媽媽」,讓父母感到格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