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在授銜的「十大大將」名單中,戰神粟裕排列第一,粟裕戰功赫赫,是無冕元帥,他的位次實至名歸。
排在粟裕之後的便是徐海東,徐海東能位列大將著實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因為他自從1940年開始,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擔架和病床上度過的,這一躺就是15年,缺席了一半抗日戰爭和全部的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更是沒機會去,戰功也無從獲得。
這就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排名卻能緊挨粟裕,難免讓人議論紛紛。
十大大將
其實,當授大將銜的消息傳到了正在大連養傷的徐海東耳朵時,他心中同樣不安和羞愧。
覺得自己在出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後不久就病倒了,1940年以後幾乎都是在擔架和病床上度過的,養病的時間多於戰鬥的時間。
「大將軍銜,受之有愧。」
這是徐海東的心裡話,於是他託人捎信給毛澤東,要讓銜。
毛澤東收到信後,不僅不同意他的請求反而特別指示:徐海東不但要評大將,而且大將要排第二位!僅次於戰神粟裕。
大將 徐海東
毛澤東這樣堅定的維護徐海東,是因為其中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心酸歷史,在那段歷史中,徐海東的忠誠和人品徹底徵服毛澤東,他們之間也因此連結了無比真摯的革命情誼。
本期文章將帶你了解老一輩革命家徐海東大將的事跡,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歷史的朋友,不妨拿出3分鐘讀一讀,也許會了解為什麼毛澤東要維護徐海東。
徐海東,湖北省黃陂縣(今為大悟縣)徐家老窯人,祖上六輩都是窯匠。他小時候只讀過三年半書,9歲時開始學燒窯,當了11年「窯花子」,還當過放鴨娃。
1925年,25歲的徐海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黃坡縣領導遊擊革命,
雖然徐海東是從泥窩窩裡走出來的農民黨員,但是他足智多謀,在家鄉把革命運動搞得風風火火,這也為他贏得了「中國之夏伯陽」稱號,(夏伯陽是蘇聯國內戰爭時期的英雄人物、紅軍指揮員,他足智多謀、頑強勇敢、屢建奇功)。
徐海東
所謂樹大招風,有一次行動失敗,徐海東身份暴露,遭到通緝,
其家鄉親屬66名人被國民黨殺害,其中27位近親,39位遠親,一時間村子裡都不敢姓徐了。
他的妻子田德齋也被逮捕入獄,出獄後誤聽傳言徐海東早已犧牲,為了生存被迫改嫁。
待黃陂縣局勢穩定後,徐海東繼續組織遊擊隊,開展武裝革命鬥爭,他在戰鬥中頭腦靈活,反應迅速,帶兵嚴格,在當地頗具威望,很快身居要職。
1932年1月,徐海東進入紅會四方面軍,在陳賡的紅十二師擔任三十六團團長,此時,蔣介石發動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三次「圍剿」,敵軍主力沿商、潰公路和高店向商城疾進。
徐海東奉命擔負杜付店正面阻擊任務,漫天飛雪,道路泥濘,徐海東一個團對抗敵軍20多個團的正面衝擊,僅僅一個晝夜,徐海東的三十六團減員過半,營連排幹部大部負傷,前沿陣地被攻破,戰況岌岌可危。
這次阻擊戰,關係著全戰役的成敗。因此,紅四方面軍總部首長密切關注著三十六團的陣地。
十二師師長陳賡也三次派人向徐海東傳達了「堅決守住」的命令,並說:
「如果守不住,敵人從這裡打開缺口潰逃,圍殲任務就可能落空。」
徐海東深知自己肩上擔子的重量,現在他就是崩裂了門牙也得守住陣地,「人在陣地在!」是他給陳賡的最後回復。
徐海東
營連幹部犧牲,陣地指揮系統崩潰,他著急,親自頂上陣地,指揮戰鬥,司號員犧牲了他接過軍號親自吹號指揮。
徐海東虎氣騰騰,帶領全團堅守三天三夜,打退敵人20多次進攻,
第四天,我軍從敵人的後面包抄遷回上來,前後夾擊,數萬敵軍頓時人慌馬亂,全線崩潰。
這次戰役,歷時半月,斃傷俘敵4000餘人,繳槍2000餘支。戰鬥結束後,陳賡來到三十六團,對徐海東說:
「這一仗,你們團打得好啊!"「三十六團總算打出來了!"
6月份,國民黨30大軍又開始了對鄂豫皖蘇區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這一次由於張國燾的錯誤作戰方針,使得紅四方面軍在反「圍剿」開始時就陷於被動局面。
為了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部隊離開蘇區向西轉移。
1932年10月,紅25軍第73、74師隨紅四方面軍轉移。徐海東沒有走,留下了,協助鄂豫皖省委以75師和院西部分紅軍為基礎,重建了紅25軍。
重建後的紅25軍成了「娃娃軍」,大多數戰士是鄂豫院根據地在戰鬥中犧牲烈士的孤兒,還有一些是隨紅四方面軍入川的子弟,
不僅戰士年輕,幹部也年輕,軍長程子華27歲,政委吳煥先25歲,副軍長徐海東31歲。
團幹部多是20出頭,連排幹部大多還不到20歲;軍部機關的工作人員和警衛人員也只有十七八歲。
尤其引人矚目的是,在紅25軍的隊伍中,還有一批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
紅二十五軍中的娃娃軍
但是莫欺少年窮,別看這支部隊年輕,人數最少,只有2900多人,
就是這樣一支「娃娃軍」部隊在徐海東等幹部的領導下,走出了徐海東劉震、韓先楚劉華清等97名共和國將軍。
在長徵途中跨越5省,轉戰9000多裡,歷時10個月,經過大大小小500次戰役,突破敵軍道道封鎖線,最先到達陝北,並創造了人員不斷壯大、屢戰屢勝的奇蹟,成為長徵途中唯一得到壯大的紅軍隊伍。
單憑這一點,徐海東的大將資歷和才能是完全夠格的。
這支「娃娃軍」部隊的魂帶著徐海東式的剛硬與忠誠。
1933年6月中旬,紅二十五軍在向皖西北轉移途中,給養困難,部隊有一半人員非傷即病,連隊大部分人都在抬擔架。徐海東隨七十四師行動,瘸著一條傷腿,艱難前行。
這時軍部命令下來了:
過福田河以東籌糧不用調查,牛羊豬雞都可以殺,以供應部隊生活。
徐海東見到這條命令,簡直氣瘋了,這是土匪作風,舊軍閥主義。
他把七十四師的3個團長找來,囑咐他們不準執行這一命令。他特別強調群眾的牛不能殺,說它是貧苦農民一家的命根子,殺一條牛等於殺了他們全家,工農武裝應該為工農著想。
在行軍路上即使忍飢挨餓也不能騷擾百姓及牲畜,途中還把前行部隊遺留的牛皮牛骨掩埋,並賠償百姓損失。
這樣的作風感染到整個部隊,讓這個年輕的部隊長了一根硬骨頭。
徐海東打仗靈活有一套,為部隊制定了「不打消耗戰,不硬拼,積極開展外線遊擊,尋機殲滅敵人,使部隊彈藥物資充足,吃飽穿暖」的行動方針。
靠著這種遊擊戰術,部隊神出鬼沒,常常出其不意對敵人發起猛烈進攻
11月,徐海東在石門與敵獨立四十旅遭遇,避免敵優勢火力,趁其不備,殲敵1個團,俘敵千餘人,繳獲長短槍800多支,大衣700餘件。這一仗改善了部隊的武器裝備,提高了部隊的戰鬥情緒。
1934年3月份,在金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殲滅國民黨3個團,俘敵代師長柳樹春以下官兵 2400 多人。
徐海東在皖西和皖南的時候沒少給國民黨攪局,因此蔣介石罵徐海東是「文明一大害",曾發通緝令:
「凡擊斃彭德懷或徐海東,投誠我軍,當賞洋十萬。"
1936年徐海東入晉時,閻錫山也發通緝令:
「凡擊斃徐海東者,賞洋五萬元。」
徐海東聽說後還打趣說:
"閻老西不如蔣介石,太小氣了。」
國民黨把他和彭德懷並列懸賞,看得出,徐老虎的稱號的確不是白白叫來的。
不過老馬亦有失蹄時,徐海東庾家河戰鬥時,被國民黨六十師偷襲。
我軍從軍長到夥夫都投入了戰鬥,從中午一直打到黃昏,反覆衝殺20 餘次,終於將敵人擊退。
但是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受重傷,副軍長徐海東海東被一顆子彈從左眼底下打進去,從後頸穿出,傷勢比以往歷次都重,抬下陣地後,四天四夜昏迷不醒。
一場戰鬥,兩個軍長重傷,可見此軍打仗不要命的作風,這在我軍整個戰史中都很難找出第二個例子來。
毛澤東常常說徐海東是「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在授銜時也對徐海東多有照顧,這主要的原因就是徐海東對黨的絕對忠誠和擁護。
是他帶兵阻擊敵人保證中央紅軍的順利到達陝北,為其提供落腳點並對中央紅軍絕對支持和擁護,也是他率15軍團為革命的大本營建立在西北而開疆擴土。
1935年6月,中央紅軍衝破千難萬險,歷經九死一生終於與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會師,當時中央紅軍對待張國燾可謂是客客氣氣,非常謙卑,可是結果如何?
作為紅四方面軍領導人的張國燾野心膨脹,先是恃強凌弱,再是強硬抗衡,企圖軍力威脅,最後乾脆悍然分裂。
9月9日直接來了個草地分兵,4萬紅四方面軍被悉數張國燾帶走。
眾所周知,紅軍的原則是「黨指揮槍」,然而此時,紅四方面軍數萬大軍寧願跟隨張國燾個人,也不願聽從黨中央的命令。
毛澤東後來回憶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哀莫大於心死,不僅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更讓人痛心的是紅四方面軍的背棄。
中央紅軍
然而,在1935年7月份,作為張國燾老部下的徐海東,每天都派出手槍排去打聽中央紅軍的消息。
當他得知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要北上時,他當即決定要西徵北上以牽制敵人保證中央紅軍的順利行進,並說
「即使我們這三千多人犧牲了,也是光榮的。」
他言行一致,僅留第74師在陝南,率主力西徵迎接中央,同時派遣手槍隊把軍中的一萬多邊幣送給毛澤東和彭德懷,讓他們改善條件。
徐海東帶領紅25軍一度襲佔了胡宗南部的後方基地天水城,繳獲了大量武器和軍需物資,迫使國民黨軍從川西調兵回援,打亂了敵人阻截紅一、紅四方面軍的部署,減輕了中央紅軍的壓力。
11月份,徐海東正在率軍攻打張村驛,突然收到軍團部駐地程子華政委的來信。信上說:
「今日下午,毛主席和中央紅軍的領導同志將來到軍團部,望速回..
徐海東看完信後就幹了一件事:停止進攻,上馬回軍。
從張村驛到軍團部駐地,相距135裡,而且中間還要翻越一條山脊,而徐海東快馬加鞭,只用了3個小時,便回到了軍團部,此時他已汗流浹背,像被雨淋過一樣,他騎的大紅馬也是渾身淌汗,這一切,只為迎接毛主席。
到達軍團部駐地後,毛澤東和彭德海早就在營中等待了,這是為了感謝徐海東對北上的中央紅軍的幫助。
這也是徐海東第一次見到毛澤東。
毛澤東說:「海東同志,你們辛苦了!"
徐海東連聲說:「中央領導同志辛苦,中央紅軍辛苦!"
剛到陝北的中央紅軍,部隊只剩下三千多人,(徐海東此時7000多人,兵強馬壯)戰士飢餓,勞累,衣衫襤褸,士氣低下,糧食告罄,揭不開鍋,真的是到了窮途末路。
徐海東對中央紅軍真是絕對忠誠,特意開會宣布軍團要對中央紅軍進行支援,從各個連隊抽調物資,向疲憊的中央紅軍大量供應糧食、藥品,豬羊和棉服,而且還給中央紅軍補充兵員和彈藥。
即便得到這樣的補給,中央紅軍還有糧食缺口,
第二天楊志誠來到徐海東跟前,從衣兜裡掏出一張毛澤東親筆寫的要借2000塊錢以解決吃飯穿衣問題的紙條。
徐海東馬上把經理部長找來,要他們把留給本部戰士過冬的7000塊錢留下2000塊,拿出5000送給中央。
何謂患難見真情?何謂「雪中送炭」?這就是真情,這就是雪中送炭啊!
老話說的好啊,「功高莫過於護駕」,
毛澤東此前剛剛受過人多勢大的張國燾的氣,此時面對徐海東等人無條件的歡迎,他怎能不感動?他怎能不銘記這恩情?
單單憑著徐海東三番兩次的送錢給中央紅軍,毛澤東就記住他一輩子啊!
這也是為什麼毛澤東偏偏對他異乎尋常地關心,
1941年發電要他"靜心養病,天塌不管";
1950年親筆寫信要他"安心靜養"
徐海東在大連住了9年,周恩來也先後3次專程前往探望。
自1940年起,在擔架和床上躺了將近15年,卻在1955年授銜大將,緊隨戰神粟裕之後。這都是徐海東應得的,這都是恩情使然啊。
徐海東與周恩來
大授銜後,徐海東認為自己所授的軍銜高了、受之有愧。向前來看望自己的周恩來反映。
望著這位可親可敬的老部下,周恩來的雙眼溼潤了。
他緊緊地握著徐海東的手,動情地說:
「海東同志,毛主席說了,你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啊!授予你大將軍銜,是根據你對革命的貢獻決定的,我看不高也不低,恰當!」
在我看來,徐海東的大將銜當之無愧,各位讀者認為大將銜是否合適,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