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如何定調2020中國汽車電動化?

2020-12-13 中國環境

    2020年1月10日-1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拉開帷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工信部部長苗圩、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等領導出席了會議,並作了主旨演講,作為此次論壇的特邀媒體,我們對於此次論壇上各個部委領導的發言進行了梳理,希冀以此為產業鏈企業觀察產業變化提供宏觀視角。

  站在2020年初的時間節點,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北京召開年度論壇,此次論壇主題為「把握形勢 聚焦轉型引領創新」,此次論壇上,來自工信部、住建部、能源局、發改委等部委紛紛對於2020年及未來幾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進行定調,這也成為瞭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走向的一個重要窗口。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汽車產業革命涉及能源結構調整,智能電網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升級,產業鏈調整改造,標準法規調整等,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因此,需要政府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從開始就把汽車、能源、通信、交通、城市進行系統綜合考慮,實現技術協同、規劃協同、政策協同、法規協同,有序推進。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穩定政策預期

  新能源汽車進入了市場驅動發展的時期。要把握好電動汽車引領轉型升級的方向,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建議要加快制定和實施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營造有利於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同時,他還提出要加強政策創新,具體提出以下四個方面建議:

  一是構建良好的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環境:優化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購置及使用環境;在全國範圍內為新能源物流車開放路權;取消新能源汽車限購限行要求。

  二是穩定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預期:建議在2020年底前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不再退坡;建議明確2025年前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政策;建議明確服務於民用車輛的充電服務享受民用電價。

  三是加大創新投入,支撐創新能力建設。四是深化開放合作。

  工信部部長苗圩:中國新能源汽車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大家放心,今年7月1號不會再進一步的退坡。」

  工信部部長苗圩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吃了一顆定心丸。儘管在2019年出現了五連跌,但苗圩的判斷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

  做出這種判斷基於的事實是,從趨勢上來看,2019年11月銷量已經達到10.5萬輛,12月銷量達到了16.3萬輛,已經恢復到退坡以前平均的水平,表明退補的政策負面影響正在逐漸恢復。同時,電池成本降低、純電動平臺開發、產業鏈配套都已經得到了大幅提升,中國具備了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優勢和發展環境。

  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最為直接相關的政府部門,工信部提出要積極作為,凝聚共識,優化產業的發展環境。具體而言,其將推動三方面工作:

  一是編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規劃制定並且發布;

  二是完善雙積分的政策,在完成兩次修訂案徵集意見後,將於近期發布;

  三是推動落實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這包括汽車下鄉、推動公共服務領域用車電動化等實質性舉措。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強化充電樁技術及市場配套

  充電配套設施作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基礎和關鍵,截至2019年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達到120萬個,較去年底增加了50萬個。公共樁50萬個,專用樁70萬個。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提出,能源局將在2020年從四個方面推進充電樁配套發展:

  一是支持探索創新充電商業模式。

  二是加快推動先進技術研發。加快柔性充電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等關鍵技術攻關,鼓勵V2G等新技術的應用。

  三是繼續提升充電基礎設施的安全性。

  四是推動充電服務平臺整合發展。在各運營企業信息平臺基礎上,利用中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加快推動國家級服務平臺整合發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試點智慧汽車與智慧城市融合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表示,住建部重點關注在城市建設中推動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建設共同發展、相互促進。

  聚焦於此,住建部進行了城市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智能汽車和智能交通的應用場景、多元主體的建設模式、技術創新方向等四個領域的試點探索。

  王蒙徽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將繼續鼓勵試點城市因地制宜進行體制機制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建設城市數位化平臺,打通城市數據鏈,並以此為切入點,探索建設未來智慧城市的數位化基礎設施,打造智慧城市的作業系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盯緊投資、供給、消費升級

  當前新能源汽車剛剛跨越從技術到市場的死亡之谷,在中國汽車產業大變革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強化戰略引導,聚焦主攻方向,擴大開放合作,積極迎接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革。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對於目前產業可能存在的問題,發改委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重點推進:

  一是持續加強投資管理,防範產能過剩風險。將加快汽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企業加速轉型升級,優化投資布局,加大重組力度,加快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淘汰低效產能。嚴格監管新增整車產能的投資項目,嚴肅查處違規建設行為,堅決遏制一些地方和企業盲目發展、過度投資的勢頭,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二是持續完善制度供給,營造良好的應用環境。將加快推進汽車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和標準規範,不斷適應汽車研發測試、生產製造、銷售使用的新要求,營造鼓勵創新、保障安全的應用環境。讓各類新技術、新產品在廣泛使用中加快迭代和完善,讓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在豐富場景中加快應用和驗證,加速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三是持續推動消費升級,培育強大國內市場。將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鼓勵企業改進產品性能,豐富產品結構,創新商業模式,著力釋放消費潛力。鼓勵地方破除消費障礙,積極推動居民家庭、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消費,完善二手車流通和回收網絡體系,加快老舊車輛報廢管理,暢通汽車全生命周期的資源循環,促進汽車更新消費。

相關焦點

  • 旨在擁抱電動化 通用汽車更換企業LOGO
    1月9日,通用汽車正式發布全新企業標識(以下簡稱LOGO),這也是通用自1908年成立以來第五次調整企業LOGO,新LOGO的啟用是通用汽車一項名為「Everybodyin」營銷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強調電動化和數位化的未來。
  • 堅定電動化決心!通用汽車發布全新LOGO,史上最顛覆設計
    今早起床,朋友圈就被通用汽車的新LOGO刷屏了。1月9日,通用汽車正式發布全新企業標識,這是GM在過去113年間第5次更換LOGO,同時也是公司1964年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品牌形象煥新。 它代表了通用汽車逾160萬全球員工的共同形象,由公司12名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共同完成。
  • 加速電動化進程 通用汽車更換企業LOGO
    1月9日,通用汽車正式發布全新企業標識(以下簡稱LOGO),這也是通用自1908年成立以來第五次調整企業LOGO,新LOGO的啟用是通用汽車一項名為「Everybody in」營銷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強調電動化和數位化的未來。
  • Honda加碼電動化戰略,從科技出發,因中國提速
    面對巨大的變革,全球汽車市場唯有改革,才能與未來相擁。由此,汽車電動化,成為了時代主流。日本、歐洲、北美汽車市場在近年來相繼提出了汽車電動化的初步戰略。在新的浪潮來臨之際,中國汽車市場成為了新時代的弄潮兒。
  • 車展觀察 | 2020,電動化的分岔路就此鋪開
    同樣美系車也不會錯過這場電動盛宴,福特在中國首發了Mustang Mach-E,推動著福特持續深化地在中國進行「更福特、更中國」的戰略轉型。作為專業級SUV品牌Jeep,早已開始向電動化轉身,旗下的圖騰車型牧馬人4Xe和早先推出的大指揮官PHEV一起掀啟品牌電動化發展新徵程。
  • 東風汽車章國光:汽車動力電動化的開發實踐與思考
    東風汽車章國光:汽車動力電動化的開發實踐與思考蓋世直播2020-12-1111:30:58核心提示:新技術不成熟、故障率高和對新技術不了解,這是混合動力的行業痛點。2020年12月3-4日,由蓋世汽車主辦,上海市嘉定區經濟委員會特別支持的「2020中國汽車動力總成電氣化國際峰會」在上海汽車城瑞立隆重召開。
  • 戴姆勒等傳統汽車製造商爭相招聘程式設計師,加速電動化轉型
    騰訊科技訊 12月22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特斯拉的蒸蒸日上讓整個美國汽車行業在2020年決定全面轉向電動化。 其他因素也動搖了今年汽車行業的現狀。現有汽車製造商原本指望向電動汽車領域有條不紊地轉型,但疫情奪走了為此提供資金的銷量和利潤。除此之外,中國市場也對整個汽車行業的投資產生了更強大的吸引力。 消費者會參與進來嗎?
  • 設計大師約瑟夫·卡班回歸 任首席設計師助力大眾電動化
    據外媒報導,汽車設計大師約瑟夫·卡班(Jozef Kaban)將於2020年7月1日出任大眾汽車品牌首席設計師,現任首席設計師克勞斯·比紹夫(Klaus Bischoff)將負責大眾集關鍵詞:   大眾   首席設計師   約瑟夫·卡班
  • 加速推動電動化進程,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首款車型2023年...
    2020年12月8日,在安徽省及合肥市相關領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安進、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等見證下,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標誌著大眾汽車集團電動化進程加速推進。根據此前公布的戰略布局,大眾汽車計劃在2029年推出75款純電動產品,基於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將要達到2000萬輛。
  • 在中國普及了HEV車型後,豐田又把目光投向了全方位電動化
    可以看到,從1997年到2020年,從第一代的THS系統到現在的第三代THS 系統,豐田混動技術在低油耗、高性能和輕量化的路上,完成了一次次地突破和挑戰。 混動技術是電動化的基石 近年來汽車「電動化」的熱潮愈演愈烈,前有造車新勢力赴美敲鐘,後有許多傳統車企宣布「ALL IN」電動化。但讓人奇怪的是,「遲到」的豐田卻根本看不出有半點「著急」,其中的原因是:豐田通過混動技術的研發,早已在電動化領域有了很深厚的積累。
  • 藉助Formula E賽場優勢 日產汽車鋪設民用電動化之路
    >古普塔(Ashwani Gupta)先生隨著ABB國際汽車聯合會世界電動方程式錦標賽(ABB FIA Formula E Championship)2020-2021 賽季測試賽的啟動,日產e.dams車隊車手塞巴斯蒂安·布埃米(Sebastien Buemi)和奧利弗·羅蘭德(Oliver Rowland)已經確認將隨同日產汽車共同徵戰第七賽季世界電動方程式錦標賽
  • 大眾ALL IN電動化,中國市場將是一場「搶灘登陸戰」
    在全球汽車市場轉向電動化、網聯化的大潮中,各大車企、消費者也對數位化製造的關注熱情正在升溫,汽車行業處於一個世紀以來的最大變革中。可以說在跨國車企中,大眾集團ALL IN電動化+數位化的勁頭是最大的了。事實上,自2015年的排放門事件之後,大眾集團便成為電動化轉型中的「激進分子」。而此前ID.3因軟體問題導致交付延遲,也將大眾汽車的短板暴露無遺。根據大眾表示,數位化專項資金的很大一部分將投資於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和重要業務流程的數位化等關鍵領域。
  • 豐田TNGA電動化之路為何如此順?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中國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市場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並逐步向頭部品牌傾斜,消費者也越來越看重品牌形象、產品口碑等,汽車消費也更趨於理性。在此環境下,日系品牌的市場表現似乎更為突出,甚至趕超德系品牌。
  • 共塑低碳未來,2020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挑戰中變革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汽車企業之一,大眾汽車集團面對如此挑戰時,承擔的壓力或許要更重一些,體量龐大便意味著在轉型調整時會更加艱難、緩慢。然而深耕中國市場近40年的大眾汽車集團又比任何品牌都更善於發現中國市場的機會。站在年末,回顧坎坷又充滿機遇的2020年,我們來看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都做了些什麼?
  • 共塑低碳未來,2020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挑戰中變革_易車網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汽車企業之一,大眾汽車集團面對如此挑戰時,承擔的壓力或許要更重一些,體量龐大便意味著在轉型調整時會更加艱難、緩慢。然而深耕中國市場近40年的大眾汽車集團又比任何品牌都更善於發現中國市場的機會。站在年末,回顧坎坷又充滿機遇的2020年,我們來看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都做了些什麼?從中又能窺探出哪些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長遠的發展策略。
  • 汽車底盤行業深度報告:電動化、智能化底盤新風口
    電動化催生電池盒百億增量空間電池盒是電動化底盤主要新增產品電動化是汽車產業發展方向,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快速提升,也將為底盤零部件帶來新的機遇。新能源汽車的底盤設計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由傳統底盤改制設計,儘可能地沿用原有設計,根據需要進行部分的改制工作,開發難度小、開發成本低、開發周期短,並且能夠與傳統車共用平臺,並在很大程度上沿用傳統車的成熟零部件。但是考慮到公用性等,在開發設計的過程中受到的限制較多,總布置的難度較大,模塊集成化較低等缺點。
  • 2020北京車展:i4亮相後 寶馬集團的電動化該如何發展?
    寶馬集團是如何看待未來電動化發展的呢?這次車展上的i4車型全球首秀又有何意義呢?iX3的國內製造到底會給BMWi品牌在電動車領域帶來哪些幫助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BMW,去了解一下BMWi品牌的發展歷程和未來計劃。
  • 對話張永偉:「碳中和」有望加速電動化 仍需克服核心技術卡脖子
    原標題:對話張永偉:「碳中和」有望加速電動化 仍需克服核心技術卡脖子   回顧2020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汽車工業產銷情況顯示,截至11月,擴大內需戰略以及各項促進消費政策持續發力
  • 「自動駕駛」如何發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成為鼓勵方向
    政策鼓勵 重點推動技術互融協同發展隨著汽車與信息通信、新能源等領域深度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催生出智能網聯汽車這一新的產品形態。2015年,國務院首次明確將智能網聯汽車列入未來十年國家智能製造發展的重點領域。
  • Honda提速電動化:技術宅要發力了
    德勤新能源汽車報告調研的數據[1]給出了更讓人興奮的判斷:2030年中國市場純電車型銷售將超過1500萬臺,佔據總銷量的90%。它還提到,在技術的不斷提升下,續航裡程和充電便利性將不再是潛在消費者們的阻礙因素,而智能化、網聯化以及人性化的功能上設計將成為產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