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餘亮
本文系獨家供稿觀察者網 轉載請洽微信ID:guosijiaaa
這個春節女權網絡運動沸沸揚揚你知道嗎?
這世界上有些事物人人都聽說過,但是誰都不敢說了解,「女權主義」就是。你敢說你懂女權,女權鬥士分分鐘能找出理由說你並不懂,說你剛剛還不小心歧視了她。比如我剛剛用了這個女字旁的「她」,顯然就是歧視。這兩天一篇熱傳女權文就提出:瑞典都開始醞釀廢除有性別意味的人陳代詞,甚至不許稱呼小男孩小女孩了,你國還這麼落後。
一些女權鬥士覺得,女權主義不被人理解正是國民性醜陋的標誌。她們悲嘆:「嚴重的問題是:春晚從導演,到演員,乃至絕大多數普通觀眾(更包括很多女性觀眾),基本都沒把這(女性歧視)當做一回事。」聽起來像悲嘆鐵屋中沉睡的人。她們羅列了春晚42處歧視言論,有些說的挺有道理。春晚部分節目格調不高盡人皆知,但她們的調門馬上就高上去了——「停播春晚,告別文化大一統!」各種控訴劃破空氣,幾乎就是「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的女權版。生氣!生氣!全國人民一起生氣,堅持四代人不斷地生氣,這個春節才有意義!
波伏娃們波濤洶湧,她們告訴你,你國現在就是清末明初的水平。她們喜歡做晚清啟蒙鬥士夢,還非要我們一起陪著穿越。
女權太正確了,不需要我來多說。我寫這篇文章偏偏是要批評女權主義謬誤。這世界有直男癌,也有女權婊,請欣然笑納。
(受女權思維啟發,漢字裡有歧視,所以我同意婊字也可以寫成:「男表」)
但我必須首先說明,批評女權,不意味著直男癌就可以逍遙。否定女權婊不等於否定女權思想,好的思想也確實不分男女,但角度各異可以借鑑。一定會有本來就完全不理解女權意義的直男癌跟著哈哈笑,想要一桿子打翻女權思想了事,我希望這不是主流。這年頭「小頭一硬大頭著糞」的男性公知多了去,我的批評不會和這些人站在一起。
這兩年公知式微,他們的代表人物已經很少就宏大問題發言。所以你很難看到諸如中國的一切都很渣啊、中國人全是奴隸專制啊、一切成就都是大躍進坑蒙拐騙啊之類陳詞濫調。「德國良心下水道,美國霸氣小護照」之類都沒了市場,因為分分鐘會被專業人士打臉。但這不代表奇葩的「精神失敗法」從此安歇。它們也在向「專業領域」轉移,尤其是大部分人不太注意的領域,比如同性戀,比如女權主義,比如勞工。於是有了女權公知,勞工公知,同性戀公知等等等等。
羊年伊始的女權茶杯風暴由春晚而起,先不說。先說一篇這兩天熱傳的文章,標題叫《中國根本沒有女權主義者,你們那都是見到鬼了》,意思是中國太落後了,哪能有女權主義者這麼高等的物種呢。這本是一位「不可以用男性或者女性來稱呼否則就是歧視」的海外華人豆瓣日記,突然被熱轉,說明有群眾基礎。
既然是日記,原本也沒認真寫,主旨就是宣洩:中國女權主義思想運動完全沒跟上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步伐(怎麼聽起來有點奇怪),女性地位提高要同時依靠經濟和思想。雖說經濟發展帶來了亞洲第一的中國女性地位,但是思想沒發展。看看人家好萊塢標杆!「好萊塢紛紛用女英雄去拯救世界迪斯尼都讓女王去吻醒公主的時候,我朝更是從上至下地統一口徑地逆流而行。」咦,這位作者竟然也使用女王這樣有鮮明性別特徵的詞彙,竟然也承認中國具有亞洲最高的婦女地位,卻又充滿憤恨自卑。我早說過,這種身心分離紊亂狀態一直糾纏著中國的小資。
我沒有見到過女權主義者,可能是我交際圈太小,總是見到各種小鬼。這篇文章開篇就是瑞典典範——廢除一切語言上的性別區別,否則就是歧視。我覺得這位作者還不夠「前衛」,要知道有的西方國家不只取消性別,還設立更多的性別。臉書已經推出包含56種分類的性別系統,德國的出生證性別欄可以先空白以後再選,澳大利亞的護照上有第三性別X(我真擔心這樣做會像納粹政府標識猶太人一樣,以後未必是好事)。
文章作者表示一開始也覺得矯枉過正,後來明白了,這就像美國雖然早已在法律層面廢棄種族歧視,但直到今天美國人還是要爭取種族平等。所以婦女解放任重道遠,絲毫不能鬆懈,需要經過至少四代人繃緊神經的努力。可惜,作者在這裡體現了邏輯的缺乏。當代美國種族歧視的例子恰好證明實質平等不是法條上的形式平等能解決的,也就是說,不是語言能解決的。但現在西方國家採取的彌補措施就是進一步強化語言!他們已經落入無法改變社會結構,卻一個勁在語言的政治正確裡打轉的圈套,看誰嘴巴最正確,看誰逼格最高大。
我沒有見到過女權主義者。女權評論家的水平還不如小說家,就說說偵探小說《紐約的八百萬種死法》吧。小說中的警察抱怨:不許稱呼那些瘋狂的罪犯叫「神經病」,只能叫「狂躁焦慮」,否則就是歧視。上級警方和媒體天天就督查這個,卻解決不了越來越高的犯罪率。巨輪將傾,人們卻在拼命舉牌子。
卡爾松
我在想那位著名的瑞典童話家阿·林格倫,以後她的作品都通不過女權主義審查了,全部需要像這樣重寫:「卡爾松是個背上有小馬達和螺旋槳的小男孩,啊不,不 是小男孩,是個性取向還沒有完全分化,喜歡穿背帶褲但也許以後會喜歡裙子的小傢伙。長襪子皮皮也不再是個滿臉雀斑的力大無比小女孩,而是個會讓某些小孩 (不能直接說是小女孩)想要依靠的具有堅實肩膀的孩子。」反正他們一張口就能把自己累死。臉書的56個性別56多花你們先去一一背熟吧,這樣才能最終搞出 個符合國際ISSO標準認證的liberal嘛。咱就不奉陪了。還有追求諸如「立法讓母親休三年產假」,自以為很關心女性,但這是要讓女人完全成為居家動物嘛,乾脆休三十年產假好了。不要以為這只是作者個人的草率。自知識分子遠離群眾路線與實踐路線之後,各種進步主義就不知不覺地與世故、享樂、福利主義混到一起,已經蛻變為社會問題的分泌物,卻還以為自己是啟蒙的子孫。
長襪子皮皮
混亂太多不一一劇透。讀者對此文有支持有反對,完全支持的不需要說了,更多人是覺得她貶低了中國的女權主義,但贊成她說的西方女權優越性。我倒覺得,恰恰是其中援引的西方例子全是倒退到形式(嘴皮)正義的老路,這一批「鬥士」都是公開否認中國革命的婦女解放價值,最後再扯出好萊塢這頭最愛徵用女性性感符號以牟利的文化怪獸來狐假虎威,也是醉了。中國今天的女權主義者如果是這個表現,那確實應該貶低。
文章責問別人為女性做過什麼,這種鞭策可以有,但是按照女權的要求是不應該這麼問的,不要分男女嘛,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文章要求女權鬥爭的神經一刻不能放鬆,咦,這是不是很像四十年前那句話——什麼什麼鬥爭的弦一刻不能放鬆?敏感性要有,但是不接地氣只繃緊神經,搞到最後不是神經衰弱就是神經過敏,渾身都是女權傳感器。這類人的女權姿態越強,在我眼中也就越虛弱。
春晚就讓這根弦繃緊了,報警器全開了。下篇再說。
觀察者網
「私人訂製外媒內參」
訪問www.guancha.cn感受超凡資訊體驗
訂閱ID:guanchacn
微博:@觀察者網
▲我們致力於打造國內首屈一指的獨立時政傳媒:
▲找我們可以加微博@觀察者網私信(微博@觀察者網)。
▲我們歡迎您的投稿(zhuanlan@guancha.cn)。
▲我們更希望您能加入我們(hr@guancha.cn),點擊->了解應聘要求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