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桃花助脫貧(旅遊扶貧故事⑨)

2020-12-17 人民網

圖為千畝桃園風光。 陳萌茹攝

3月的一個周末,陝西紫陽縣委宣傳部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小周發來微信,說聯溝村的千畝桃花開了,並發來一段花海連天的視頻。美景在前,我喊上幾位朋友前去寫生。

車出縣城,駛上紫陽港大橋,太陽正從東峰露出額頭,漢江上水霧迷濛。順沿江而建的541國道一路向東,兩邊的茶帶比肩而行。太陽步步高升,由橘紅漸變為一團銀白,天藍得透明,兩岸的青翠滴落漢江,一江春水綠得蕩人魂魄。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水質達國家Ⅱ類標準,被譽為中國最清潔的河流,因為南水北調,一江水把紫陽與北京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陽光下的漢江波光粼粼,野鴨探頭探腦,白鷺蘸水低回,偶爾一條魚躍出水面,騰起一束閃亮的水花。漢江已禁漁十年。春風混合著清香,吹面不寒。

風景變換間,我們到了洞河。洞河、洄水、汝河、苗河四水匯入漢江,四面山往後一蕩,水天一色,潮平兩岸闊。對面的鎮子長在了水裡,隔江相望,自有雄渾和氣度。

鎮子且退,車向右一拐,向南進發。河兩岸山峰對峙,巉巖斧劈,毛竹倒掛,仰頭無法望頂。難免心生疑惑,這般疊嶂境地,安來千畝桃園?穿越連橋、團堡二村,地勢漸趨朗闊。前行20分鐘,有大目連溝與小目連溝合二為一,拱橋頭豎一巨型廣告牌,桃花盛開的背景上,「山的那邊花的海」七個字吸睛走心。翻過一個埡口,遠遠望見一塬,莽莽蒼蒼,虹影匝地。

車自谷底盤旋上升,鋪天蓋地的桃花爭先恐後湧來,眼睛忙亂得顧此失彼。邊走邊看到了半山腰,回頭一望,來路已隱入花叢。終於到得塬頂,陽光更顯明媚,風也更加熱烈,崇山峻岭之間,竟然有這樣一塊平地,倘若不是身臨其境,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風生處,花海湧捲起伏,參差披拂,金蜂叩蕊,彩蝶踏花,紫燕御風。隨手錄了視頻,竟比小周清早發來的更為壯觀,花海一路奔湧,撲進了藍天的懷裡。亭臺之上,有樂隊正在演奏《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熟悉的旋律,讓人陶醉。

一個精幹的中年男子向我們快步走來。一張稜角分明的臉,板寸利落,斑白的鬢角和腮邊的斜紋平添歷練。他叫劉理新,本鄉本土人。因為每次回鄉深感鎮村交通不便,鄉親們出行不暢,2000年,劉理新融資組建了洄水鎮客運車隊,任車隊長至今。國家開展精準扶貧的翌年秋天,老劉赴臨潼考察冬桃基地,了解到基地冬桃產銷兩旺,還未立秋就被預定一空,畝均產量3000斤,10元一斤。

老劉是個明白人,知道基礎設施完善之後,只有持續跟進產業建設,才是穩定脫貧的長久之計。老劉把自己的想法向鎮扶貧辦做了匯報,鎮政府很快邀請到了陝西省果業中心的專家實地踏勘。聯溝村地處漢江以南,屬巴山山脈,沙礫土質,透水性好,氣候溫潤,無霜期長,很適宜冬桃的生長。老劉說服西安戰友和當地兩名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共同出資,鎮上成立了工作專班,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形成了大力培育冬桃產業的決議。冬桃掛果第一年,村民就實現了分紅。老劉乘勢而上,成立了映霜紅冬桃合作社,初步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產業發展構想,產業規模如同滾雪球般越做越大。村民們祖祖輩輩嚮往著的花果山,由神話變成了現實。

一旁的小周補充說,從前年開始,為把蛋糕做得更大,合作社在千畝冬桃的基礎上,新增發展中桃、蟠桃、油桃三類六個品種,自仲夏到孟冬,月月桃紅,日日果香。千畝桃園帶動了傳統養蜂業的發展,花源充足了,蜂農的勁頭更大了。幾十個養蜂大戶自發成立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產品在多個電商平臺供不應求。

聯溝村裡,農家小院紅磚碧瓦,鳥語花香,青山綠水畫廊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移步閣樓,畫家朋友的一幅水彩躍入眼帘,漫山遍野的桃花開得生機盎然,花海上方,一團滾動的金色的雲,細看分辨出是展翼的蜜蜂。寫書法的朋友按捺不住,順手在畫的左側寫下「山的那邊花的海」題籤,幾個人相視一笑,彼此的眼中桃花盛開。

相關焦點

  • 情系藍田 扶貧路上顯擔當——西安城投集團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工作隊一來,村子美了,村民富了……近期,在藍田縣九間房鎮九間房村,不少村民講述著西安城投集團主動擔當、全心扶貧、改變當地面貌的故事。2016年6月,在西安市駐村聯戶扶貧工作中,西安城投集團(簡稱集團)承擔了藍田縣九間房鎮九間房村、公王村、穆家堰村三個貧困村1242戶4686人(在冊貧困戶65戶115人)的脫貧攻堅任務。
  • 河南潢川:隴上春來 千畝桃花始盛開
    三月春來,豫南大地草長鶯飛,穿過338旅遊專線旁成片成片緋紅的紫雲英和金黃的油菜花田,放眼望去,河南省潢川縣白店鄉楊集村「千畝桃園」產業脫貧基地20萬株桃樹迎春怒放,看花的人絡繹不絕,林間隱約還有務工的群眾在除草。
  • 貞豐:旅遊扶貧顯成效 脫貧攻堅展新顏
    「旅遊+就業」就業穩崗增收促脫貧貞豐突顯「旅遊扶貧」主題,以創建全省首個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為契機,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積極打造「土布小鎮」「糯食小鎮」等文化旅遊型特色小鎮。到2019年,通過推進景村共建,帶動15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實施旅遊資源開發扶貧行動。按照縣的統一部署,遵循「科學規劃設計、分類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新規劃開發的旅遊景區景點優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帶動3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實施旅遊扶貧示範創建行動。
  •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18 11:33:57   作者:古基鎮黨政辦   來源:古基鎮黨政辦
  •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講扶貧助脫貧,好劇為好山好水好物「帶貨」
    從講扶貧、演繹生態建設的螢屏「說書人」到化身為鄉村旅遊、文化民俗、農副產品的螢屏「帶貨官」,電視劇這門自帶親和力、滲透性的藝術樣式,不經意間為脫貧攻堅事業貢獻著綿薄之力。 家鄉人寫家鄉戲,接地氣的劇本觸得到脫貧關鍵「幀」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相關題材電視劇成為螢屏主流之一。
  • 河南駐馬店市驛城區板橋鎮:生態扶貧樹 脫貧路子寬
    河南駐馬店市驛城區板橋鎮:生態扶貧樹 脫貧路子寬 2020-10-29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扶貧故事|鄧太華:江口壩脫貧攻堅的點點滴滴
    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在人生百年中僅是一個小小的片段,然而投身脫貧攻堅戰役的點點滴滴,在我人生的冊頁上濃墨重彩,不能忘懷。 ——甕安縣檢察院:鄧太華 2018年6月,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的號角響起,我被派遣到江口壩社區,負責全縣11個鄉鎮790戶共3568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冷緒中作為中國二十冶派駐沿河縣扶貧掛職幹部,自2019年4月掛任沿河縣副縣長以來,一心撲在了扶貧工作上,通過深入調研,他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幫扶舉措,爭取和撬動各類資源,為沿河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摘帽貢獻智慧和力量。勤走訪:釐清扶貧工作思路群眾的生活怎麼樣?收入怎麼樣?扶貧工作怎麼幹?剛到沿河縣的冷緒中腦海裡一直縈繞著這些問題。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
    | 編 者 按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2020-11-2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
    為切實做好脫貧攻堅戰的宣傳工作,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伊犁州黨委宣傳部、伊犁州扶貧辦、伊犁州總工會聯合舉辦了「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大型採訪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優秀作品,記錄著各族幹部群眾和江蘇援疆助力脫貧攻堅壯舉,講述著伊犁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傳播著伊犁脫貧攻堅聲音,展現了伊犁脫貧攻堅成效,鮮活生動,感人至深,將激勵全州廣大幹部群眾在與全國、全疆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道路上奮力前進。
  • 聖同潤國際旅行社500會員助力旅遊扶貧
    在全國各地抗疫工作取得重大成功,政府積極倡議「助農復工」的重要階段,4月27日至29日,重慶聖同潤國際旅行社組織其近500位客戶會員積極參與旅遊扶貧活動,獲得社會好評。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嶄新的村民服務中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顧芳):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經過8年的持續奮戰,中國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也許我們可以從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龍田村的脫貧致富故事中管中窺豹。 2017年以前,萬山區下屬龍田村是一個被稱為窮鄉僻壤的地方,屬於山區一類貧困村。全村一條泥土路是聯繫外界的唯一道路,拿當地村民的話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裡沒有自來水,大部分時間,供水都要靠政府來送水。村裡沒有任何集體的產業,村民要不外出務工,要不在家務農養家餬口,人均年純收入不到4000元。
  • 定安舉辦「今夜星光燦爛」脫貧故事會 傳遞扶貧正能量
    12月28日晚,在定安縣舉辦的「今夜星光燦爛」脫貧故事會上,脫貧戶、幫扶人、駐村幹部等聲情並茂地講述著一個個脫貧攻堅路上的故事,不時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定安縣融媒體中心還在靜美定安客戶端開設直播窗口,吸引近1.3萬人次線上觀看直播。
  • 黃石下陸區「消費扶貧」 助陽新楓林鎮打贏脫貧攻堅戰
    對於扶貧事業而言,消費扶貧屬於「造血式」、可持續的扶貧方式,比「一捐了之」「一送了之」的「輸血式」、粗放型扶貧要可靠得多。自黃石市下陸區結對幫扶陽新縣楓林鎮精準扶貧以來,該區用好用活消費扶貧政策,積極幫助貧困村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 講扶貧故事 | 潘國太:自主創業的脫貧之星
    講扶貧故事 | 潘國太:自主創業的脫貧之星 2021-01-15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扶貧故事】凝心靜氣助脫貧 誓叫舊貌換新顏——河北工程大學...
    而羊肚菌種植也是西下莊村第一個扶貧產業項目。 ---2018年—2019年,投資7.8萬元,種植中藥材連翹20畝14800棵。 ---投資15萬元,鋪設管道2200米,建設25立方米蓄水池兩個,解決了村民安全飲水問題。
  • 十裡柚廊遍地香 千畝藥田滿山翠——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產業扶貧扶出...
    十裡柚廊遍地香 千畝藥田滿山翠——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產業扶貧扶出發展新路子金羊網  作者:王丹陽  2020-04-22 「我們要趕在雨季前後全部種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秀麗:扶貧雖辛苦,但心暖暖的||田...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秀麗:扶貧雖辛苦,但心暖暖的||田茂香:一針一線繡出幸福生活 2020-12-07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 | 陳常春:帶領全村脫貧 我很自豪
    我的扶貧故事 | 陳常春:帶領全村脫貧 我很自豪 2020-12-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