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Watson - 一位性感的女權主義者

2021-03-04 安心混生活

她曾是著名的童星,《哈利波特》中的赫敏,讓全世界認識了這位英國女孩;她曾是學霸,門門功課拿A,畢業於常青藤名校;現在她是聯合國女權形象大使,為爭取女性在社會中的平等權利盡其所能。她是美麗、智慧的英倫玫瑰-Emma Watson。

喜歡Emma的人都知道,從2014年開始, Emma受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邀請,開始擔任聯合國女權代言人。 她的題為「He for She"的演講,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女權主義,一個過往被曲解為「仇恨男性」的負面名詞,在她的宣傳和倡導下,正在被更多的人重新理解 - 不僅僅是女性權利,而是兩性都應有的自由。 今天,國際婦女節, Emma將繼續以HeforShe行動為平臺,在網絡上回答問題,與觀眾探討女權主義的相關話題。

「國際婦女節」之日,我們為她鼓掌。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Steve Carell(《狐狸獵手》的主演)佩戴了一對HeforShe 標識的袖扣,支持女權運動。事後,他得到了Emma親手寫的感謝卡。

HeforShe「男女平權運動」是Emma在努力推動的一項運動,它旨在消除人們對「女權主義」的誤解,讓大家了解女權主義不等於厭男主義。女性主義相信男人與女人都應該被賦予同等的權利以及機會,女性主義爭取著兩性在政治、經濟、社會上的平等地位。

Emma影響了一大波男星支持HeforShe


在這波HeforShe活動中許多男星率先表達支持,包括曾與艾瑪華森Emma Watson一同演出電影《挪亞方舟Noah》的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霍格華茲的校友馬修萊維斯Matthew Lewis,還有在電影《雷神索爾Thor》中飾演洛基的湯姆希德斯頓Tom Hiddleston 等等,他們拍下手中拿著#HeforShe紙張的自拍照上傳網路,以表達他們對HeforShe運動的支持。

讓我們再回顧Emma在聯合國發表演講的內容。

艾瑪-沃森演講摘錄:

今天我們在這裡發起了「他為她」的活動。我需要你們的幫助,因為我們需要募集到足夠多的男性支持者,以改變一些事實。我們不僅是說說而已,而是希望做出改變。在6個月前我被聯合國婦女署任命為「親善大使」。

為女性主義說得越多,我就越意識到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女權即意味著「憎恨男人」,這個觀念必須被改變。女權的意思是男人和女人擁有同樣的權利和機會。這是基於政治、經濟、及社會的兩性平等而來的理論。

....

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然而最近的調查讓我發現,原來「女性主義」已經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詞。女人們不想被貼上這個標籤。很顯然,它被賦予了太過強大、激進、孤立、反男人,甚至沒有吸引力等含義。

為什麼這個詞會讓人如此不舒服?我覺得我應該和男人同工同酬,我覺得我應該對自己的身體有決定權,我覺得女性應該代表自己參與會影響自己生活的政治決議,我覺得女性應該在社會中受到和男性同樣的尊敬。

如果你仍然憎恨這個詞,我要告訴你,這個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理念。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我所享有的權利。事實上,和我一樣幸運的女性非常少。

男人和女人都有多愁善感的自由,也都有讓自己強大的自由。是時候不把兩性當作兩極,亦是時候停止用我們的缺失定義我們,而是用我們真正的自我來定義彼此。這樣,我們才會更加自由,而這正是「他為她」的主旨。是的,我們的運動是關於自由。我希望男人們能夠站在我們這一邊,以讓他們的女兒、姐妹、母親能夠免於不公,他們的兒子能夠擁有脆弱的權利。這樣,男人們才能更真實,亦更完整。

在我為這次演講緊張和猶豫的時候,我堅定地告訴自己:如果不是我,誰會來做這件事?如果不是現在,將是何時?如果你對機遇猶豫,我希望這些話能夠有用。因為事實就是,如果你什麼都不做,75年甚至100年後,同工同酬才有可能,1550萬女孩將在16歲以下成為新娘,2086年所有的非洲農村女孩才有機會接受中等教育。

如果你相信平等,你最起碼是一個最漫不經心的女性主義者,我為你鼓掌。我們必須為一個團結的世界努力。好消息就是,我們有一個平臺,這就是「他為她」。我邀請你們上前一步讓我看見。我問自己:如果不是我,將會是誰?如果不是現在,又將是何時?謝謝你們。

(結束)

~~~~~~

安妮愛電影」的一個70後偽文藝婦女擺弄的小攤。它不推銷任何商品,只是根據個人的品好,推薦優秀電影、分享觀影體會、傳播影壇資訊。關注它,短期看你可以獲取娛樂資(ba)訊(gua),長期看你能夠提升文藝情(bi)操(ge)!

方法很簡單:

1,在添加朋友裡搜索公眾號anne-movie或者安妮愛電影,點擊進入選擇」添加「;

2,也可以在文章中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之後選「加關注」。

回復2014,回望2014年最好看的文藝片;
回復2015,前瞻2015年最值得期待的佳作;
回復美劇,了解美國人心目中的熱播電視劇;
回復金球,找到2015年金球獎完整獲獎電影及片源;

回復奧斯卡,2015年奧斯卡獎提名名單即刻掌握;

回復奧斯卡獲獎,2015年奧斯卡獲獎影片資源合集到手。

相關焦點

  • 拍了露胸照的「赫敏」是偽女權?持這種觀念的才是假女權
    這篇文章想試著解決「女權者到底能不能性感」這個可能會讓你糾結的問題。比如我,有時候挺想嘗試個性感風什麼,這種想法和做法在女權那裡是不是就政治不正確呢? 首先開炮的一個推特第一個炮轟艾瑪的是一位英國的廣播員Julia Hartley Brewer。她的推特寫道:艾瑪·沃森:「女權,女權,女權…………男女同工不同酬……你們為什麼不嚴肅對待我……女權……噢,看我……!」
  • TED | 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懺悔
    我非常支持性別平等,但是我會擔心,如果我坦然接受「女權主義者」這個稱號,對那些優秀的女權主義者不公平。I'm a feminist, but I'm a rather bad one. Oh, so I call myself a Bad Feminist.
  • 男性女權主義者
    >有一位「懶惰鬼早見」在自己公眾號上寫了一篇《中國男性會在什麼情況下產生女性意識》,底下有條留言說:「朋友圈觀察到最多的情況:為了追求愛慕的女權主義者被動成為女權主義者。」我想說什麼,可別信什麼自稱女權主義者的男人。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全新跡象:女權的音量一方面正在擴大,因為這種投機本身意味著一定程度上的話語權;但另一面,也正因此,「革命隊伍」中就會混入一些雜質,而要和這些隱蔽、狡詐、虛偽的人物鬥爭,可能更困難了。
  • 婦女節|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懺悔(視頻+中英雙語)
    Roxane Gay是位女權主義者,但是她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的女權主義者,所以她要懺悔。在這次TED演講臺上,她和大家分享她的經歷和她懺悔的原因——中英全文I am failing as a woman, I am failing as a feminist.作為一個女人我很失敗,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我也很失敗。
  • 藝術圈的女權主義者長這樣
    為此,當代藝術之母致力於關注藝術視角下女權主義者的創作、言論、活躍度、影響力等,挖掘藝術界「女權之子」潛力股為目標,將首次盤點「2021年度女權主義者榜單」,從國內100位藝術家及藝術工作者候選名單中投票選出。2021年,究竟誰將是藝術圈TOP6的女權主義者?誰的觀點更能引起觀看熱潮、激發民眾的討論?
  • TED英語演講: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懺悔(視頻+MP3+中英文對照)
    我非常支持性別平等,但是我會擔心,如果我坦然接受「女權主義者」這個稱號,對那些優秀的女權主義者不公平。 I'm a feminist, but I'm a rather bad one. Oh, so I call myself a Bad Feminist.
  • 如果「女權」是一場霸凌,我宣布不再是女權主義者
    在部分女權主義者看來,擁有「冠姓權」,是「女權意識覺醒」的象徵。我獨生女,結婚不要彩禮,家裡買房買車,生孩子憑什麼跟他姓?生育99%的部分都是女性付出,隨母姓怎麼了?女性什麼時候才能堂堂正正站起來?papi醬,作為新時代「獨立女性」的標杆,竟然走上傳統的婚姻道路,這是社會的倒退,是女性的自我放棄。
  • TED演講 | 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懺悔(雙語視頻+中英對照翻譯+音頻)
    ,但是她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的女權主義者,所以她要懺悔。(Laughter)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我是一個相當不稱職的女權主義者。哦, 所以我叫我自己「一個不良女權主義者」。或者至少,我寫過一篇文章,又寫了一本書,叫《壞女權主義者》,然後在採訪中,大家開始叫我「那個壞女權主義者」。
  • 女權主義者怎麼就變成「神經質的直女癌」了?
    時至今日,女權主義者被當做狂躁易怒的直女癌而敬而遠之的經歷絕不在少數。似乎她們就是一顆人肉定時炸彈,喜怒無常,對男性恨之入骨。從「憤怒的貓女郎」到「神經質的直女癌」,總有一些固執又刻板的印象附著在女權主義者身上如影隨形。追究起刻板印象的罪魁禍首,其實來自用於反對 20 世紀英國女性投票運動的宣傳畫。
  • 為什么女權主義者不能穿粉紅色?
    這其中,除了因為有披著「女權主義者」外皮的極端女性主義者/田園女權主義者在煽風點火外,大眾對於【女權】以及【女權主義者】的定義不清晰,也是導致本身重點在於「號召性別平等」的女權運動逐漸被汙名化的原因所在。
  • 「女權主義者都是錯的」
    第一位故事提供者:008於 2018 年 3 月 2 日下午來稿「我不是女權,我是平權」008 不願意自稱「女權主義者」。如果有別人問,她就會說:其實我是平權主義者,我相信和倡導的,是男女平等而已。饒是如此,每當看到微博與朋友圈裡有人破口大罵「田園女權」、「女權*」,008 心裡就會猛地一顫,然後條件反射般地寬慰自己:他們說的是別人,不是我。不過剛剛過去的一周裡,008 的心情並不順暢。周中一個備受關注與讚美的公眾號發布了一篇男性學者的文章,題為《女權主義者錯得真多呀》(化名)。
  • 「我是女權主義者,但……」:第三波女權主義
    「我是女權主義者,但……」:第三波女權主義What Women
  • 女權主義者如何追求性?
    為此,有一批人出現了,她們是女權主義者。但這堆人,很多時候,讓莊總無法理解!有的時候她們覺得女人就不應該被物化,沒必要去滿足男性的審美。於是她們痴迷於那些GayGay的設計師的性冷淡服裝,毫不猶豫地掩蓋自己的身體性徵,換來的是自己對美的態度。↓
  • 我從沒見過女權主義者,只見到鬼了(一)
    它們也在向「專業領域」轉移,尤其是大部分人不太注意的領域,比如同性戀,比如女權主義,比如勞工。於是有了女權公知,勞工公知,同性戀公知等等等等。羊年伊始的女權茶杯風暴由春晚而起,先不說。先說一篇這兩天熱傳的文章,標題叫《中國根本沒有女權主義者,你們那都是見到鬼了》,意思是中國太落後了,哪能有女權主義者這麼高等的物種呢。
  • 成為女權主義者=對男人失望嗎? | 別的女孩來信
    直到和多位也處在異性戀關係中的女性朋友聊天后,我才發現這種 「男性無法讓人滿意」 的狀態是很多異性戀女性女權主義者都在面對的困境,即使是不斷 「提高篩選標準」 也沒辦法從樣本普遍糟糕的男性群體裡尋找到合適對象。既然所見到的男性在女權議題上無法與我們勢均力敵,我們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姿態來面對他們?我有個 date 對象是一個熱愛打拳的直男拳師。
  • 【英語演講】一個女權主義者為什麼要懺悔?
    我非常支持性別平等,但是我會擔心,如果我坦然接受「女權主義者」這個稱號,對那些優秀的女權主義者不公平。I'm a feminist, but I'm a rather bad one. Oh, so I call myself a Bad Feminist.
  • 維多利亞時代十大女權主義者將給你生命
    婦女站在廢奴運動和其他各種社會改革議程的最前線,在維多利亞本人的非正式贊助下,現代女權主義正是在維多利亞時代誕生的。埃米莉·霍布豪斯,維多利亞早期的女權主義者和人權活動家我們將以一位在更正統的女權主義者圈子裡可能並不廣為人知的女性作為開門紅,她當然不是一個將自己束縛在議會或絕食的人。事實上,艾米莉·霍布豪斯也許更適合被描述為早期的人權活動家,而不是女權主義者。
  • 她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卻讓人愛得無法自拔
    昨天她就女權主義和性別發表了一場激動人心的演講。她希望用自己的超人氣和魅力,發起一個名為「HeForHer」(「他為了她」)的女權運動,激勵全球的男性們一同來終結性別不平等。說到「女權主義」,很多人的第一理解是「女人要推翻男人,與男人對立」,對女權主義者的第一印象是「爭鬥的」,「極端的」,「憤怒的」等等。其實,這中間包含著6大誤解。
  • 孟冰純:我認為我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
    「女權主義」,以及女權主義的當代闡釋。之後進入了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也就是所謂的自由主義女權運動。這波女權主義運動和20世紀中期廣泛的社會運動、學生抗議運動平行興起,訴求內容更強調自由與解放,而這和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訴求強調「男女平權」形成對比。此外,這波女權主義運動的團體和目標分化,並未有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那般團結。
  • 女權主義者硬碟裡都裝的什麼片兒?
    圖/XConfessions.com目前,願意進入小簧片行業的女權主義者大多為第三波女權主義者。然而,這種職業選擇,引起了女權前輩的批評。許多第二波女權主義者認為,色情是父權與資本主義下的產物。女性在這類作品中註定是被壓迫、被物化的。色情作品中的支配關係是一種強姦文化。從1970年代晚期到1980年代初,兩代女權主義者就色情片的性質展開了激烈辯論。在美國,這場辯論被稱為「色情片之戰「,其餘波持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