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下,我們的社會為減少時間和體力成本的投入,愈發追求便捷和效率。以聚丙烯(PP)餐盒為代表的外賣包裝,因相對低廉的使用和處置成本,被貼上了「一次性」的標籤。從被商家用於餐食打包,到消費者收到外賣,飲食完畢後被丟棄,一次性餐盒的使用時間可能不超過1小時。
據央視財經報導,截至2020年底,全國外賣訂單量達到171.2億單,同比增長7.5%[1]。照此計算,每年將有以百億級為數量單位的外賣餐盒被短暫使用後被丟棄。這些大量用完即棄的外賣包裝廢棄物,可以說是線性經濟的產物。
與線性經濟相對應,位於天平另一端的循環經濟,則以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發展方向,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2]。
在外賣領域,「循環餐具模式」的發展之路也在不斷的探索中。
在該模式下,外賣的餐具、餐盒、外包裝均具有可多次重複使用的屬性。它們如同堂食所使用的器具,可經過清洗、消毒之後,再次投入使用。不過,目前來看,「循環餐具模式」倘若要在生活中實現持續運作,仍有不少挑戰需要面對。在現有的一次性包裝模式廣泛存在的情況下,「循環餐具」要如何才能贏得廣大追求時間效率與便捷的使用者的青睞?
盛裝食物的餐盒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對人體無害、耐用且易於清洗,為滿足配送和調配需求,還需同時滿足合適的尺寸、重量以及可植入晶片等條件。例如:不鏽鋼材質的餐盒在清洗環節中容易存在衛生死角(卷邊處);陶瓷餐盒美觀、易清洗,但重量大易破損,難以多次使用;矽膠餐盒具有質量輕、耐高溫、不沾油等優點,但需解決晶片植入的問題;如何向消費者保證餐盒的衛生安全十分關鍵。
《消費者對外賣包裝減量現狀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即便是在支付同等金額的情況下,僅有約24.3%的消費者願意選擇循環餐具,不願選擇的最大原因是消費者認為循環餐具被不同人重複使用,若清洗消毒不到位,將存在健康風險[3]。
外賣一次性塑料餐盒符合餐飲商家和消費者對於低成本的需求。在一次性外賣模式下,消費者購買一人份的外賣,除餐食的本身價格外,一般僅需支付1~2元的包裝費,0~7元的配送費,也無需支付額外的外賣垃圾處理費用。在現有的垃圾分類體系下,就餐完畢後僅需將外賣包裝與生活垃圾一同放置便可。
在某批發網站,一般的PP餐盒單價格多在1-3毛錢的價格區間內,對於餐飲商家來說,採購這類餐盒包裝外賣餐食,所投入的成本是相對較低的。
而在循環餐具模式下,從回收、清洗、消毒等環節產生額外的成本投入,將有可能增加消費者的外賣點餐費用,消費者也將有可能花費更多的時間、人力成本用於餐具歸還。
為保證餐食品質及配送效率,外賣服務一般設置了相應的配送範圍。而循環餐具模式相比一次性模式,還增加了「消費者歸還-逆向物流回收-清洗消毒-再投放」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循環餐具模式對於服務區域的範圍要求可能會更高。
目前,呈一定規模的循環餐具應用案例基本以高校為業務場景。其主要優勢在於,1)高校範圍不大,為半封閉區域,循環餐具模式容易在校園內部形成閉環;2)高校校內師生流動性相對較小,點餐人群密集,點餐場景相對固定,減輕了餐具配送和回收的壓力及時間消耗;3)高校的食堂本身設置有可接收大批量餐具的清洗消毒線,是循環餐具模式能成功運作的關鍵一環。
綜合上述優勢,配以合理設置的點餐,取餐,歸還餐具流程和設備,使其在高校的可持續且高效運作具備了較高的可行性。
但高校場景以外,循環模式面臨以下挑戰:外賣用戶和外賣商家較分散,配送範圍相較於校園區更廣,難以形成閉環;缺少專門的清洗線和倉庫;餐具清洗後從倉庫再配送到商家也需要人力成本。循環餐具模式若要在更多場景得以應用,仍需行業相關方繼續探索可行方案。
2020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地級以上城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4],外賣一次性塑料包裝將面臨被替代的未來。
在同樣使用大量一次性包裝的快遞行業,早在2015年,便有頭部物流企業開始投放使用「循環保溫箱」用於生鮮配送。而後的17年,又有了用於非生鮮商品的「快遞循環箱」的出現。經過數年的行業探索發展,在2020年,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見的通知》,為推廣可持續包裝產品、培育可循環快遞包裝新模式、加強可循環快遞包裝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支持[5]。快遞行業的經驗也給予了外賣行業借鑑,循環餐具模式亟需充分展示其應用的可行性,贏得政策環境支持。
一次性塑料包裝仍是如今商家和消費者選擇的主流,但隨著國家對塑料管控力度加大,未來商家和消費者在外賣餐具上極有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使用成本。在眾多替代方案中,循環餐具模式可通過環節優化,儘可能滿足消費者對便捷的需求,減少消費者支付成本的同時,也降低商家的投入成本。循環餐具模式亦需讓消費者充分解其優勢之處,提高消費者對其的使用信心。
外賣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多視角全面考量。在「雙碳」戰略背景之下,無論是對於「一次性包裝模式」還是「循環餐具模式」來說,整個外賣行業均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助力碳減排。尤其是對於「循環餐具模式」這一遠未成熟的新事物來說,除了解決本文提到的問題與挑戰外,其社會、經濟、環境效益亦需要加以分析和驗證,方才能使行業的天平更多地向它傾斜。
今年5月,商務部等12部門發布了《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將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作用,推動一刻鐘生活圈設施配套化、服務多元化;在提升實體商業服務質量與水平的同時,充分利用新技術推動業態和模式創新[6]。
若能在一刻鐘的生活圈範圍內實現循環模式的小循環,眾多的生活圈加在一起的話,將有機會創造出整個社會的大循環。這或許也是一個值得憧憬的未來,也更需要行業相關方邁出那關鍵的第一步。
[1] 央視財經. [2021-01-01]. https://weibo.com/2258727970/JBa9Fetr1
[2] 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2021-07-07].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2107/P020210707324072693362.pdf
[3] 擺脫塑縛. 消費者對【外賣包裝】到底怎麼看?. [2020-10-28]. https://mp.weixin.qq.com/s/gCyhjEYYUCxUhvoE-miitA
[4] 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 [2020-01-19].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1/t20200119_1219275.html?code=&state=123
[5] 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見的通知. [2020-12-1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2/14/content_5569345.htm
[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商務部等12部門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 [2021-05-28].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d/202105/20210503066255.shtml