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常見的36個文化典故,助你讀懂詩意中華

2020-12-14 古典文學與詩詞

典故,是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典故不僅可以使詩句表達更加形象,還讓詩句含蓄典雅,別有意趣。

「雙鯉」指代書信?「懷橘」指孝順父母?36個古詩詞中常見的文化典故,幫孩子讀懂詩意中華。

1.詠絮才

《世說新語》載,東晉謝道韞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句來比擬雪花飛舞,叔父謝安大為讚賞。後以「詠絮」或「詠絮才」稱讚女子善於吟詠。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曹雪芹《紅樓夢》

2.比翼鳥、連理枝

傳說中鶼鶼只有一隻眼、一隻翅膀,所以一定要兩隻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連生在一起的兩個樹枝,比喻恩愛夫妻。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白居易《長恨歌》

3.蓴鱸

指家鄉風味,典出《晉書》:「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蔬菜、蓴羹、鱸魚膾,……」後人將思念家鄉、棄官歸隱寫作蓴鱸之思。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採薇

周武王伐紂,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周朝建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終於餓死。後以此比喻隱居不仕。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王績《野望》

5.長亭

古代驛站在路上約十裡設一長亭,五裡設一短亭,供遊人休息送別。後「長亭」成為送別之地的代稱。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柳永《雨霖鈴》

6.尺素

語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為書信代稱。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秦觀《踏莎行》

7.請纓

漢武帝派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歸順。終軍說:「請給我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比喻殺敵報國。

漢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嶽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8.東山高臥

《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早年曾辭官隱居會稽之東山,經朝廷屢次徵聘,方從 東山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東晉重臣。後泛指隱居。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李白《梁園吟》

9.柳營

指軍營。《史記》記載,漢文帝時,細柳營主將周亞夫紀律嚴明,軍容整齊。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細柳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鮑溶《贈李黯將軍》

10.爛柯

出自任昉《述異記》。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幾個童子下棋唱歌,過了一會兒,發現斧頭全爛了,同時代的人都不在世了。比喻歲月流逝,人事變遷。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1.南冠

楚國在南方,因此稱楚冠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國囚犯。後泛稱囚犯或戰俘。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駱賓王《在獄詠蟬》

12.汗青

古時寫字的竹簡,需先用火燒使其乾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後指書稿、史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3.青眼

相傳三國魏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憎惡的人,向上或向旁邊看;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14.畫眉

《漢書·張敞傳》:「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史驅,自以便面拊馬。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撫。」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後以此形容夫妻相愛。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15.金烏

在中國古代神話裡,紅日中央有一隻黑色的三足烏鴉,周圍是金光閃爍的「紅光」,後以「金烏」代稱太陽。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

16.樓蘭

漢代,樓蘭國經常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計斬殺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17.夢蝶

也稱「化蝶」。戰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後比喻做夢、夢幻,亦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李商隱《錦瑟》

18.青鳥

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隻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後以此為傳信的使者。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19.三徑

西漢末,王莽專權,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園裡竹陰下「開三徑」,只和羊仲、求仲兩人相交。後以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0.桑榆

《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影)在樹端,謂之桑榆。」後比喻人的晚年。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21.雙鯉

古人寄信,將書信扎在兩片竹木簡中,簡多刻成魚形,後代指書信。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李商隱《寄令狐郎中》

22.黍離

語出《詩經·王風·黍離》。詩人路經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後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豈知勞。

——許渾《故洛城》

23.獻芹

也說「芹獻」,出自《列子·楊朱》,從前有一個人在豪紳面前吹噓芹菜好吃,豪紳嘗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

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24.斑竹

湘妃竹。舜死後,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因名斑竹。

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劉禹錫《泰娘歌》

25.投筆

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官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後指棄文從武。

投筆懷班業,臨戎想顧勳。

——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

26.折腰

陶淵明不願為五鬥薪俸,去向比他官位更高的人獻殷勤,遂辭官歸隱,後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27.楚歌

《史記》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喻孤軍被圍或處境窘迫。

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李商隱《淚》

28.巴歌

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謙辭,多和「陽春白雪」比照著來寫,表達自己的微不足道。

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

——李群玉《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29.辭第

出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霍去病辭去漢武帝賞賜的宅第。後又以「辭第」比喻為國忘家。

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杜甫《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

30.鴻鵠

據《史記·陳涉世家》,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少時有鴻鵠之志,後在大澤鄉揭竿起義。後來就以「鴻鵠」比喻遠大志向。

矯首看鴻鵠,遠舉高飛。

——吳潛《八聲甘州》

31.抱柱

相傳尾生同一女子相約橋下,未等到女子來。河水猛漲,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比喻堅守信約。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李白《長幹行·其一》

32.懷橘

典故出自《三國志》,陸績隨父在九江見袁術,袁術用桔子款待。陸績將兩個桔子放在懷中,拜謝告辭之時,桔子落地。袁術嘲笑客人為何將桔子帶走,陸績說準備帶回給母親吃,袁術對陸績(的孝心)「大奇之」。後以懷橘指孝順雙親。

下馬入門懷橘拜,身今卻在白雲邊。

——範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養親》

33.還珠

古時合浦盛產珍珠,因太守貪婪,珍珠都轉到別的地方。孟嘗任太守後,革除貪汙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比喻官吏為政清廉。

今日還珠守,何年執戟郎。

——杜牧《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

34.化碧

周敬王時劉文公屬下的大夫萇弘蒙冤,因忠於劉氏被人殺於蜀地,其血三年化為碧玉。後遂以「化碧」比喻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化碧海西頭,劍履問誰收。

——朱敦儒《木蘭花慢》

35.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春夏季節,杜鵑徹夜啼鳴,啼聲清脆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後人以杜鵑叫比喻傷懷、惆悵的情感。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6.柳岸

古人送別有折柳的習慣,後來就用「柳岸」指送別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這些典故,隱娘也只知道一些,今天又學習了一遍,詩友們,一起來學習吧!

相關焦點

  • 有詩意的女孩名字洋氣好聽
    對女孩取名來說,父母都會在名字中表達對女孩的期望,比如希望女孩溫婉可人、優雅內涵,那麼富有詩意的名字最適合不過了,而不同詩意的名字又有不同的意境。那麼今天便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詩意的女孩名字和取名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中華文化故事》傳統文化能給人生帶來什麼?
    傳統文化能給人生帶來什麼? 南京大學副教授李曉愚給出她的答案:「它給了我詩意的感受,讓我了解生命的深度,甚至在絕望中拯救了我。」 她將這份感悟沉澱,將文化故事積累,完成了《中華文化故事》叢書。
  • 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劉碩  「中華詩詞的無窮魅力和強大生命力,使學習、誦讀、創作的人越來越多。中華文化自信和繁榮發展的大背景,是促進中華詩詞事業發展極為有利的條件,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 80個文化典故,讀懂滄桑中華!
    36、報柱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比喻堅守信約。 唐李白《長幹行》:「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37、冰心(冰雪)①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 長沙市詩詞協會著力推進創建「中華詩詞之市」 增強長沙品質傳播...
    傳承好、發展好中國古典詩詞文化,挖掘好、弘揚好長沙詩詞文化,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挖掘這一文化遺產,長沙市詩詞協會積極倡儀和呼籲,通過組織知識講座,舉辦詩詞吟唱會、詩詞大賽,向海內外廣泛徵稿等,促進了杜甫江閣於2005年的落成,成為長沙馳名中外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唐代詩人劉長卿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寫到,「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80個文化典故,讀懂滄桑中華
    後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28、投筆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後指棄文從武。 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投筆懷班業,臨戎想顧勳。」
  • 以詩詞文化育人 促校園內涵發展
    風華正好,詩詞相伴。12月18日晚,南海實驗中學(下稱「南實」)「幸福南實 詩意盎然」第五屆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精彩上演。來自315班的曾宇盈在以「花」為關鍵字的飛花令環節中勝出,勇奪南海實驗中學第五屆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摘取「詩魁」稱號。
  • 「詩詞大會」讓古典文化成時尚經典
    詩人們詠之於江邊白露,舞之於月下喬木,寄意春花秋月,臥聽松濤蟲鳴,他們從一切自然事物中尋找詩意的觸發,又在一切自然事物中寄託人生的慨嘆。他們的詩中,一花一草莫不被賦予靈性,哪怕再私人化的情感,也都顯得真誠動人。真情所至,方有高格。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青銅器、瓷器是中國文化;琴棋書畫是中國文化;萬裡長城是中國文化;京劇崑曲也是中國文化……今天小仙就只選取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來大致領略一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哪些?它們都有怎樣的含義?有哪些代表性的詩詞講到了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給大家一一道來。月亮春花秋月、風花雪月都是古詩詞最常見的題材,這兩個詞都包含一個「月」字,由此可見月亮在古詩詞中的地位。
  • 80個文化典故,讀懂滄桑中華(上)
    2、比翼鳥:傳說中鶼鶼只有一隻眼、一隻翅膀,所以一定要兩隻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為書信代稱。 宋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9、登高:重陽有登高習俗。
  • 詩詞典故:章臺柳——古詩詞中的「柳」真是多情
    「章臺柳」這個典故說的是唐代詩人韓翃與他心上人柳氏的故事,在唐代孟棨《本事詩·情感》、尤袤《全唐詩話》中有記載可考。因為安史之亂的原因,韓翃與柳氏分別已久,韓翃曾寄詩詢問柳氏的情況:「章臺柳,章臺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 詩詞、成語等文化類節目集體亮相螢屏
    益智答題類仍是主打  代表節目:《成語英雄》《中華好詩詞》  從去年《漢字英雄》開始,借鑑了「好聲音的導師制」以及「開心辭典的對抗制」的文化答題類節目就成為螢屏大熱。在今年二季度伊始,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2》、貴州衛視的《最愛是中華》、河南衛視的《成語英雄2》等多檔節目將在成語、詩詞、歷史人物等文化細類中做一場文化PK。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了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為歷代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素材。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詩詞中儒雅詩意的男孩名,一個名字,一種意境
    詩詞歌賦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不僅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蘊藏著中國文化的精髓,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同時,現在也越來越多人支持著古典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很多家長們也願意陪伴著孩子一起進入背誦詩詞的行列,所以,從詩詞中為寶寶起一個美名,很有意義。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為什麼說漢語是所有語言中最難學的?因為它的分類眾多,不僅有大眾語言,還有各種生僻字、白話文、文言文。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
  • 用年輕人的方式展現東坡文化 我有詩意,你有酒麼?
    我的意思是我有詩意,你有酒麼?老人說,時運不好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想吃東坡肉大概是因為東坡先生一生顛沛流離,卻又樂觀向上吧在我們面臨困頓的時候,總會想到他一想到東坡先生,便油然而生的豪邁和勇氣在我們的文化中,詩意常伴
  • 五季詩詞大會,五段告別語,都是才情的展露,都是詩意的綻放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傳承經典,汲取智慧,涵養心靈。《中國詩詞大會》開播五季以來,受到了人們廣泛喜愛,影響了億萬觀眾。人們觀看節目,感受詩詞之美,品味詩詞之趣,享受比賽帶來的興奮,從嘉賓的點評中獲得知識和營養,從參賽選手的勵志故事中受到震撼……除此之外,每一場比賽主持人精心設計的帶有詩意的開場語,每一季結束主持人飽含深情的依依難捨的告別語,都令人如沐春風,回味長久。今天,我們就來重溫詩詞大會五季以來的告別語,這五段告別語,都堪稱教科書式的經典,都是才情的展露和詩意的綻放,是學生寫作的最好素材。
  • 一本書讀懂宋詞!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哈哈大笑著讀完詩詞!
    詩詞是咱們中國文化的家底,也是中國人表達情感最高級的方式!看到壯美的風景,有些人上來就是一句「臥槽,好看」,而你則隨口吟出《滕王閣序》的經典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今天要給你們推薦《半小時漫畫宋詞》,讓你在哈哈大笑中愛上最好的宋詞!買了上一本的真愛,千萬別錯過這一本!跟其他文縐縐的宋詞不一樣,這套書用超好玩的漫畫和段子,詼諧幽默的風格,把宋詞和詞人扒了個底兒掉!
  • 你讀不懂古詩可能是困在典故上,實用的古詩詞賞析技巧,讀懂古詩詞沒那麼難(二)
    上一篇「讀懂古詩沒那麼難」,介紹了跟「歡喜」和「悲傷」有關的典故。這一篇介紹一下跟「水」有關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