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頌三水「紅頭巾」精神!她捐出收藏超半個世紀的紅頭巾

2020-12-12 佛山在線

佛山日報訊 記者楊立韻 通訊員黃敏報導:「這塊紅頭巾我收藏了五十多年,今天捐贈出來,希望能將三水的『紅頭巾』精神傳承下去。」6月9日,70多歲的廖婆婆來到三水區博物館,將50多年前伯娘送給她的一塊紅頭巾莊重地交到館藏人員手中。

6月9日,廖婆婆將收藏了50多年的紅頭巾捐贈給三水區博物館。/佛山日報記者楊立韻 攝

這是9日三水在區博物館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現場發生的一個意外插曲。上個世紀60年代,廖婆婆遠赴新加坡謀生的伯娘回鄉下奔喪,將頭上所戴的紅頭巾送給廖婆婆作為紀念。

「我四伯當時病很重了,很想念遠在新加坡的四伯娘,我就找人幫忙寫信給她讓她回來。」當時,廖婆婆也不過20來歲。50多年後的今天,廖婆婆獲悉三水有對「紅頭巾」文化作專題的收集和保護,因此在家人的陪同下把這塊紅頭巾捐贈出來。

廖婆婆跟工作人員一起將這塊「紅頭巾」展開,紅頭巾是一塊長寬呈90×90cm的紅色方布,邊角還用精密的線腳收緊、拉實;布料歷經半個多世紀,仍然顏色鮮紅、質料紮實。負責接收的三水區博物館工作人員說,這塊「紅頭巾」保管得十分完好,廖婆婆與這塊紅頭巾的故事也十分感人,「在對它做基本保養後,會把它裱起來放到博物館展示給後人看。」

「紅頭巾」是三水婦女自重、自愛、自立、自強的精神象徵,二十世紀初,三水一群年輕婦女到新加坡謀生,她們每個人包一方紅色頭巾,活躍在新建坡的建築工地做女工,被當地人稱為「紅頭巾」,新加坡曾專門拍攝電視劇紀念她們。

如今,這個群體已經逝去,但是早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被三水人視為瑰寶。三水區文體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去年開始,三水區通過「非遺+非遺」的形式,以南山五彩陶釉等非遺項目為載體而設計製作了一系列「三水非遺」藝術作品,「紅頭巾」等9個類別的「三水非遺」陶藝作品已經在9日的三水區博物館非遺體驗廳展出。「接下來,三水還會繼續講好『紅頭巾』的故事,將『紅頭巾』精神傳承下去。」

編輯丨俞嘉麗

相關焦點

  • 三水紅頭巾 永不飄逝的回憶
    這便是三水的「紅頭巾」。上個世紀20~4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三水女子「下南洋」。「下南洋」與「闖關東」「過西口」,是近代中國有名的三次人口遷徙。但與後者有所不同,三水「下南洋」的主角是這些被稱為「紅頭巾」的女子。她們在新加坡從事建築或其他雜工,她們奉獻青春的時代,又是新加坡獨立建國的前後,她們的命運,看似纖弱如萍,卻早已被新加坡人民牢牢記在心裡。
  • 三水「紅頭巾」的故事,還有多少人記得?
    這便是三水的「紅頭巾」。上個世紀20~4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三水女子「下南洋」。「下南洋」與「闖關東」「過西口」,是近代中國有名的三次人口遷徙。但與後者有所不同,三水「下南洋」的主角是這些被稱為「紅頭巾」的女子。她們在新加坡從事建築或其他雜工,她們奉獻青春的時代,又是新加坡獨立建國的前後,她們的命運,看似纖弱如萍,卻早已被新加坡人民牢牢記在心裡。
  • 黃敏:三水「紅頭巾」的守望者
    她為這座城市守住了一段塵封的往事,而她們也在她心底留下了一抹溫存的記憶。為「紅頭巾」守望黃敏,就是那一個女子。黃敏是三水區文聯副主席,是最早參加挖掘、梳理「紅頭巾」文化的人員之一。9月22日晚,她在朋友圈轉發了一則報導《從藝術角度剖析:粵劇<紅頭巾>為何讓你熱淚盈眶?》
  • 粵劇《紅頭巾》三水開演,超800名市民觀看
    擁有1200個座位的場館內,吸引了800餘名觀眾前來觀看粵劇《紅頭巾》。「聽說,新加坡街頭上修建了『紅頭巾』雕像,還把我們寫進了課本裡。」音樂響起,粵劇《紅頭巾》大幕拉開。上世紀80年代,在蘆苞胥江祖廟前,年邁的三水阿婆盧帶好、阿月、阿麗坐下閒話家常,回憶起數十年前結伴「下南洋」的往事。就這樣,故事以倒敘的形式徐徐展開。
  • 粵劇《紅頭巾》回家省親,感動三水觀眾
    ,這是該劇第一次在紅頭巾的故鄉佛山三水演出。紅頭巾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精神,不僅是中國人優良品格的集中體現,更加是中國精神在世界的一種展示和認可。她們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也勾起了家鄉人民的集體回憶。
  • 三水大型粵劇《紅頭巾》開排!這群女性曾影響了一個國家
    該劇取材於二十世紀初期佛山三水女子頭戴紅頭巾「下南洋」,通過辛勤勞動改變自身生活,也為新加坡的各項建設作出了貢獻的故事。接下來,該劇創作團隊和演職人員將在廣東粵劇院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緊張排練,計劃於8月底進行首演。據了解,該劇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統籌指導,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中共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廣東粵劇院聯合出品,特別鳴謝三水區蘆苞鎮人民政府。
  • 粵劇《紅頭巾》今明佛山「省親」
    一段歷史大幕即將被拉開:八九十年前,廣東三水婦女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成為建築工人,被稱為「紅頭巾」,她們自立自強,用勤勞善良建設和感動了新加坡。大戲開演前,記者走進三水赤東村,尋訪「紅頭巾」歷史見證人,探究大戲創作的幕後故事。「紅頭巾」後人評戲:「逼真」何為「紅頭巾」?
  • 粵劇《紅頭巾》首演 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歷史
    粵劇《紅頭巾》首演 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歷史 2020年08月26日 10:35   來源:廣州日報
  • 粵劇《紅頭巾》回娘家
    有專家認為,粵劇《紅頭巾》是近幾年來質量非常好的一部戲。這部戲是集藝術性、思想性、觀賞性於一體的作品,這部戲不僅是講三水女人、廣東精神,也是講中國人的精神。
  • 粵劇《紅頭巾》成功首演 詩意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
    粵劇《紅頭巾》成功首演 詩意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 2020-08-26 16:31:50大幕拉開,上世紀80年代初,三水祖廟前街年邁的三水阿婆帶好、阿月婆、阿麗婆閒話家常,隨著記憶中那首嘆歌「一朝捱過雲開埋」氤氳開來,三人回憶起當年結伴去南洋的往事……  劇中,一個「捱」字被反覆吟詠,唱出了無數的堅韌和隱忍,希望和憧憬。離鄉、思鄉、望鄉、還鄉……惠姐、月姐、帶好,各有各的故事。她們是歷史上「紅頭巾」群體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樸實勤勞特質的象徵。
  • 曾小敏擔綱粵劇《紅頭巾》8月24日首演,致敬三水女人「下南洋」
    粵劇《紅頭巾》將於8月24日19:30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首演。該劇由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擔綱主演。(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該劇重現了20世紀初三水女人去南洋當「紅頭巾」謀生的艱辛歷程,表達了對她們的崇高敬意。
  • 現代粵劇《紅頭巾》首演 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的歷史
    《紅頭巾》演出照。廣東粵劇院供圖   「女啊——捱過今時,聽日好起來。」一首嘆歌,緩緩道出三水「紅頭巾」堅韌謀生的舊時往事。24日晚,由廣東粵劇院創排的現代粵劇《紅頭巾》在廣東粵劇院粵劇藝術中心首演。   該劇主創陣容強大,由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擔綱主演。   《紅頭巾》重現了上世紀30年代初災荒年間,佛山三水女人盧帶好、阿月和阿麗姐妹結群去南洋謀生的故事。
  • 三水女人「下南洋」故事上粵劇舞臺!現代粵劇《紅頭巾》成功首演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彥蘭圖/廣東粵劇院提供歷時三年,易稿十餘次,廣東佛山三水女人下南洋故事終於被搬上粵劇舞臺。8月24日晚,現代粵劇《紅頭巾》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成功首演。再現「紅頭巾」謀生往事現代粵劇《紅頭巾》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廣旅體局聯合出品,廣東粵劇院演出,入選《廣東省文藝創作生產重點選題規劃(2018-2021年)》和佛山市委宣傳部2019文藝精品扶持項目。
  • 粵劇《紅頭巾》回娘家啦
    現代粵劇《紅頭巾》微紀錄 第二期粵劇《紅頭巾》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廣旅體局聯合出品,鳴謝單位為佛山市三水區蘆苞鎮人民政府
  • 粵劇《紅頭巾》斬獲廣東省藝術節最高獎項
    廣東粵劇院參評劇目粵劇《紅頭巾》獲得「廣東省藝術節劇目大獎」,這也是本屆藝術節的最高獎項。三年一度的廣東省藝術節創辦於1984年,是廣東全省最高水平的專業藝術盛會。本屆省藝術節秉承「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辦節宗旨,歷時十七天,匯聚了122個劇(節)目、60場演出和1個展覽,集中展示了廣東近年來藝術創作生產的優秀成果。
  • 粵劇《紅頭巾》斬獲劇目大獎 計劃明年全國巡演
    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8日接受採訪時稱,大獎堅定了主創人員繼續把該劇目打造成為全國精品藝術作品的信心,《紅頭巾》計劃明年啟動全國巡演,接受各地觀眾的檢驗,用紅頭巾精神傳唱民族風骨。粵劇《紅頭巾》計劃明年啟動全國巡演(資料圖) 龍翔 攝三年一度的廣東省藝術節創辦於1984年,是全省最高水平的專業藝術盛會,也是國內創辦最早的省級藝術節。本屆廣東省藝術節秉承「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辦節宗旨,歷時17天,匯聚了122個劇(節)目、60場演出和1個展覽,集中展示了廣東近年來藝術創作生產的優秀成果。
  • 粵劇《紅頭巾》周五邀您看,就在瓊花大劇院
    粵劇《紅頭巾》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廣旅體局聯合出品,廣東粵劇院演出,該劇入選《廣東省文藝創作生產重點選題規劃(2018-2021年)》和佛山市委宣傳部2019文藝精品扶持項目。
  • 一片紅頭巾,感人女性詩,粵劇《紅頭巾》亮相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
    11月30日晚,由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中共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出品,廣東粵劇院演出,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導演莫非編劇,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領銜主演的粵劇《紅頭巾》亮相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作為本屆藝術節大型舞臺藝術作品終評演出作品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上演
  • 《紅頭巾》獲廣東省藝術節最高獎項,省市區聯合出品
    粵劇《紅頭巾》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統籌指導,廣東粵劇院、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廣旅體局聯合出品,三水區蘆苞鎮人民政府支持創作,描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初三水女人盧帶好、阿月和阿麗姐妹結群去南洋謀生養家的往事,她們在新加坡戴起「紅頭巾」做最辛苦的工地工,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個家族的生存。
  • 創新又留粵味,專家點讚粵劇《紅頭巾》
    與會者充分肯定了粵劇《紅頭巾》導演、主創和主演團隊,一致認為張曼君導演執導水平高超,節奏、火候掌握精準,主創團隊具有創新和實踐精神,主演對角色拿捏準確、表演技巧到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也認為,粵劇《紅頭巾》給中國劇壇帶來一股清風也是新風,很久以來沒有欣賞到這麼完整的又是曲牌體的戲劇。這部戲給劇壇、中國戲曲找回了尊嚴和榮譽,聞到了中國戲曲的神韻和味道。「從《紅頭巾》看到了民族文化源頭上帶有一種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原型的東西,例如女媧補天的精神。」馬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