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者硬碟裡都裝的什麼片兒?

2021-02-18 橙雨傘


「我們在一起改變色情的規則。我們不只在展示性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講的故事是關於性和欲望是什麼感覺的,關於我們是如何親密地交流互動的。」

身為女性,我實在是對現在主流的小簧片厭倦了,誰要看滿屏的丁丁啊?

於是,當我接觸到女權色情片時,頓時眼前一亮。

這是「一種由倡導性別平等的人群開發或觀賞的電影類型」。它罕見(我那些閱片無數的直男朋友們基本上都沒看過),優質(朋友們對我安利的作品給予了積極回應)。

和主流的小簧片相比,它更有藝術感、情節性、包容性。最重要的是,它傳遞的價值觀更為健康。

性不可恥,然後呢?

以前提起小簧片,女性常常欲語還休。

可喜的是,隨著性積極運動(The sex-positive movement)的發展,全球女性對於性的羞恥感似乎已經在不斷降低。

近年來,性積極運動推動了各種女權情色/性教育APP的開發,Dipsea就是其中之一。

性積極運動旨在改變圍繞著性的文化態度和規範,比如鼓勵人們意識到:

性是自然且健康的人類體驗,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自願的性行為(沒有暴力或脅迫)基本上是健康和愉悅的;

我們可以在性別表達、性取向、建立與身體的關係(比如對各種身材都採取正面的態度)、選擇不同風格的親密關係、生育權利等方面積極探索嘗試;

提倡全面的性教育和安全性行為很重要。

女權小簧片,就是以性積極運動的價值觀為基調發展的。

 

圖/XConfessions.com

目前,願意進入小簧片行業的女權主義者大多為第三波女權主義者。TA們追求自由,關注性、平等、愉悅。

然而,這種職業選擇,引起了女權前輩的批評。

許多第二波女權主義者認為,色情是父權與資本主義下的產物。女性在這類作品中註定是被壓迫、被物化的。色情作品中的支配關係是一種強姦文化。

從1970年代晚期到1980年代初,兩代女權主義者就色情片的性質展開了激烈辯論。在美國,這場辯論被稱為「色情片之戰「,其餘波持續至今。辯論雙方分別為」反色情的女權主義者「與「性積極的女權主義者」。

反對者舉著「色情片傷害了女性」的牌子

回頭來看,這場辯論對於女權小簧片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女權主義電影人得以不斷反思拍攝色情片的意圖,打破社會對這類片「骯髒、低俗、品位低」的刻板印象,進而通過電影創作提高大眾的性商[注1]。

1979年,女權主義記者艾倫·威利斯(Ellen Willis)批評道,反色情的女權主義者是在實施性行為上的禁欲主義和道德上的威權主義,還對言論自由造成了威脅。

圖/維基百科

她在1981年的文章《欲望地平線:婦女運動是倡導性積極的嗎?》中,首次提出了「性積極女權主義」的說法。

以她為代表的性積極女權主義者認為,女權小簧片為女性表達性愉悅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如果說傳統的小簧片是基於男性權力、充滿脅迫性的,那么女權小簧片則是摒棄了厭女視角的創新之作。

女權小簧片表現權力平等的親密關係,關注女性的性行為與性感受,鼓勵大眾尊重自己的身體與性慾。

女人搞黃色,為什麼這麼難?

2012年,一項題為「為什麼要成為色情女星」的研究發現,女演員出演小簧片的原因包括:金錢(53%)、性(27%)和關注度(16%)。

受訪者們還提到了工作中不喜歡的地方,包括相關從業人員(比如同事、導演、製作人、經紀人)「在工作場合令他人感到棘手的態度、行為和不良的衛生條件」(39%)、性傳播疾病的風險(29%)、行業內的剝削(20%)。

長期以來,由於大部分成人內容的受眾是男性,女權小簧片投入製作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

無論是在大型還是小型的小簧片攝影棚中,男性通常會邊緣化女性的觀點與顧慮;由於過分重視傳統男性受眾的需求,小簧片中霸屏的女演員通常是年輕的、過分性化的(sexualized);

圖/《全裸監督》

此外,小簧片製作公司還會故意創造惡性競爭的工作環境,讓女性從業人員們覺得自己必須和同性爭寵;

種族和性別歧視更是普遍存在:黑人演員獲得的薪酬通常只有白人演員的四分之三,女性和非白人男性都會遭遇結構性和人際間的歧視與不公正對待。

這類主流創作思路,無疑將女權小簧片的演員和製作方置於不利的境地。

不過,即使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全球各地還是有一批女權電影人堅信:成人內容擁有實現性喚起的力量,也擁有教育與啟發的力量。

TA們打破傳統「搞黃色」,創作女權小簧片,正在一步步地改變成人內容的產業版圖。

女權小簧片行業的翹楚

瑞典女權情色[注2]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愛蕊卡·拉斯特(Erika Lust)[注3]就是一名優秀的女權電影人。

愛蕊卡·拉斯特

圖/Medium.com

她早早發現:搞女權,絕不是罵罵男人那麼簡單。

看到不滿意的小簧片,她不想一味地甩鍋給男性:看,都是那些厭女、短視、低性商的男性,壟斷了小簧片行業!

求人不如求自己。十多年前,她就開始創作自己愛看的女權小簧片。

當然,這條道路並不平坦。

2004年,她拍攝的首支情色短片《好女孩》在網上免費發布。一個月內,下載量超過兩百萬。

正當她沉浸在爆紅的喜悅中時,她的媽媽卻打來電話怒罵:「你在搞什麼鬼,愛蕊卡!?這會影響你的未來、你的事業、你的人生!鄰居們會怎麼評論你啊?「

愛蕊卡·拉斯特分析,母親的態度反映了大眾對性的羞恥感,以及對小簧片的刻板印象。

所以,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退出色情片行業,而是拍攝更多的女權小簧片。

國家自慰月(5月)時,愛蕊卡·拉斯特詢問網友自我愉悅的經歷。

圖/愛蕊卡·拉斯特的Instagram

2014年,她在TED演講《是時候改變小簧片了》中說:

「網際網路上三分之一的流量預計是奉獻給小簧片的。每四個網絡搜索中,就有一個是在搜小簧片。

「青少年們在開始性行為之前,就在看小簧片了——劣質的、錯誤的、沙文主義性質的小簧片在影響著我們的性別教育。

「是時候改變小簧片了。

「我不想把女性從小簧片中剔除。我想要讓女性進入色情領域,對色情痴迷。我希望看到女性處於領導者的地位,擔任製片人、導演、編劇……」

「我的身體我自己掌控,我能只為了愉悅追求性愛,就像男孩們一樣」

愛蕊卡·拉斯特這麼說,也這麼做了。

2013年夏天,她創建了名為「X告白」(XConfessions)的眾包網站項目,讓網友提交性幻想和性愛故事。幾年後,這個網絡社區聚集了全球的電影人、表演者、藝術家、普通網友。

愛蕊卡·拉斯特的團隊精選網友提交的匿名告白,拍攝高質量、有道德的小簧片。拍片過程充分保證演職人員的健康安全與薪酬公平。成片發布在「X告白」官網上,供網友付費訂閱觀看。

          圖/XConfessions.com

「X告白」的官網上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在一起改變色情的規則。我們不只在展示性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講的故事是關於性和欲望是什麼感覺的,關於我們是如何親密地交流互動的。每一部電影都在視覺上引人入勝,超越了傳統的性別角色和老套的刻板印象,突破了戀物癖、欲望、親密的界限。」

「X告白」上的影片長度大多不超過半個小時,但都包含著鮮明的女權信息。

《超級女人》結合了動畫與動作場面,講述了三個女權小姐姐以懲惡揚善為己任、反擊性騷擾者和自私戀人的故事。影片的結尾,辛勤工作了一天的「超女」們用火熱的「三人行」放鬆自己……

《約翰和安妮的靈魂性愛》是拉斯特2019年推出的一部性愛紀錄片。她採訪了性教育家夫婦安妮·坎貝爾博士與約翰·坎貝爾。兩位老人在片中開展了一段關於老年人性愛的親密對話,傳遞出「好的性愛沒有年齡限制」的訊息。

《超級女人》海報

在她的個人Instagram上,愛蕊卡·拉斯特發布的最新一支視頻是為慶祝7月31日「國家性高潮日[注4]」而創作的。

視頻展現了不同膚色、身材、年齡、性別、性向的人群的各類性高潮狀態:讓人平靜的、把人喚醒的、催人入眠的、出人意料的、還有奇蹟般魔幻的……

(假裝此處有「審核未通過」的視頻)

視頻畫質精良,色調優雅,交響配樂在激蕩之中又透著一絲喜感,完勝Pornhub等網站上的小簧片,充分例證了拉斯特所推崇的創作理念:「狂野的性愛,乾淨的價值觀」(dirty sex, clean values)……

寫在最後

當我們把眼光拉回國內,不難感受到近年來影視業愈發強勁的女權風。

去年,我們讚賞《送我上青雲》第一次在大熒幕上表現女性性高潮。今年,《春潮》突破性地刻畫了中年女性的性幻想。

從女性的角度談性說愛,不是在玩性別隔離,把男性拒之門外。恰恰相反,這是一種開啟性別間、性向間、甚至代際間對話的捷徑。

當我們女權地搞黃色,通往性別平等的旅途必將一路春光,情趣無限。

注1: 根據Marty Klein的《性商》(2012)一書的定義,性商=與性有關的知識 + 情緒技能 + 身體覺察能力。

注2:受到「色情片之戰」的影響,情色(erotica)與色情(pornography)在格調上似乎有高下之分,「情色」更凸顯藝術感與人文深度,所以媒體多稱愛蕊卡·拉斯特為情色導演。但是,當色情片變得更女權後,相信情色與色情之間的界限將會變得模糊。

注3:愛蕊卡·拉斯特出生時的名字是Erika Hallqvist。Lust在英文中是「性慾」的意思,充分彰顯了她的職業價值觀。

注4:「國家性高潮日」在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通行。這個節日是8月8日「國際女性高潮日「的一個分支。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

https://erikalust.com/about/?utm_source=erikalust.com&utm_campaign=navbar_about&fbclid=IwAR1SBBgE3NtuS6MVcgxWAUkK3IUTRPmxm0Mmyx0D5jZMu5bBnI6gTWAsOMQ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minist_pornography?fbclid=IwAR1S-CC_KUf_sVEQnpSFM1EQsFDPzzuu7ZZv9-5ToTHl9FQACRwELKwg0U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x-positive_feminism

https://xconfessions.com/


 點在看,支持作者☟

相關焦點

  • 「女權主義者都是錯的」
    在這個屬於女性的節日裡,讓我們拋開所有將女性構陷在消費行為裡的敘事,摘掉高校中高高掛起的、將「女生」與「婦女」割裂開的橫幅,只聽。聽她們說什麼、想什麼、要什麼又正在做什麼。不評斷,不抬槓,不先入為主,不戴有色眼鏡——讓我們來聽聽她們的聲音。
  • 如果「女權」是一場霸凌,我宣布不再是女權主義者
    在部分女權主義者看來,擁有「冠姓權」,是「女權意識覺醒」的象徵。我獨生女,結婚不要彩禮,家裡買房買車,生孩子憑什麼跟他姓?生育99%的部分都是女性付出,隨母姓怎麼了?女性什麼時候才能堂堂正正站起來?papi醬,作為新時代「獨立女性」的標杆,竟然走上傳統的婚姻道路,這是社會的倒退,是女性的自我放棄。
  • 女權主義者怎麼就變成「神經質的直女癌」了?
    可苟延殘喘的刻板印象依舊在社會認知裡冥頑不化。時至今日,女權主義者被當做狂躁易怒的直女癌而敬而遠之的經歷絕不在少數。似乎她們就是一顆人肉定時炸彈,喜怒無常,對男性恨之入骨。從「憤怒的貓女郎」到「神經質的直女癌」,總有一些固執又刻板的印象附著在女權主義者身上如影隨形。追究起刻板印象的罪魁禍首,其實來自用於反對 20 世紀英國女性投票運動的宣傳畫。
  • TED | 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懺悔
    (Laughter)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我是一個相當不稱職的女權主義者。哦, 所以我叫我自己「一個不良女權主義者」。或者至少,我寫過一篇文章,又寫了一本書,叫《壞女權主義者》,然後在採訪中,大家開始叫我「那個壞女權主義者」。
  • 【英語演講】一個女權主義者為什麼要懺悔?
    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我是一個相當不稱職的女權主義者。哦, 所以我叫我自己「一個不良女權主義者」。或者至少,我寫過一篇文章,又寫了一本書,叫《壞女權主義者》,然後在採訪中,大家開始叫我「那個壞女權主義者」。
  • 女權主義者如何追求性?
    為此,有一批人出現了,她們是女權主義者。但這堆人,很多時候,讓莊總無法理解!有的時候她們覺得女人就不應該被物化,沒必要去滿足男性的審美。於是她們痴迷於那些GayGay的設計師的性冷淡服裝,毫不猶豫地掩蓋自己的身體性徵,換來的是自己對美的態度。↓
  • 「如果這才是好的女權主義,那麼我就是一個非常壞的女權主義者」 女性
    這個身材肥胖、眼泡腫脹、穿著寬大碎花襯衫的棕皮膚女性並不是在參加什麼道歉會,而是站在TED演講臺的聚光燈下。羅克斯 · 蓋伊(Roxane Gay)女士是普渡大學教授,也是《壞女權主義者》一書的作者。在她看來,自己是個不怎麼樣的女權主義者。她坦言自己平日裡喜歡聽一些有韻律卻充斥著對女性侮辱意味的黑人歌曲,喜歡粉色又毛茸茸的玩具,不願和男人一樣搬重物、修建草坪。
  • 婦女節|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懺悔(視頻+中英雙語)
    (Laughter)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我是一個相當不稱職的女權主義者。哦, 所以我叫我自己「一個不良女權主義者」。或者至少,我寫過一篇文章,又寫了一本書,叫《壞女權主義者》,然後在採訪中,大家開始叫我「那個壞女權主義者」。
  • 我從沒見過女權主義者,只見到鬼了(一)
    女權太正確了,不需要我來多說。我寫這篇文章偏偏是要批評女權主義謬誤。這世界有直男癌,也有女權婊,請欣然笑納。(受女權思維啟發,漢字裡有歧視,所以我同意婊字也可以寫成:「男表」)但我必須首先說明,批評女權,不意味著直男癌就可以逍遙。否定女權婊不等於否定女權思想,好的思想也確實不分男女,但角度各異可以借鑑。
  • 孟冰純:我認為我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
    誠然社會上流行著諸多對「女權主義」的負面看法,類似於「女性要求太多導致男性處境艱難」,「女權主義的要求使得男女雙方都很難堪」,「田園女權」的污衊和道格拉斯的言論亦證明了此類看法根深蒂固、大行其道。然而孟冰純卻以女權污衊之現狀為契機,提示我們「當我們在談論女權主義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麼」。由此,孟冰純為觀眾梳理了「女權主義」在西方的發展脈絡。
  • Red Velvet Joy樸秀榮,一件T恤引發的「女權主義者」爭論?
    Red Velvet Joy(樸秀榮),一件T恤引發的「女權主義者」爭論?組合Red Velvet的 成員Joy(樸秀榮)穿著印有「女權主義者」相關字樣的T恤,而陷入了爭論。該白色T恤上寫著:「WE SHOULD ALL BE FEMINNISTS(我們都應該成為女權主義者)」的字樣。對此,網絡上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部分網民紛紛討論道:「Joy(樸秀榮)是認證女性主義者嗎?」「Joy(樸秀榮)是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才穿的嗎?」
  • 維多利亞時代十大女權主義者將給你生命
    埃米莉·霍布豪斯,維多利亞早期的女權主義者和人權活動家我們將以一位在更正統的女權主義者圈子裡可能並不廣為人知的女性作為開門紅,她當然不是一個將自己束縛在議會或絕食的人。事實上,艾米莉·霍布豪斯也許更適合被描述為早期的人權活動家,而不是女權主義者。
  • 洪晃:中國男人掙錢不多的話 應該當女權主義者
    來源:新浪財經在新一期《共識》節目中,馮侖與洪晃就「女權主義」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以下為對話實錄: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洪晃:你覺得女權主義是什麼?馮侖:通常理解,我過去看到的許多說法,比較強調女性在一切方面跟男性都要無差別,都要一樣。洪晃:女權其實就是平權,不是嗎?中國是國家女權主義,就是在法律方面的平等,其實我們都有。你能當 CEO,我也能當 CEO,咱們就憑本事了,對吧?
  • Emma Watson - 一位性感的女權主義者
    她曾是著名的童星,《哈利波特》中的赫敏,讓全世界認識了這位英國女孩;她曾是學霸,門門功課拿A,畢業於常青藤名校;現在她是聯合國女權形象大使,為爭取女性在社會中的平等權利盡其所能。喜歡Emma的人都知道,從2014年開始, Emma受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邀請,開始擔任聯合國女權代言人。 她的題為「He for She"的演講,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女權主義,一個過往被曲解為「仇恨男性」的負面名詞,在她的宣傳和倡導下,正在被更多的人重新理解 - 不僅僅是女性權利,而是兩性都應有的自由。
  • TED英語演講: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懺悔(視頻+MP3+中英文對照)
    (Laughter)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我是一個相當不稱職的女權主義者。哦, 所以我叫我自己「一個不良女權主義者」。或者至少,我寫過一篇文章,又寫了一本書,叫《壞女權主義者》,然後在採訪中,大家開始叫我「那個壞女權主義者」。
  • TED演講 | 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懺悔(雙語視頻+中英對照翻譯+音頻)
    同時,她倡導社會大眾都來關注和愛護女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個好的女權主義維護者。有太多女性,尤其是一些打破桎梏的女性以及商界領袖,都害怕被稱為女權主義者。他們不敢站出來說,「沒錯,我是女權主義者」。他們害怕這個標籤的意義,害怕做不到被加在身上的那些不現實的預期。Take, for example, Beyoncé, or as I call her, The Goddess.
  • 致偽女權主義者:你們跟你們口中的直男癌並無不同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人,你幾乎很難不與「女權主義者」發生交集,當然,這種交集有時會讓你覺得莫名其妙:打不打扮,有關女權;溫不溫柔,有關女權;做不做家務,有關女權;結不結婚,有關女權;生不生娃,有關女權;男生買不買房,還是有關女權。
  • 一個女權主義者眼中的男人與女人的區別
    我是一名女性主義者。早在四五年前我便有了這種身份的自覺性,並且告知身邊的愛人和朋友。不過幾年前連女性自身都對這個詞抱有偏見,我也只是默默實踐著一個女性主義者應有的態度。但是這段時間,女性話題突然變得很熱鬧,我覺得如果再不認真宣告一下,好像就要晚了似的。
  • 這些女權主義者自己「下海」拍小簧片
    圖/XConfessions.com目前,願意進入小簧片行業的女權主義者大多為第三波女權主義者。TA們追求自由,關注性、平等、愉悅。然而,這種職業選擇,引起了女權前輩的批評。許多第二波女權主義者認為,色情是父權與資本主義下的產物。女性在這類作品中註定是被壓迫、被物化的。澀情作品中的支配關係是一種強姦文化。從1970年代晚期到1980年代初,兩代女權主義者就色情片的性質展開了激烈辯論。在美國,這場辯論被稱為「色情片之戰「,其餘波持續至今。辯論雙方分別為」反色情的女權主義者「與「性積極的女權主義者」。
  • 日本推出新型人體模特,女權主義者氣哭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也不算什麼問題:每一個時代的人性模特都是按當時就吃香、最受歡迎的模特身材來製造的,根本沒有人考慮我們普通人的死活。下面這大長腿起碼兩米八吧?老娘我踩著高蹺也沒你高成了吧?人家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似乎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覺悟的提高,女權主義者挺身而出,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