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意思是指般若波羅蜜的精華

2021-02-19 靜慮入藏

「般若」是智慧,

用《華嚴經》的術語來講,

「般若」二字全部展開便是佛境界、

智慧的境界,

而「波羅蜜」則是

指到達這個境界的方法。

《心經》通常被直翻為Heart Sutra,心裡的經,其實「心經」的意思是精華,是指般若波羅蜜的精華。精華若要講清楚,那就得講到非精華。當然精華有其特色,但它是從整體性淬鍊出來的,若不能了解整體性,精華就絕對體會不到,今天既然要探討這個主題,那麼前提性就必須講清楚。

《心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個名字很單純,跟《金剛經》不一樣,《金剛經》的全名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表示像金剛那麼硬的煩惱,都能斷。我們的煩惱像金剛那麼堅固,要破煩惱不容易,但可以用「般若波羅蜜」來斷如金剛一般堅固的煩惱,重點在這裡。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煩惱,我倒是有很多煩惱,煩惱一群弟子!有的不會跟我吵架,有些很會吵,不吵的反而比會吵的還厲害。會吵的是軟軟地吵,不吵的就硬邦邦的,弄得我不知該如何處理,這就是我的煩惱。各位沒有弟子,大概體會不到,而我這個煩惱比金剛還硬,所以非得用般若波羅蜜不可。

《心經》本身就是講「般若波羅蜜」,不是講「能斷金剛」。講能斷金剛的部分,重點在於「作用」上。很多人問:「師父,要如何斷煩惱?」去讀《金剛經》,照著《金剛經》做,就能斷了。至於他是不是真的懂,那就不知道了,很多人只是隨便問問嘛!斷煩惱哪那麼簡單啊?你問一句,我答兩句,煩惱就會斷嗎?果真這麼簡單,你也用不著來問我了。所以,斷煩惱的寶貴,自己要能去體會。

一個人若無煩惱的侵襲跟逼迫,便很難了解「斷煩惱」有多麼可貴。就像不曾生病的人,很難體會健康的重要,天天吃喝玩樂、糟蹋健康。而一個病過的人,會告訴你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時間到了就該睡覺,緊張得要命,因為他病過,所以他體會到健康的重要。不生病的人,健康對他來說不算什麼,他大吃大喝把胃撐破了也不打緊,以為明天換個胃就好!這是因為他沒經歷過病苦,所以不知道。

「般若波羅蜜」有兩個作用:第一,不要等到它發生時,才覺得沒有煩惱或身體健康的重要,不必等到生病或有煩惱後才來覺悟,這叫做「根本智」;

第二,它會起作用,亦即能斷金剛的部分。

「般若波羅蜜」的重點,一是「般若」,一是「波羅蜜」。這個我們要先了解,假如不了解,你就不曉得它在講什麼。「般若」是智慧,用《華嚴經》的術語來講,「般若」二字全部展開便是境界、智慧的境界,而「波羅蜜」則是指到達這個境界的方法。

這裡必須再次提醒大家,人類一旦運用大腦推理,不管它是宗教、哲學,或是近代發展起來的自然科學,都會傾向去找到那個最終極的目標。

於是,宗教界出現所謂的上帝、造物主等等;中國有盤古開天,盤古不開天,天地無從產生;西方宗教則描述上帝有一天「秀逗了」,花了六天時間創造天地、宇宙一切萬物及人類,到第七天他實在累壞了,乾脆休息,我們禮拜天放假,就是這個原因,幸好上帝會累,不然我們就沒得休息了。

沒有人知道上帝為什麼要創造萬物,為何盤古要開天。不管東方或西方,都不準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一討論,就超越了上帝。我們會以為這是宗教權威使然,事實上不是,這是人類智慧的盲點,宗教如此,哲學更甚。它要追求第一因、究竟因,但最後的答案還是沒有因,它不知道從哪裡來。像道家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儒家思想則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兩兩相重產生六十四卦,代表一切萬法」。太極從哪裡來?它說太極是「」,無極是「本體」,所以無極而太極—體、相這樣延伸下來。無極是什麼?本體是什麼?無法討論,但至少它已經觸及本體論了。

哲學如此,科學亦同。現代天文學說,宇宙是黑洞大爆炸來的,但黑洞為何會爆炸,不得而知。又說現在的宇宙是爆炸後的一種現象,至於經過了多久?將來會怎麼樣?還是不知道!

量子學的探討,從分子、原子、離子、電子、中子,最後到量子,到量子就無法再研究下去,於是就稱為場理論。很多修行人也跟人家「場」起來,講這個磁場、那個磁場,「你摸摸這個水晶,磁場怎麼樣?」那根本是搞不清嘛!有沒有「場」呢?確實有,但不是你講的那一種。

為何會講到場理論?就是追求最終極的那一個部分。人類的大腦用到現在已達極致,它渴望找到宇宙最原始的點,而從那個點開始推衍下來。請記得,從最原始的那個點,不管上帝、道、無極、場理論或者黑子大爆炸,都是從那個理論開始推衍一切萬法,這個理論是大腦所能用的極限,於是也產生了一個問題:現在這些森羅萬象的一切萬法,該如何回到它的本原呢?這下麻煩了,人類無法處理這個事。

從那個原點所演變下來的理論,各家學說雜然紛呈,極為壯觀,盤古開天、上帝創造……不管理論是什麼,大概都有共通的部分,我們稱之為「大腦取向的思維模式」。一切萬法產生了,它該如何回到那個原點呢?這沒人講了。宗教本身有很籠統的講法:「信我就對了!只要信我,死後就會回到我身邊。」注意喔!回到我「身邊」來。瑤池金母收圓也一樣,你只要先繳二百元,便可天堂掛號、地獄除名。很多宗教有這種情況,他只要求你信,而且是絕對的信、不容置疑的信,你就能回到「原點附近」,但不是變成原點!要注意這一點。

原來的理論是從這原點創造一切,那你現在就應該回到原點,但你回不去,只是回到原點的附近,只是到了上帝的國度,而不是上帝。你原來是上帝創造的,現在應該要變回上帝才對,可是你沒有辦法。道家講「歸真返璞」,怎麼歸真返璞?反正人生最後就「駕鶴歸去」,去哪裡?死後也沒人去求證。你是倒頭栽、還是飛上去,都沒人知道。

所有的宗教歸納到最後,幾乎都是講死後的事。天文學講得深入些,畢竟天文學是大腦運用最有系統的一門學問,它說,宇宙大爆炸的這些星星,將來會回到黑洞裡面去。這些星星只要有現在太陽的五倍大,就會造成黑洞,黑洞會把附近的一切原子通通吸進去,而且會一直吸一直吸,將來整個宇宙全吸在一起時,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到了某一個因緣,又會產生大爆炸。至於是什麼因緣,現今的天文學也講不出來。

無論如何,這已經是人類思考的一種標準模式,這種模式的思考,叫做「業力」,亦即「宿命」,它一定要找到那一個邏輯—怎麼來的?怎麼去的?但它始終無法解決,無法讓我們回複本原。我從那裡來,現在我要回到那裡、變回那個東西,卻回不去。

針對這個部分,華嚴的思想便呈現了最大的特色,它告訴你本原是什麼,為你揭示成佛之道。它先講佛境界,然後再讓你依循那一條軌跡成佛。

公眾號:jinglvruzang 靜慮入藏

安忍不動如大地

靜慮深密如密藏

聆聽· 欣賞· 接納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北京學會微店請購

海雲繼夢和上《華嚴學導論I-II》

相關焦點

  • 《心經》:絕妙的般若波羅蜜多咒
    為了因應眾生根器的不同,而廣演眾法,使大眾能夠獲得與自己相適應的法門,而《心經》,就是為最上乘者所說的究竟圓滿的智慧,其文最後之密咒,即般若波羅蜜多咒,更是絕妙無窮,因為沒有這咒,則無法成就涅槃聖果。網圖菩薩根據不同的需要,佛所說的咒語各有不同,其數量也是極為龐大,而《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多咒,則為眾咒之王,因為它總持般若妙義,顯示般若妙用,成就般若妙行,證得般若妙果,是佛祖說法以密咒加持的典範。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禪學講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之一
    這裡我們首先要討論: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查字典注音為班若或缽惹,實際上應該讀成缽瑞。這種發音是不是很標準呢?也不然,因為唐朝時代「般若波羅蜜多」的讀音是「巴尼亞巴拉咪達」,這個音譯跟梵文的原音是相吻合的。懂得梵文的人,他不會念缽瑞,而是念「巴尼亞」。般若的基本含意是智慧,其所以不翻譯,是因為它雖然可以翻為智慧,但跟我們通常所謂的智慧,在程度上是有差距的。
  • 【經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
    任何一種有系統、有義理的文字,都是由外舉決定內涵的,經典也不例外。  般若的基本含義是「智慧」,其所以不翻譯,是因為它雖然可以翻為智慧,但跟我們通常所謂的智慧,在程度上是有差距的。我們說某人很有智慧,那僅只是指他那「六塵」所積的表層意識。這裡的「般若」並不僅只是指表層意識,而是指心的原態與共相。既然找不到適當的中國文字來表達,乾脆就不翻譯了。  一般法會中,大多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加上「摩訶」兩個字?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什麼?
    因此,玄奘再譯《心經》時,即以觀自在菩薩起頭,示其梵文原義。在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中提到:「觀自在菩薩可作2說:一、特別指補怛落迦的觀自在菩薩。二、凡是能觀察真理獲得痛苦解脫者,都名觀自在菩薩。」在《心經》的解釋中,特別指的是後者。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
    剛接觸佛學的人都會選擇心經,因為心經全文字數少,在修行時會覺得更容易。其實心經只是字數少,但它的每個字都有一定的深意,所以剛開始修心經的師兄,可以多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這方面的內容,這樣會讓師兄對經文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而且在念誦時也不會把經文念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底厲害在哪裡?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心經》說什麼?有四項內容:一、大智慧。《心經》就是講的大智慧。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底厲害在哪裡?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心經》說什麼?《心經》說什麼?
  • 花生學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諸法緣由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心經》的軼聞趣事據稱玄奘在四川時得一病僧口授梵語《心經》。陸遊《入蜀記》載宋時蜀僧能誦梵語《心經》。俞曲園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不必要的「復語」,為譯者失誤。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讀誦
    《心經》全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心經回向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纙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心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該如何理解?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心經》中比較簡單好懂的一句話,按照它的字面意思來解釋,就是修習深妙般若,到了一個甚深而純熟圓滿的時候,然而,如果仔細去探究其中的道理、智慧,卻又另有一番味道在其中,似乎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所以下面我們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拍磚。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收藏級)
    翻譯 | 玄奘  誦者 | 讀一無二  視頻 | 國粹天地來源 | 竺子(ID: zentzu)《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音及譯文版)
    說到《心經》,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但是說到《心經》隱藏的神奇密碼,我想知道的人可能就少了。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心經》隱藏的神奇密碼是什麼呢?《心經》何故無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等六種成就,以證明是佛說呢?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音版  guan zi zai pu sa,xing shen bo re bo luo mi duo shi,zhao jian wu yun jie kong,du yi qie ku e。  觀 自 在 菩 薩,行 深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時,照 見 五 蘊 皆 空,  度 一 切 苦 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
    ,以字面來解釋也相當好,意思是觀察諸法實相本空後,對一切的外境外緣就隨意而自在了。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波羅蜜多是解脫空慧的意思,也可以解釋成「到彼岸的大智慧」。唯有證入圓滿的涅槃,才能完全解脫三界輪迴的生命困境。想證入圓滿的空慧,必須「老實修行」,而且不只是行,還要「行深」,就是必須把這大智慧深化到生命的最深處,如此方能在面對任何外境時,保持如如不動的自性。如果沒有念茲在茲、須臾不離的保持般若,便沒有辦法真正解脫三界、永斷輪迴。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文講解
    大唐三藏 玄奘法師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解釋(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